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心理学复习提纲12-13(2).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132467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复习提纲12-13(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12-13(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12-13(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12-13(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心理学复习提纲12-13(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心理学公共课复习提纲 12-13(2)一、名词解释:1.个性心理:一个人在心理过程的发展和进程中,经常表现出来的那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点。2.心理过程: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那些心理活动。3.心理状态:是在心理活动的进程中,或从心理过程到个性心理特点形成的过渡阶段,常常会出现的一种相对持续的状态。4.观察法:自然条件下,对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5.调查法:以问题的方式要求被调查者针对问题进行陈述。6.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指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7.需要:是由生理上

2、或心理上的缺失或不足引起的一种内部的紧张状态,是个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8.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9.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或刺激强度。10.差别感受性: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之间最小差异量的能力。11.感觉后象:当刺激对感官的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消失,而是继续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种在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12.感觉适应:是指刺激物持续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13.联觉:当某种感官受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的现象称为联觉。14.社会知觉:以社会生活过程中的人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叫社会知觉。15.识记:

3、识别和记住事物的过程,也就是大脑接受信息的过程。 16.遗忘: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回忆,或表现为错误的再认或回忆。17.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18.功能固着: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体的一种贯常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体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19.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而又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20.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21.应激:是个体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产生的情绪状态,是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22.意志: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

4、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23.气质: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典型的、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24.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25.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26.社会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27.社会助长:是指因他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使个人的活动效率与水平提高的现象。28.社会惰化:是指个体与群体其他成员一起完成某种事情时,或个人活动时有他人在场,个人所付

5、出的努力比单独时偏少,个人的活动积极性与效率下降的现象。29.从众:是指通过向社会压力让步以使自己的认知及行为符合群体的、社会的标准和规范。30.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交往活动过程中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或心理上的距离,它反映了个体或群体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二、简述题:简述动物的心理进化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直到人类的心理出现,分为哪几个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意识阶段简述中枢神经系统中脑具体包括什么。丘脑(1)脑干:延脑、桥脑、中脑、间脑 下丘脑; (2)小脑 ;(3)大脑 。简述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内驱力成分。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简述注意的功能。选择功

6、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简述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简述注意的外部表现。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呼吸运动的变化简述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1)客观因素: 活动对象的特点,活动内容越丰富,活动形式越活泼多样,注意的稳定性就越高。(2)主观因素:人们对所从事的活动认识得越深刻,态度越积极,兴趣越浓厚,注意就越稳定。良好的情绪状态与平静快乐的心境对提高注意的稳定性也有重要作用。8.简述错觉的种类几何图形错觉;形重错觉;方位错觉;时间错觉简述知觉的特征知觉的意义性(即理解性) ;知觉的完整性(即整体性) ;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恒常性10.试画出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简述记忆的基本策

7、略有哪些?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阐述策略;组织策略;提取策略12.简述影响遗忘的因素。记忆材料的性质;记忆材料的长度;个体的心理状态;学习程度简述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简述迁移的种类。正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促进作用。负迁移: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有阻碍或干扰的影响。社会情感的分类。道德感;理智感;美感试简述学生良好情绪的培养。了解自我;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简述紧张焦虑情绪的调节方法。自我放松和宣泄;认知转换法 简述良好的性格对学习具有什么功能。调节功能、控制功能、维持功能、补偿功能试简述如何做自己心

8、境的主人。增强心理容纳能力,营造积极的心境 ;提高心理自控能力,消减消极心境 简述控制愤怒的方法。拓宽心理容量;保持心理平衡;学会制怒的方法,如理智控制、延迟发火、合理宣泄、注意转移、幽默化解等。试简述意志行动的特征。意志行动是有自觉目的性的行动;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意志对行动具有调节作用试简述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试简述意志的过程。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简述健康人格的内涵。内部心理和谐发展;能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有效地运用到工作和事业上。试简述性格特征有哪些。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试简述学校群体的功

9、能。教育功能;归属功能;认同功能;支持功能试简述学习策略的特点。主动性、艺术性、对策性试简述人格的基本特征。整体性;独特性和共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生物性和社会性试简述阿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特质”是人格最有效的分析单元。包括共同特质;个人特质试简述性格的态度特征。对别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对劳动或工作的态度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三、论述题:1.试论述人大脑的分区及主要功能。机体运动区在额叶,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支配和调节躯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机体感觉区在顶叶,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入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和内脏感觉等。视觉区在枕叶,接受由视神经

10、传递来的神经冲动,产生视觉。听觉区在颞叶,接受由听神经传入大脑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2.结合实际试论述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被充分调动起来,即由潜在状态转化为活跃状态,成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因素。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 学习材料要具有科学性与趣味性3. 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4. 进行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5. 适当开展竞赛6. 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3.结合实际试论述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无意注意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尽量防止容易使学生分心的因素的干扰。(2)善于利用刺激物的特点去吸引学生的无意

11、注意。A 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b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做到新颖性、科学性、系统性与趣味性相结合)c 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如教师语言的简洁流畅、快慢适中、抑扬顿挫等。(3)教学中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知识经验。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组织课堂教学,防止学生分心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4.结合实际谈谈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定势是怎样产生的呢?(1)人对事物或他人的认识总是以前的经验为基础。结合实际(略)(2)人对事物的认识常常会受移情作用的影响。结合实际(略)(3)人对事

12、物的认识有“循环证实”的倾向。结合实际(略)5.试论述学生思维的培养。(1)思维敏捷性的培养。首先,要养成良好的注意习惯。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是迅速有效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其次,培养强烈的讲求效率的竞争意识。第三,培养说话和写字的速度。第四,在保证正确的前提下,日常的思维训练始终要有数量与速度的要求。第五,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2)思维深刻性的培养。首先,提供感性材料,组织从感性到理性的抽象概括。其次,指导积极迁移,推进旧知向新知转化的过程。再次,强化练习指导,促进从一般到个别的运用。第四,指导分类、整理,促进思维的系统化。(3)思维创造性的培养。首先,要保护学生好奇心。其次,培养学生独

13、立的个性。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6.试论述耶克斯多德森曲线中情绪强度与操作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认为动机强度与解决问题的效率呈倒 U 型曲线。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其影响效应取决于情绪的性质及强度。中等唤醒水平的愉快和兴趣情绪为认知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愉快强度与操作效果曲线呈倒“U”型。过低或过高的愉快唤醒均不利于认知操作。对负情绪来说,痛苦、恐惧的强度与操作效果呈直线相关,情绪强度越大,操作效果越差。与痛苦、恐惧不同的是,由于愤怒情绪具有自信度较强的性质和指向于外的倾向,中等强度的情绪一旦爆发出来,有可能组织个体倾向于面对的任务,导致较好的操作效果。7.试论述意志与认识、情绪

14、的关系。意志与认识的关系首先,意志的产生是以认识过程为前提的,离开了认识过程,意志便不可能产生。人在选择确定目的和采取方法、步骤的过程中,审时度势,分析主客观条件,回忆过去的经验,设想未来的结果,拟定方案和制定计划,等等,都必须通过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认识过程才能实现。其次,意志对认识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在认识活动中,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要克服一些困难,就需要做出意志努力。没有意志努力,就不可能有认识过程,更不可能使认识过程深入和持久。意志与情绪的关系首先,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消极情绪对意志行动的干扰作用,取决于一个人的意志力水平,意志坚强者可以

15、克服消极情绪,使意志行动自始至终贯彻到底;意志薄弱者则可能被消极情绪压垮,使意志行动半途而废或一无所获。其次,意志能够控制情绪,使情绪服从理智。8.试论述鉴定气质类型的心理指标有哪些。谈谈自己的气质类型。感受性:个体对外界刺激的感觉能力,可用最小刺激量来衡量。耐受性:个体耐受刺激作用的能力,可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方面进行衡量。反应的敏捷性:心理活动的灵活性,从心理活动的速度和不同活动转换的速度来衡量。可塑性:个体根据外界事物的变化情况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情绪的兴奋性: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情绪的兴奋程度。不仅能反映出个体神经活动的强弱,还能反映出个体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性。外倾性与内倾性:外

16、倾性是情绪兴奋性强的体现,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都倾向表现于外;内倾是情绪的抑制过程占优势的反映,其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都不轻易表现出来。9.试比较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答:人本主义的学习论者认为学习就是学习者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探究自己的情感,学会与教师及集体成员的交往,阐明自己的价值观和态度,实现自己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境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主要是一种文化继承的行为,即学习这一特殊的建构活动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质,是一种高度化了的社会行为。学习并非一种孤立的个人行为,适当的环境不仅是学习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智力的发展方向。试论述典型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答:胆汁质类型的特征是: 好冲动、情感发生快、强烈而持久,动作迅速而强烈,对自己的言行不能控制,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粘液质类型的特征是:性情沉静,情感发生缓慢而微弱,不外露、动作迟缓、易抑制、沉默寡言。抑郁质类型的特征:性情脆弱、情感发生缓慢而持久,动作迟钝、柔弱易倦。多血质类型的特征是:情绪不稳定、情感的发生迅速而易变,思维语言迅速而敏捷、活泼好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