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的母亲,胡适,母亲 洛夫,母亲卑微如青苔, 庄严如晨曦, 柔如江南的水声, 坚如千年的寒玉, 举目时, 她是皓皓明月, 垂首时, 她是莽莽大地.,作者介绍,胡适(1891.12.171962.2.24),原名胡洪骍,字适之,汉族,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糜,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 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所写的尝试集是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本文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 幼年在故乡家塾读书。14岁到上海求学。,胡适
2、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是绩溪县中屯人。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hu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字词识记,文绉绉(zhu):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注:除在“文绉绉”一词外,其他情况读zhu四声。) 锁匙 :常用方言词组,现代汉语字典读音:su ch ;普通话常用词组:钥匙(yoshi)。 轻薄( b ):言语举动带有轻佻和玩弄的意味 。 调
3、(dio)度:常用作动词,意为调动;安排人力、车辆。用作名词时,可以指担负指挥调派人力、工作、车辆等工作的人、调度员,。 掷(zh)铜钱、嬉(x)戏、摹(m)画、管束、眼翳(y)、赌博、气量、争执(zh)、侮(w)辱、牢骚、质问、广漠、宽恕,划分段落,第一部分(13自然段):介绍我的童年。 第二部分(412自然段):回忆我的母亲。 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总结母亲对我的影响,感谢母亲。,问题思考,课文题目是我的母亲,为什么第四自然段才提到我的母亲? 课文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形象和品质?,问题探究一,课文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形象和品质? 明确: (一)如何对
4、我进行管教 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去上早学。 2、对我犯错误的处理方式 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自尊心犯的事小,第二天早晨教训我,犯的事大则重罚。具体事例:我说脏话受到了母亲的重罚。 3、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眼病。管教严格 教子有方 慈母 严父,(二)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1、 对待除夕夜被债主追债的败家子大哥:从不骂一句, 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2、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受了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我和大哥的女儿有争执,母亲宁愿让我吃亏。仁慈温和 气量大 性子好 容忍,(三)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侮辱对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要五叔当众认错赔罪
5、才罢休。有刚气 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归纳,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 母亲是一个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子好,待人仁慈、温和、容忍,对大事又不失刚气的人;她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多重身份 生活的痛苦 慈母、严父、寡妇、当家的后母,问题探究二,课文题目是我的母亲,为什么第四自然段才提到我的母亲? 明确: 课文选自胡适的胡适自传,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所以作者在这里介绍自己童年时代的性格特点和爱好。 通过写自己性格的成因以及童年的兴趣爱好被扼杀,既表现了作者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和教育对人发展的重要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儿做人的训练”,不仅
6、珍贵,让我铭记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胡适和他的妻子江东秀,语句品赏,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体词语在文中的作用。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用“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了作者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但“不能不”这一能愿动词的双重否定表达一种主观上的肯定,因而有主观认为之意,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显得断然和绝对。,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说自己“混”了二十多年,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尽管作者当时已是文化名人,而且这一“混”字与下句“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有暗接之妙。“我”在人海里“混”,应该有人来管束“我”,但却没有,表达了作者远离母亲之后对母亲的怀想;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还能在人海里“混”了二十多年,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是多么大。,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但是在说到这些美德时,前面都加了“如果”这一表假设的词语,意在表明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