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远去的笛音乡村孩子的童年记忆里,多半是卧有一头牛的。一根牛绳,一端系着的是勤恳忠实的老牛,一端牵着的是一颗活泼灵动的童心,经年穿梭于乡间的山水之间,缀成了一个绚烂多姿的童年。在我的记忆里,放牛娃们联络的信号,是一个拉得老长老长的音符:喔嗬 只要有一个发出信号,其他要放牛的便开始一一作出回应。不管是情欢意合自愿出发的,还是挨了一顿响篙从床上提溜起来发配出来的,只要骑到牛背上与大军一会合,一个个都是如鱼得水,精神百倍。因为有趣的一天,开始了!通常,第二天放牛的地点、要做的游戏要干的坏事,都是在头一天暮归的路上商议好的,所以一到目的地,一切便有序地展开。乡野孩子的游戏,完全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致
2、可分为文的和武的两大类。武的我觉得要数“打强盗”最为野蛮。选用大小不等的石块,每个石块都有不同的官衔职位,最大的一块立在最前面,是为“强盗”,后面依次放上小石块,越往后越小,官职也越大。什么打手,判官,皇帝 一干人 马俱全。在“强盗”前面两米外画一条线,大家就在这线外用石块投掷远处自己心仪的目标。但 总有运气不佳或是准头太差的,不小心投到了“强盗”,这下可就惨了。庭审过程,宣判过程,执行过程环环相扣。 “皇帝”高高在上,坐在最高的石头上, “判官”手指“强盗”,口中振振有词:昨晚你偷了张家的鸡,摸了李家的狗 “打手”幸灾乐祸地挽起袖子便听从判官的指令行刑。所动大刑中的酷刑要算“牛皮扯火闪”了,
3、在手臂上或是腿上,一个巴格爪把肉揪起来,再一个巴掌扇下去,那滋味儿,滚烫滚烫、火辣火辣的。经受不住的会被搞得眼冒金星,甚至哭爹喊娘,但你得忍下去,因为游戏是讲究规则的。在童年的玩伴中要是获得个“赖皮子”的口碑,时时刻刻都有人叫你这个号的,要想销掉这个美称得付出几颗糖或是几个野果子的代价,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文的游戏, “走母猪窝”算是最安静的,虽然这游戏名字算不上文雅,但游戏本身是不俗的。在一块平坦的地上并排挖两行等距的小坑,每行三个,然后四处收集小石子儿,等量放进每个小坑里。游戏很简单,捡起坑中的石子儿挨坑儿丢,出现空坑便可抓出邻坑的石子儿,那便是赢得的战利品。这是一个需要时间和思考计算的游戏
4、,对手双方既要想方设法让自己丢了一窝后出现空坑,又要让邻坑里的石子儿尽可能地多,这样才能胜算。所以游戏的双方都在安静地思考计算,只能听见石子儿丢进坑里相互撞击的声音和把鼻涕吸进鼻子的声音。最后的赢家看着自己面前的一大堆石子儿,那种满足感是溢于言表的。打强盗的刑罚过于野蛮,走母猪窝的气氛过于沉寂。乡村的诗意在哪里呢?我觉得,应该是流在放牛娃的短笛中的。不知什么时候,我们这群乡村孩子,居然迷上了吹竹笛。那时候是没钱买的,只能自己动手做。其实有钱也不可能买,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钱是拿来花在刀刃上的,比如看病,比如吃饭,大人们哪来闲钱供这群野小子玩精神追求?其实,农村孩子超强的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大
5、都是乡村艰辛的条件逼出来的。那段日子,每个放牛娃家的灶房里,时不时地会诡异地飘出阵阵竹香,那阵阵竹香,是铁钎烧红在竹子上钻孔时散发出来的,伴随几缕飘忽的青烟,淡淡地,游移于乡村的上空,大人们此时还不知道,一个乡村孩子儿时那朴实的梦,已然在不知不觉间悄悄开始。之后,可能是某个烈日当空的午后,也可能是某个农事繁忙的傍晚,在某棵隐秘的树下或是石头上,便会响起断断续续的 哆唻咪 沉寂的乡间一下子灵动起来,渐渐地,那些断断续续的音符变得流畅起来,完整动听的曲子在乡村的田间地头此起彼伏。短笛的声音清脆响亮,飘在乡村的上空,酿成一股浓浓的诗意,恬恬的、淡淡的、淳淳的。时光的飞逝总是那样地让人始料不及,当初的那群蓬头垢面的放牛小子,如今早已步入而立之年。乡村上空那宛转悠扬、清脆动听的笛声早已飘远,童年时代那纯真的梦大多已被现实击得粉碎。太多的放牛娃们憧憬着一个灿烂的未来,却默默地在异乡坚守着一份平凡和无奈,在那个曾经诗意而曼妙的乡村,留下自己年幼的孩子和年迈的老人。当年的竹香笛韵,已摇身一变幻化成孩子手中的零食眼中的动画片,以及老人心中那份持久的守望和惦念。乡村的笛声,远去了,乡村的诗意,也远去了。放牛娃们不经意间才发现,那个真正的自己,是沉淀在童年里的,唯有轻启童年的那段时光,才能唤起心中那份久违的情怀,唯有沉睡在童年记忆里的那个乡村,才是自己真正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