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心理学冲刺,知识结构,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05-1; 06-3;07-2;08-2;09-1 填空、选择,,1个概念: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个人物: 桑代克-1903-教育心理学 廖世承-1924-教育心理学,3个过程(学与教),学习过程,评价/反思过程,教学过程,4个时期 初创(20世纪20年代以前) 发展(20年代50年代末) 成熟(60年代70年代末)(布鲁纳) 完善(80年代后),5个要素(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描述、解释、预测、控制 了解问题、指导教学、干预学生、教学研究 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第一部分 学
2、习的一般过程,第三章 学习理论 09-12,(一)学习过程 11、学习的一般过程(学习的理论) (1)学习的实质 (2)学习的分类 加涅的学习层次分类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我国心理学家的分类,12联结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S-R、强化、习惯 121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对学习的认识 (2)基本观点:获得、消退、刺激泛化、刺激分化、 (3)不足 12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对学习的认识 (2)强化: 正强化:实施奖励(比较正强化与负强化) 负强化:撤消惩罚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的比较(都是负强化) 比较直接强化、自我强化、替代强化(第四章学习动机理论之自我效能理论)(其
3、中替代强化是态度与品德培养的具体方法之一,树立良好的榜样) (3)惩罚: (4)消退: (5)教学启示:合理运用强化、惩罚、消退(是态度与品德培养的具体方法之一,见第十章第四节),123桑代克:尝试-错误说 (1)对学习的认识 (2)基本观点: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3)对教学的启示:允许学生出错、要提供反馈与强化 12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对学习的认识 (2)基本观点: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即学习动机,执行控制即认识策略) (3)教学启示:教学事项(见第十二章第二节) 125联结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教学策略之一:个别化教学(第十二章第三节) (1)程序教学:普莱本、斯金纳
4、(2)计算机辅助教学: (3)掌握学习:布卢姆 126 不足: 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否认学习者的主动性,13、认知学习理论 基本观点:(1)主动构造认知结构(2)学习是顿悟与理解(3)学习者的期待 131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1)对学习的认识 (2)基本观点 132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1)学习观 对学习的认识 学习的过程 (2)教学观 教学原则 教学策略:基于教学原则提出相应的策略 (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发现教学(见第十二章第三节) 发现教学的定义 发现教学的过程 发现教学的原则 发现教学的关键,13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1)学习的分类 (2)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的客
5、观条件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 (3)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的实质概念同化过程 接受学习的适用对象 接受学习的过程 (4)教学启示先行组织者技术 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特点 先行组织者技术的目的 134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代表人物:皮亚杰、布鲁纳、维果斯基 (2)知识观:主观的、相对的、情境的 (3)学习观:主动建构的、相互作用 (4)学生观:主动的、有知识经验的、有学习与探索能力的 (5)教学启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见第十二章第三节) 情境教学(定义、教学环境、教学目标、学习材料、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定义、目的、特征),【3个名词】,学习 强化物 惩罚 先行组织者 意义学习,【问答】,尝试
6、-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 加涅的学习信息加工理论 布鲁纳的教学观 意义学习的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怎样运用奖励、惩罚与消退意义学习的条件,比较,强化与惩罚 正强化与负强化 分化与泛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小点】,加:五类 国:三类 巴:经典二化 斯:操作强化,消极行为的消除 信加:流+控 布:发现 奥:接受,第五章 学习迁移,05-3;06-8;07-10;08-3;09-8 选、填、名、简、论理解为主,【理解】,迁移的种类(1、2、3) 桑代克-共同要素 贾德-经验类化 格式塔-关系转换 奥苏伯尔-认知结构 安德森-产生式,【问答】,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促进迁移的教学 迁移的
7、作用,第二部分 具体的学习过程,2、知识的学习(第六章 知识的学习 09-4) 2.1知识的定义 2.2 知识的分类比较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2.3 知识的学习过程识记、保持、应用 2.3.1 知识的获得 (1)感性经验的获得-三种知识直观(优缺点,如何提高知识的直观)(2)感性经验的概括-两种概括(比较,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2.3.2 知识的保持 (1)三种记忆系统的特点 (2)遗忘的规律 (3)遗忘的理论: 痕迹衰退说 干扰说: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同化说: 积极的遗忘与消极的遗忘 动机说 (4) 如何促进知识保持 参考第八章第二节 典型的学习策略,【名词】,知识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
8、识 上位学习 下位学习 并列结合学习 过度学习 变式,【问答】,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 如何运用知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感知规律 知识学习的作用 遗忘理论(干扰论),【小点】,知识:陈述+程序 知识学习的过程 三类直观 模像直观?实物直观 正例?反例,记忆的三个系统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过度学习,第七章 技能的学习 09-6,3、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 3.1 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比较 3.2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见表格) 3.3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即影响操作技能的因素) (1)内部条件(主观条件) :学生的练习 学生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2)外部条件(客观条件):教师的示范与讲解 教师的反馈 (3)练习
9、曲线,尤其是高原期,4、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 4.1 心智技能理论 (1)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2)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3)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 4.2 心智技能的形成 4.2.1 心智技能原型的模拟心理模拟法 (1)心理模拟法的步骤: 4.2.2心智技能的阶段形成原型定向 原型操作 原型内化 4.3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即影响因素) (1)内部条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外部条件: 教师选择恰当的原型 教师正确使用言语,【2个名词】,技能 操作技能 心智技能,【3个问答(1+2)】,心智技能的特点操作技能的特点 心智技能的培训要求,【4个小点】,心智技能-程
10、序性知识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 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 我国-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5、学习策略的形成 (第八章 学习策略;09-2),51 学习策略 (1)定义、特征 (2)学习策略的分类 52 典型的学习策略 521 认知策略 (1)复述策略:定义及具体的方法 (2)精细加工策略:定义及具体的方法 (3)组织策略:定义及具体的方法 522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成分与具体的元认知策略 523 资源管理策略 管理学习的时间、环境、工具、自我努力、他人帮助 524 学习策略的训练 (1)原则 (2)学习策略的训练方法(可参照第十二章第三节) 指导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的教
11、学策略) 程序化训练模式(个别化教学中的程序教学策略)合作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交互式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完形训练模式,【2个名词】,元认知 学习策略,【3个问答(1+2)】,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注意评价目标3)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学习策略的特征,【6个小点】,学习策略的分类 复述策略 精细加工策略 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的分类注意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与组织策略的复习应放在知识保持这一节中进行,5、态度与品德的学习过程 (第八章;09-13),51 态度与品德 511 定义与心理结构 512 比较态度与品德 52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521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
12、论:无律他律-自律 522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 53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与条件 531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过程:依从认同内化 532态度与品德学习的条件 (1)内部条件:认知失调 态度定势 道德认知 (2)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模式 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 54 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具体方法:根据内外条件,【3个名词(2+1)】,品德 态度观察学习,【4个问答(2+2)】,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方法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5个小点】,态度的核心、标志 品德的核心、标志 皮亚杰道德教育的目
13、标 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的研究方法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三阶段,第九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05-8;06-6;07-12;08-3;09-7 选、填、名、简、论,【3个名词(2+1)】,问题解决 问题 创造性 功能固着 发散思维,【4个小点】,问题的成分 问题解决的特点 问题解决的过程(提出假设的常用方式)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5个问答(3+2)】,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智力与创造性的关系 创造性的培养,第三部分 学习的影响因素,1、内部因素(第2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11心理发展 111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112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特征: 少年期 青年初期思维、
14、情感、自我意识、意志品质 113 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 (2)关键期 12认知因素: 12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 (1)基本观点 (2)各阶段特点 (3)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最近发展区 122已有的知识经验 13人格因素: 131柯尔伯格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主要任务、一对矛盾、关键人 132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家庭、学校教师的人格与教学、同辈群体 132认知方式:场独立型-场依存型 冲动性-沉思型 辐合型-发散型 133智力 (1)常见的智力量表 (2)智力的个体差异 个体间差异(智力分布)与个体内差异 (3)智力的群体差异:比较男性与女性的智力差异,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0
15、5-16; 06-37; 07-10;08-9;09-14 选、填、名、简、论,【8个小点】,心理发展的特征(13) 家庭教养模式(22) 自我意识的发展(23) 认知方式:独立-依存(25),冲动-沉思的标准(25) 斯-比量表、比率智商(26) 智力分布:常态(27) 性格的特征(28),【名词4+4】,心理发展 关键期 最近发展区 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 人格 认知方式 性格,【4个问答】,皮亚杰的认知阶段 埃里克森的人格阶段 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最近发展区及其教育含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比较,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 沉思型与冲动型 发散型与辐合型 男性智力与女性智
16、力,134动机(第4章 学习动机),(1)动机的分类 奥苏伯尔的学校情境内的成就动机 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2)动机理论:提出者 主要观点 教学启示 动机的强化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 自我效能理论 (3)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如记不住可根据动机理论来阐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第四章 学习动机,05-24;06-7;07-10;08-10;09-2 选、填、名、简、论,【 名词】,成就动机 自我效能感 学习动机 问题情境,【问答】,奥苏伯尔-学校情境中的动机构成 动机的培养 动机的激发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成败归因理论,【小点】,学习动机=需要+期待 学习动机的分类(近-远;
17、内-外) 需要层次理论 成就动机理论 归因-结果 班杜拉-强化3 归因-主观努力,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05-1;06-0;07-1;08-0;09-6 选、填,【问答】,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心理辅导的目标 【问答】 心理健康,【8个小点】,健康? 焦虑、抑郁和强迫 心理评估的两种参考架构 会谈技术 心理辅导的目标 代币奖励法 系统脱敏法、肯定性训练 艾里斯-理性情绪辅导,2、外部因素 21家庭教养模式:提倡民主型教养方式,反对专制型与放任型,22教学过程(第12章 教学设计),221教学目标设置 (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尤其是认知目标的分类 (2)教学目标的表述 (3)
18、任务分析 222 组织教学过程 (1)教学事项 (对应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信息流) (2)教学方法 (3)教学媒体 (4)课堂教学环境座位的布置 223 选择教学策略可参照第三章的学习理论 (1)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3)个别化教学,第十二章 教学设计,05-1;06-3;07-6;08-6;09-16 选、名、简,【名词】,教学策略教学目标 教学媒体 发现教学,个别化教学模式 教学事项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4个小点】,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行为目标的要素 程序教学-普、斯 掌握学习,23课堂管理(第13章 课堂管理),231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232
19、课堂群体的管理: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233课堂纪律,第十三章 课堂管理,05-0;06-0;07-7;08-3;09-1 填、名、简,【名词】,课堂气氛课堂管理 课堂纪律 群体 非正式群体 问题行为,【问答】,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 课堂纪律的类型 课堂问题的类型与解决对策,【小点】,课堂效率的高低 课堂三大要素,24教师 (第15章 教师心理),241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人格与认知特征 教师期望效应 242专家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教学前(教学计划)、教学中(根据教学事项来一一阐述)、教学后 243 教师成长 (1)教师成长历程 (2)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第十五章 教师
20、心理,05-0;06-0;07-2;08-6;09-1 选、填、简2(问答)、2(小点),【2个问答(1+1)】,专家与新手的差异(1、2)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基本途径,【2个小点】,教师期望 教师的成长阶段,第十四章 教学测量与评价,05-0;06-0;07-1;08-0;09-2 选,【名词】,教学评价 标准化成就测验,【5个小点】,教学测量与教学评价的关系 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常模参照-标准参照 测评方法 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 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主要教育心理学人物,桑代克 创立教育心理学学科(1) 尝试错误说(3) 迁移理论之共同要素说 布鲁纳 课程改革运动(1) 总结教育心理研究成
21、果(1)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 发现学习(12) 斯金纳 操作性条件作用论(3) 程序教学(12) 加涅 学习层次分类(3) 学习结果分类(3)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3) 教学事项(12),皮亚杰 1、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 2、道德发展阶段理论(2)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 维果斯基 1、最近发展区(2)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3)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理论(2)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10) 奥苏伯尔 学校情境的成就动机(2)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3) 遗忘理论同化理论(6)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5) 布卢姆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12) 掌握学习(12) 安德森 现代迁移理论(5) 心智技能阶段形成理论(7),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韦伯:归因理论 贾德:经验类化理论 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影响因素类题目: 内部条件:已有知识(已有知识结构)、动机、能力、人格 外部条件:家庭、教师、同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