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通科技文化体育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109540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通科技文化体育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通科技文化体育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通科技文化体育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通科技文化体育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通科技文化体育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通科技文化体育局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汇报材料各位领导:大家好!今天下面我就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情况做一简单交流,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一、文化、旅游资源基本概况大通县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境内有明长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1 处、广惠寺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2 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4 处、文物点 156 个,有“ 舞蹈纹饰彩陶盆” 、汉代木简等馆藏文物 1060 件,现有景区(点)16 个,其中国家级景区(点)2 个,省级 3 个。我县人文景观底蕴深厚,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具有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灿烂古代文明和以回族土族为特色的民族文化、以老爷山花儿会、朝山会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皮影戏为代表的

2、河湟农耕文化、以舞蹈纹饰彩陶盆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明长城为代表的古遗址文化,奠定了大通文化旅游独特风格和丰富内涵。目前列入县级非遗保护项目 50 项,省级 7 项,国家级 2 项。全县有 109名县级传承人,16 名省级传承人,1 名国家级传承人。二、主要做法(一)以战略化的高度促进文旅产业融合一是把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纳入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关组织机构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县委、县政府将此课题作为大通县 2012 年调研重点课题,成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课题组,采取实地考察、座谈研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大通文化旅游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三是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积极起草制定

3、文化、旅游、及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相关实施方案。2(二)以品牌化的打造促进文旅产业融合(一)老爷山花儿会品牌实现金名片效应。老爷山“花儿会” 作 为国家 级非物 质文化遗产,以其 规模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参与人数之多,闻名于西北乃至国内外。为进一步打造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老爷山“花儿会 ”为龙头的民俗文化艺术品牌,大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积极打造了以老爷山花儿会品牌工程,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青海老爷山花儿会;建成了一个“花儿文化 ”主题公园, 编辑出版了一部花儿词曲专集花儿大通、编排了一部花儿风情剧花儿唱红老爷山、创作了脍炙人口、讴歌纯朴生活的花海放歌、 欢迎您到大通来、 彩陶故里等歌曲,培养了

4、一批花儿专业人才,我县 9 名花儿歌手进入青海省电视花儿大赛并获奖。向外界展示了以老爷山“花儿会 ”为代表的文化旅游 资源,树立了文化品牌。2011 年第二届老爷山花儿会活动期间全县共接待游客 9.12 万人,旅游综合收入 634.75 万元,品牌效应日益彰显。2012 年 7 月将举行中国青海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6 月 3日已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活动以“大通世界 花儿之乡” 为主 题,进行高 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策划设计,高水平准备大型文艺演出,高规格举办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央视乡村大世界走进大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走品牌之路。(二)“明长城遗址公园”极具旅

5、游潜力。大通“明长城”是现存世界上海拔最高、遗存规模最大、气势最为壮观的明代长城,被誉为“青海八达岭” ,是国家级 文物保护单位,已列入国家长城保护计划。近年来,我县本着“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的原则,进一步强 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措施,将明长城保护与利用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3来抓,得到了国家、省、市部门的高度重视,明长城已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抢险加固工程项目,目前项目勘探规划编制前期工作已完成。该项目总投资 1.766 亿,已完成投资 1780 万元。拟建大通明长城遗址公园以明长城遗址及其背景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使明长城遗址公园迅速融入到“中国夏都

6、 ”旅游圈之中。(三)河湟皮影产业初见成效。河湟皮影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抢救、保护和传承这一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瑰宝,挖掘其潜在的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我县及时成立了大通皮影艺术协会,设立皮影表演厅、展览厅,并结合我县实际,对大通皮影进行商标注册、产品设计,精心包装,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大型文化活动平台和“ 大通皮影 ”艺术展演等活动进 行推介。参加了首届青海国际唐卡艺术节与文化遗产博览会暨第五届民族文化旅游节等各类国内外博览会,把大通皮影作为纪念品用于全县各类重大活动,使之逐步实现开发小皮影,带动大产业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四)积极开发舞蹈纹饰彩陶盆纪念品。舞蹈

7、纹饰彩陶盆出土于我县上孙家寨,是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文物,距今已有5000 多年的历史。开发彩陶盆纪念品进一步扩大了宣传,展示了大通悠久的历史文化。(三)以精细化的调研促进文旅产业融合为给大通文化旅游融合把脉,找出大通文旅融合的制约因素,提供有效途径,一是成立文旅产业融合调研组,成员单位涉及面广,以县人大、科技文化体育局、旅游局、林业局、住房保障建设局、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县委党校、财政局、发展和改革局、景阳镇、塔尔镇、东峡镇、青山乡组成。二是调4研工作扎实有序,召开了涵盖企业、文化、旅游、乡镇、景区、专家学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座谈会 10 余次,实地考察了大通四大景区及四个乡镇,赴互助县、甘肃省永靖县

8、学习考察,完成调研问卷 300 份(县内 100 份,县外旅游行业 200 份),完成调研信息报送工作。(四)以坚实化的基础建设促进文旅产业融合一是夯实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长足发展。共投资 469 万元修建 12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城乡。投资 144.5 万元全面完成 289 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项目。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深入广泛。十支电影放映队在全县 289 个村委会放映电影 3468 余场。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推进。为 130 个村农家书屋发放了价值 260 万元的图书、书柜等设备。文化进社区工程有序实施。投资 210 万元为全县 21 个社区文

9、化室配套文化设施,投资 90 万元为 9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文化设施。文物普查工作稳步开展。全面完成了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在开展“非 遗” 保护调查 基础上正式公布了我 县“非遗”保护传承项目。开展了省、县级文物单位消防安全督查工作。二是“三下乡”活动广泛化、惠民化。在全县 20 个乡镇组织开展了 20 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 活动 。参与群众达十万余人。两节活动规模化、特色化。举办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两 节 ”群众文化活 动 ,组队参加西宁市 2011 年春节优秀社火巡演活动,举行了县 2011 年社火巡游活动,举办了第十七届元宵节灯展及迎春书画展、建国 62 周年书画展

10、,参加了全省庆国庆和辛亥革命 100 周年花儿专场演出。(四)以产业化的开发促进文旅产业融合积极开发文化旅游产品,一是开发大通皮影雕件,大通5文化馆皮影传习所被评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大通皮影雕刻为手工制作,造型古朴,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进行了精包装,形成高、中、低档的皮影产品,深受各界人士欢迎。产品开发采用“个体户 +园区”模式,目前皮影收入达 20 万元。二是开发舞蹈纹饰彩陶盆纪念品,仿制舞蹈纹饰彩陶盆纪念品 1000 套,制作明信片 2000 张。使游客能够近距离观看到这件珍贵历史文物,充分体现大通璀璨古代文化的神奇。三是扶持农民画产品,大通农民画粗犷直白、色彩浓烈,目前大通近 2000

11、 多幅作品参加了省、市、县书画展览获奖,具有开发的潜力。四是扶持开发砂罐产品,大通桥尔沟砂罐工艺独特,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远销省内外及各地。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扶持资金,开发桥尔沟砂罐产品,取得了一定效益。(五)以高效化的宣传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动员和组织全县旅游、宣传、文化、广电、交通等部门,借助报刊杂志、新闻媒体、电子网络等多种宣传手段,利用节庆活动、会议展览等各种场合,大力宣传推介,不断提高了大通旅游知名度。编辑出版了散文集印象大通、风光摄影集山水大通、花儿歌谣集花儿大通、书法作品集翰墨大通,皮影图集河湟皮影图集。编辑出版了老爷山文学季刊。编制出版了亚洲旅游大通深度之旅、 神奇的大通

12、、大通旅游指南等旅游丛书和旅游风光画册,制作了瑰丽大通、 奇山秀水大通游风光 DVD 光盘,参加了 2011 大型真人秀节目冲刺!中国摄制组在大通的摄制工作。举办中国 青海老 爷山花儿会、国际乡村旅游长跑赛等重大旅游节庆活动。积极申报成功“2012 年中国十佳城市慢游地 ”称号,并积极做好前期宣传、品牌打造及后续相关产业开发工作。6(六)以无缝的对接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凭借大通自然风光、民族民间文化及特色民族文化体育资源,依靠鹞子沟优美景色,积极申报建设鹞子沟国家健身步道,建成康乐山庄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集休闲、娱乐、餐饮、健身为一体,分为户外拓展训练设施和室内“团体辅导” 训练基地,收到了良好的社

13、会、经济效益,实现文化旅游双赢。三、今后的工作重点及思路在今后文化旅游融合工作中,我县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开展工作,一是突出一个主题,即:大通世界,花儿之乡。二是树立一个世界性品牌,即:老爷山花儿会。三是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六个一”工程:一只碗舞蹈纹饰彩陶盆;一段墙明长城文化公园遗址;一座山老爷山风景名胜区;一条沟大通国家国家森林公园鹞子沟景区;一朵花老爷山花儿会;一口泉黑泉水库察汗河景区。四是建设六大文化旅游功能区,即:依托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河湟农耕文化功能区;清真餐饮文化功能区;花儿文化河湟皮影传承区;以北川健身大道、鹞子沟健身步道为主户外健身旅游区;次级旅游服务功能区;农家乐服务功能

14、区。五是以舞蹈纹饰彩陶盆为主题,在宁张公路沿线、街区、广场建设塑立一组反映大通历史、人文、民族特色的城市雕塑群。(一)突出文化主题,加快文化旅游区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大通文化旅游的资源优势,以文化旅游景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1、以休闲娱乐为主题,建设鹞子沟文化休闲产业集聚区。依托老爷山、鹞子沟国家森林公园、香山文化公园、农耕文化园区等资源,开发文化创意、娱乐演出业、休闲康体产业等综合性休闲文化产业,发展休闲、登山、滑雪、滑草、露营、7探险、等各类户外活动,进一步提升鹞子沟文化品牌价值,把鹞子沟打造成为休闲文化旅游胜地;2、以文化遗产为主题,充分发挥大通民族民间文化

15、资源优势,以香山文化公园、明长城遗址公园和苏家堡古城为依托,建设大通文化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非物质文化旅游、民族民间文化旅游。3、以乡村旅游为主题,发展乡村旅游文化,建设东峡镇、塔尔镇农业民族旅游产业集聚区,依托东峡镇、塔尔镇采摘基地等资源,放大农业旅游示范区效应,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 ,建设成为集农业产业化、旅游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休闲产业区;4、以绿色生态为主题,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建设鹞子沟生态休闲产业集聚区。依托广惠寺、东部新城文化体育园区等资源,把鹞子沟建设成为绿色生态、环保宜居、森林休闲、健康养生、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绿色生态、休闲度假产业区。(二)突出文化元素,打造文化

16、旅游品牌构建以大通“彩陶舞韵、 丝路通衢、朔山雄峙、花海揽胜”为特点的多元文化体系,深入挖掘我县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民间文化,全面挖掘整理打造以老爷山花儿会为重点的系列文化旅游品牌。1、充分利用舞蹈纹饰彩陶盆、柴国柱、明长城、古羌文化和丝绸南路等资源,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2、充分利用广惠寺藏文化、清真寺伊斯兰文化、太元宫道教文化等资源,打造宗教文化旅游品牌;3、充分利用老爷山花儿会、大通皮影、四片瓦舞、老秧歌、回族宴席曲、大通民间曲艺等资源,打造民间文化旅游品牌;4、充分利用后子河、塔尔镇回族饮食资源,打造清真餐饮文化旅游品牌;5、充分利用老爷山花儿会、大通皮影艺术节、土族安召纳顿

17、节、杜鹃花文化旅游节、森林生态文化旅游节、青海清真食8品节、设施观光农业特色果蔬采摘节、广惠寺观经会等节会资源,打造节庆会展文化旅游品牌;6、充分利用老爷山、鹞子沟、察罕河自然旅游资源,打造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品牌;7、充分利用大通皮影、大通农民画、砂罐、刺绣、盘绣、根雕、剪纸、铜器、剁口袋等民间工艺资源,打造民俗民间工艺文化旅游品牌。8、充分利用国际长跑赛、国际徒步赛、国际山地自行车赛、鹞子沟体育拓展项目、鹞子沟、察汗河穿越赛等项目,打造文化体育旅游创意旅游品牌。(三)突出文化聚合,加速旅游要素整合大通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加快旅游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条件。下大力气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

18、,开发文化中的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中的文化含量,是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确立大通旅游优势地位的根本途径。1、大力推进文化资源旅游化,通过演艺、绘画、节会等多种创新载体,使大通无形的文化形象化,零碎的文化系统化。推进旅游资源文化化,通过挖掘、包装、研究、演绎等众多手段,使大通的山“名 ”起来,水“灵”起来,城 镇“ 靓”起来,乡村“雅 ”起来,古迹“活” 起来,丰富、提升大通旅游 产品的文化内涵。继续打造大通精品文化品牌,老爷山花儿会:按照“高标准、高水平、高规模“ 的要求,对花儿会 进行全方位升级策划,通过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来继承、发扬传统文化。2012 年中国青海

19、第三届老爷山花儿会在前两届花儿会成功基础上,以大型综艺节目及央视七套“乡村大世界走进大通” 等活动为重点,通 过民俗文化展演,现代农业建设特色农村“ 大通模式” 高层论坛 、地方特色产品展示会、大通旅游推介会等活动,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大通的文化旅游资源。大通皮影,进一步开发皮影艺术,推进大通9皮影原生态手工雕刻艺术产业的发展,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化旅游产品。2、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开发文化旅游产品。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生产性保护方式,加以合理利用,通过设立非物质文遗产展示区,让非物质文遗产进景区,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3、引导和支持各乡镇规划建设旅游文化名街、

20、名镇、名村,推进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区。4、完善文化功能区,精心设计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民俗表演一条街、文化一条街等文化功能区,为大通文化旅游增添亮点。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民间业余剧团优势,开发文艺创作和演艺人才资源,重点打造独具大通特色的文化精品剧目。6、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旅游业的科技含量,全面加强旅游信息服务功能建设,使旅游企业的经营活动全面信息化,使旅游行业管理和旅游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全面提高,形成一批智慧旅游景区、智慧旅游企业。7、精心开发文化旅游商品。大通皮影、舞蹈纹饰彩陶盆、农民画、民间手工艺品是我县有特色四大特色文化旅游商品。

21、大通皮影保持着原生态的古朴风貌,被称为“河湟老皮影” ,形成了造型优 美、刻工精致、色彩浓艳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舞蹈纹饰彩陶盆是大通最有代表的文化象征,以此设计研发适合旅游商品,其开发潜力巨大。大通农民画有色彩艳丽、明快简洁、风格粗犷、装饰性强,非常适合于装饰。大通黑陶、砂罐、铜器制作等民间工艺品是民间艺人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具有收藏、馈赠、装饰作用,非常适合用于旅游商品的开发。8、推进六大文化旅游产业链:统筹规划全县文化产业体系,优化整合文化旅游资源,重点推进六大文化产业链聚集发展。一是大力支持民营文艺10演出团体,拓展演出市场,盘活文化市场经济。二是加快发展民族民间风情

22、歌舞演出,努力开拓创新农民文化增收、文化脱贫、文化致富的途径和手段。三是大力扶持演艺中介机构,鼓励和引社会资本投资大通文化旅游节目策划、创作和举办各类营业性演出活动。四是积极引导旅游投资者建成一批集风情民俗、民族餐饮、休闲娱乐、特色购物于一体的高档次、高品位的文化旅游度假基地。五是提升农家乐的文化档次和服务水平,开成地域特色鲜明、文化氛围浓郁、吸引力强的文化娱乐休闲产业基地。六是加快建设大通文化旅游商品一条街。四、意见建议1、经费投入不足,需要相关项目大力支持;2、缺少国家级知名文化旅游品牌,目前我县有“老爷山花儿会”和 “大通皮影 ”两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文化品牌,其他文化有待深度挖掘和精深打造开发。该活动应列入市委、市政府重要文化活动之中。3、旅游和文化结合力不够强,彰显不突出,有待于整合资源和和进一步理顺管理和发展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