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言文特殊句式w判断句 w倒装句w被动句 w省略句w固定句式学科网v 1、判断句。v 例、此金者,圣主所以惠养老臣也。v 解析:本句中 “者、也 ”是判断句的标志,所以必须将本句译成 “ 是 ” 的格式,而且 “者 ”前面的内容应在判断动词 “是 ”之前, “者 ”后面的内容应在 “是 ”之后。v 译文:这些金钱,是圣明的君主赐给我养老的。v 2、被动句。v 例、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v 解析:本句能否得分的关键就在于 “为 所 ”表示的被动与 “惜 ”字的为动用法能否译出。v 译文:特别受皇帝礼遇器重,但没有得到重用,当时的议论为此感到惋惜。v 3、倒装句。v 例 1、不识吾子
2、奚以知之?v 解析:本句中 “以 ”是介词, “奚 ”是疑问词作宾词提前了,翻译时必须将 “奚 ”归到它原来的位置上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规则。v 译文:不知道您凭什么知道这件事 ?v 例 2、饮酒于斯亭而乐之。v 解析:此句中 “于斯亭 ”是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翻译时应将它提到动词 “饮酒 ”之前。v 译文:在这个亭子里喝酒并以此为乐。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应满足以下 三 个条件 :1.涉及事物的 性质 、 情况 或事物之间 关系 。2.要 作出判断 。3.是个 句子 (表肯定或 否定 )。任务一:阅读 P99(一)判断句任务二:归纳学科网
3、常用判断句式1、用 “ 者 ” 或 “ 也 ” 表判断“ 者, 也。 ”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 , 也。 ” 例: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者也。 ” 例: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常用判断句式2、用: 乃、则、即、皆、为、是 等表判断。当立者 乃 公子扶苏。此 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即 今之傫然在墓者也。(就是现在被绑着手在墓中的这五个人)夫六国与秦 皆 诸侯。如今人方 为 刀俎,我 为 鱼肉。常用判断句式3、用否定副词 “ 非 ” 、 “ 莫 ” 、 “ 无 ”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六国破灭, 非 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城 非 不高也,池 非 不深也,兵革 非 不坚利也 常用判断句式
4、4、直接判断刘备,天下枭雄。刘豫州王室之胄。1、用 “ 者 ” 或 “ 也 ” 表判断2、用副词:乃、则、即、皆、为、是等表判断。3、用否定副词 “ 非 ” 、 “ 莫 ” 、 “ 无 ” 等表示否定的判断。4、直接判断判断句小结:实战演练 请判断 : 下列句子哪些属于判断句?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3.陈胜者,阳城人也。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5.臣诚知不如徐公美。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9.刘备,天下枭雄。判断句: 2、 3、 4、 6、 8、 92.因人之力而敝之, 不 仁3.陈胜 者 ,阳城人 也4
5、.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 者也6.当立者 乃 公子扶苏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 也9.刘备,天下枭雄2、过去借助别人的帮助才有今天的成果,现在却反过来攻打他,是不符合仁德的。表原因下列各句中,哪一句不是判断句( )A、灭六国者六国也。 B、梁父即楚将项燕C、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D被动句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 两大类型 :一是 有标志 的被动句 见 /于 /见 于 为 /所 /为 所 被二是 无标志 的被动句。任务一:阅读 P99(二)被动句任务二:归纳有标志的被动句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 受 制 于 人。秦城恐不可得,徒 见 欺。臣诚恐 见 欺 于 王
6、而负赵。予犹记周公之 被 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于 。 见( +动)。见 于 +对象(受 于)4、而君幸于赵王。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被 5、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为 所 (或 为所 )6、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为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无标志无标志的被动句例: 荆州之民附操者, 逼兵势 耳。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被兵势所逼1、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A、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B、敬希见谅。C、为仲卿母所遣。 D、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B实战演练堂清检测v 指出下列句子哪些是被动句:v
7、1、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v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v 3、陈胜者,阳城人也v 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v 5、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v 6、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v 7、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v 8、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v 9、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v 10、 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倒装句1.主谓倒装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宾语前置任务一:阅读 P99(三)倒装句任务二:归纳1.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 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 ,在一些 疑问句或感叹句 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 “甚矣,汝之不惠! ”2
8、.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把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并用 “者 ”结句,形成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或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的形式。例: “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我持白璧 一双 ,欲献项王;玉斗 一双 ,欲与亚父。( 鸿门宴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者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张溥3、马 之 千里 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 4、带长铗 之 陆离兮,冠切云 之 崔嵬。( 涉江 ) 5、四海 之 大,有几人欤?我持 一双 白璧能不易其志 (之
9、)缙绅而 者千里之 马 者带 陆离之 长铗兮,冠 崔嵬之 切云大 之 四海堂清检测v 区别下列句子是 定语后置 还是 主谓倒装 句:v 1、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鸿门宴 )v 2、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五人墓碑记 v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 v 4、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涉江 ) v 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v 6、 甚矣,汝之不惠!v 7、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v 8、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宾语前置任务一:阅读 P99(三) 1、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一是 宾语必须是代词 ;二是 必须
10、是否定句 ,由 “ 不 ” 、 “ 未 ” 、 “ 毋 ” 、 “ 莫” 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硕鼠 : “ 三岁贯汝, 莫我 肯顾。 ”“ 莫我肯顾 ” 应理解成 “ 莫肯顾我 ” 。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 忌不 信自 ”然而不王者, 未之 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 未 有之 也 ”句读 之不 知,惑 之不 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 不知 句读, 不解 惑 ”疑问代词 “ 谁 ” 、 “ 何 ” 、 “ 奚 ” 、 “ 安 ”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 鸿门宴 :良问曰: “ 大王来 何操 ? ”“ 何操
11、 ” 应理解为 “ 操何 ”“ 良问曰: 大王来何操? ”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庄子 沛公安在? 鸿门宴 史记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 祭十二郎文 韩愈洞庭君安在哉? 柳毅传 李朝威大王来操何?彼且适奚也?沛公在安?其又尤何?洞庭君 在安 哉?特殊结构: 用 “之 “、 “是 “将宾语提前。宋何罪 之 有? (宋国有什么罪过? ) 惟命 是 听 (成语)惟利 是 图 (成语)惟马首 是 瞻 冯婉贞 惟兄嫂 是 依 祭十二郎文 韩愈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岳阳楼记 : “ 臆!微斯人吾 谁与归 ? ”“ 谁与归 ” 应理解为 “ 与谁归 ” 。一旦山陵崩,长安君 何以 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战国策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 何以 能鼓乐也? 何以 能田(畋)猎也? 庄暴见孟子 孟子 不然,籍 何以 至此? 鸿门宴 史记 余 是以 记之。 石钟山记 苏轼是以 区区不能废远。 陈情表 李密是以 君子远庖厨也。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奚(什么)以 知其然也? 逍遥游 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