收藏 分享(赏)

硬盘故障排除大全.docx

上传人:rav7596 文档编号:8161277 上传时间:2019-06-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盘故障排除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硬盘故障排除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硬盘故障排除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硬盘故障排除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硬盘故障排除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大硬盘分区与格式化硬盘分区是指对硬盘的物理存储空间进行逻辑划分,将一个较大容量的硬盘分成多个大小不等的逻辑区间。将一个硬盘划分出若干个分区,分区的数量和每一个分区的容量大小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设定的。1.分区基础(1)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主分区也就是包含操作系统启动所必需的文件和数据的硬盘分区,要在硬盘上安装操作系统,则该硬盘必需得有一个主分区。扩展分区也就是除主分区外的分区,但它不能直接使用,必需再将其划分为若干个逻辑分区才行。逻辑分区也就是我们平常在操作系统中所看到的 D、E、F等盘。(2)分区格式目前 Windows 所用的分区格式主要有 FAT16、FAT32、NTFS等

2、,其中几乎所有的操作系统都支持 FAT16。但采用 FAT16 分区格式的硬盘实际利用效率低,且单个分区的最大容量只能为2GB,因此如今该分区格式已经很少用了。FAT32 采用 32 位的文件分配表,使其对磁盘的管理能力大大增强,突破了 FAT16 对每一个分区的容量只有 2GB 的限制。它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分区格式,Windows 98/2000/XP/2003 系统都支持它。一般情况下,在分区时,用户可以将分区都设置为 FAT32 的格式。NTFS 的优点是安全性和稳定性极其出色。不过除了 Windows 2000/XP/2003 系统以外,其他的操作系统都不能识别该分区格式。在分区格式的选

3、择上,用户需要根据所选用操作系统的类型来进行选择,一般情况下采用 FAT32 即可。2.硬盘分区规划要对硬盘进行分区,首先需要有一个分区方案。如今的硬盘基本上都在 60GB 以上,如果将这样的“海量硬盘”只分一个区或者分成很多个小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硬盘的易用性和性能。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实际需要,分区方案也各有不同。(1)普通家用型大硬盘分区方案(80120GB)盘符 容量 分区格式 用途C 35GB FAT32 安装 Windows98D 812GB FAT32 安装 WindowsXPE 1015GB FAT32 存放应用软件F 1020GB FAT32 存放游戏软件G 1520GB

4、FAT32 存放电影、歌曲H 剩余空间 FAT32 备份资料及系统家用型是针对办公、娱乐、游戏用途而言的,你可以安装Windows 98 和 Windows XP 双系统。Windows 98 具有出色的兼容性,可专门用来娱乐。Windows XP 则有很强的稳定性,可用于办公和学习。(2)普通办公型大硬盘分区方案(60120GB)盘符 容量 分区格式 用途C 58GB NTFS 安装 WindowsXPD 1220GB NTFS 办公应用软件E 1012GB NTFS 存放电子邮件F 1030GB NTFS 存放办公文档G 剩余空间 NTFS 备份资料及系统对于办公型电脑而言,安全与稳定是最

5、重要的,因此建议安装 Windows XP 或 Windows 2000 系统。此外,还需要留足够的空间来保存各种电子邮件、办公文档。当然,资料及系统备份区是必不可少的。(3)游戏玩家型大硬盘分区方案(80120GB)盘符 容量 分区格式 用途C 35GB FAT32 安装 Windows 98D 812GB FAT32 安装 Windows XPE 1020GB FAT32 安装 RPG 等游戏F 1015GB FAT32 安装网络游戏G 1520GB FAT32 动作游戏及光盘镜像H 剩余空间 FAT32 电影、音乐、备份对于游戏玩家而言,建议安装 Windows 98 和 Windows

6、 XP双系统,然后将游戏分区安装,并将需要光盘才能玩的游戏做成光盘镜像,这样可以避免光驱的磨损。3.大硬盘分区实作DM 万用版是一款非常强大的硬盘初始化工具,它可以在一分钟内把一个大硬盘进行分区并格式化完毕。由于 Windows 98自带的 Fdisk 对 60GB 以上容量的大硬盘支持存在问题,因此建议通过 DM 万用版来对大硬盘进行分区。(1)启动 DM首先,下载 DM 万用版,然后将 DM 万用版压缩包中的所有文件都解压缩到一张 Windows 98 系统启动软盘中。将系统启动盘插入软驱,启动电脑,按下 Del 键进入 BIOS设置,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高

7、级 BIOS 设置) 中将“First Boot Device”(第一个引导设备)选项设置为 Floppy,第一启动盘改为软驱,保存 BIOS 设置后,重新启动电脑。当出现多重配置启动菜单时,选择第 1 项“Start computer with CD-ROM support(启动计算机后支持光驱)”,以启动计算机。在提示符下输入“DM”并回车,即可启动 DM 万用版。启动 DM 后,首先会出现一些说明文字,直接按回车键即可进入 DM 主界面。(2) 通过 DM 对大硬盘进行分区将光标定位到“(A)dvanced Options”(高级选项) 选项,然后按回车键进入次级界面。将光标定位到“(A

8、)dvanced Disk Installation”(高级磁盘安装)选项,然后按回车键进入分区状态。此时会在界面右边“Drive List”(设备列表) 下方显示当前系统安装的硬盘。如果系统装有多个硬盘,回车后会让用户选择需要对哪个硬盘进行分区操作。选中需要分区的硬盘,直接按回车键即可。在出现的界面中进行分区格式的选择,一般来说选择FAT32 分区格式。将光标定位到“Windows 95 OSR2,98,98SE,Me,2000”选项,按回车键之后,系统询问是否使用 FAT32 格式。如果选择“NO”,则对硬盘采用 FAT16 格式。在前面制定分区方案时,我们选用的是 FAT32,因此得将光

9、标定位到“Yes” 上,按回车键继续。接着进入分区大小设置界面。DM 提供了三种分区方案,由于我们需要自定义分区大小,因此需要选择“Option (C) Define your own”(自定义分区)选项。按回车键之后便进入了分区大小设置界面。在该界面中,首先需要设置 C 盘的容量大小,根据前面制定的分区方案,在此输入 C 盘的容量值(1GB=1024MB),其基本单位是 MB,因此假如 C 盘要划分为 3GB,得输入“3072”,按回车键即可。接着输入 D 盘的容量,按回车之后再输入 E 盘容量 直到所有的分区都划分好。完成分区数值的设定,会显示最后分区详细的结果。此时如果对分区不满意,还可

10、以通过提示的按键进行调整。例如,“DEL”键删除分区, “N”键建立新的分区。在确认分区无误后,将光标定位到“Save and Continue”(保存并继续)选项,然后按回车键保存设置的结果。在接下来出现的提示窗口中,询问是否进行快速格式化,建议选择“(Y)ES”选项。在接下来出现的提示窗口中,询问分区是否按照默认的簇进行格式化,选择“(Y)ES”选项。在出现的确认界面中,按回车键即可开始正式对硬盘进行分区及格式化操作。操作结束,重新启动计算机即可。(3) 格式化硬盘将硬盘根据分区方案完成分区工作后,系统提示需要重新启动电脑,按照提示重新启动计算机后,就应用对硬盘进行格式化操作了。在 Win

11、dows 98 的启动盘中有 FORMAT 格式化程序。利用系统启动软盘再次进入启动计算机,在提示符下输入“Format C:”命令并回车,系统提示此举将删除 C 盘上的所有数据。不用管它,按下“Y”键后回车确认,此时程序开始对 C 盘进行格式化,格式化完成后,程序提示是否给 C 盘分配卷标。直接回车确认,程序会自动给 C 盘添加卷标,至此,C 盘格式化工作完成,该盘能存储数据了。按照同样的方法,我们需要将其他逻辑硬盘也进行格式化工作,最后重新启动待用。4.硬盘分区调整实作在进行分区操作时,如果分区方案不合理,导致硬盘空间分布不科学该怎么办?当电脑使用一段时间后,想在不破坏硬盘数据的同时进行分

12、区调整,此时该怎么办?其实,这一切都能通过 Partition Magic 解决。截至文章出版时最新的 Partition Magic 版本是 8.0,其中又可分为 DOS 版和 Windows 版两种,下面我们以 Windows 版Partition Magic 8.0(以下简称 PQ)为例,讲解如何通过该软件调整硬盘分区。(1) 增大某个分区的容量C 盘是最容易出现容量危机的分区,下面就以增大 C 盘容量为例。在 Windows 中安装 PQ 之后,执行开始菜单中的“Partition Magic 8.0”,以启动软件。既然想增大 C 盘的容量,自然得缩小其他分区的容量,比如 D、E 、

13、E 等逻辑分区。假设现在 D 盘有 2GB 的剩余空间,E盘有 5GB 的剩余空间,现在希望将这两个分区中的 6GB 空间给C 盘,那么用 PQ 进行操作时,首先得将 E 盘的剩余空间给 D 盘,然后再由 D 盘分给 C 盘。具体操作如下:进入程序主界面后,右键单击 E 盘,选择 “Resize/Move”(调整容量/移动)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的 “Free Space Before”(自由空间之前)栏中输入需要让 E 盘腾出来的空间,该值小于或等于 E 盘的最大剩余空间值。注意:PQ 在调整一个分区容量时,既可腾出分区的前面部分,也可腾出后面部分,或者两头都腾出一部分空间来。不过现在是希望

14、将 E 盘的空间腾给 D 盘,因此只有前面腾出来的空间 D 盘才能接收。而如果是想将 E 盘的空间给后面的 F 盘,则应该腾出 E 盘后面的空间。输入需要腾出的空间容量值,单击“OK”按钮即返回主界面,此时会发现 D、E 之间多了一个 “空白区” ,这就是 E 盘给 D 盘的空间了。右键单击 D 盘,选择“Resize/Move”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首先将“Free Space After”(自由空间之后) 处的数字由原来的 XXX(也就是 E 盘的“Free Space Before”值)修改为“0”,然后在“Free Space Before”栏中输入让 D 盘腾出来的空间值,最后单击“

15、OK”按钮。现在 C、D 之间有一个比较大的 “空白区 ”了,这就是最终腾给 C 盘的空间了。右键单击 C 盘,选择“Resize/Move”命令,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将“Free Space After”处的数字设置为“0”,保存设置后,D、E 给 C 的空间就全“收”下了。在确认无误后,单击主界面右下角的“Apply”(应用)按钮并确认后,软件便开始了正式调整。在调整过程中,不能中断操作或重新启动电脑。(2) 合并两个分区PQ 只能合并两个相邻的 FAT、FAT32 分区(FAT+FAT、FAT+FAT32 或 FAT32+FAT32),或者两个相邻的NTFS(NTFS+NTFS)分区,而

16、且这两个相邻分区必需在同一个物理硬盘之中。以把 F 盘合并到 E 盘为例,首先在主界面中右键单击 E 盘,选择“Merge”(合并)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PQ 会自动分析 E 盘前后分区的分区格式,并罗列出数种合并组合,例如, “D becomes a folder of E”(D 盘合并到 E 盘)、 “F becomes a folder of E”(F 盘合并到 E 盘)、 “E becomes a folder of F(E 盘合并到F 盘)等。注意:PQ 在合并分区时,会将其中一个分区中的所有数据先拷贝到另一个分区中。因此必需保证其中一个分区中的剩余空间足够存放另外一个分区中的所有

17、数据。比如,E 盘中有 5GB 数据,剩余空间有 2GB;此时 F 盘有 1GB 数据,2GB 剩余空间。那么在合并这两个分区时,就得选择“将 F盘合并到 E 盘”,E 盘有足够的空间存放 F 盘已有的数据,但 F盘却无法存放 E 盘的数据。如果两个要合并的分区各自的剩余空间都没法存下对方的数据,那么合并是不能进行的。此时可以先增大某个分区的剩余空间,然后再考虑合并。在确定了采用何种合并方式后,在“Merge Folder”(合并文件夹名)框中为被合并的分区建立一个用来存放数据的文件夹,以便合并完成后,用户知道分区中的这个文件夹中存放的就是被合并区中的数据。该文件夹名字可以任意取,建议使用英文

18、字符。单击“OK”按钮进行确认后,可以在主界面的分区列表中发现这两个分区已经合并成一个分区了。(3) 将一个分区分割为两个分区利用 PQ 分割一个分区非常简单。首先你需要对分割的分区进行容量调整,将剩余空间腾出来作为一个“空白区”,然后在剩余空间上单击右键,选择“Create”(创建 )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择分区的文件格式,单击“OK”按钮即可。(4) 转换分区格式在安装 Windows 2000/XP 时,系统都会在安装时询问用户是否将系统盘的分区格式转换为 NTFS,很多初学者并不知道NTFS 的特点,往往都是等把分区格式转换为 NTFS 之后,才发现 Windows 98 以及 DO

19、S 系统都不能识别 NTFS 格式。虽然Windows 2000/XP 也提供了简单的 NTFS 转换到 FAT32 功能,但这一切都是以完全删除该分区上的数据为代价。而 PQ 不仅能把 NTFS 分区转换成 FAT32 或 FAT,还不会破坏原有的数据。右键单击需要转换格式的 NTFS 分区,选择 “Convert”(转换)命令,然后在出现的对话框中根据需要选择即可。二、硬盘常规维护1.硬盘容量限制问题有些老主板不能支持大容量硬盘,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硬盘容量限制问题”。这里我们分析一下容量限制产生的原因。(1) 容量限制问题以前的工程师在设计磁存储产品时,就考虑到节省及容易实现的问题,例如使

20、用更少的寻址范围等,而这就为现在的硬盘容量限制问题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众多容量限制问题中比较出名的“8.4GB 容量障碍 ”问题,因为低版本的 BIOS 使用 10 位用于表示柱面数,用 8 位来表示磁头数,用 6 位来表示扇区数,由此就导致了 BIOS 支持的最大容量只有512632551024=8.4GB,所以部分使用这种 BIOS 系统的用户换上大容量硬盘后会遇到上面所说的容量问题。于是,工程师们为了突破 8.4GB 的容量障碍,想到了定义新的扩展 INT13,扩展 INT13 不使用操作系统的寄存器传递硬盘的寻址参数,它使用了自己的地址包,地址包里保存的是 64 位LBA 地址,如果硬盘

21、支持 LBA 寻址,就把低 28 位地址直接传递给 ATA 对话框,如果不支持,操作系统就先把 LBA 地址转换为CHS 地址,再传递给 ATA 对话框。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实现在ATA 总线基础上 CHS 寻址最大容量 136.9GB,而 LBA 寻址最大容量是 137.4GB。(2) 解决容量限制问题经过上面的原理分析,对于“老主板上不能识别大容量硬盘”的问题,直接的方法就是更新 BIOS。除了上面的刷新主板 BIOS 方法外,用户还可以使用一些硬盘管理工具来解决,这些工具可以从硬盘厂商的官方网站找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硬盘管理工具,例如西部数据公司提供的数据卫士(Data L

22、ifeGuard)程序包中的 EZ-Install(EZmaker.exe)就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据软件自述文件说明:“当用户的系统不支持大容量硬盘时,可以使用 EZ-Install 程序来分区与格式化西部数据的大容量硬盘”。2.磁盘清理系统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就会产生许多“垃圾”文件。这些“垃圾” 文件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用户安装的程序未能完全卸载,遗留了一些文件,或操作系统生成的临时文件等。时间一长, “垃圾”文件就多了,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系统性能,还会影响到系统的正常使用,所以用户需要定期清理磁盘。磁盘清理实际上就是清除系统内的多余文件,如动态链接库 DLL 文件、从网上下载的临时文

23、件、回收站内的“垃圾”文件等。总的来说,它包括软件安装文件、软件运行文件、软件卸载遗留文件、注册表文件、Internet 缓存文件及各类其他临时文件。软件安装文件的产生是由于很多软件在安装时,首先要把自身的安装文件解压缩到一个临时目录,然后在这个目录下进行安装。一般说来,当安装结束后,这些临时文件会被自动删除,可是,有时候由于死机、忽然断电或软件本身设计不完善,使这些文件并没有被删除,就遗留在你的硬盘上成了“垃圾”。对于 Windows 98 系统,这些“垃圾”一般保存在C:WindowsTemp 目录中,而对于 Windows 2000 系统,它们一般保存在 Cocuments and Se

24、ttingsAdministratorLocal SettingTemp,而对于 Windows XP 系统,软件安装文件有可能保存在上面介绍的两个目录中。 软件运行文件的“垃圾”种类比较多,例如,WinZip 临时文件有一些程序会产生*.old、*.bak 文件。还有一些系统查错软件,如Scandisk 或 Norton Disk Doctor,在检查硬盘时生成的丢失簇的备份文件 Chklist.*、*.chk 、file?._dd ,系统的帮助文件也会产生一些“临时垃圾”,它们的扩展名往往是*.gid、*.fts、*.ftg,一些软件在运行时还会产生一些以.tmp 为后缀的临时文件。软件卸

25、载遗留文件是由于软件卸载后,遗留在注册表或者系统目录内的“垃圾”文件,例如在 WindowsSystem 目录下的.dll、.ini 文件等,这部分“垃圾”是最不易清除的,使用普通的磁盘清理工具肯定没法将它们彻底清理,必须借助一些功能比较强大的磁盘工具来完成。注册表中的“垃圾”是最复杂,也是最多的。大部分的Windows 的软件都会或多或少地向注册表里添加一些信息。注册表的减肥也不是普通磁盘清理工具能办到的。上面对 Windows 操作系统内的“垃圾”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简单介绍,对于有些“垃圾”文件使用常规性的磁盘清理程序即可完成,而有些“垃圾”必须使用功能强大的工具来处理。常规性磁盘清理有许

26、多方法,最常用的就是 Windows 操作系统自带的磁盘清理程序。如果用户希望清理某个磁盘,只需要右键单击该磁盘,选择“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磁盘清理”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直接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在磁盘清理程序中,除了上面介绍的清理方法外,还有其他可选项,用户可以单击“其他选项”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共有三个可选项。第一个用于清理系统组件,如果用户觉得安装某些系统组件是多余,那么就可以选择该选项以释放更多硬盘空间,单击“清理”按钮后将弹出 Windows XP 组件向导对话框。第二个用于删除用户安装的软件程序,单击“清理”按钮后将弹出Windows XP 下的添加/删除程序对话

27、框。Windows 操作系统提供的磁盘清理程序是我们最常使用的磁盘清理程序,它具有磁盘清理基本功能,但它的功能不够完善,例如,不能自动清除多余动态链接库 DLL 文件及系统注册表中的多余项等。为了能在不影响系统运行的前提下更加彻底地清理磁盘,我们还需要借助其他磁盘程序来完成。3.磁盘碎片整理硬盘碎片准确地讲应称为文件碎片,它是由于文件被分散保存到磁盘上的不同地方,而不是连续地保存在磁盘连续的簇内所造成的。简单地说,一切程序对磁盘的读写操作都可能在磁盘中产生碎片。在日常使用期间,用户总是不断创建、删除、更新磁盘上的文件,久而久之,磁盘上就会累积众多的文件碎片,这就会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造成磁盘空

28、间的浪费,甚至还会减少磁盘的寿命。在进行硬盘碎片整理前,最好先进行磁盘清理,然后关闭所有应用程序。这是因为在碎片整理时,系统会移动许多文件,如果该文件正在被应用程序所调用,那就无法进行碎片整理,或者碎片整理完成后,该程序发生错误。至于硬盘碎片整理方法,我们首选 Windows 操作系统自带的碎片整理程序,然后可以试试其他碎片整理的相关程序,有些第三方程序,比 Windows 自带的碎片整理程序快得多,而且效果还不错。在 Windows 2000/XP 系统中进行硬盘碎片整理,用户可以右键单击待整理硬盘,选择“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 工具” 选项卡,单击“碎片整理”选项组中的“开始整

29、理”按钮即可。上面介绍的是 Windows XP 中的碎片整理程序使用方法,在 Windows 98 系统中,硬盘碎片整理程序类似。4.应用程序的卸载前面提到了在磁盘清理中最不易清除的就是软件卸载遗留文件,还包括遗留在注册表中部分数据,这些遗留文件使用常规性的磁盘清理程序是无法完成的,所以将程序完全卸载显得异常重要。现在,除了“绿色”软件(绿色软件指不需要安装即可正常使用的程序),其他软件程序的安装一般都会同时向三个地方写入数据,最主要的数据当然是在软件安装目录,在该目录下保存着该软件系统的主要数据。除此,软件在安装时还会向Windows 系统目录内写入数据,例如,C:WindowsSyste

30、m 目录内导入.dll 文件等。最后,许多软件在安装时还会向 Windows注册表内写入数据,这部分数据最为隐蔽,普通用户不是很容易就能找到,所以想彻底清理这些数据就显得更加困难。既然知道了软件安装时都会向这三个位置写入数据,那么要想完全卸载该软件从理论上讲就可以从此入手。由于Windows 系统目录及注册表的复杂性与重要性,如果这部分数据清除不正确,反而可能会使 Windows 系统无法正常使用甚至可能导致系统崩溃。我们采用这样一种顺序来卸载软件:“软件自带的卸载程序Windows 的添加/删除程序第三方专用卸载程序”,前两种方法比较直接,能够对比较规范的应用程序进行卸载,但有些不规范的软件

31、,就需要专门的卸载程序了。目前具有这方面功能的程序也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 Norton 公司推出的 CleanSweep 软件。启动 CleanSweep,在程序的主界面上,提供了“CleanUp”、“Internet”、 “Programs”等选项,每一个选项中也对应了几个相应的选项。如果用户希望卸载开始菜单内某个程序组的全部程序,只需选择“CleanUp”选项,然后再单击“Uninstall Wizard”(卸载向导)选项即可。选择“CleanUpUninstall Wizard”选项,接着会出现相对应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我们可以从开始菜单、程序组或者桌面上选择待卸载的程序,选择好了卸

32、载程序后,单击“Next”按钮,CleanSweep 即会开始分析卸载程序,然后提示准备开始卸载。接下来,系统要求选择将要卸载的程序备份到指定的路径,一般情况下可使用程序给出默认路径。如果卸载程序很大,则可另设路径。CleanSweep 的备份功能是为了使用户在卸载了某个程序后,在需要时可以重新恢复,当然如果你觉得卸载的程序已经完全没用了,则完全可以使用 CleanSweep 的其他方法将它彻底删除,即连备份也删除了。指定路径后,CleanSweep 会提示用户是否对每删除一个项目都需要确认,一般选择“NO”选项。CleanSweep 给出卸载程序信息,单击“View”(查看)按钮可以查看到具

33、体的卸载文件,单击“Finish”(完成)按钮即开始卸载。三、硬盘引导失败的排解在启动计算机后,看不到 Windows 启动画面,而是出现了“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disk and press a key to reboot”(非系统盘或磁盘出错)提示信息,这即是常见的硬盘故障无法引导系统。(一)硬故障导致硬盘无法引导所谓硬盘硬故障,是指因为连接、电源或硬盘本身出现硬件故障而导致的硬盘故障。当发现硬盘无法引导时,首先得从硬件下手。在大多数硬盘引导失败的故障中,硬盘本身的连接或设置错误是最常见的故障原因。因此,在遇上引导故障后,可在启动电脑时

34、,按下 Del 键进入 BIOS 设置,在主界面中移动光标到“Standard CMOS Features”(标准 CMOS 设置) 选项,回车进入次级设置界面。在该界面中注意观察 IDE 端口上是否能看到当前系统中所安装的硬盘。如果能够看到硬盘型号,并且型号没有出现乱码,那么可以选中该硬盘并回车,进入硬盘属性设置界面,将“IDE Primary Master”(第一 IDE 接口)和“Access Mode”(存取模式) 选项均设置为“Auto”(自动) 。移动光标到“IDE HDD Auto-Detection”(自动检测 IDE 硬盘 )选项并按下回车键,以便让主板自动检测硬盘,如果此时

35、能显示出相应硬盘信息,例如,Capacity(容量)、Cylinder(柱头数)等,则说明硬盘的物理连接及 BIOS 设置正确。如果在“Standard CMOS Features”中看不到硬盘盘符及相关信息,或者硬盘的型号字符变成了乱码,例如,本来应该是“IC35L060AVVAWA07-O”,可是现在却变成了“IC#5L00AVFA 7-0”,再查看硬盘的参数,也什么都没有,那么一般说来有两种原因:1.硬盘的数据线或电源线问题对于如今的大硬盘而言,都使用 80 芯的数据线。当出现在BIOS 中看不到硬盘,或者硬盘型号出现乱码的现象时,首先考虑利用替换法更换一根确认没有问题的数据线,并且仔细

36、检查数据线与硬盘接口、主板 IDE 接口的接触情况,查看主板 IDE接口和硬盘数据接口是否出现了断针、歪针等情况。如果问题确实是因数据线及电源连接造成,一般更换数据线并排除接触不良的问题后,在 BIOS 中就能看到硬盘,此时硬盘也就可以引导了。2.硬盘本身问题当通过更换数据线、排除接触不良仍然无法看到硬盘,或者硬盘型号出现乱码,则只能通过替换法来检查是否是硬盘本身出了故障,具体方法是:将故障硬盘挂接在其他工作正常的电脑中,看硬盘是否能够工作,如果能够正常工作,则说明硬盘本身没有问题;如果依然检测不到硬盘,则说明硬盘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故障,建议返回给生产厂商进行维修。注意:如果系统中安装了多块硬盘

37、,则还需要检查硬盘的跳线设置情况,以免因为跳线设置错误而导致系统无法检测到硬盘的存在。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以通过查看说明书获得。这种硬盘硬故障导致的硬盘无法引导,其故障大都出现在连接数据线或 IDE 接口上,硬盘本身故障的可能性并不大,因此一般都可通过重新插接硬盘数据线或者改换 IDE 口等进行替换试验,就会很快发现故障所在。另外,BIOS 中的硬盘类型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硬盘的正常使用。现在的机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自动检测) 功能,可自动检测硬盘的类型,对于普通用户而言,建议通过该功能来自动设置硬盘参数。(二)软故障导致硬盘无法引导硬盘软故障也就是硬盘本身并没有问题,只是

38、由于某些设置或参数被破坏而出现故障。当通过前面讲述的方法,确认硬盘没有出现硬故障时,此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系统文件破坏导致无法引导如果硬盘中没有安装操作系统,或者操作系统的引导文件遭到破坏,则也会出现硬盘无法引导的现象。很多电脑初学者都会自作聪明地把 C 盘根目录下的文件删除或移动到其他地方,殊不知此举会破坏系统引导文件,导致系统无法引导!如何确定系统中引导程序遭到破坏呢?拿一张启动软盘或光盘,引导系统,如果能在 DOS 状态下看到硬盘中的 C、D 、E这样的逻辑分区及分区中的文件,则证明只是引导程序被破坏,此时只需要重新安装操作系统即能解决问题。2.硬盘引导区被破坏导致无法引导硬盘

39、是一种磁介质的外部存储设备,在其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若干同心圆就被划分成磁道(Track),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Sector),数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1) 什么是硬盘主引导扇区硬盘的第一个扇区被保留为主引导扇区,它位于整个硬盘的 0 磁道 0 柱面 1 扇区,包括硬盘主引导记录 MBR(Main Boot Record)和分区表 DPT(Disk Partition Table)。其中主引导记录的作用就是检查分区表是否正确以及确定哪个分区为引导分区,并在程序结束时把该分区的启动程序(也就是操作系统引导扇区)调入内存加以执行。至于分区表,很多人都

40、知道,以 80H 或00H 为开始标志,以 55AAH 为结束标志,共 64 字节,位于本扇区的最末端。值得一提的是,MBR 是由分区程序( 例如,Fdisk.exe)产生,不同的操作系统可能不尽相同。正因为这个主引导记录容易编写,硬盘的主引导区常常成为病毒攻击的对象,从而被篡改甚至被破坏。 (2)硬盘引导区被破坏后的故障现象主引导区记录被破坏后,当启动系统时,往往会出现“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disk and press a key to reboot”(非系统盘或盘出错)、 “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

41、”(装入 DOS引导记录错误)或“No ROM Basic,System Halted”(不能进入ROM Basic,系统停止响应 )等提示信息,在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则不会出现任何信息。(3) 修复硬盘主引导区如果系统出现硬盘无法引导的现象,并且通过前面讲述的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则可以判断是硬盘主引导区出现问题。以下介绍几种常见的修复方法:通过 Fdisk 修复硬盘主引导区。用 Windows 98 启动盘启动系统后,在提示符下输入“Fdisk /mbr”命令回车即可。通过FDISK 加“/mbr”参数能覆盖主引导区记录的代码区,但不重建主分区表。因此只适用于主引导区记录被引导区型病毒破坏或主

42、引导记录代码丢失,但主分区表并未损坏的情况下。注意:“Fdisk /mbr”命令并不适用于清除所有引导型病毒,因此要慎用。通过 Fixmbr 修复硬盘主引导区。Fixmbr 工具专门用于重新构造主引导扇区。该软件只修改主引导区,对其他扇区不进行写操作,其基本命令格式如下:Fixmbrprivel/A/D/P /Z /11/A Active DOS partition /激活基本 DOS 分区/D Display MBR /显示主引导区内容/P Display partition /显示 DOS 分区的结构/Z Zero MBR /将主引导区清零/H Help /帮助信息用启动盘引导系统后,直接

43、运行 Fixmbr,它将检查 MBR 结构,如果发现系统不正常则会出现是否进行修复的提示。如果回答“Yes” ,它将搜索分区,当搜索到相应的分区以后,系统会提示是否修改 MBR,回答“Yes”则开始自动修复。默认状态下Fixmbr 能够搜索到所有已经存在的分区,并完成修改操作。如果发现最后得到的结果不对,可以用“/Z”参数将结果清空后重新启动,这样就能还原到初始状态了。通过“江民硬盘修复王”修复主引导区记录。首先在江民公司的网站上下载“硬盘修复王”的镜像文件及“HD.exe”文件,然后通过“HD.exe”将镜像写入江民杀毒王 2003 的钥匙盘中。用该软盘启动电脑,在提示符下输入“JMHDFI

44、X” 后回车便进入了硬盘修复王的主界面。按下 F1 键进入“硬盘修复工具”对话框,查看硬盘的隐藏扇区,查看 0 面 0 柱 1 扇区主引导信息是否正常,如果在硬盘的 0 面 0 柱 1 扇区,没有找到关键代码(“80”、 “55 AA”),那么硬盘本身将不能引导,即使通过软盘引导后也不能进入硬盘。这时,可按下“PgDn”及“PgUp”键,在硬盘的隐藏扇区内查找关键代码。如果关键代码还存在,则程序会在表中出现闪动的红色“80”和“55AA” ,并提示用户,下面还会出现“F9 = Save To Side 0 Cylinder 0 Sector 1 !” 提示。按下 F9 键,程序会给出警告信息,

45、按下“Y”键确认后,就可将找到的原硬盘主引导区记录覆盖到硬盘 0 面 0 柱 1 扇区中,然后重新引导硬盘,恢复硬盘的引导功能。注意:当硬盘并没有出现引导区错误时,不要乱用工具软件来修复引导区。特别是“江民硬盘修复工具”这样的工具软件。如果将其用在完好的硬盘上,则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用此类工具。 四、硬盘坏道修复“坏道(Bad track)”源于十多年前的小容量硬盘。当时的硬盘内部没有系统保留区。出厂前,厂家会扫描硬盘中存在坏扇区的磁道,并将其位置记录在一张小表格中,贴在硬盘外壳上,注明“Bad track list”,即常说的“坏道表”。而“坏道表”上就列

46、出某磁头某柱面的磁道是坏磁道。1.硬盘坏道的分类硬盘坏道可以分为逻辑坏道和物理坏道两种。逻辑坏道,俗称“软坏道”。是由软件安装或使用错误造成的,一般对硬盘本身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 物理坏道是指硬盘的磁道出现物理损伤。由于磁头和磁盘间的间隙仅有 0.0150.025m ,这么小的间隙,硬盘在运输途中,如果受到强烈颠簸,会使硬盘产生物理坏道。除此以外,人为错误也会使一块硬盘报废。一些粗心大意的人在装机时,硬盘螺丝没有拧紧,为日后的使用埋下了隐患。硬盘工作时的震动也会造成物理坏道的产生。2.硬盘出现坏道后的症状当硬盘出现坏道后:读取某个文件或运行某个软件时经常出错,或者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操作成功,其

47、间硬盘不断读盘并发出刺耳杂音,这种现象意味着硬盘上载有数据的某些扇区已坏;开机时系统不能通过硬盘引导,软盘启动后可以转到硬盘盘符,但无法进入,用 SYS 命令传导系统也不能成功。这种情况比较严重,因为很有可能是硬盘的引导扇区出了问题;正常使用计算机时频繁无故出现蓝屏;无法完成分区和格式化的操作。3.检验硬盘是否已经出现坏道要检验硬盘是否已出现坏道,可以通过相关工具软件进行检测,例如,系统自带的“SCANDISK”磁盘扫描程序。不过该软件的扫描速度较慢,建议使用“效率源硬盘坏道检测软件”来进行扫描。 “效率源硬盘坏道检测软件”可以测试市场上各种品牌的硬盘产品。(1) 制作启动盘运行下载的程序,在

48、软驱中插入一张软盘,然后运行该程序,在程序主界面中单击“创建工具盘”按钮,即可生成一张用来检测硬盘坏道的工具盘。注意:该软件暂时还只能在软盘上生成工具盘,因此使用的前提必需有软驱。(2) 检测硬盘启动电脑,按下 Del 键进入 BIOS 设置,在“Advanced BIOS Features”中将“First Boot Device”选项设置为 Floppy,第一启动盘改为软驱,保存 BIOS 设置后,重新启动电脑。然后使用刚才创建的工具盘引导系统,启动后会自动执行程序。如果系统中只安装了一个硬盘,则将光标定位到“硬盘全面检测”选项上,然后按回车开始对硬盘进行全面扫描。当扫描结束后,可以看到相

49、关的坏道信息。如果系统中安装了多块硬盘,则可以在主界面中选择“硬盘高级检测”选项,进入高级检测画面后,首先在“起始位置”处输入“0”,按回车后,然后在 “结束位置”处输入“100”,按回车后在“当前硬盘”处输入要检测的硬盘序号,例如检测第 2 块硬盘则输入“2”,回车即开始检测。4. 修复硬盘逻辑坏道对于硬盘而言,逻辑坏道的修复是比较简单的,而当通过软件检测到硬盘出现坏道后,首先也得将坏道当作逻辑坏道处理,如果坏道依然存在,再通过修复物理坏道的方法来进行修复。(1)通过磁盘扫描器修复硬盘逻辑坏道对于逻辑坏道,修复的方法比较简单。对于使用 Windows 98 系统用户,可单击“开始程序 附件 系统工具磁盘扫描程序”菜单项,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需要扫描的分区,选中“完全” 、 “自动修复错误”选项,单击“开始”按钮即可。对于使用 Windows 2000/XP 系统的用户,则可以双击打开“我的电脑”,右键单击需要修复的分区,选择“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工具”按钮,单击“查错”选项组中的“开始检查”按钮。在出现的对话框中选中“自动修复文件系统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