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教师对挫折的不良认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不应发生”。“不应发生”是指以主观意愿为依据的不合理认知方式所产生的“(情况)不应该是这样的”,“不可能是这样的”等错误观念。一些人总是从主观愿望出发,对客观存在的挫折和失败采取否定、拒绝和逃避的态度,认为“我从来未失败过”,因此“失败不应属于我”;“我从未有过挫折”,所以“我不该有挫折”。不懂得:成功和失败皆存、顺境与挫折同在。这才是多色多味的生活,才是生活的辩证法。二是“非常可怕”或“不以为然”。有些人把挫折情境及其后果想象得非常可怕。这种想象挫折远远超出了实际挫折的本来意义,由此引起的心理挫折(即挫折感受)更加严重。三是“我无能”。教师中
2、还有一种对挫折的歪曲认知,即因某些挫折和失败而否定自己。认为自己“没用”、是个“庸材”,在遭受挫折和失败后变得自卑起来,甚至自暴自弃。2自卑的危害:教师职业自卑心理对于教师自身,乃至教育事业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危害性。首先,对自己的影响。自卑感作为一种情感,必然影响主体的其它心工里活动和行为。其次,对工作的影响。有一些怀有自卑感的教师,由于补偿的失利或缺少补偿的条件,又不能把价值观调整过来所以持久地陷于自卑不能自拔进而导致性格的变态和教育行为的异常,对学生产生种种消极影响。3.自负心理形成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工作生活中的一帆风顺。人的认识来源于经验,生活中遭受过许多挫折和打击的人,很少
3、有自负的心理,而生活中的一帆风顺,则很容易养成自负的性格。对于青年 教师来说,在工作中其才华能力得到了充分施展,受到领导的肯定,从而就会产生的自傲心理;对于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年教师,出众的教学成绩以及获得的各类殊荣,如不及时正确反思自我,自负心理也有可能滋生,就会被心理上的偏差引入歧途,形成心理障碍。青年教师若因取得较为突出的成绩,就自恃了不起,似乎别人都不如自己,从而表现出极端的自信和过分自负,将会阻碍自己取得新成就。 第二,片面的自我认识。自负者缩小自己的短处,夸大自己的长处。自负者也同样缺乏自知之明, 同时又把自己的长处看得十分突出,对自己的能力评价过高,对别人的能力评价过低,自然产生自负
4、心理。当一个人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时,往往会产生自负的个性。这种人往往好大喜功,取得一点小小的成绩就认为自己了不起,成功时完全归因于自己的主观努力,失败时则完全归咎于客观条件的不合作,过分的自恋和自我中心,把自己的举手投足都看得与众不同。 第三,情感上的原因。一些教师的自尊心特别强烈,为了保护自尊心,在交往挫折面前, 常常会产生两种既相反又相通的自我保护心理。一种是自卑心理,通过自我隔绝,避免自尊心的进一步受损;另一种就是自负心理,通过自我放大,获得自卑不足的补偿。例如,一些家庭经济条件不很好的教师,深怕被周围经济条件优越的同事朋友或家人看不起,装清高,在表面上摆出看不起这些人的
5、样子。这种自负心理是自尊心过分敏感的表现。 思考题:1. 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表现的机制不同。自卑心理是对个体交际活动动机的内在抑制,表现不出交际的积极性;而自负心理则是对个体交际对象的外在排斥 ,轻视他人的言语和行动。自负心理是指那些自我中心强烈,优越感极强,藐视和不主动同他人交际的心理现象。 所以我觉得它们表现的是两个极端,是对立的关系。那么应如何协调好呢?首先,客观评价和准确定位自己。 我们的教师,应该能够实事求是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地位、长处、短处、优势和劣势能做到客观的自我认识和体会,在客观和主观的双重选择下,作为教师的我们既不应该妄自菲薄,也不应该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思想,而是要以积极
6、的态度作到善于接受自己,悦纳自己,珍惜自己的品德和荣誉,教师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才能在容易失控和失衡的状态下保持一份安宁与稳重,以踏实而不浮躁的心态对待一切。 其次,提高对角色的适应能力。进行角色学习,注重提高对角色认知水平。所谓的角色认知,既包括对自我角色的认知,也包括对他人角色的认知和对角色期待的认知。教师的角色冲突实际上不外乎是教师与学生、同事、社会以及教育劳动等一系列关系的折射。再有就是要多沟通,多交流。2.男女老师在自我角色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别,这是由他们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的不同决定的。女老师心思比较细腻,所以做事会比较认真,较真。而男老师则比较粗犷,所以做事不拘小节。还有的一部分男老师会觉得有点大材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