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 士 学 位 论 文我国结构性失业现状及其对策探究姓名 崔笛笛院系 商学院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年级 2008 级学号 20081611610指导教师 孙雪梅完成日期 2011-5-20独 创 声 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鲁东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本人愿
2、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任务下达书院(系) 商学院 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 学号 20081611610 姓名 崔笛笛 现将毕业论文任务下达书发给你。毕业论文任务下达书内容如下:一、 毕业论文题目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及其对策探究 二、 主要内容这篇论文将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口,还有高校毕业生这三方面来分析我国结构性
3、失业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我国结构性失业应该采取的对策,缓解我国结构性失业的严峻形势。三、 具体要求1.文章格式严格按照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手册中的有关规定执行;2.语言文字准确,行文流畅;3.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合理,运用数据论证观点;4.文中所用数据和引文要注明出处;5. 论文写作过程按照下文的进程安排执行;6.论文字数不少于8000 字。四、 主要参考文献1. 成学真,王超.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5)2. 郭继严,王永锡. 中国就业战略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五、 进程安排阶 段 起 止 日 期 主 要 内 容第一阶段 2012.1.72
4、012.3.15 根据选题查阅、收集、整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第二阶段 2012.3.16-2012.4.30 根据开题报告中拟定的提纲撰写论文,完成初稿。第三阶段 2012.5.12012.5.20 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定稿,提交论文。第四阶段 2012.5.21-2012.5.28 撰写答辩报告,准备和参加答辩。六、 本毕业论文任务下达书于 2011 年 1 月 7 日发出。毕业论文应于 2011 年 5 月 23 日前完成后交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评阅后提交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七、 毕业论文任务下达书一式两份,一份给学生,一份留学院(系)存档。指 导 教 师: 签发于 20 年 月
5、日分管院长(主任): 签发于 20 年 月 日毕业论文信息姓名 崔笛笛 性别 女 学院 商学院 年级 2008 学号 20081611610论文题目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及其对策探究课题来源 老师推荐 课题类别 应用研究 指导教师 孙雪梅选题时间 2011-12-15 开题时间 2012-1-7 结题时间 2012-5-20在我国现阶段,结构性失业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都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目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同时每年还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都存在着严峻的就业难的现状。而这些失业均体现了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劳动者的技能与社会所需技能无法互补所导致的结构
6、性失业。这篇论文将从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口,还有高校毕业生这三方面来分析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我国结构性失业应该采取的对策,缓解我国结构性失业的严峻形势.由于本人专业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文章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点。指导教师意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业问题日益凸显,分析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及其对策,为失业政策提供参考价值。该课题的研究有重要的实践应用价值。该同学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制定了比较切实可行的写作提纲。该论文资料齐全,观点正确,论述清楚,格式和文本符合本科毕业论文的基本规范要求,同意结题。签名:年 月 日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领导小组意见
7、:(公章)年 月 日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一)院(系):商学院 学号:20081611610姓 名 崔笛笛 评定成绩论文题目 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及其对策探究该文引用大量数据分析了我国结构性失业现状,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结构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不足之处在于对策分析较为笼统,实践可操作性较为欠缺,且缺乏实效分析。如能在此方面再深入探讨会使文章更能体现其应用价值总体上全文观点正确,内容充分,资料齐全,数据翔实,掌握基本理论较好,论述清晰,结构合理,符合逻辑,表达通顺,文章层次分明,论文撰写符合规范化要求。推荐该生进行论文答辩。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二
8、)院(系): 商学院 学号:20081611610姓 名 崔笛笛 评定成绩论文题目 我国结构性失业现状及其对策探究评阅人评语评阅人签名: 年 月 日毕业论文成绩评定表(三)院(系):商学院 学号:20081611610姓 名 崔笛笛 论文(设计)总成绩论文题目 我国结构性失业现状及其对策探究答辩小组评语答辩成绩: 组长签名: 年 月 日注:1、论文总成绩=指导教师评定成绩(50%)+评阅人评定成绩(20%)+ 答辩成绩(30% ) 2、将总成绩由百分制转换为五级制,填入本表相应位置。目 录引言 .1一、结构性失业的概念及其特点 .1(一)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1(二)结构性失业的特点 21.劳动力
9、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 .22.结构性失业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 .23.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 .2二、对我国结构性失业现状的分析 .2(一)中国农村劳动力状况 3(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 3(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4三、造成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6(一)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原因 61.劳动力不能自由顺畅流动导致结构性失业 .62.失业者普遍素质偏低,观念陈旧 .63.失业者所掌握的知识与需求方的要求不能吻合 .7(二)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原因 71.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完全信息 .72.地域就业限制 .83.经济结构的变化 .8四、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对策 .8(一)根据我国劳动力供
10、给的特征提出对策 81.给失业者进行合理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 .82.帮助劳动力迁移使劳动力在不同的工作与地区之间流动 .93.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 .9(二)根据我国劳动力需求的特征提出对策 91.规范各级劳动力市场 加强对劳动力需求变动的预期研究 .92.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障网络 .103.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10结论 .10注释 : .11参考文献: .11谢辞 .12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我国结构性失业现状及其对策探究崔笛笛(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2008 级 1 班,20081611610)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结构性失业问
11、题日益凸显,主要原因在于技能、地理位置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的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因此,不论从劳动力的供给者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还是从劳动力的需求方提供良好的外在环境来说,我们都要采取积极的解决措施,促进劳动力供求平衡,解决当前社会中的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关键词:结构性失业;劳动力供给;劳动力需求;信息不对称;供求不平衡the Study on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in Current ChinaCui DidiSchool of Economics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
12、e Class 1 Grade 2008 20081611610Abstract: With the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main reasons are the geographical position and skills information asymmetry caused by factors such as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imbalance. Therefore , no ma
13、tter from perspective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labor supplier in order to adapt themselves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or from the angle of labor force demander to provide good external environment, we should take a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labor supply and demand balance, so that to solve
14、 the problems of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in the society.Key words: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 Labor supply ; Labor demand ; Information asymmetry ; Mismatch between demand and supply引言近几年,我国失业现象非常普遍,尤其是结构性失业表现的更加严重。因此研究结构性失业并寻求相应的对策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什么是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原因、应对对策是怎样的?这篇论文将通过现象和数据来分析这些问题,进而提出可行性的对
15、策。一、结构性失业的概念及其特点(一)结构性失业的概念高鸿业认为:“结构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曼昆认为:“结构性失业是在某些劳动力市场上可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可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2能不足以为每个想找工作的人提供工作,当劳动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就出现了结构性失业。 ”从两位经济学家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结构性失业是由于劳动力不能满足岗位需求或者所处位置不当或者是由于工作岗位不足造成的长期的失业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结构性失业是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是由于经济
16、结构的变化,产业兴衰转移造成的失业。一些部门需要劳动力,存在职位空缺,但失业者缺乏到这些部门工作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训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就产生了结构性失业。经济产业的每一次变动都要求劳动力的供应能迅速适应这种变动,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特征却与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不相吻合,由此而导致的失业被称为结构性失业。(二)结构性失业的特点1.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举例说明,市场上在 M 行业的人才供不应求,在 N 行业人才供过于求。那么,N 行业多出来的这部分无法有 N 的工作的人同时也无法胜任 M 行业的工作。这样就出现了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现象。2.结构性失业往往是“失业与空位”并存失业者
17、缺乏合适的技能,或居住地点不当,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出现了既有失业又有空位的模式。3.结构性失业在性质上是长期性的结构性失业在我国现阶段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结构性失业作为社会失业的主要类型,将是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二、对我国结构性失业现状的分析在我国现阶段,结构性失业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都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目前,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城镇失业人员,同时每年还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都存在着严峻的就业难的现状。而这些失业均体现了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不匹配、劳动者的技能与社会所需技能无法互补所导致的结构性失业。这篇论文将从农村剩余劳动力,
18、城镇失业人口,还有高校毕业生这三方面来分析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我国结构性失业应该采取的对策,缓解我国结构性失业的严峻形势。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3(一)中国农村劳动力状况表 1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数据统计情况年份 乡村劳动力人口(万人)乡村从业劳动人口(万人)农村剩余劳动力(万人)2000 92820 47962 448582001 93383 48229 451542002 93503 48521 449822003 93751 48971 447802004 94254 49695 445592005 94907 50387 44520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如图表数据,农村
19、剩余劳动力一直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居高不下。自古以来,在农村人们以农耕作为自己经济支柱的来源并且农耕成为解决广大劳动力的主要途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极大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提高了农村劳动生产率,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解放了一些农村劳动者,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再就业问题也就表现了出来,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日益增加,虽然很多现代部门缺乏大量劳动力,但是这些农村劳动力由于自身综合素质偏低,无法满足那些现代部门所要求的条件,产生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结构性失业现状。综上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当前社会结构性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失业率表 2 统计
20、的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年份数据统计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万人)770 800 827 839 847 830 886 921 908城镇登记失业率(%)4.0 4.3 4.2 4.2 4.1 4.0 4.2 4.3 4.1注: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局根据图表筛选近几年数据作图 1,进行比较。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4图 1 城镇失业人数和城镇失业率从图中的数据显示可以得知城镇登记失业率不高,城镇登记失业率为 4%左右但实际上失业率是比较高的。下职岗工没有登记,如果加上下岗职工失业率是 7,实际失业率达到 1
21、1左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走上了一条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之路。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与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企业改制的随度加快,城市下岗失业人员也在不断增加。这些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技能低的问题,因而很难适应现代产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从表 中可以看出,2002-2007 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均在 4%以上,2005 年以后,城镇登记失业率有所下降,这并不代表城镇失业率有所拐点,因为这些统计结果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城镇失业人员的数量,这里提到的城镇失业人员不包括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下岗人员,更不包括未在劳动部门登记的一部分失业人口,所以中国真是的城镇失业人口和失
22、业率要高于统计结果。2012 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6%以内。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表 3 2000-2009 年高校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数据统计年份 研究生和本、专科招生人数(万人)招生人数增长率(%) 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2000 233.46 - 82.102001 284.8 21.99 90.102002 340.76 19.65 80.102003 409.09 20.04 702004 479.97 17.33 73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52005 536.49 11.70 72.162006 564.4 5.20 71.92007 609.4 7.90 70.0
23、92008 643.8 5.6 702009 676.5 5.10 68注: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根据数据做表得下图 2: 单位:百分比高 校 毕 业 生 一 次 性 就 业 率0102030405060708090100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年 份一次性就业率图 2 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如图中所示,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逐年下降,造成大量的高校失业人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人数逐年增长,与此相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如上图中显示,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较低,并且呈现逐年降
24、低的趋势,作为一名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深感就业压力之大,不仅仅是应届大学生,也包括专科及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也不容乐观。现今社会,文凭像是一种文化货币,投资越多,对“未来”的购买力越强。然而,现在大学文凭满天飞,如同货币供过于求,造成学历大贬值,学历“通货膨胀”的时代来临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加越来越严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成为社会天天讨论的话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伴随着高校扩招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模式由传统的包分配到毕业生和企业间的双向选择,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开始出现,而且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壮大愈演愈烈。2008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 559 万人
25、,2009 年为 610 万人,2010 年为 630 万人,2011 年将达到 660 万人,大学生就业问题无不牵动着学生家长、学校和政府的心,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未就业大学生的生存,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我国教育发展的未来和人们对待知识的观念,其影响是深远且严重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屡创新高与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裹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6足不前并存,高校毕业的高学历人员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与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并存。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与冷门专业毕业生没有需求并存,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迫在眉睫。从以上数据以及分析可以看出,结构性失业不仅劳动者的供给方面存在问题,劳动者
26、的需求也是结构性失业的重要原因。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即劳动力供给方和劳动力需求方来阐述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和解决对策。三、造成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原因(一)劳动力供给方面的原因1.劳动力不能自由顺畅流动导致结构性失业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功能的有效释放,进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被视为市场成功。 (帕累托最优) 。但我国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受到限制, 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自身原因或观念或年龄或性别,无法到达能安置这些剩余劳动力的地方。在农村,农业技术的发展已经不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然而,这些剩余的劳动力由于观念等原因无法去到能够妥善安置自己的地方,使得出现供给和需求无法统一的局面,出现结构性失业的状况。同样在诚镇失业
27、人员中,由于在一个地方已经生活了下来,对于去另一个城市的考虑表现出基地的被动性,也是出现结构性失业的原因。至于,高校毕业生,从思想上,比较倾向于留在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而对于中西部地区表现出排斥性。与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的供过于求相比中西部地区需要大量的人才去那里就业,而由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等原因导致过多生剩余的劳动力无法到合理的地区达到有效的利用。劳动力不能自由顺畅的流动,是造成结构性失业的部分原因。2.失业者普遍素质偏低,观念陈旧就农村剩余劳动力来说,农业的发展使他们得到了解放,但是传统的观念和思想以及自身素质的原因,对于一些行业的了解不够深入,产生排斥的心理,即使能够充分了解一个新兴行
28、业,而自身的能力却无法达到要求,使之无法胜任此项工作。对于城镇人员,本身有比较多的就业渠道,但社会发展的速度之快使得低素质的一些人已无法满足原先所在行业的能力要求,社会发展会更加快速,低能力者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假若不从自身素质能力提高上下功夫,早晚有一天会成为社会的淘汰者,从自身素质能力提高上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人生态度,才能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中拥有自己的立身之地。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73.失业者所掌握的知识与需求方的要求不能吻合我国教育体系对劳动力供给有巨大的影响,不完善的教育体制培养出结构性失业者。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高校扩招的结果。虽然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日趋增多,但是总量
29、矛盾是次要的,结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但是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缓慢。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体制专业划分冗杂、知识陈旧,使劳动者无法顺利直接向其他岗位过度。因此,教育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结构调整,不仅浪费了教育经费也加重了高素质人才的结构性失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随着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入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但由于观念、管理体制、利益机制及对教育规律认识上的原因, 我国教育体系还不能适应科技、经济、社会的迅速变化,成为目前结构性失业的一个主要原因。一是教学内容、方法不能跟随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 教学实践环节薄弱,只注重理论的教
30、授,而忽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实际应用能力较弱。因此,学生毕业后走进岗位还需要进行职业培训,加大了用人单位的用人成本。二是专业设置不能够紧随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重点的不是考虑劳动力的供求状况,而是考虑办学的成本与收益。据统计,职业高中热门的 10 个办学成本低、教学过程简单、开设积极性较高专业在校学生之和达到学生总数的 57%,中专学校前 10 位专业的学生占学生总数的 42%。相反,那些办学成本高、教学过程复杂、经济效益较差的专业,学校却不愿开设;另一方面普通高等教育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为学科研究服务,
31、很少考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状况, 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弹性进行学科调整,一些高校开设的课程往往保持多年不变,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状况下出现某些人才严重短缺的怪现象,也就是高学历人员的结构性失业状况。(二)劳动力需求方面的原因1.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不完全信息我国失业保险网络和就业信息网络不够完善,对失业保险网络缺乏合理的管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缺陷导致不完全信息的情况比较严重, 使劳动力不能及时根据市场信息进行调整,出现较长时期的供求结构失衡, 形成结构性失业。同时,对失业以后的的保障不够完善,是失业者不能得到合理的安置,导致失业人群的增加。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渠道不畅通。现有的主要信息传递渠道
32、,难以将劳动力供求信息做到迅速、全面、准确、高效的传递给劳动力的供求双方。一方面,广大农村劳动力仍然通过老乡、亲戚、和朋友获取用工信息;另一方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8面,绝大多数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的判断还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使得不少人虽然有学习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愿望,却不知从何学起。2.地域就业限制各地方为了提高本地劳动力的就业率,限制其他地方人群的进入。我国许多大城市为求再就业的政绩, 都纷纷制定限制外来劳动力的政策,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入。一般来说外来劳动力和本地劳动力是一种即竞争又互补的关系,两者之间并不能完全替代,这就导致在劳动力不能自由顺畅
33、流动的条件下,各地都会出现严重的失业与岗位空缺同时并存的结构性失业。我国的户籍制度束缚着我国劳动力的流动,我国的户籍制度是在农民占绝大多数的条件下,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产物, 以法律的形式严格限制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因此,地域限制是导致结构性失业的另一重要原因。3.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细分,劳动力分工更加明确、精细,同时,完成任务所要求的技能更加苛刻、严格。经济结构发生变化,需要新技术的引进,而现存劳动者不具备此项技能,并且短时间内无法使自身达到岗位所需要的能力,使得原有的劳动者出现失业,即通常所说的结构性失业。所以,经济结构的变化,导致技术变化,是原先的工作者无法胜任,出现结构
34、性失业。经 济 结 构 的 调 整 导 致 社 会 对 劳 动 力 的 需 求 结 构 发 生 变 化 , 然 而 劳 动 力的 供 给 结 构 制 度 不 可 能 迅 速 适 应 经 济 结 构 的 调 整 这 就 导 致 了 失 业 的 存 在 。如 我 国 产 业 结 构 调 整 促 使 第 一 产 业 对 劳 动 者 的 需 求 减 少 , 第 三 产 业 、 新 兴 产业 对 劳 动 者 的 需 求 增 多 。 但 不 同 产 业 对 劳 动 力 的 素 质 要 求 显 然 是 不 同 的 。原 来 从 事 第 一 产 业 的 劳 动 者 如 果 不 提 高 自 身 的 素 质 就
35、不 可 能 从 事 第 三 产 业 、新 兴 产 业 的 工 作 而 出 现 失 业 的 状 况 。 此 外 , 产 业 结 构 的 升 级 也 会 促 使 雇 主对 劳 动 者 素 质 的 要 求 加 以 提 高 , 不 适 应 要 求 的 低 素 质 劳 动 者 很 可 能 会 失 业 。此 外 , 许 多 企 业 却 欠 缺 技 术 工 人 , 尤 其 是 高 级 技 工 , 一 些 高 科 技 产 业 则 欠缺 相 关 的 人 才 , 从 而 导 致 空 位 的 存 在 。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9四、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的对策(一)根据我国劳动力供给的特征提出对策1.给失业者进行合理的技术
36、培训,使其能力适应社会的需求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政府可以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加强职业培训指导。企业可以进行更具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培训,包括诸如上岗、安全、专业、技能等使之能够和职能技术教育培训结合起来。还可以进行出国、派往大专院校或个人自修公司报销等方式培训。总之,当下燃眉之急是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规范职业介绍机构。2.帮助劳动力迁移使劳动力在不同的工作与地区之间流动为了促进劳动力的跨地区域性流动,降低流动成本,必须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及人事档案制度。在结构性失业严重时,失业治理最重要的方法与其防止工人从现有的职位上下来不如促进劳动力的合理性流动。只有劳动力在市场
37、中自由流动才能实现劳动力的结构调整。劳动力的转移成本是妨碍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原因,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成本在大多数情况下要高于转移后的预期收入,劳动力转移不能实现。失业治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降低劳动力转移的成。完善地区劳务合作机制,疏通劳动力试产的信息信息传递渠道,尤其是完善跨省和省内跨地区的劳务合作机制。在劳动力需求较多地区与需要转移的劳动力较多的地区建立起全方位、多元化的合作,打破劳动力市场在地区行业间的壁垒,促进企业根据需要灵活的调动劳动力。3.加大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由于全国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农村孩子教育资源的占有率远远低于城市孩子,因此国家有必要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使义务教育在农村真正
38、变成全义务教育。在城市里,国家政府可通过,在最低保障金中增加教育补助,减少下岗职工的教育成本, 做到专款专用, 间接使失业的困难职工女子享受全义务教育的方式降低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成本, 提高我国高素质劳动者在全社会劳动者中所占的比重,缓解结构性失业。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目前我国的毕业大学生是失业的主要的群体。首先,要合理调整大学生就业意愿。大学生应该把眼光放得宽一些,远一些,在不同层次和类型上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防止出现“一棵树上吊死”的情况。其次,调整就业期望。大学毕业生应当正确估计个人价值,提出既能满足自身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0需求又适合企业实际的期望,增加自己的就业机会。(二)根据
39、我国劳动力需求的特征提出对策1.规范各级劳动力市场 加强对劳动力需求变动的预期研究首先,要改革工资制度, 使工资水平能反映劳动力的供求状况。再次,对劳动中介组织加以培植, 交流与利用劳动信息。最后 , 提高劳动力的流动速度,改善劳动力市场的分散状况 , 加大劳动力地区分布不平衡的调节力度。2.建立完善的失业保障网络这里的失业保障网络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是失业保险网络,其二是就业信息网络。不论从效率还是从公平的角度来考虑都应是全体社会人员共享经济改革、增长的好处而不是由部分劳动者享有。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补偿失业者在结构调整中的利益损失,社会应给失业者基本的生活保障,以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经济
40、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的失业保障网络也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通过提供再次安置津贴鼓励失业者流动、走出经济不景气地区。通过给长期失业者提供公共服务性工作,是政府最后雇主的应对措施。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加快推进区域内、区域间乃至全国性统一信息网络建设,使就业信息快速高效的在供求双方传递。3.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 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基本标志,同时它还具有行业繁杂、门类众多、服务要求技术性强、劳动密集等特点,能够创造大量就业机会,能够吸纳较多的社会剩余劳动力就业,这是其他任何别的
41、产业所不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因此,我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观念,调整经济发张思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体来说,就是着重发展以国内旅游为主体的旅游业,以小户型工程和完善物业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房地产行业,以管、教、文、卫等为重点的社会服务业,建立并完善新型物资流通业,以完善网络的社区化服务和增强电子设备维护为内涵的规范信息服务业,建立规范性、多样化的金融保险业等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结构性失业的现状。结论结构性失业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它是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的综合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全方面考虑,从经济社会人口等方面综合分析这个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1问
42、题,提出解决性对策。国外解决结构性失业的方法也有很多,我们不妨借鉴一下国外的方法。例如,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当老板,一个国家要减少失业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实施优惠政策鼓励更多的人当老板;另外,也要积极是人人口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和质量,成为全面型发展的人才。从各方面入手解决结构性失业的问题。注释 :温家宝 2012 年 3 月 5 日报告第三产业(Tertiary industry)指再在生产过程中为生产和销售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包括除第一和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行业。参考文献:1 成学真,王超.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5(5)2 陈秋华.体制转换结构变迁与就业M.中国
43、财政经济出版社3 徐汇娟.浅议我国结构性失业问题D4 朱镜德,史桦鑫,陈东锋 .高等教育扩张的制度创新与结构性失业治理.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3 )5 郭继严,王永锡. 中国就业战略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6 窦烨明.浅析我国结构性失业J.现代经济信息.20097 孙长勇.新失业群体的社会排斥问题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78 孙强.中美失业治理比较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7鲁东大学学士学位论文12谢辞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回顾在鲁东大学的四年,我不仅学到了丰富的知识,更锻炼了自己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能力,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借此机会向培养教育了我四年的鲁东大学商学院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深切地感谢。在此我要特别感谢我的论文老师孙雪梅老师,我在论文的选题、开题、收集资料以及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孙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帮助。孙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及对我的严格要求将是我终生难忘,受益无穷。我愿借此机会再次向孙老师孙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还要谢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和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