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分布式数据库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hskm5268 文档编号:8142770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布式数据库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分布式数据库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分布式数据库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分布式数据库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分布式数据库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分布式数据库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分布式数据库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医院管理 摘要:医院信息管理存在点多、面广、区域分散的特点。数据采集后不能及时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各场地之间的协调和合作也相当困难,因而影响工作效率。本文结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设计了分布式医院数据库系统模型,并研发了相关系统。 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istirbuted Data Base System)是地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 ,通常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

2、。因此,可以把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看成是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有机结合。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被计算机网络连接的逻辑单位称为站点(Site)或节点(Node)。 (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方案 1.为分布在各个节点上的各种数据库建立用户交互接口,不进行任何模式的集成。各个成员数据库数据进行区域分段管理,对本区域以外的数据操作则通过远程登录方式进行。 2.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将物理上分布而且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库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独立性和透明性的特点,用户对任何数据库的操作都如同在本地进行,不必关心其数据模型、物理位置等细节。 3.采用联邦数据库系统结构,它不采用

3、全局模式,而是在维持局部成员数据库自治的前提下,对异构的成员数据库进行部分的集成,提供数据的共享和透明性,采用数据转储技术来解决多节点群的分布数据处理及一致性维护问题。 ( 二)分布式数据库体系结构 分布式数据库体系结构由下述部分组成: 1.多台计算机设备,并由计算机网络连接。 2.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通讯的一组软件。 3.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包括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GDBMS) 、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LDBMS)、通讯管理程序(CM), 除了具有由 GDBMS 链接的全局用户接口外,还具有由节点 LDBMS 链接的自治节点用户接口。 4.分布式数据库包括全局数据库(GDB)和局部数据库(

4、LDB)。 5.分布式数据库管理者可分为二级,一级为全局数据库管理者,另一级为局部或自治节点数据库管理者,称为局部数据库管理者。 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一)医院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目标 1.实现跨地域型企业的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和局部控制。 2.满足具有分布式存取需求的企事业机构并且为其提供一种经济、可靠、实用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 3.充分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原有的设备,确保医院收费系统的网络先进性,实现医院管理规范化、网络化、智能化。 (二)总体结构 本系统设计时使用 C/S 和 B/S 混合模式 ,实现了医院系统的综合管理。 1.门诊挂号:分配门诊号记录病人的自然情况。

5、 2.药库管理: 登记药品,根据请求向药房发药。 3.药房管理顺药登记,按领药单划价发药。 4.住院管理。 (1) 入院登记:记录病人情况,分配住院号和病区。 (2)病区管理:在病区内分配病室和床位,录入医嘱和医嘱确认,生成请药单,办理同意出院。 (3) 取药管理: 根据请药单取药、收费。(4)出院管理:显示出院病人的有关信息和各项费用,收取费用并打印出单据。 (5)院长查询:对医院的财务收支、药品库存消耗及病人的入住院情况等信息进行查询,可以帮助领导层及时地了解各方面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数据库设计 (一)医院系统功能非常繁多,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列举出最为复杂的收费系统功能框架

6、医院计费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信息显示、查询、检索 2.输出各种收费、管理报表 3.系统智能识别功能 4.身份识别 (二)数据库系统事件或用户事件:系统事件包括系统启动或退出、异常错误等,用户事件包括用户登录或注销 触发约束为一布尔表达式,只有当该表达式的值为TRUE 时,触发事件才能够激活触发器使其执行触发动作;否则,当触发事件发生时,触发器并不执行其动作。触发器动作作为触发器要执行的程序块,其中包含 SQL 语句和其他代码。创建表触发器的语法格式为: CREATE OR REPLACETRIGGER trigger_name BEFORE|AFTERtirgger_event ON t

7、able_reference FOR EACH ROW WHEN trigger_condition trigger body; 其中 BEFORE 和 AFTER 指出触发器的触发时序分别为前触发和后触发方式,前触发是在执行触发事件之前触发当前所创建的触发器,而后触发则是在执行触发事件之后触发触发器。FOR EACH ROW 选项说明触发器为行触发器,行触发器要求当一个 DML 语句操作影响数据库表中的多行数据时,对于其中符合触发约束条件的每个数据行均激活一次触发器;而语句触发器将整个语句操作作为触发时间,当它符合触发约束时,激活一次触发器。 四、总结 本文以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开发了一

8、套具有使用价值的医院管理系统,可较为有效的提高医院业务的处理速度,对促进医疗机构的自动化、信息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虽然本文针对实用系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或深入的地方,敬请读者予以指正。 参考文献: 1 张艳莉,张业堂 ,秦啸.分布式医疗档案系统的研究J. 医学信息,2007,7 2江文斌,张仁津,张方霞.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安全策略分析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4 3江长凡.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医疗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武汉理工大学 06 年硕士论文 一种基于经典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改进研究 关键词:本体;构建方法;语义网 摘要:本文通过对现有经典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优点及缺点的

9、分析,对本体构建方法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本体构建模型。Improvement Research Based on Classic Construction Method of Domain Ontology Chen Liang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SCU,Chengdu610064,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lassic domain ontology construction method ,thi

10、s paper does some positive exploration,and presents a new model for ontology construction. Keywords:Ontology;Construction method;Semantic Web 语义网是现在的热门研究课题,而组建语义网的基石是领域本体的构建。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本体,整个语义网的构建也只能是一座空中楼阁。所以本体构建在语义网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体构建的探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构建方法、本体描述语言、本体构建工具。其中本体构建方法对本体构建过程的实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直接决定了本体

11、对知识的表示和逻辑推理能力。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构建方法的指导,就很难保证本体构建的规范化,进而对基于本体的后续应用也会产生巨大影响。 一、经典本体构建方法分析 国内外的研究小组根据各自的项目提出了很多本体构建方法,经典的本体构建方法有骨架法、评价法、METHONTOLOGY 法、Berneras et al(KACTUS)方法等等。骨架法对构建框架和各阶段的指导方针有参考价值而且有本体评估的步骤,但是每一步却没有具体的方法和技术;评价法提出了本体获取的新方法,明确提出了需求的问题,但是没有文档化过程和步骤的说明;METH- ONTOLOGY 法有本体评估步骤,详细描述了相关技术工具、知识来源 ,

12、但是没有具体的本体评估方法;Berneras et al 方法主要针对应用驱动的本体开发,但缺乏具体支持技术和本体评估、文档化过程,不适合从无到有的本体构建。 二、本体构建方法的改进探索 针对现有本体构建方法的缺点,一些学者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如宋佳等人在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层次关系的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疏剑,谢庆生在文献2中运用WordNet 词典进行了制造业领域本体构建方法的探索研究 ;王梅文在文献3 中利用中国分类主题词表 、 中国图书分类法和中国药典等主题词表进行了药学本体构建方法的探索;朱晓冰则在文献4中则提出了一种基于维基技术的本体构建设想。 笔记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想

13、法提出了一种新的本体构建方案,具体步骤如下: (一)领域本体需求分析。这个阶段主要是要明确领域本体构建和应用目的、 领域与范围、表示方法、用途以及使用者等。 (二)考虑本体复用。明确要开发的领域是否存在有现成的本体。如果不存 在已有本体,则转入第( 三)步;如果存在现成本体,则需要进一步分析已有本体是否满足需求,不满足项目需求则转入第(三) 步,倘若满足需求则进入第(八)步。 ( 三)分析本体结构,列出领域重要术语。这一阶段可以采用半自动的方法从主题词表、叙词表、领域文献库或者关系数据库中抽取关键术语和概念并加以整理,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术语汇总,然后通过人工搜集或者本体的动态学习机制

14、扩充完善术语。 (四)领域专家的参与和协作。目前本体构建中公认的一点就是需要领域专家的参与和协作,还不能达到完全意义的自动本体构建。在领域术语的确定过程中需要领域专家参与评判并提出改进意见,尽量确保术语的权威性和专业性,尽可能全面而准确的涵盖整个领域。 (五)定义类和类层次关系。这一步可以细分为两个小步骤即定义类和定义类层次关系。 1.定义领域本体中的类。在步骤( 三)中罗列出的大量的概念和术语处于一种混乱无组织并且彼此之间没有关联的状态,需要通过一定的逻辑规则对它们进行分类,形成不同的子领域。此外还需要对这些概念和术语的重要性进行评估,摒除那些超出领域范围的概念和术语,尽可能简洁和准确的表达

15、出领域知识。 2.定义类之间的层次关系。建立类之间的层次关系一般有自顶向下、自底向上、综合法等几种方式。自顶向下定义类层次即首先定义领域中综合性,概括性的类,然后逐步细化扩展自最细小的类。自底向上正好相反即先从最小类的定义开始,然后逐步向上级类定义。综合法是首先定义许多非常显而易见的概念,然后分别对它们进行恰当的归纳和细化,从一些顶层概念着手,将它们与一些中级概念关联起来。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 (六)定义类的属性及约束条件。对于区分出的属性,应确定它们是描述哪些类的,并尽量将其定义到最通用的类上。属性值的约束条件则需要考虑到属性值的类型约束、属性值的范围限定以及属

16、性值的计量单位等等。 ( 七)创建类的实例。即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类,填充属性值,生成类实例。 ( 八)本体的检验和评价。由于领域知识的复杂性,领域边界的模糊性,不同领域之间往往存在着交叉,本体的构建很难一步到位。可以根据 Gruber 所提出的五条指导原则来检验和评价本体。如果不符合要求则返回第(三)步重新进行本体分析并加以适当的修正,直至达到要求为止。此过程需要迭代进行。 (九)本体的存储。本体建设完成后,需要存储本体。本体的存储可以采用 OWL 文档形式或者存储为关系数据库形式。OWL 格式存储比较简单 ,但是当文档数量比较大时用关系数据库存储本体就比较方便,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

17、结束语 随着语义网研究的深入,本体构建方法也将逐渐成熟。而从各个项目工程中总结出来的方法,并不能适合每个项目的要求,需要根据项目的情况加以修改。本文总结了一些主要的经典本体构建方法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迭代的具有本体进化特性的本体构建方案,同时也试图利用主题词表、叙词表、领域文献库等现有资源通过半自动的方式抽取专业术语及其等级关系,以减轻在没有本体复用情况下本体构建的工作量。下一步的研究将通过实践来检验这一模型,以期使这个本体构建模型更加完善化和相对通用化。 参考文献: 1宋佳,王盼卿.装备领域本体的构建方法研究.微计算机信息 ,2009,25,5-3:17-19 2疏剑,谢庆生.制造业领域本体构

18、建方法研究.机械与电子 ,2008,9:64-73 3王梅文.药学本体构建实践.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1520-1522 4朱晓冰.基于维基技术的本体构建方法探讨.图书馆学研究,2009:54-56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关键词:无线局域网;无线接入点;数据加密 摘要:无线局域网作为最热门的无线通信技术,在全球得到了迅速推广和普及,其安全性也随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协议和认证标准方面进行分析改进,着手无线局域网的安全完善。 安全性对于无线局域网来说可谓老生常谈,自它诞生之日起 ,与其灵活便捷的优势共存的就是安全漏洞这个挥之不去的阴影。据统计,不愿采用无线局域网的理

19、由中,安全问题高居第一位,达 40%以上。不可否认 ,它已成为阻碍 WLAN 进一步扩充市场的最大障碍。 为了加强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无论 IEEE 工作组还是众厂商都尽了最大努力,制定并开发出各种技术来加强 WLAN 的安全性 ,经过这一年多的发展,无线局域网的加密技术也已不再限于“MAC 地址过滤” 、 “WEP”等传统方式。各种基于 802.11g 标准的无线网络产品在安全性上均有很大的提高。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定义包括三个方面,所有的保护/加密技术都是围绕这三方面来进行。首先是“数据的安全性定义”(Confidentiality), 它意指无线局域网传输的信息不会被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取,

20、主要通过各种数据加密的方式来实现;其次是“数据的完整性定义”(integrity),指的是数据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被进行修改、删除等额外操作,主要通过数据校验技术来实现;最后是“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定义”(Authenticity),它代表了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也就是说合法用户的身份不会被非法用户所冒充。 一、无线局域网相关安全技术标准 (一)WiFi WiFiWirelessFidelity, 无线保真技术与蓝牙技术一样,同属于在办公室和家庭中使用的短距离无线技术。AP 一般称为网络桥接器或接入点,它是当作传统的有线局域网络与无线局域网络之间的桥梁,因此任何一台装有无线网卡的 PC 均可透过 AP

21、去分享有线局域网络甚至广域网络的资源,其工作原理相当于一个内置无线发射器的 HUB 或者是路由,而无线网卡则是负责接收由 AP 所发射信号的CLIENT 端设备。 (二)WAPI WAPI(无线网络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是我国首个在计算机宽带无线网络通信领域自主创新安全接入技术标准(属无线网络通信领域基础关键技术)。2009 年 10 月 ,WAPI 获国际标准组织 ISO/IEC JTC1/SC6 的提案邀请,将作为 ISO/IEC 独立标准重新进入国际标准流程这标志着历经曲折的 WAPI 在国际标准道路上重获新生。作为该领域全球的两个标准之一,相比另一个由 IEEE 主导并公认存在严重安全缺

22、陷的 802.11i 标准,WAPI 具有明显的安全和技术优势,迄今未被发现有安全技术漏洞。二、实际项目分析 ( 一)项目背景 新科技楼,办公区域较分散,某些区域不能实施布线。办公楼共 9 层,每层 900 平方,其中 8 楼为主办公区域,网络内有40 台式计算机,20 台笔记本计算机。但是工作要求在所有区域都能上网,同时,在科技楼的公共区域也要求能够提供无线接入。由于对网络灵活性的需求,使得无线网络成为构建网络的首选。 (二)网络需求 根据各部门对网络的不同需求,要求无线网络能提供以下的应用:共享上网、从简单的文件共享与打印共享、办公自动化,到复杂的电子商务等。由于网络内有大量 Photos

23、hop 文档列印需求,有时还有网络视频应用 ,因而对网络质量和速率要求非常高,普通的 802.11B 网络的 54Mbps 传输速率无法满足实际需求,需要选用802.11G 无线产品。 (三) 网络设计与分析 在无线网的方案中全部选用友讯 D-Link 和普联 TP-Link 系列无线网络产品:增强型 802.11N 无线网络宽带路由器(无线宽带 hub)、802.11N/G/B TP-Link 无线网卡,802.11N D-Link 系列无线网络接入点(无线 AP)。其中增强型 802.11N/G/B TP-LINK TL-WR1043N 无线网络宽带路由器与 802.11N/G/B TP-

24、Link 无线网卡搭配可提供高达 300Mbps 的传输速率,完全可满足笔记本计算机区域内移动无线高速上网的需求。台式机全部安装 TP-LINK TL-WN821N+USB 无线网卡,速率最高可达 300Mbps,灵敏度高,输出功率 64dbm,支持高达 128-Bit 的 WEP 数据加密。同时支持WPA/WPA-PSK、WPA2/WPA2-PSK 安全机制。TP-LINK TL-WN821N 内置全向智能天线,可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使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用户方便地接入无线网络,同时支持无线漫游功能。另外还可以方便地与其它的 802.11b、802.11g、802.11n 无线设备连接。 无线

25、网络宽带路由器 TP-LINK TL-WR1043N 为办公区域部署了增强型的无线安全网络,内建防火墙及 NAT,能有效的阻挡来自 Internet 的安全性风险。基于硬件的 128/254-Bit WEP传输加密,提供安全的数据通信能力。TP-LINK TL-WR1043N 不仅针对单一 AP 设备提供基于 WEB 的管理方式,同时它还提供有 AirPremier AP Manager 多设备统一管理软件。通过该软件平台,管理员可以对网内 AP 实现集中管理,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直接进行设置维护,提高了管理和维护效率。 由于主要办公区域在 8 层,且 3 楼和 6 楼均建为有线网络,因而将 A

26、DSL Modem 与无线路由器 TP-LINK TL-WR1043N 放置于 8 层,并通过有线方式连接。TP-LINK TL-WR1043N 高达 73dBm 的输出功率可有效覆盖 8 层的全部商用无线网络环境。通过路由自动分配 IP 使得区域内的电脑无需设置即可实现随时随地互联、接入网络,可以不受场所或房间的限制进行连接以及共享文件、共享打印等。 无线局域网的安全系统要做到有效,就必须解决下面三个安全问题: 1.提供接入控制:验证用户,授权他们接入特定的资源,同时拒绝为未经授权的用户提供接入。 2.确保链路的保密与完好:防止未经授权的用户读取、引入或更动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 3.防止阻断

27、服务攻击:确保没有一个用户或一小批用户可占用某个接入点的所有可用带宽,阻断其他用户的正当接入。 当然,8 楼的财务部安装有内部财务系统,属于公司的核心关键业务,不能采用无线网络,就会通过有线网络来运行,而不会采用无线网络。只要把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进行合理的分工,安全就不是一个问题了。 三、结束语 无线网络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有线网络无法克服的困难。虽然无线网络有诸多优势,但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局域网也有很多不足。无线网络速率较慢、价格较高,因而它主要面向有特定需求的用户。无线局域网不是用来取代有线局域网,而是用来弥补有线局域网络之不足,以达到网络延伸之目的。目前,无线局域网已能够通过与广域网相结

28、合的形式提供移动互联网的多媒体业务。相信在未来,无线局域网将以它的高速传输能力和灵活性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四版)M.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中国 IT 培训工程编委编 .Win2000.网络管理员培训班M.珠海:珠海出版社,2001 3雷振甲.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系统开发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 数字图书馆发展探析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建设;问题 摘要:数字图书馆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形成的跨地区、跨国家的信息空间、信息系统,并以数字化方式将信息资源存储在具有海量存储能力的存储系统中,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将信息资源传递给不同地域的用

29、户,从而做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信息资源共享。 Digital Library Development Research Cheng Yingqiu (Jixi city Library,Jixi158130,China) Abstract:The digital library is the us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network technology, digital technology formed regional, cross-national information space,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to inform

30、ation resources will be digitally stored in a mass storage capacity of storage systems, computer and network passed to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user by Information, so without time and space limits sharing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Keywords:Digital library;Building;Problem 一、关于数字化图书馆的提出 美国数字图书馆联

31、合会从图书馆员角度将数字图书馆表述为:“数字图书馆是提供各种资源的组织机构,他们选择、创建、提供知识查询途径,解释、传播和保护数字作品,以确保其能够长久使用,从而为社区和社区群众提供方便、经济的信息服务” 。 二、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过于简单化 对数字图书馆的理解简单化,导致人们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上步入误区,国内不少建设项目把数字图书馆理解为特色馆藏的数字化和服务的网络化,简单地追求馆藏信息的数字化存储和局域网的信息共享,这种简单化的建设项目只是具备了数字图书馆的某些特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图书馆。 (二)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广域网连接和局域网布线是建设数字

32、图书馆的前提条件,应该从战略高度得到重视。局域网布线作为机构内部的基础设施,是数字图书馆运作的载体,对国内大多数传统图书馆来说,存在着网络布线的更新改造问题,除了结合需求设计外,应尽量从发展的眼光充分考虑网络平台的扩充和升级问题。 (三)没有通行的标准化、规范化、标准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建设质量、查询服务效果以及网上资源的共享。在建设过程中必须使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才能保证资源内容的互操作性和可交换性,如XML 技术的采用会极大地提高元数据的质量并减少维护元数据数据库的费用。另外,要实现我国数字图书馆的中文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共享,应采用国际

33、规范和国际标准。 三、如何实现现代图书馆的数字化 (一)数字化图书馆资源体系建设 1.加强数据库建设。 在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数据库建设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基础工作。图书馆之间联网后,数据库将成为读者查询文献的重要资料库。但是,如果上网打开某馆的一个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仅仅是文献线索,这显然是不够的。今后的读者决不会满足所需文献在何处的信息,而是想直接获取所需文献的内容。 2.加强一次文献的建设。 一次文献是指原始的文献资料,在数字图书馆时代,一次文献的载体可以是纸介质的图书、期刊等文献,也可以是光盘、网络版的电子出版物或磁介质出版物,它们所覆盖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与传统的纸介质文献相

34、比,光、磁介质的电子出版物具有纸介质文献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电子出版物内容丰富、生动形象,它不仅包括文字内容,同时还传递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信息。第二,电子出版物是数字化的资源,更有利于文献的检索、复制和网络传递。第三,电子出版物具有跨地区、跨行业、跨时空的利用价值。第四,电子出版物信息存储密度高,保存时间长。 3.加强二次文献和虚拟图书馆的建设。 二次文献是指对分散、无组织的一次文献进行加工、归纳、组织成为系统的便于查找利用的资料,实际上就是一个使信息从无序变为有序的过程。数字图书馆的二次文献包括馆藏书目文献数据库、专业数据库、元数据索引数据库和图书馆的虚拟馆藏等。二次文献的建设

35、要注意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只有数据格式符合大家公认和遵守的标准,才可能在不同的计算机系统间交换数据。 ( 二)数字化图书馆如何提供优良服务 1.数据库服务要有自身的特色。 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馆藏数据库是图书馆数字化的关键。各图书馆应结合本馆特色,充分掌握特色信息在全球分布的状况,挖掘因特网上的特色信息资源,根据用户的需要,设置虚拟资源导航站,有目的、有重点地挖掘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数字化特色网络信息资源,然后分门别类加以归纳、整理,用专业语言标识后,以超文本方式给用户提供链接点,帮助用户无限制和无阻碍地检索信息,提供高效、优质的现代化服务。 2.构建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 首先应当解决数字化图书馆

36、文献资源建设中,著作权的保护带来的被保护者与文献使用者之间的利益均衡问题,既要使资源库的收藏真正达到开放和共享,又要对网络上知识产权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视,即通过合理使用与合理保护取得双赢结局; 其次,结合数字化图书馆特有的信息管理环境与技术条件,通过立法形式和技术层面,形成数字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中著作权保护机制。 参考文献: 1凌秀丽.略论数字化图书馆与现代化服务J.图书馆学刊,2005,1:59-60 2赵继海.数字图书馆发展若干领域的评析 J.图书情报工作,2001:16-19 3刘荣.图书馆信息服务与管理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2 Win7 让 WiFi 来得更猛烈些吧现在带

37、 WiFi 功能的设备越来越多,比如我们常用的手机等。平时手机与电脑相连,一般会使用数据线,非常不方便,其实如果你使用的是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并且安装了 Windows 7 系统,那么就可以快速把你的本本变成一个无线路由器,让 WiFi 设备之间的连接易如反掌。 第一步:打开 http:/connectify.me/,点击右侧那个大大的“Beta Test now”按钮,输入你的 E-Mail 注册一下,就可以得到一个 ConnectifyInstall.exe 的可执行文件并安装。 第二步:安装完成后,系统托盘里将出现 Connectify 的图标,这时选择一个想要共享的网络连接并为它设

38、定一个名字,设置 PassPhrase(密码)后,点击“Service Down”按钮,现在在你的所有WiFi 设备上就可以看到相应的网络了,输入上面设定的 PassPhrase 连接,这时你的电脑就变成一部基于软件的无线路由器了,不需要再添加其他硬件,WiFi 设备即可通过它互联互通,传输数据就方便多啦。 小提示 目前 Connectify 只支持Windows 7 和 Windows Server 2008 r2。 分布式数据库在医院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医院管理 摘要:医院信息管理存在点多、面广、区域分散的特点。数据采集后不能及时进行综合处理和分析,各场地之间的协调和

39、合作也相当困难,因而影响工作效率。本文结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特点,设计了分布式医院数据库系统模型,并研发了相关系统。 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istirbuted Data Base System)是地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 ,通常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集中式数据库系统) 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可以把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看成是数据库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有机结合。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被计算机网络连接的逻辑单位称为站点(Site)或节点(Node)。 (一)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方案 1.为分布在各个

40、节点上的各种数据库建立用户交互接口,不进行任何模式的集成。各个成员数据库数据进行区域分段管理,对本区域以外的数据操作则通过远程登录方式进行。 2.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将物理上分布而且逻辑上相关的数据库通过分布式数据库系统进行管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独立性和透明性的特点,用户对任何数据库的操作都如同在本地进行,不必关心其数据模型、物理位置等细节。 3.采用联邦数据库系统结构,它不采用全局模式,而是在维持局部成员数据库自治的前提下,对异构的成员数据库进行部分的集成,提供数据的共享和透明性,采用数据转储技术来解决多节点群的分布数据处理及一致性维护问题。 ( 二)分布式数据库体系结构 分布式数据

41、库体系结构由下述部分组成: 1.多台计算机设备,并由计算机网络连接。 2.计算机网络设备,网络通讯的一组软件。 3.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它包括全局数据库管理系统(GDBMS) 、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LDBMS)、通讯管理程序(CM), 除了具有由 GDBMS 链接的全局用户接口外,还具有由节点 LDBMS 链接的自治节点用户接口。 4.分布式数据库包括全局数据库(GDB)和局部数据库(LDB)。 5.分布式数据库管理者可分为二级,一级为全局数据库管理者,另一级为局部或自治节点数据库管理者,称为局部数据库管理者。 二、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一)医院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目标 1.实现跨地域型企业

42、的资源共享、统一管理和局部控制。 2.满足具有分布式存取需求的企事业机构并且为其提供一种经济、可靠、实用的分布式数据管理系统。 3.充分利用先进成熟的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和原有的设备,确保医院收费系统的网络先进性,实现医院管理规范化、网络化、智能化。 ( 二)总体结构 本系统设计时使用 C/S 和 B/S 混合模式,实现了医院系统的综合管理。 1.门诊挂号:分配门诊号记录病人的自然情况。 2.药库管理:登记药品,根据请求向药房发药。 3.药房管理顺药登记,按领药单划价发药。 4.住院管理。 (1)入院登记:记录病人情况 ,分配住院号和病区。 (2)病区管理:在病区内分配病室和床位,录入医嘱和医

43、嘱确认,生成请药单,办理同意出院。 (3) 取药管理:根据请药单取药、收费。 (4)出院管理:显示出院病人的有关信息和各项费用,收取费用并打印出单据。 (5)院长查询: 对医院的财务收支、药品库存消耗及病人的入住院情况等信息进行查询,可以帮助领导层及时地了解各方面情况,从而做出准确的判断。三、数据库设计 ( 一)医院系统功能非常繁多,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仅列举出最为复杂的收费系统功能框架 医院计费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信息显示、查询、检索 2.输出各种收费、管理报表 3.系统智能识别功能 4.身份识别 ( 二)数据库系统事件或用户事件:系统事件包括系统启动或退出、异常错误等,用户事件包括用户

44、登录或注销 触发约束为一布尔表达式,只有当该表达式的值为 TRUE 时,触发事件才能够激活触发器使其执行触发动作;否则,当触发事件发生时,触发器并不执行其动作。触发器动作作为触发器要执行的程序块,其中包含SQL 语句和其他代码。创建表触发器的语法格式为: CREATE OR REPLACETRIGGER trigger_name BEFORE|AFTERtirgger_event ON table_reference FOR EACH ROW WHEN trigger_condition trigger body; 其中BEFORE 和 AFTER 指出触发器的触发时序分别为前触发和后触发方式

45、,前触发是在执行触发事件之前触发当前所创建的触发器,而后触发则是在执行触发事件之后触发触发器。FOR EACH ROW 选项说明触发器为行触发器,行触发器要求当一个 DML 语句操作影响数据库表中的多行数据时,对于其中符合触发约束条件的每个数据行均激活一次触发器;而语句触发器将整个语句操作作为触发时间,当它符合触发约束时,激活一次触发器。 四、总结 本文以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开发了一套具有使用价值的医院管理系统,可较为有效的提高医院业务的处理速度,对促进医疗机构的自动化、信息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虽然本文针对实用系统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仍有一些需要改进或深入的地方,敬请读者予以指正。 参考文

46、献: 1张艳莉,张业堂,秦啸.分布式医疗档案系统的研究J.医学信息,2007,7 2江文斌,张仁津,张方霞.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安全策略分析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4 3江长凡.基于关系数据库的医疗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D.武汉理工大学 06 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企业平台,学校全程介入”的毕业实习模式,旨在提高计算机专业实习的效果,使学生能够获取一定的“工作经验” ,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本文来自:计算机毕业网 :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研究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毕业生往往因为没有

47、“工作经验”而不能顺利就业,计算机专业尤为突出。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无论是从专业培养目标,还是从顺利“推销学生”的角度,都有责任将学生在毕业前,再送一程,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工作经验” 。利用教学计划中的“毕业实习”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可实现“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的目标。本文首先归纳出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的两种基本模式,并分析了其优点和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模式,作为安排毕业实习时的一种选择。 1 当前计算机专业毕业实习的两种基本模式 1.1 传统模式 这是大多数学校对大多数专业的毕业实习所采用的实习模式,学校将实习学生安排到实习单位,由实习单位给学生分配

48、工作任务,学校的指导教师主要起沟通联络的作用。 具体做法一般为:学校在学生毕业实习开始前,根据专业方向和人数,联系当地或外地的计算机公司等与 IT 有关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实习接收单位;实习开始后,将学生安排到实习单位,再由实习单位把学生安排到具体实习岗位,实习单位有关人员给学生安排工作任务,并进行指导和管理,学校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协助实习单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实习时间一般 12 个月。 这种实习模式的优点:对学校而言,实施简单,操作容易,只要在毕业实习开始前,通过各种渠道和关系,联系适合学生实习的单位,主要是有接待实习能力的单位,然后安排学生进实习点,按常规进行实习。对学生而言,接触实际,了

49、解现实。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的对象是实习单位领导、员工、客户等,具体工作内容涉及当前计算机高端技术和热点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提前接触了社会,了解了今后工作应掌握的技术和知识。 这种实习模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保证实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从而使实习效果难以尽如人意。在联系实习单位时,主要考虑的是接待能力,对于是否专业对口,无法作严格的要求,实习任务有可能与计算机专业无关。即便在对口单位实习,由于毕业实习时间与实习单位的项目周期不一致,且实习时间一般比较短,加之实习学生的能力往往不能胜任项目的具体技术工作,企业指导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像学校教师一样深入指导学生,因此,实习学生很难真正的接触项目,无法对系统开发过程、开发技术和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的了解,主要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