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专题复习之三 正确使用虚词,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 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 表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 ,情感还没有凝练。 A所以 必须 表现 透彻 B虽然 必需 表示 精确 C虽然 必须 表现 精确 D所以 必需 表示 透彻,A,【解析】这道题考查考生结合语境选用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的能力。从整体上看,这道题的难度不大。第一个空比较明显,“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与“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两句之间是因果关系,应该选用“所以”。“必须”与“必需”
2、的差别也较明显,“必需”是个形容词,而“必须”是个副词,这里当然应该用“必须”。第三个空,“表示”“思想感情”很明显动宾不搭配,应选用“表现”。“思想”没有“精确”也属于动宾不搭配,所以第四个空应选用“透彻”。,辨析虚词方法,1、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3、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应改为“反而”) (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和”应改为“还是”),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配关系。比如,“进而”、“从而”、“因而”等。,(3)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常见的搭配如: 表并列关系的 “也也”“又又”“既又”“一方面另一方面”“有的有的”“不是而是”等; 表递进关系的 “不但而且”“不仅还”“不但不反而”“连也”“尚且(也)何况”等;,表选择关系的 “不是就是”“要么要么”“宁愿不愿”
4、“宁可不”“与其不如”“或者或者”等; 表转折关系的 “虽然但是”“尽管却”等; 表假设关系的 “如果就(那么)”“倘若(倘使、若)便(就、那么)”“要是(要不是)那么”“即使(纵然、就算、哪怕)也”等;,承接 便;又;于是;起先;接着;然后 表条件关系 “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还(都)”“不论(不管)总(不)”等; 表因果关系 “因为所以” “既然那么”等,2、分清是假设口气还是既成事实,(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路途遥远”是事实) (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路途有多远”是假设),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
5、比如,“虽然、尽管”。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由于”应改为“因为”),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应改在“哪所”前),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起强调作用。,(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6、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比如,“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10、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11、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经验。 其它类似的虚词有:“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5、借助句子表达的语气辨析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12)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他一
7、时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6、借助标点符号辨析 有些关联词语在使用时可以用标点符号与分句隔开,比如,“因此、其实、确实、相反”。借助这一点,对辨析虚词也有帮助。,(13)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所以”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因此”,“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14)所以呀,要不然我怎么这样说呢? (15)他不但没被困难吓到,相反地,战斗意志越来越坚强了。,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一般情况下,前后分句主语相同,虚词用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虚词用在主语前。,(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8、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同类的虚词还有:因为、除了、不但等,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有些虚词使用随意,属日常口语,不能用于书面语色彩浓重的句子中。而一些文言虚词就要用于书面语中。,(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同类的还有:要是、别说、就是、哪怕等 (18)21世纪要求人们都要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所以要使人们学会生存。(“惟其”是文言虚词,表因果,与“正因为”相近),9、注意引出主客体的虚词的位置 如果不能正确辨别介词(主要是“对、对于”)引出的对象是主体还是客体,就容易导致主客体颠倒,误用虚词。,
9、(19)他的深情厚意,对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意,我一直是牢记在心的”。),10、注意虚词的词性 有些虚词兼有两种词性,象“和、与、跟、同”,既是连词又是介词,这就要结合语境认真辨析。,(20)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 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和”是连词,“与”是介词),有些虚词还常被当作实词,主要是副词误用做动词或形容词。也有虚词混用的。,(21)他犯这样大的错误,今天看来,决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应改为形容词“偶然”) 其它如: 忽然(副词)突然(形容词) 剧烈(副词)激烈(形容词)
10、必须(副词)必需(形容词) 未免(副词)难免(动词) 特别(副词)甚至(连词),虚词错用例说 (一)词类误用,1、连词、介词混用 (1)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2)我们才来这村的时候,因为更容易了解情况,便决定轮流到各家吃饭。 (3)他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钻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例(1),应该用介词“由”,却用了连词“由于”。例(2),应该用介词“为了”,却用了连词“因为”。例(3),应该用连词“因为”,却用了介词“为了”。,(4)造纸厂排出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动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
11、5)骄傲自满的人,都是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尽管这个作用是如何的渺小。 (6)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的先驱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例(4),应该用连词“甚至”,却用了连词“和”,因为“减产”与“绝产”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例(5),该用表无条件关系的“不管”,却用了“尽管”。例(6),该用表因果关系的“因而”,却用了引出目的或结果的“从而”。,2、连词混用,(8)陈小珊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希望工程学校的师生买了一批工具书和学习文具。 (9)这次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10)因此他们对某些妇
12、女的正当合理的离婚要求看成是“不规矩”。,例(8),该用“用”,却用了“把”。 例(9),该用“为”,却用了“为了”。 例(10),该用“把”,却用了“对”。,3、介词混用,(11)凡事不能够只看别人怎么做,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12)关于这部影片的批评已经很多,这在社会上已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13)目前对于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不说单行本或报章杂志,就是本刊也发表过一些。,例(11),该用“把”,却用了“从”。例(12),该用“对”或“对于”,却用了“关于”。例(13),该用“关于”,却用了“对于”。,4、副词、连词混用,此例应该用副词“特别”,却用了连词“甚至”。
13、,(14)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不断前进,但是,与此同时,在某些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复苏。,例1、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例2、焦玉录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例1“从中”这个介词短语使句子没有了主语,可以删去,让“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做句子的主语。例 2由于“对于”介引的对象不恰当,而导致句子出现了主客颠倒的毛病,“对于”介引的对象应该是“焦玉录这个名字”。,5、滥用介词,滥用介词有如下现象,一种是滥用造成无主语的毛病;一种是“对”“对于”错用造成主客颠倒的毛病。,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使
14、用不恰当,也造成虚词误用。一是否定副词在把字句、被字句中放在“把”“被”字之前;一是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分句间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的后面,反之,放在主语的前面;一是单个连词“至于”“否则”“以至”“以致”“反而”“进而”“从而”等一般放在后一个分句的前面。,(二)位置不对,(14)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15)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17)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18)“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继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武力实施其大陆政策,从而发
15、动全面侵华战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严重步骤。,例(14)中的否定副词“没”应该放在“把”字的前面,该句却放在了“搞清楚”之前,导致位置错位的毛病(15),“因为”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例(16),“不仅”应放在句首,因为该句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若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不仅”应放在第一个分句的主语之后,比如,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工作好。例(17),“除了”应放在首句,因为该句陈述的对象是周老师,而不是顾老师.若该句陈述对象为顾老师,则“除了”应放在”顾老师”之后,如,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还懂英语。例(18),“从而”应调整到最后一个分句之首,因为最后一个分句才表目的。,(19)现
16、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2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21)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严格遵守纪律,是由于平时能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22)要不是老赵及时提醒我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否则签合同的时候我准会出问题。,(三)搭配不当,复句中关联词常常需要搭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的毛病。,例(19),“无论”只能与“还是”搭配,而不能与“和”搭配。例(20),“不但”虽常和“而且”搭配,但在该句中,它只能与“反而”搭配。例(21),“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而不能与“由于”搭配。例(22),“要不是”表假设,
17、不能与“否则”搭配。,虚词使用应该切合语境,如果不合语境而多用虚词,往往会造成 累赘、重复,甚至破坏句子的结构。常见病例有:多用而造成语意重复,成为多余;不可用处而用造成多余,破坏句子结构。,(四)多余重复,(23)关于食物的种类、成分、烹调方法及进食习惯,目前都已成为胃癌病因学厂研究的重要课题。 (24)对于低能X射线,早已广泛应用在液氮低温条件下的Si谱仪中。 (25)三四两个月,出现的交通事故竟如此之多,难道还不值得有关部门所深思的吗?,1、多用虚词,导致句子成份残缺或不通畅。,23、24,分别去掉“关于”、“对于”,句子才有主语。例(25),去掉“所”、“的”,因为“有关部门”与“深思
18、”搭配才恰当。,例(26),去掉“的”和“了”,句意才准确。例(27)去掉“从而”,句子才通畅,因为该句是个单句,带“从而”的部分只是全句的谓语部分。,(26)一味用溺爱、娇纵的方法去对待的孩子,只会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孩子了。 (27)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态度,像学习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一样,从而来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8)在各种经济讲座中,大学生们尤其更喜欢听名教授针对国内或国外最新经济举措及最新经济现象所开的分析讲座。 (29)王经理称,如果要是有人来买,他将咬牙把价格下调25。,例(28),“尤其”、“更”重复。例(29),“如
19、果”、“要”重复。,2、同义重复,例30、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例31、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的人打开了一扇门,为那些对知识有着更高需求的人提供了机会。,(五)脱漏残缺,滥用或多用虚词会影响句子的表达,同样,当用处却没有用,也会影响句子的表达。如助词脱漏、必要关联词语残缺等。,例30由于缺少虚词,造成了句子有歧义。大家是对护林员“揭发问题”感到气愤,还是对“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感到气愤?按照语意,应该是对后者感到气愤,所以应该在“揭发”后面补上助词“的”。例31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是递进关系,前句用了关联词“不仅”,而后一
20、分句却没有接应的关联词语,致使句子出现毛病,应在后一分句前加上“也”来照应“不仅”。,1、“关于”,“对于” “对”的区别,(介词) a“关于”只表明关涉者,对于只针对对象,两者界限分明,不能换说 b只对对象的有无,肯定或否定,赞同与否等进行评论,两者通用 c“对于”可用在主语谓语之间,“关于”不能。 d“对于”作标题,后面往往跟加“的”的名词短语,“关于”不限。,典型虚词用法例说,对于关于,“对于”主要表示对象,“关于”主要表示关联、涉及的范围。凡是指明确对象的,只用“对于”,不用“关于”;凡是表示某种范围的,则用“关于”。,(1)对于不放下武器的敌人,只能把它彻底消灭。 (2)关于这种病,
21、民间有一个偏方。,“关于”主要用于表示与动作相关的范围,“对于”主要用于与动作相关的对象,比如:“关于电脑方面的问题,你去问他。”这里“问”的问题,指与电脑相关的问题。而“对于电脑,我真是一窍不通。”这里的“一窍不通”的对象是“电脑”。如果日常学习、阅读时遇到这样的情况,及时作些比较,对正确使用虚词肯定会有帮助的。,对 对于 用“对于”的句子都能换用“对”;但用“对”的句子,有些不能换用“对于”。 (a)表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能用“对”。 大家对我都很热情。我们对你完全信任。我对老张有一点意见。 (b)“对”可用在助动词、副词的前或后,也可用在主语前(有停顿),意思相同。,我们会对这件事作出
22、安排的。 我们对这件事会作出安排的。 对这件事,我们会作出安排的。 大家都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 大家对这个问题都很感兴趣。 对这个问题,大家都很感兴趣。,“对于”不能用在助动词、副词之后,只能用在另外两个位置。,1、对于凡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成果的科学家、技术人员都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重。(误用“对于”) 2、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3、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4、_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下列文献资料。 阿拉伯国家_以色列的来犯是早有准备的。任何人_领导的缺点错误都可以进行批评。 A对于 对 关于 B关于
23、对于 对 C关于 对 对于 D对 关于 对于,参考答案:B,下列各句均含有“对”的介词短语,请选出介词结构与例句相同的一句。( )例:他对我的帮助很大。 A,大家对他的表演报以热烈的掌声。 B,他对大家的帮助表示感谢。 C,他们对自己的优势信心十足。 D,同志们对他的批评语重心长。 (93年全国卷),D,又再,都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但有区别: “再”用于未成事实,“又”用于已成事实。例如: 1、红楼梦他读了一遍,又读了一遍。 2、 红楼梦他读了一遍,还准备再读一遍。,例(1)用“又”表示第二遍已读了,例(2)用“再”表示第二遍还没有读。,大约 大概,多用于时间、数量的估计. 多用于情况的推测.
24、,如: 这道题通过率_在60%左右. 这个问题_要在有关部门干涉下才能解决.,大约,大概,“在 中”,“在上”“在下”,中间可放名词性词语,也可以放动词性词语。 如:在学生中 在演奏中,中间只能放名词性词语,不能放动词性词语。否则造成语法错误。 1、在改善学生生活上,我们学校采取了一些措施。 2、在红旗迎风招展下,人们在大坝四周进行着紧张的战斗。,1、或或者 “或”常用来连接词语和短语,“或者”常用来连接句子。 (1)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2)这本书或者你先看,或者我先看。,10、且尚且、而且、并且、况且、暂且、姑且,“且”作连词,表递进
25、;作副词,表暂时。“尚且”通常与“何况”成套使用,表递进;“而且”通常与“不但”成套使用,表同方向的递进,不再引出其它内容;“况且”一般单用,表示进一步追加理由,再引出结果;“并且”连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表示两个动作同时或先后进行;“暂且、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24)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而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而且”应改为“况且”),b.“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b题中后一分句不是前一分句的结果,而是表进一步的意思,应改为”进而”。,辨词语漏用: a.由于古文观止具
26、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 )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 )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a题中“由于”后的分句中缺少表结果的照应连词,应在”至今”前加上”所以”;b题中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后一分句则缺少呼应的关联词,应在”体形”前加上”而且”。,辨位置不当: a.不仅中药( )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b.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5前后分句主语一致时,关联词放在主语后,不一致时放在主语前。a题中前后分句主语一致,”不仅”应放在”中药”后;b题中前后分句的主语不一
27、致,”不是”应放在”质量”前,并去掉”的”。,辨关系不当: a.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意清新,耐人咀嚼。,6 a题是强加因果,应删除”因而”;b题是强加递进,应删去”不但”而且”。,a.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2“从创作到演出”就是”无论从创作还是演出”的意思,”无论”多余,应删去;”万一”表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与”若”重复,应删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