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问题新视野.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8113899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0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问题新视野.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问题新视野.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问题新视野.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问题新视野.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问题新视野.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时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新问题新视野,俞国良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教授、所长、博导,一、新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不”现象 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 三、新视野:自主自助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水 平反映了一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文明发达的程度。一个社会中多个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高低,不但是这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尺,也是该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晴雨表(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学习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品德不好是危险品,心理不健康是易爆品”(光明日报,2011年4月22日采访),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应有内涵。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社会和

2、时代发展需要,是学生全面发展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德育为先,能力为本,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西格曼(1997)等认为,传统主流的心理学是消极的心理学,这种消极悲观的思想把重点集中在心理与问题行为上。心理学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展开研究,是幸福、发展、快乐和满意的心理学。一是主观层面积极体验(乐观、快乐、幸福)研究;二是个体层面积极人格特质(爱、能力、勇气、宽容、智慧和创造力)的研究;三是群体层面积极组织系统(团队、健康家庭、良好社区、健康学校)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近的一份报告,全世界有4亿人正受到各种精神疾病的折磨,抑郁症患者达到2亿人;有30%4

3、0%的求医者有精神卫生问题 ,20%的人口存在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障碍,全世界完全没有心理疾病的人口比率仅占9.5%。在美国,30%的人曾经接受过心理治疗,89%的人经历过沉重的心理压抑,每年由于心理压抑给美国公司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50亿美元。在法国,心理健康投资在20年中增加了10倍,镇静药每年使用1亿多盒,平均每人每年2盒。,在中国70%左右的人处于精神“亚健康”,有1.9亿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中,有心理障碍患者每年以11.3%的速度增加;17岁以下未成年人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约3000万人;大学生中16%25.4%的人有心理问题或心理

4、障碍。 据专家估计,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上升至疾病总负担的1/4。,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清楚地表明,人类已经从“传染病时代和躯体疾病时代”跨入“心理疾病时代和后精神病时代”。,心理健康是一种健康或幸福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得以实现自我,能够应对正常的生活压力,工作富有成效和成果,以及有能力对所在社会做出贡献(WHO,2001)。 我曾提出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倾向。 目前,新时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和“不真做”的新问题。,一、新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四不”现象,1. “无人做”现象 我国中小学心

5、理健康教育尚处于发展初期,从教育部1999年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至今,仅有短短十年时间,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难免会存在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无人做”就是其中之一。原因有四点: 第一,学校和各级教育部门尚缺乏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深刻认识。 第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首先在政策方面,其次在学校方面,再次在教师方面。 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专业准备。 第四,缺乏一支健全完善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这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人做”的根源。,解决“无人做”需要一个过程,要建立一支良好的师资队伍,解决“无人做”问题,首先学校领导要端正

6、认识,从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感到心理健康教育是有趣、有用、有效的。其次,政府要加强制度保障,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督导,甚至法律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再次,要建立教师培养机制,逐步培养出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的建设必须依靠高校进行专业培养,而不是培训。建议可以在师范高校教育硕士中设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方向。,2.“不愿做”现象,“愿意”与“不愿意”牵涉到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层面,教师“不愿做”的原因有: 第一,学校领导不力。(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第二,关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没有解决,如编制、职称、评聘等。

7、 第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完善的考核和评价标准,工作成果难以得到认定,学校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应有的奖励制度。 第四,学校、社会受应试教育的指挥棒影响,重视知识教育和学科教学,轻视心理健康教育。,从“不愿做”转变为“主动做”,这需要从教师的外部和内部来创造条件,其中尤以外部条件的创造最为重要。从教育行政部门来说,首先,需出台政策落实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编制和评聘的机制,以此为突破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必须要有一套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考核和评估的合理制度及奖惩措施,使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能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再次,需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做出明确规定,要求

8、师生比达到1:1000,有条件的可以1:800,农村学校可以1:1500。,从“不愿做”转变为“主动做”,从学校层面来说 学校领导要从落实素质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突出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使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师德”的具体要求和体现。 从教师层面来说 积极乐观的职业心态非常重要。一个人不可能改变环境,但可以改变和主宰自己的心态。教师应该致力于使自己工作、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 当然,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可能是好几年的时间,如果外部条件创造得不好,这个过程还会延长。但过程时间的长短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成长和发展。

9、,3.“不会做”现象,“不会做”的主要原因是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方法技能有限,教师在“摸着石头过河”。当然,教师“不会做”和目前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也有关系。也与国内一些决策者对心理学缺乏了解和重视有关。 要保障教师从“不会做”转变为“会做”,需要培养一支能发挥专业作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来从事该工作。第一,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养机制,可在高校的教育硕士中设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第二,对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必要的培训,解决现阶段师资缺乏的问题。第三,教育部应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上岗资格认证做出明确规定。心理健康教师要求持证上岗。,特别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根

10、据教育部2002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不同规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即对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方法、技能和策略要因材施教。(各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见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4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4册),4.“不真做”现象,“不真做”源于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认识。 第一,错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咨询,以为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就是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 第二,混淆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以为开展了德育工作就是心理健康教育。 第三,错把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心理测量,有些学校或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进行心理测量。 第四,心理健康教育不等于

11、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目前有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搞活动、装门面,应付检查的现象。,“真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应当使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得到缓解,使大多数学生学会心理调适方法,使全体学生的心理潜力和心理素质得到提高,幸福指数得到提升,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匹配,个体和谐统一。 要求教师对该工作要认识到位、定位清楚、目标明确、职责清晰,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要有兴趣,能从工作中感到快乐,收获阳光和健康。 要求领导有“以健康促进学校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真正纳入学校的工作规划和重要议事日程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能够真正、有效开展的条件保障“五子登科”,第

12、一,“房子”,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配备必要的硬件设施; 第二,“票子”,即经费,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相应经费的投入; 第三,“位子”,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有职位编制,另一方面在全校开展心理活动时,需要一定的权力和位置; 第四,“儿子”,指要解决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后顾之忧,如解决职称、评聘、报酬等方面的问题; 第五,“车子”,指教师要参加“走出去”、“请进来”的专业培训和参观学习。,“真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高尚的道德素质和健康的自身心理素质。专业能力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具备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德育教育能力,具备诊断和判别中小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类别

13、的能力,掌握基本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方法的能力,有对重大生活事件或危机事件进行干预的能力。道德素质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和教育工作者应有的师德。自身心理素质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具备亲和力、自我展示的能力、自我反思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5.职责和评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始是一批有良心的责任者在做,现在主要由少数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大多数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做,主要包括心理学工作者、德育教师、班主任、校医等。实施效果还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能够更加准确、顺利地开展工作,班主任、校长、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及教育行政干部则更多是起辅助和监管作用。 学校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实施的主渠

14、道,各级教育科研机构专家、教育行政干部、家庭和社会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核心,班主任是主体,校长是领导者,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是指导者,各级教育行政干部是评估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消极目标是预防和治疗学生的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积极目标,也是更重要的目标是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自己。最终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工作,目前,部分省市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评估工作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看学生自身某些心理素质指标有无变化,如学生的人格特征、情绪、学习习惯、人际关系等是否有良性变化。 二是看心理健康教育资料是

15、否丰富、恰当,教师教育方法是否有用、有效、有趣和多样化。 三是看是否合理使用教育资源,是否有效实现了教育目标。 还可以采用成长记录、情境测验、观察法、道德评价等几种方式。,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教师心理健康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相关研究和现有举措多时从职业道德角度予以关注和应对,而忽略了教师作为生命个体的心理需求和发展需要。 在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中,我特别提出应从教师生涯发展角度关注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为现代教师心理问题的研究和应对提供了新的思路。,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科出版社),1.对教师心理健康的认识,联合国劳工局列出的四种高压力职业中,教师职业排在第一。从我们的研究来看,

16、结论也是如此:一般人群检出率为20%左右,而教师群体则在30%以上,70%左右的教师处于心理或精神的“亚健康状态”。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师心理不健康的检出率将会呈递增态势。,教师心理不健康是在外界压力和自身心理素质的互动下形成的。,A 从社会因素看,社会的发展使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当前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更是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劳动的复杂度、繁重度、紧张度比一般职业更为突出,但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依然有待提高。 B 从职业因素看,教师劳动的特殊性造成的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过度负荷是很多教师感到压力和紧张的根本原因。 C 社会对教师

17、的期望是教好每一个学生,但是学生作为具有主动性和差异性的发展中的个体,往往与教师的付出不成正比,大部分教师难以证明自己到底取得了什么成就。,D 人们期望教师提供给学生高质量的教育,但教师又缺乏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自主权。类似的问题会导致教师的角色冲突。 E 从个人因素来看,教师的生活经历、身体状况、人格因素、职业认知以及自我调节能力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职业特点使其处于“风口浪尖”上。,心理是否健康不容易衡量。一方面,它不像我们说“体温升到39度就是发烧”那样明确直观;另一方面,它也不仅是有没有心理疾病,更是与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心理状态密切相关。 一是对职业是否有

18、认同感,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才能,并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二是能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否积极地与他人相处、沟通和交流等;三是能否正确地了解自我、体验自我和控制自我;能否正确地感知现实环境;四是是否有教育独创性,能否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选择教法、设计教学。五是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能否真实地感受体验情绪,并恰如其分地调节和控制情绪。,微观层面,教师心理健康属于个体内部心理环境的平衡问题,即教师能否达到人格和心灵的协调统一,能否达到心理和行为的和谐统一,体现为有无稳定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教师的态度、情感和行为受这些观念的支配。 按主流社会的要求,教师心理健康是有客观标准的。,

19、2. 社会和教师对职业的认识,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期望分为他人对教师的期望和教师对自己的期望。 “他人”包括领导、学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在众多期待下,教师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还身兼管理者、保姆、医生、学者和学习者等多样化的角色。一旦学生出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人们很容易归咎于教育。在教育内部,又往往把问题归结到教师身上。可以说,教师处于各种压力的漩涡中,肩负着难以承受之重。,社会和教师本人正确地认识教师职业是为教师减压的重要前提。,我们有必要根据时代特征与教育对象的特点对教师职业角色作出必要调整。 由传统的教书匠向学者型教师转化,由课程被动的执行者向开发者、研究者转化,由教育改革的抵

20、制者、旁观者向参与者和实践者转化,由学生管理者、组织者向对话者和激励者转化,由教学中的“唯一主角”向“平等中的首席”转化。 我们应看到,社会虽赋予教师多种角色期待,但随着教师职业的日益专业化,一名普通教师承担的角色不宜过多,否则就会造成“角色超载,从而影响教师工作效率和身心健康。”,教师如何管理职业角色冲突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首先要正视职业角色的特点,建立合理的职业期望。 其次,要接纳自我,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足。 第三,教师要善于进行时间和实践管理,安排工作顺序,在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情”。 第四,协调工作与生活角色的关系。 最后,教师要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学会倾诉,通过社会交往来调适、缓解职

21、业压力。 充足的睡眠、休息,适量的体育锻炼,恰当的娱乐生活和合理的营养饮食等健康生活方式,对缓解教师心理压力和职业角色冲突也是十分重要的。,3.心态决定教师人生,人的心态对了,世界就对了。哲学家说,视生活为乐趣,人生就是天堂。我们从事的工作是单调乏味还是充实有趣,往往取决于我们对它的心态。近年来,研究心理轻松、愉快、乐观、满意和幸福等内容的积极心理学颇受研究者的重视。举例来说,同样面对一个面包,有人想“只有一个面包”,而有人想“还有一个面包”。两种不同的心态背后隐藏的就是教育心理学所说的期望效应和心理投射效应。 当教师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所从事的工作拥有幸福的期待时,就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把这

22、种心态投射到工作和生活中,他的生活和工作就是轻松美好的。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教师应该致力于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更幸福。,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压力的直接后果便是职业倦怠。研究发现,教师比从事其他服务行业的人更容易发生职业倦怠。 学生是高度同质的群体,教师90%的工作时间是和学生待在一起;教学工作重复性强、责任大、任务重,缺乏成就感;教师群体的亚健康状态明显;教师的知识、观念、技能和能力往往难以得到更新,心理压力、角色冲突和工作负荷难以得到缓解。 出现职业倦怠的教师往往畏惧工作、不负责任;情感动荡、情绪不稳,如冷漠、悲观、易烦、易怒、过敏等,甚至出现体力衰竭等生理方面的症状。这种状态使得教

23、师情绪低落,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兴趣和动力,对职业生活产生厌烦和心力交瘁之感。,4.有效规划教师职业生涯,要做一个出色的教师,仅有一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认真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己,肯定自己已经拥有的知识与技能;其次,教师要善于为自己确定合适的生涯目标。应把生命、生活、生存和生涯的发展统一起来。 其次,教师要学习并掌握三种技巧:一是合理管理时间,充分利用时间;二是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三是善于调节工作压力,成功的教师能察觉压力的来源及其程度,调适自己的心态和生活。 教师生涯发展具有发展空间广阔、持续时间长、独立空间大以及服务性强等特点,其终极目标就是提高教师生活质量,形成

24、健康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教师自身的幸福感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相辅相成,教师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会以一种直接或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青少年的个性发展、心理健康和学习效果等造成深刻的影响,进而关系到国家和社会未来的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直接关系到教师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关系到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需要。 可以说,教师自身的幸福感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化的社会工程,A 政府除做好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师待遇、严格教育执法和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等基础性举措,还要创设健康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社会形象,促进教师群体的职业化,赋予学校和教师一定的自主权,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充足

25、的、易于获取的资源。 B 中观层面,学校要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树立发展性评价,倡导行动研究,加强参与式管理,在教师中建立一种教学取向的结构化团队关系。 C 要有意识地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摆正心态,低调做事、高调做人,坚定职业理想,更新教育观念。 一句话,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方位综合治理。,三、新视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自主和自助,1.不乱扣“帽子” 提倡心理健康,不仅在于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和疾病,更是立足于一个人素质的提高和身心的和谐发展。 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造就一代创新型人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能力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德性修养,培养良好品德;有利

26、于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素质全面提高。 一句话,心理健康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可持续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的原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到“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教育部也在不同的场合强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现实性及迫切性。 各地各级教育部门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机构建设和制度建设发展迅速。 许多中小学校开设了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条件的学校还开设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健康教育还逐渐从学校走进了家庭和社区,提高了家长和社会成员的心理健康意识。各地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典型与经验浮出水面,心理健康科研工作也逐步展开,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初见成效,初步形

27、成了以科研带工作的氛围。,展望未来,我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都强调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中国科学院“20102020”我国学科发展战略报告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十二五”发展战略报告,以及教育部正在起草的“十二五”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战略规划研究报告中,心理健康教育都是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一定要立足于我国国情,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从科学性、实效性出发,脚踏实地的逐步开展起来。同时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科研部

28、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其作用和价值。,心理健康是一种学习与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主动、积极反应的学生,其心理便是健康的。 但一定要避免对心理健康的绝对化、片面化理解,认为有一点缺陷和问题就是心理不健康而乱扣“帽子”,或者认为心理健康的人不能有一点烦恼。 况且一个人是否心理健康也是相对的,绝对不能用类似“考试成绩低于60分就是不及格”的标准来评判。,心理健康的学生首先是能够学习,在学习中获得智慧和能力,并将获得的智慧和能力用于进一步学习中; 其次,心理健康的学生应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保持个人独立性的同时乐于与人交往,并建立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

29、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再次,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能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最后,心理健康的学生能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正视现实,适应环境,对学习与生活具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家庭氛围、家庭结构、家长期望、教养方式和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健康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在中学阶段,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认知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其次,教师的言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教师任意使用不当语言;再次,教师是学生人格的影响者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研究表明,60%的中小学生心

30、理疾病和心理障碍是师源性的心理健康问题。,家长和教师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几种方法。,如谈话法、挡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自我反省法、情境模拟法和实践活动法等;目的都是运用心理健康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惑或心理冲突。,2.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A 两者所附庸的对象不同。德育目标和内容是社会选择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的附庸;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完全属于作为个体的“人”的自我完善。 B 两者的理论依据不同。德育以社会主流价值观以及政治学、伦理学等学科为其主要的理论依据,属于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心理健康教育

31、则是以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等相关理论作为其主要理论依据,属于行为科学的范畴。,C 两者的内容和任务不同。德育是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道德观和人生观、世界观等各方面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对学生的学习、人际关系、自我和社会生活适应等方面进行教育。 D 两者的工作原则不同。德育坚持价值导向原则,具有公开性和群众性等特点。 E 心理健康教育则秉持“价值中立”的原则,强调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充分理解学生。,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存在着很多一致性,A 二者的终极目标具有一致性。我国学校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只是二者的侧重点不同而已。 B 二者所遵循的教育

32、规律具有一致性,必须以学生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螺旋上升教育规律。 C 两者的服务主体具有一致性,其服务主体都是“学生”,都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发挥教育功能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须面对学习困难或问题学生。,把儿童青少年的问题归结为思想品德问题或心理问题,都不是科学的态度。比如,撒谎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故意撒谎,另一种是过失性撒谎。故意撒谎就是思想品德问题,如学生逃学为了赌博、玩电脑游戏而撒谎说头痛要请假。过失性撒谎则是心理问题。孩子为了不让家长打他,为了逃避老师的责罚,编造了一些假话,这种撒谎出于一种自卫或防御心理,不是

33、思想品德问题。解决心理问题就要用心理学的办法,这才是科学的态度和做法。,“问题”孩子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有2.5亿中小学生,如果按国际上的7%或10%的检出率,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我们认为,这类孩子智力正常,只是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与其个体内部某些因素的交互影响,形成他们不良的“配置”结构,从而导致学业落后和心理行为问题出现。“问题”孩子作为一个“异类”或异质群体,他们受到父母、教师或他人的消极评价比一般群体要多,更易受到别人的拒绝或忽视,从而形成污名化。,毫无疑问,“问题”对于孩子自身是痛苦的,同时对教师、家长来说也是一个“顽症”。这种现象已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实施、

34、制约教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 我们认为“问题”孩子是可逆的,依靠合适的教育训练可以加以改变,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结合良好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同样可以使他们成为社会栋梁之才。,3.提供适合学生需要的教育,在历经10年风风雨雨的探索后,我们认为中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应包括自助系统、教育系统、咨询辅导系统和危机干预系统,其中自助系统是其他系统的基础,而目前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立足于自主自助的教育新理念与新视角。,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所谓“自主”是指自己做主,“自助”是指自己动手为自己服务。我理解,自主自助就是提供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教育。 这意味着要了解儿童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把

35、他们视为一个个各具特色的个体,而不是一个年龄群体;意味着尊重他们,尤其是尊重其特点、兴趣和别具一格的发展,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确实,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俗话说,“冷暖自知”,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学生自己最清楚,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自主性和能动性,专注于通过教师教育来实现学生的心理健康。 而且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常常把成年人的想法和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特色,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教师不得意,学生不满意”的情况。,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自主自助的心理健康教育,改进了以教师为主导、教室为阵地

36、的传统课题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学生自主教育模式,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让学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或问题时,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间,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自主选择、自我调节、自我决策,最后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 同时,学生在自主自助的基础上,还能够更好地实现同伴间的助人互助。有助于提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专业性,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弥补了心理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缺憾,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规定和发展方向。,中小学心理健康自助仪及自助服务系统。,我们秉承心理健康自主自助的教育理念,试图从“学”、“知”、“评”、“助”四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自主创新研制了一

37、种有趣、有用、有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自助仪及自助服务系统。,中小学心理健康自助仪及自助服务系统,首先,在教育理念上突出自助原则,鼓励学生放下包袱,通过自主选择来积极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主动学习和积极参与。其次,形式上新颖有趣,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使用。自助仪使学生课余时间在教学楼、活动室、体育馆、学生宿舍楼等场所也能学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再次,内容上有针对性,适合青少年在特定成长阶段的需要,便于学生了解自己在特定阶段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利于其发展性问题的及时发现和解决,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辅导和帮助。,自主自助的心理健

38、康教育,在未来20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将会越来越强调学生的自主自助,充分发挥他们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体验式学习,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调适,在调适中成长;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主体地位,更重视学生自己选择作出决定,并对自己的选择和行为负责;强调自助助人,学生通过自主自助学习,不仅帮助自己还帮助他人;强调培养素质、提升能力、学以致用、积极应对、自我实现和创造高峰体验。 未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真正提供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不是用教育来选择学生。,4.对修订纲要的思考,1999年的意见和2002年的纲要,其颁布在当时和现在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内容比较宏观,不便于基层

39、具体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了保障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科学、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现在需要教育部制定一系列中观层面的、有明确内容规定的、责权清晰的、易于操作的文件。,这里有很多内容需要加以明确规定,如需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职称、编制、评聘、资格认证问题,丰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等。 目前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确立课程地位,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目标、任务、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评估等做出统一规定。,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倾向,首先要反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化倾向,这主要是指有些学校把心理健康教育当作一门学科来对待,在课堂上系统讲授

40、心理学的概念和知识,采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记” 的教学方式,不恰当地按照心理学学科知识体系来规定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学生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认真复习、背书、做作业,有的甚至还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考试,使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真正的目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是指学校为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及其进程,包括教学计划、课程标准、课程内容等方面。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等同于一般的学科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课程,它更需与学生的学习实践、生活环境相结合,其宗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自我、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困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

41、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大纲,心理健康教育要成为一门课程,其教学大纲应包括五部分内容: 一是课程性质和课程任务; 二是教学目标,包括教学总目标和分类目标; 三是教学内容与要求,不同年级需做出不同的规定; 四是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建议、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课时计划与分配建议,教材编写建议等; 五是教学评价与考核,包括评价目的、评价原则、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等。,目前全国各省、市、区县、学校都在编制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品种五花八门。这些读本代表了编者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但缺乏对纲要的解读,质量很难保证,还有的读本存在抄袭现象。 教育部应在制定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推行规范教材,缓解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混乱的状况。 我们希望这是一片蓝天一个摇篮一份事业!,谢谢各位支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