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习爱莲说芙蕖,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文学文体常识和重要语句翻译。,2.能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和作者情感。,3.锻炼一定的文言文解题能力。,课文诵读,1.同位互背爱莲说。,2. 齐读芙蕖后两段。,3.达标测试一,1(2007 江苏泰州)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2013湖南益阳)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C群葩当令时 D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D,默写检测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 。 2.“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
2、相反的一句(同1 3.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 , , . 4.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莲, 花之君子者也。,生字积累周敦颐( ) 甚蕃( ) 亵( )玩 隐逸( ) 鲜( )有闻 濯( )清涟芙( )蕖( ) 菡( )萏( ) 群葩( )袅娜( ) 徂( )秋 异 馥( ) 草菅( ) 效颦( ) 脍( )炙( )人口 接踵( )而至,一、生字音形周敦颐( y ) 甚蕃(fn) 亵( x)玩 隐逸(y) 鲜(xin)有闻 濯(zhu)清涟芙(f)蕖(q) 菡(hn)萏(dn) 群
3、葩(p) 袅娜(nu) 徂(c)秋 异 馥(f) 草菅(jin) 效颦(pn) 脍(kui)炙(zh)人口 接踵(zhng)而至,文学常识(填空,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宋朝 家。“说”古代一种文体,通常借某一种事物说明道理,既可以_、_,也可以_,跟现代的杂文相似。如黄生借书说。爱莲说采用了_的写法。 2.芙蕖作者_,_(朝代)文学家。,理学,说明、议论,抒情,明末清初,托物言志,周敦颐,李渔,可爱者甚蕃 陶渊明独爱菊 濯清涟而不妖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多,仅,惟独,洗涤,妖艳,少,当然,树立,近前把玩。 亵,亵渎,不尊重,重点实词,一词
4、多义,1.鲜 (1)陶后鲜有闻( )(2)芳草鲜美( ) 2.远 (1)香远益清(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3.可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以芙蕖可人( ) 4.备 (1)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2)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 ) 5.实 (1)蓬中结实( )。其实味不同(2)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3)其实过之( ) 6.去 (1)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2) 去国怀乡( ) 7.秋 (1)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也。( )(2)自夏徂秋。( ),一词多义,1.鲜 (1)陶后鲜有闻(少)2.远 (1)香远益清(远播)(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远远地) 3.可
5、 (1)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2)以芙蕖可人(动词,适合 ) 4.备 (1)又备经年裹物之用(预备)(2)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具备) 5.实 (1)蓬中结实(名词,果实、种子)其实味不同(2)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名词,实用价值)(3)其实过之(实际情况) 6.去 (1)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动词,去除) 7.秋 (1)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也。(时)(2)自夏徂秋。(秋天),8.之 (1)请备述之( )(2)水陆草木之花(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6)之虚所卖之( ),8.之 (1)请备述之(代
6、词,指芙蕖的可人之处)(2)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 (4)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句末语气助词) (6)之虚所卖之(动词,往,到),四、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 ) 3、香远益清( ) 4、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取长补短) 5、互芬齿颊者也( ) 6、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 7、可鼻( ) 8、又时病其漏( ) 9、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四、词类活用,1、不蔓不枝(不牵蔓,不分枝。蔓,长枝蔓,枝生枝杈) 3、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 4、
7、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形容词作名词,长处)(取长补短) 5、互芬齿颊者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芬芳) 6、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名词作动词,观赏) 7、可鼻(名词作动词,闻) 8、又时病其漏(名词的意动用法,因苦恼) 9、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名词用作状语,一天天,,达标测试二,1(江苏泰州)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濯清涟而不妖( ) (2)日上日妍( ) 2(湖北鄂州)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2分)不蔓不枝( ) 陶后鲜有闻( )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3.(2013湖南益阳)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予谓
8、菊,花之隐逸者也 B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C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D及花之既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翻译中要注意特殊的句式、特殊的语序、省略的成份,重点句子,我惟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蔓,不分枝。,香气远播,越发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把玩啊!,莲,是花中的君子。,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非故效颦于茂叔而袭成说于前人也,以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请备述之。群葩当令时
9、 又时病其漏殆所谓不善养生而草菅其命者哉。,不是故意效仿周敦颐以因袭前人现成的说法,而是因为芙蕖适合人的心意,它的长处不止一样,请让我一一把它说出。,在各种花的最佳观赏时节,又时常因水池漏水而苦恼,大概这就是所说的不善于养育生灵而把它的生命当作野草一样任意处置吧。,达标测试三,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文。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近前把玩(“远”或“亵玩”如果译错,扣1分)。,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是”译错扣1分) 。,1.爱莲说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莲的美好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2.芙蕖一文在表达方
10、式上有什么特点?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寄寓了作者洁身自好、不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视。,说明了芙蕖的生态,描写了芙蕖的形态,谈论了芙蕖的价值功用,抒发了作者的遗憾之情。,表达了作者对芙蕖的由衷喜爱以及对自己不能善待所爱之物的遗憾和歉意。,思想内容理解,3.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还要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4.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他们的处世态度有何异同?,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相同点:都表现出不随波逐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
11、态度。,不同点: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尽管周边的环境很不好,自己依然可以洁身自好。,达标测试四1.(湖北鄂州)爱莲说芙蕖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3分),爱莲说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许的品格。芙蕖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具有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3题。(11分)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
12、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荷钱:初生的荷叶。逸致:情趣。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3“出淤泥而不染”常给人带来深刻的思考,请从第二段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并简略说说它给你的启迪。(3分) 句子: 启迪:,3本题3分。写出句子得1分,写出启迪得2分(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找出其它句子,如分析有道理,也可给分) (1)“日高日上,日上日妍”。启迪:我们要不断努力,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己。 (2)“有风既作
13、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启迪:不管处于怎样的环境,我们都要展示自己的美好之处。 (3)“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启迪: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要活得充实、活得精彩。,中考真题,2013年湖北省荆门市 三、阅读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每题3分,共9分) 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多)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 C不蔓不枝(长枝) D亭亭净植(种植) 11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且焉置土石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濯清涟而不妖 水落而石出者 12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D,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