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认识资本主义 (第五、六章),第一讲 资本主义的形成 第二讲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第三讲 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本质剩余价值理论 第四讲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 第五讲 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到垄断资本主义 第六讲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七讲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第一讲 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一)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封建主阶级占有基本生产资
2、料土地,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奴或农民。农民完全没有或只有很少的土地,在人身上依附于封建主,耕种封建主的土地,忍受残酷的剥削和压迫。,“封建的统治阶级地主、贵族和皇帝,拥有最大部分的土地,而农民则很少土地,或者完全没有土地。”,超经济的强制,是指在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的基础上,封建主对农民人身的强制。,列宁说:“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是这种经济制度的条件。如果地主没有直接支配农民个人的权力,他就不可能强迫那些得到土地而自行经营的人来为他们做工。所以必须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封建地租,劳役地租: (又称力租)是封建地租最原始的形式。 实物地租:(又称谷租) 货币地租: (又称钱租)是封建地租的最
3、后形式, 也是它的解体形式。,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生产力的发展 城市(手工业和商业构成了城市经济的基础) 行会行会是手工业者的封建组织 ,它规定产品质量、销售价格、劳动时间、学徒人数以及待遇标准等等,参加者不得违犯。 三个等级,即行东(师傅)、帮工和学徒。,封建行会制度,既是商品生产有了一定发展的结果, 又是商品生产发展不够充分的产物 , 因此它具有封建保守性和排它性。初期,它在一定程度内限制了竞争和分化,保
4、护了手工业者的利益,对城市手工业的巩固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后来,由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行会组织的各种清规戒律则越来越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一)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 (二)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主要特征 (三)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三)封建社会内部资本主义因素的萌芽,资本主义萌芽于14世纪末15世纪初,一是从小商品经济分化而来; 一是从商人和高利贷者转化而来。,小商品经济的分化:竞争分化为无产者和 资产阶级,商人和高利贷者的转化:逐渐控制商品生产者,控制资金、原料和生产工具。,两个途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
5、雇佣 劳动者,条件好的,条件差的,富有者,贫困者,扩大生产,破产,小商品 生产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雇佣 劳动者,商人,小商品生产者,包买商,失去 独立性,小商品生产者,媒介,控制,依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雇佣 劳动者,地主,货币地租,农民,处境险恶,追 求,缴 纳,盘剥,出售产品,商人,第一讲 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9,(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的原始积累指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倾向资本迅速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的历史过程,一是用暴力掠夺农民的土地; 二是用暴力手段掠夺货币财富。,途径,本质,暴力手段,起因,
6、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1)大量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2)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进行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大量货币财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家,雇佣 劳动者,资本原始积累,剥夺农民土地,无产者,掠夺货币财富,19世纪初英格兰一家纱厂的纺织女工,19世纪末的日本缫丝女工,南非金矿黑人矿工,美国南北战争前夕 里士满的奴隶市场,拉丁美洲一座糖厂中的黑奴劳动,鸦片战争后在广州的英国军队,二、资本的原始积累,“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第一讲 资本主义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7、,(一)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 (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 (三)当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以后,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又竭力阻碍和限制它的发展。 (四)资产阶级充当了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的领导者并取得胜利 (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建立,(一)封建社会基本矛盾的发展,封建社会早期的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是,到了封建社会的后期,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为: 第一,农民遭受封建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仅能维持简单再生产,没有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的可能; 第二, 手工业者受到行会规章的束缚,不能有效地扩大生产、改进技术; 第三
8、,封建主义经济的特点是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闭关自守,墨守成规,严重束缚了生产技术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结果,封建社会生产发展缓慢,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局面。,(二)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表现为封建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封建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地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迫使农民采取逃亡、抗捐、抗税以及武装起义等各种斗争形式,反抗封建地主的阶级统治。每一次农民起义都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根基,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四)资产阶级充当了推翻封建制度的革命的领导者并取得胜利,农民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反对封建制度的阶级力量。 农民阶级因受剥削最深,人数最多, 是推翻封建制度的主力军。
9、但是,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不能成为领导阶级; 而无产阶级还比较年轻,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 资产阶级从自身的阶级利益出发,充当了推翻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五)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建立,资产阶级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进而在资产阶级政权的帮助下,实现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和资本主义关系的空前大发展,最终建立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在上层建筑领域确立了自己的 统 治,产业革命,1769年英国制造的阿克赖特纺织机,1770年珍妮纺纱机,1856年出现的贝塞麦式转炉炼钢,
10、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煤矿,J瓦特,生产瓦特蒸汽机的工厂,187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上展出的蒸汽机,1872年日本横滨的火车,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在上层建筑领域确立了自己的 统 治,产业革命,工厂制度,确立了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第二讲 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一、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二、商品的因素: 三、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认识,一、人类社会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一)自然经济 :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者自身的需要和家庭成员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与低下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一种经济形态,
11、是一种封闭的经济形式。自然经济是原始社会唯一的经济形式。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生产者从事生产活动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和家庭以及奴隶主和封建主的消费,不是为了交换,自然经济依然占统治地位。,(二)商品经济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一种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式,即生产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的经济形式。 1.商品经济的产生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 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2.商品经济的发展 简单商品经济亦称小商品经济,是指以生产资料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 商品经济萌芽于原始社会末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
12、社会中,自然经济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而商品经济只是处于从属的地位, 商品生产者生产的目的是通过交换满足自己的需要。,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化大生产代替了分散的、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劳动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市场机制在配置社会资源中起着基础作用,商品经济进入高度发达的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农业和手工业的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商人的出现,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末期,没有剩余产品,没有商品,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增加,私有制出现,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出现,商品经济出现,3.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在以私有制为
13、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 :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进一步发展成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之间的矛盾,二、商品的因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 (一)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 是指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商品的有用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一切劳动产品所共有的属性。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2.交换价值和价值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
14、或比例。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3.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其对立性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相互排斥的,二者不可兼得,要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放弃商品的使用价值,要得到商品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得到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一种物品如果没有使用价值,就是无用之物,即使人们为它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没有价值。一种物品尽管具有使用价值,但如果
15、不是劳动产品,也没有价值。,(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1.具体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具体劳动和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2.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的体力和脑力消耗。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也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它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所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所反
16、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三)商品的价值量,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 商品的价值量就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力的关系 劳动生产力指的是劳动者生产使用价值的能力,可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来测量;也可用单位产品中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来测量。 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
17、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等。,3.商品价值量与劳动复杂程度的关系 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 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 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复杂的劳动等于自乘的或多倍的简单劳动,,(四)价值形式与货币,商品使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指商品的自然形式,如商品的形状、式样、大小、颜色等,它可以通过商品体自身被直观地感觉到。商品的价值表现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从单个商品本身是看不出来的。一种商品只有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即与别的商品发生关系时,它的价值才能通过别的商品表现出
18、来。 价值形式就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就是交换价值。,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即简单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五)价值规律,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是:(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2)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作用 (1)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的各部门之间的分配 (2)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促使商品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第三讲 剩余价值理论,一剩余价值的生产,
19、一剩余价值的生产,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是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在于榨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一剩余价值的生产,一、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特征 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商品流通的货币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流通形式:W-G-W 资本的货币流通形式: G-W-G(大于流通起点) G=G+G 资本的流通公式G-W-G表明了资本运动的最根本特点,即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价值增殖,因而可称为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从形式上,资本的总公式G-W-G同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相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
20、求,流通领域的任何阶段都要遵照等价交换的原则,因而资本流通中是不能增殖的; 然而,事实上,资本在运动中确实又带来了剩余价值,这是一个矛盾,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领域产生,但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而产生,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按照这个条件,要获得剩余价值,货币所有者必须在市场上购买到一种特殊商品,这种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较具有特殊的使用价值,它的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源泉,不仅能够创造出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这种特殊商品就是劳动力。,(二)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指存在于人体中的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力。 第二,劳动者丧失了一切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即由生产、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动力商品最大特点表现在它的使用价值上。劳动力商品的使用即劳动,在劳动中他不仅能创造出新价值,而且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大的价值。,二、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