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53

类型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ppt

  • 上传人:hyngb9260
  • 文档编号:8129249
  • 上传时间:2019-06-10
  • 格式:PPT
  • 页数:53
  • 大小:1.17M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ppt
    资源描述:

    1、第11章 学生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认知差异与教育 第三节 人格差异与教育,第一节 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差异 心理差异是指人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包括个体心理差异 和 群体心理差异,个体心理差异,也叫个别差异,是指个体在稳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它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教育、实践所形成的一贯的、持续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心理特点。,生理因素 家庭因素:家庭结构 家长教育方式与态度 家庭氛围 学校因素:教师 学校环境与氛围,心理差异成因,二、心理差异在学校情境中的表现,(一)学习心理差异

    2、 (二)学习的性别差异 (三)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差异,(一)学习心理差异,学习风格差异 学习策略差异 学习兴趣差异,(二)学习的性别差异,1 智力的性别差异 2 学习动机发展的性别差异 3学习归因的性别差异,(三)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差异,1 认知上 智力差异 元认知差异 知识量与知识结构差异 认知加工差异,2人格差异 气质差异 动机差异 自我意识差异,三 针对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一)因材施教含义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有差别教学,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因材施教,1 尊重学生的个体心理差异 2 了解和发现个别差异 3 实施有针对性

    3、的个别教育,因材施教原则,1 可接受性原则 经努力能够完成的 2 可选择性原则 提高多层次、多类型的目标与培养方式 3 主体性原则 学生作为主体,第二节 认知差异与教育,一 认知差异 (一)认知类型差异 1 知觉类型差异 2 记忆类型差异 3 思维类型差异 4 认知反应类型的差异,一 认知差异 (二)认知水平差异 1 智力水平差异 2 智力发展速度差异,(一)认知类型差异,认知风格(cognitive style),又称认知方式,是指个人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等信息加工过程中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方式,它体现着个人内部认知活动的特色。学习风格(learning style),又称学习方式,

    4、是个人在学习活动中所偏爱的方式,它体现着学习者在从事学习任务时的个人特色。,场独立与场依存 (1)概念:场独立性是指在认知时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 场依存性是指在认知时受环境因素影响大。,1、知觉类型差异,在缺乏其他参照线索的情景下,让被试面对一个倾斜的方框(图A),框内有一根倾斜的直棒,要求被试仅凭知觉把框内的直棒调节垂直。,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实验:,结果:,被试有两类反应:一类是不受周围方框的影响,把直棒调节成与地面相垂直(图B),被称为场独立性;一类是以方框为依据,把直棒调节成与方框边沿相垂直(图C)。被称为场依存性。,特点分析:,场独立性强(B)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独来

    5、独往,对社会交往不感兴趣,生活上不太注意别人的意见,不轻易动感情,喜欢独立学习,偏好数学等自然学科。场依存性强(C)的人,在性格上往往表现为:喜欢寻求社会支助,喜欢社会交往,重视他人的意见,容易接受团体的建议,好动感情,喜欢小组学习,偏好语文等社会学科。,(2)与学习的关系第一,场独立性学生一般偏爱自然科学、数学,且成绩较好。场依存性学生一般较偏爱社会科学。第二,场独立性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性者则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第三,场独立性学生易于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性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2 记忆类型差异,视觉型 听觉型 动觉型 混合型,1)艺术型、思

    6、维型与中间型2)整体型与序列型整体型的人:倾向于领会情境的整体,对情境能够有一个整体的看法,重视情境的全部,对部分之间的区分是模糊的或者不区分部分。序列型的人:把情境看作是部分的集合,常常集中注意于一两个部分而无视其他方面,可能曲解或夸张部分,向于把信息组织成轮廓清晰的概念集。,3 思维类型差异,深思型与冲动型深思型的人: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冲动型的人: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考虑。,4 认知反映类型差异,比纳早年就从事智力测验的研究,1904年比纳受法国教育部的委托,参加筹建研究呆傻儿童的研究

    7、会,并接受研制呆傻儿童检测办法的任务,以便把他们从一般儿童中区别出来,给以特殊的教育。,(二)认知水平差异 智力,1905年,比纳在西蒙的帮助下,编制了最早的一个智力量表,1908年,比纳和西蒙对其量表进行了第一次修订。,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man)将比纳西蒙量表介绍到美国,并修订成斯坦福比纳量表。1937年和1960年,斯坦福比纳量表又经过了两次修订,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量表之一。,智商计算方法,1、斯坦福比奈量表,心理学家韦克斯勒1939年又提出了离差智商的概念,其基本做法是不再把不同年龄组的人相互比较,而是把同一年龄组的人进行相互比较,,X指某受测者的

    8、测验成绩, M指该受测者同年龄组成员测验的平均成绩, S指该年龄组成员的测验成绩的标准差。,其计算公式如下:,2、韦克斯勒智力量表,3、瑞文(Raven)测验,智商的理论解释,二 针对认知差异的教育,(一)针对认知类型差异 1、教师助学生识别自己的认知类型 2、教师明确应采用的教学策略,2、教师明确应采用的教学策略,采取与学习者认知风格一致的教学策略 匹配策略 失配策略 提供多模式教学,匹配策略:采用与学习风格中的长处或学习者偏爱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对策。 有意失配策略: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进行有意识弥补的教学对策。,(二)针对认知水平差异的教育,1、能力分组,分校,分班,分组:班级间、班级内、

    9、重新分组,升留级,2、设置不同教育目标,3、选择不同教育方式,课外活动,提供不同难度学习材料,第三节 人格差异与教育,气质差异 性格差异 成就动机差异,四种传统的气质类型:,气质类型的几种特性,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抑郁质,感受性 耐受性不随意反应 反应速度 灵活性可塑性 外、内情绪兴奋性,低,高,高,低,低,低,高,高,高,外,强快灵活,高快不灵,外明显,高,低慢,内,低,低慢不灵活,严重内,高深刻,多血质以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为特点。,多血质,这种人的行动有很高的反应性,他们会对一切吸引他注意的东西,做出生动的、兴致勃

    10、勃的反应, 这种人行动敏捷,有高度的可塑性,容易适应新环境,也善于结交新朋友, 他们一般属于外倾、情感易发生,姿态活泼,表情生动,语言具有表达力和感染力, 他们还具有较高的主动性,在活动中表现出精力充沛,有较强的坚定性和毅力等。但有时候,他们在平凡而持久的工作中,热情易消退,表现出萎靡不振。,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胆汁质,有这种气质的人,反应速度快,具有较高的反应性和主动性。 他们脾气暴躁,不稳重,好挑衅,但态度直率、精力旺盛,他能以极大的热情工作,并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障碍, 但有时表现出缺乏耐心。当困难太大而需要特别努力时,有时

    11、显得意气消沉,心灰意懒,他们的可塑性差,但兴趣较稳定。,粘液质是以稳重,但灵活性不足;踏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为特征的。,粘液质,这种人反应性低,情感不易发生,也不易外露。他们态度持重,交际适度,对自己的行为有自制力,他们心理反应缓慢,遇事不慌不忙。 他们的可塑性差,不够灵活。这一方面使他们能有条理的、冷静的、持久的工作;另一方面又使他们容易因循守旧,缺乏创新精神,他们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内倾,对外界的影响很少做出明确的反应。,抑郁质的人以敏锐、文中、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和行为缓慢为特征。,抑郁质,这种人具有较高的感受性和较低的敏捷性,他们的心理反应速率缓慢,动作迟钝,说话

    12、慢吞吞。他们多愁善感,情感容易发生,但表现微弱而持久。 他们一般属于内倾,不善于与人交往,在困难面前常优柔寡断;在危险面前常表现出恐惧和畏缩;在受挫折以后,常心神不安,不能迅速地转向新的工作。 他们的主动性较差,不能把事物坚持到底。 但这种人富于想象,比较聪明,对力所能及的任务表现出较大的坚韧精神,能克服一定困难,如何评价气质,稳定的动力特征并表现在外部行为上。 使个性带有一定的色彩,气质不能决定人的价值观。 每种气质都有优点和缺点,都有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就。 影响活动的效率。,对气质差异的教育,胆汁质 :自制力 克服急躁 多血质:专一 坚持 耐劳 黏液质:思维灵活 创造 抑郁质:激发主动性,性格(character),人在活动的过程中,客观事物的种种影响,特别是和环境的种种影响,通过认识、情绪和意志活动在个体的反映机构中保存下来,固定下来,构成一定的态度体系,并以一定的型式表现在个体的行为之中,构成个人所特有的行为方式。,性格(character),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外向型 内向型 独立型 顺从型,对性格差异的教育,根据性格因材施教 发挥集体作用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动机差异,目标性动机的个别差异 根据动机类型进行因材施教 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成就动机差异 激发成就动机 体验成功 归因训练,二 针对人格差异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第15章 心理差异与因材施教.ppt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812924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