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巴跨入经济变革“快车道” (记者观察) 人民日报 ( 2011 年 04 月 27 日 23 版)朝气蓬勃的古巴年轻人。哈瓦那街头写有“当前主要任务是打好经济仗”的巨幅宣传画。哈瓦那小集市上个体户摊贩云集。古巴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4 月 16 日至 19 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旨在推动古巴经济现代化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古共六大发出重要“经济和政治指示”,为古巴经济变革进入“ 快车道”指明了方向。本报记者邹志鹏近日赴古巴见证了这一盛会,并对古巴社会生活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观察。不懈探索在古共六大召开之后,舆论和专家几乎一致认为,未来两三年内古巴的变革会提速。古巴政府对“ 市场经济” 一词
2、一直讳莫如深,但这并不代表着古巴可以与价值规律和市场因素绝缘。上个世纪 90 年代苏联的解体就迫使这个加勒比国家进入了一段利用市场因素进行经济改革的“特殊时期” :古巴开始为个体私营经济松绑,转变国营农场为合作社,下放国企自主权,放宽外资限制,全面开放国家旅游业,启动财税物价改革,启用美元作为官方第二货币。这是古巴真正意义上实施的第一次经济改革,也为古巴此后展开的一系列小变革做了思想和经验上的铺垫。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劳尔卡斯特罗作风务实,多次痛批人浮于事与低效官僚作风等不良现象。他曾多次访问中国,并于2005 年考察越南。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经济起飞给劳尔留下了
3、深刻印象,他回国后建议学习、借鉴中国模式,并在古巴政府内部设立了专门研究改革的“中国部”,主张有步骤实施经济自由化政策,完善计划经济体制。2007 年 7 月,劳尔在群众集会上发表讲话提出要进行“结构变革和观念变革”,公开宣布“改革必须深化 ”,吹响了古巴真正意义上的第二次经济改革的号角。为了让一个真实的古巴浮出水面,2007 年底,劳尔政府自上而下地发动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国性大讨论,鼓励古巴人毫无禁忌地批评腐败与裙带关系,并大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建议。古巴最高领导层决定放开工资上限,取消手机、摩托车、酒店等享乐性消费,采取了分配耕地、改革集体农庄等一系列旨在消除官僚主义和教条主义体制性障碍的
4、变革措施。2009 年 9 月,古巴发起群众性讨论,分析现存问题,明确劳尔卡斯特罗政府提出的增产、节约、增效和反腐等措施。 2010 年 12 月劳尔再次发起全国性大讨论,这为劳尔顺应民意、继续深化经济变革提供了有力的群众基础。事实上,古巴人民要求经济变革的呼声一直十分高涨。特别是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和三场强飓风的来袭加剧了古巴的经济困难。生产萎缩、出口下降、旅游下滑、流动性不足、效率低下等一系列问题相继放大,这让捉襟见肘的国家财政“雪上加霜”。劳尔在古共六大上强烈抨击教条主义和官僚主义,反对僵化思维和固步自封,但他同时强调了古巴的社会主义航向,“变革是为了巩固和延续社会主义,而不是回到
5、资本主义” 。古共六大强调,古巴经济模式将继续以基本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劳动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为基础。尽管古巴经济变革排除了走向“市场经济”的可能,但官方明确了将逐渐增加私有经济份额,考虑“市场趋势”。这说明古巴正在逐渐重视市场因素和价值规律的辅助性作用,古巴正在尝试探索一条“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社会主义计划商品经济 ”道路。有媒体称,大会通过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为古巴步入经济变革“快车道”的新时代提供了法律上的保障。国际舆论普遍认为,古巴实施经济变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私人经济的发展道路不会平坦。古巴打算通过放开私营个体经济为大裁员提供出路,但目前古巴的“自主业主”面临发展瓶颈的原
6、因仍是大宗原料批发市场缺失、上缴税率较高以及统得过死的体制章程制约。此外,长期寄生于国有部门的古巴人突然“下海”从商,其商业眼光还很狭窄,加之小商品经济在一个国有经济占 95%的夹缝中求生存,以及政策忽冷忽热等因素,都将直接考验未来古巴经济变革的承受力。针对古巴经济变革面临缺乏资金难题,不少学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虽然古巴银行无法满足所有的贷款需求,不过政府可以通过放宽投资门槛、吸收海外资金,例如西班牙、挪威等国试图提供的小额信贷或者侨汇收入等来化解困局。哈瓦那大学社会学学者梅嫩德斯认为,封锁好似掐住了古巴的“咽喉”,它扼杀不了革命,但会令古巴这样一个资源匮乏的加勒比小国感到“窒息”。从
7、一定意义上说,古巴尝试发展“ 计划商品经济” 躲不开近邻美国这个生意伙伴,因此经济变革能走出多远,还要视未来美古关系的调整力度而定。 比萨店带来希望“我最期待的是未来税收能调低一点,让腰包鼓起来”在哈瓦那旧城区的特尼恩特街,30 岁出头的拉法埃尔微笑着对记者说。就在这条坑坑洼洼的街道上,这位“小老板”将自家房屋底层经过简单改装,并在窗口外上方搭上一个遮阳伞,就开始自主经营起属于自己的比萨饼生意了。一份小号奶酪比萨饼 10 个比索,一份家庭装火腿味比萨饼 35 比索,混合口味大号比萨饼卖 45 比索,这对于平均工资仅为 20 美元的古巴人来说算是价格不菲了。3 个月前,拉法埃尔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申
8、领了个体营业执照,正式挂牌开了这家“家庭比萨店 ”,不想生意越做越红火。打那时起,拉法埃尔就不得闲。一大早,他就赶到国营商店和农贸集市去采购面粉、挑选蔬菜和作料,接着就守在大烤炉旁忙忙碌碌,红火的生意都快把他累趴下了。一个月前,他雇请了两个伙计来帮忙,这样一共 3 个工作人员的店面每月需上缴 2500 比索的税收。“一天一般能卖出 90张比萨饼,生意好的时候 130 张。”他说,政府鼓励民众“下海淘金”,以前申领一个私营执照手续复杂,至少要等上半年,现在程序明显简单了,两周左右就能办下来,这就是进步。和古巴许多同龄人一样,拉法埃尔也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究竟是继续留在古巴还是到国外去?在古巴,
9、有些年轻人选择寻觅西班牙、意大利籍外国配偶,以便移居欧洲来改变命运。半年前,他曾考虑过移民西班牙,然而这个小小的比萨店却让他重新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现在我哪儿也不想去,我相信变革会带来更大变化,国家会有更光明的未来。”放开搞活私人经济是古共六大通过的经济社会政策方针中最突出的举措之一。自古巴政府去年 9 月宣布启动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经济变革以来,当地民众申领私营执照热情高涨。据古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截至今年 3 月底,古巴政府一共颁发了近 18 万个私人经营许可证,已占 2011 年全年预计颁发 25 万个执照的 2/3,远远超出政府预估。目前岛上从事 178 种私人商业工种的
10、“自主业主”已超过 30 万人,占古巴总劳动人口的 6%。尽管如此,当前不同行业执照的申领情况冷热不均,其中最受青睐的营业执照是“食品加工小作坊许可证”,这包括置办比萨店、家庭餐馆、咖啡吧以及街头快餐摊位,半年来这一行业颁发了 41623 个许可证。古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佩雷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古巴政府不排除未来继续扩大合法个体经营范围的可能性,但一切都将视年底私有经济发展效果评估结果而定。此前古巴基础工业副部长马丁内斯也表示,政府不久将向个体户首次颁发采矿许可证,这类执照一般以一年为上限,用于鼓励开掘小型建筑材料、增加砖头、石料场、沙子和泥土等建筑材料的市场供应,以疏解住房短缺问
11、题。此次扩大私有经济份额改革计划还有一个亮点,即是政府首次允许全国 83 个私有经济类别的“ 自主业主” 合法雇佣劳动力。据统计,到 3 月底,古巴政府先后颁发了 3.2 万个雇佣许可证,以方便业主和劳动者合法确立雇佣关系、扩大就业门路。有专家认为,此举意味着古巴在迈向经济多元化转型中真正向支持民营中小企业发展敞开了大门,改变了过去长期忽视民营经济的“一刀切”做法。本次古共六大决议也强调,在“更新 ”经济模式进程中,既要重视计划经济,也要考虑到“市场趋势” 。正是得益于官方层面自上而下的鼓励推动,“自由市场”观念在古巴悄然蔓延,现在就连 9 岁孩童都懂得摘下自家后院成熟的杏子跑到大街上叫卖。不
12、过,佩雷拉强调,逐步放开私有部门并非意味着古巴要走向“市场经济”,鼓励私营经济发展旨在巩固国有经济,古巴正在学着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变革之路。注:古巴流通两种货币,一种是国家比索,也称“老比索”、“绿比索” ;另一种是外汇可兑换的“ 新比索” ,或称“红比索”。1“新比索 ”合 25“老比索”,1 美元约合1“新比索”。文中“比索”均指“老比索” 。大豆比大炮更重要作为古巴经济变革的“火车头” ,农业改革无疑具有重大战略现实意义。但眼下这个产业依旧“ 发育迟缓” ,农业发展的滞后性导致市场上的原材料供给处于供不应求的失衡状态,严重拖累政府有计划退出“供应卡” 制度以及私有经济扩大发展的需求。在
13、哈瓦那西蒙玻利瓦尔大街的一家面包店门口,乌萨拉老太太指着手里拿的一块刚购买的面包对记者说:“今天供应卡没能用上,店员说烤炉坏了。我只能以3 比索的自由市场价买这块面包,这整整多花了 5 倍价钱。”老太太说:“我一个月退休金 12 美元,政府补贴食用油 0.25 升。猪肉太贵,大米、白糖、菜豆,啥都在涨价,而供应卡上的补贴项目还逐渐递减”乌萨拉老太太的生活状态是当下许多普通古巴人的真实写照。在古巴,自由市场上的猪肉价格通常被当地人戏谑称为农贸市场的“道琼斯指数”,这一价格从几年前开始就维持在每磅 11.3 美元之间,这对很多只有 12 美元上下月收入的人来说属于吃不起的天价。最近自由市场上的大米
14、价格上涨了 43%,食用油价格上调12%,菜豆、咖啡、食糖等都在涨价之列。由于经营小餐馆的个体户陡然增多,对面包的需求量随之上扬,引发面包出现供不应求的紧张局面。据古巴官方统计,今年面包需求预计将增加 52%。格拉玛报说,如今购买面包并非易事, “很明显,解决食品问题的出路只有扩大农业生产、满足需求”。古巴前经济部长穆里略说,2010 年古巴农渔产业部门产值下滑 2.8%,包括大米、鸡蛋、蔬菜、柠檬、肉类等在内的 12 项农渔项目均未能实现预定增长目标,“农业部门连续 2 年出现负增长,表明农业改革依然做得不够”。哈瓦那大学社会学学者梅嫩德斯说,古巴经济变革的核心是农业改革,如果农业改革失败,
15、古巴整个经济改革进程都将受阻;倘若成功实现了农业起飞,这将同时解决扩大私有经济和退出“供应卡”补贴制面临的许多困难。古巴全国高达 80%的食品依赖进口,每年耗费国家外汇储备大约 15 亿18 亿美元,这对政府财政来说无疑是一笔重负。劳尔将扩大粮食生产作为政府的“战略突破口”,提出了著名的 “大豆和大炮一样重要,甚至更重要”理论,取得显著成效。劳尔在古共六大阐述的 311 条变革条款中,有近 40 条涉及农业改革问题,并获得大会一致通过。古巴全国土地控制办公室主任奥利韦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土地问题是农业改革的重点,未来政府将继续落实分配闲置土地计划,同时将加大进口农具和肥料,提高合作社农民
16、工资,减少行政干预,以调动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针对小农阶层多次请求政府放开农产品自由贸易问题,政府回应说正在研究适度放开农产品买卖的建议。考虑到农户大多缺少资金投入,古共六大再次明确政府授权银行向农牧业生产者贷款,允许农民贷款购买农业设施,提高生产。目前,有关小农户如何获得贷款、贷款额度、利率、偿还方式等细节仍在进一步讨论中。裁员计划稳步实施为压缩政府财政支出、提高生产效率,古巴自去年 10 月启动打破国有员工“铁饭碗”的裁员计划,向维系了近半个世纪的“ 平均主义”宣战。根据官方数据,大裁员计划将在未来 3 年内一共辞退占据全国国有在职员工总人数的 25%即 130 万名职工。尽管此前宣
17、布的第一期裁减 50 万人计划至今年 4 月份结束,但 3 月份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劳尔下令延长实施期限,因为“一项规模如此深远、波及面广的宏伟计划,绝不能框定在一个机械的时间表内”。在本次古共六大上,劳尔明确了政府将视经济增长状况“ 循序渐进” 地实施裁员,绝不允许古巴经济采用“休克疗法” 。古巴官方认为,与其他国家不同,古巴的裁员并非简单地进行“放任自流”式的失业,而是将国有单位富余劳力转移至其他诸如农业、建筑业、物流等急需人力补缺的产业。古巴哈瓦那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伊尔米娜克劳迪娅对本报记者说,古巴并非真是由于劳动力过剩而需要“下岗” ,事实上,古巴全国工农生产性行业急需的劳力,例如掌
18、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建筑工人、机械师、技术员等理工科人才的缺口高达 11 万人。一直到几年前,古巴占据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旧是尽可能多地栽培大学生,这种不顾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而一味向高端知识分子倾斜的观念、做法,为现今古巴人力市场呈现“倒金字塔” 模型埋下隐患。目前古巴现有的超过 100万大学毕业生主要集中于法律、行政、文学、教育等人文学科,以致政府行政公职人员过剩,而掌握一定技能的中级技工人员十分短缺,这种特殊的“文理失调”、“脑体倒挂”现象直接损害古巴工农业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阻碍了政府实施的经济变革的顺利推进。为助力经济多元化,并从长远上为国家工农业生产体系调整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古巴政府近
19、来加快实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其重心恰好落在大学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上。伊尔米娜告诉记者,以哈瓦那大学为例,近两年来大学的招生数额连连下调,一些以人文学科为主的分校区相继关闭,几年前大概招生 4000 人左右,现在只剩下 2000 人。古巴新任高等教育部长米盖尔迪亚斯最近强调说,教育改革应本着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并致力于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技术人才的理念稳步推进,未来古巴大学招生制度将依照经济发展现实需求作出调整。这意味着,古巴将继续削减和调整大学招生数额,优先扩大那些与市场需求对口的专业招生人数,增强中级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并增办各类技术工人培训学校。古巴政府深知,在全面合法放开的 178 种私人行当中,大多数工种属于家电维修、理发美容、修鞋制鞋、翻译等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行当,缺少高等教育体制和职业培训计划的相应配套显然无法发挥这一变革举措的最大效力。本版图片均由邹志鹏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