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画的色彩之美相关分析摘 要:中国画在世界绘画史上独树一帜,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画之所以能在世界绘画史中占据重要地位,正在于其线条和色彩基础之上的独特的“意境”表达形式,在于水墨与意境的统一。文章主要分析了中国画的色彩之美,以供参考。 关键词:中国画 色彩 引言 自中国文化史发展以来,中国画就伴随着其始终。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美术领域中独具特色的画种,有悠久的美术历史,并且在世界美术界领域中,独具特色,自成一家。绘画是作为艺术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而色彩作为绘画的本体语言,是构成一种艺术情调和艺术风格最基本的要素,是刺激视觉神经最有效、造成特定情绪美感的一个重要手段。中
2、国画又被称为“丹青” ,因此可以说中国画从一开始就极为重视色彩的运用,色彩的运用始终贯穿着中国画的发展,具有独特的风格。1 一、中国画色彩观的发展分析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出现了真正意义的彩色绘画, 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就是其中的代表。秦汉时期,五色观逐渐成熟和发展起来,人们对色彩的把握也更加娴熟得当,所以该时期的绘画多以黑红色为主。如西汉的 T 型帛画,就直接运用朱红、熟赭、石青、黑、白等色彩,整个画面的色彩效果是较为统一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西域异族的色彩观也融入中国画创作中,先是谢赫在六法论中提出“随类赋彩”的理念,随后宗炳则认为应该“以形写形,以色貌色” ,所以该时
3、期的绘画色彩主要以蓝绿为主色调,红白黑为副色调,体现了色彩对比和互补的理念。隋唐时期,随着中国画艺术的大发展,色彩运用也随之丰富起来,阎立本、张暄、周舫都在色彩运用上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而且在该时期,山水画和花鸟画逐渐独立出来,在色彩上有着较大差异。五代两宋时期,先是青绿山水发展到了高峰,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 、赵伯驹的江山秋色图等,都是青绿山水的典范之作。随后则出现了文人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画色彩的发展。受到儒、道、禅等思想的影响,文人画追求淡雅、平和、超逸的画面效果,所以玄色就成为了文人画创作的首选色。元明清时期,受到文人画的影响,色彩表现转为以水墨为主,追求简单、质朴的审美趣味,虽
4、然也有青绿重彩作品问世,但是并不占主流。纵观整个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整个中国画色彩观的发展和衍变,可以简单概括为唐宋之前尚色彩,唐宋之后尚水墨,两者是一种先后、轻重的关系,而不是有无和对立的关系。但是受到多种原因的影响,还是有不少人认为水墨画就是中国画、色彩被水墨所淹没等。当从宏观角度看待色彩和水墨时,就会发现水墨只是色彩的一种,并不是中国画色彩表现和运用的全部,中国画本身是五颜六色,色彩斑斓的。2 二、中国画的色彩之美分析 1.色彩具有意象性 色彩是因境而生,在创作时,应该将注意力放在作品的内涵和精神层面上,画家可以调动全部智慧,以极具个性的理想去挥洒色彩,根据主观的审美要求随类赋彩。中国画用
5、色之妙,在于画者凭借其丰富的想象和直觉的冲动,凭借心灵的感受,用心创造出“色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恰在于它的直抒心意、用心着色,给欣赏者以触及其心灵的强烈感染。中国画在内容的表现上是介于自然与人文之间,在形式的把握上介于平面与立体之间,所以说中国画是中道之画。 “设色好者无定法,合色妙者无定方” 。中国画色彩的运用不在于形式是水墨的还是彩色的,主要在于作为主体的画家个人是否将自己的艺术修养反映到作品里,反映到色彩上。中国画用色不在色相的多少和技巧的生熟,而在于我们对于“随类赋彩”的理解和认识,以及如何运用。对于意境的执着与追求造就了中国画,看中国画,我们感受到的不是它的色彩惊艳,而是它的意境之
6、美。在画外,我们能够感受到画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意指,不同的观者能够在同一幅画作中感受到不同的思想。3 2.讲究“墨分五色” 自唐以后,中国画对于色彩运用的理解开始出现转向,由对于丰富色彩的专研转向黑白渐染的水墨。 “水墨丹青” ,丹青即是强调绘画中色彩的运用。然自宋开始, “墨分五色”之说在绘画色彩上逐渐成为主流。这种绘画风格的转向,背后所反映的实际上是盛唐繁荣过后,文人在宋朝历史起落中的文化变迁。在绘画中,色彩的华丽为唐以后的画家所逐渐摒弃,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清新、淡薄的精神追求,既是对于繁华的祭奠,也是对于现实的客观、冷静、不失意境的哲思。在宋以后,绘画中对于“色彩”的追逐在绘画界被视为“俗”
7、的表现。在中国画中,墨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后世之人对于这一句中的“五色”有着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其指的是清、焦、淡、浓以及重,还有的人认为是浓、黑、干、淡以及湿,虽然人们对于“五色”的认识不同,但这都代表了墨色在运用中非常丰富多彩的,虽然看起来墨的应用是单一的,但是在其所表达的语言却是非常丰富的,可以为人们营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色彩情感世界。对于华丽色彩的放弃,所带来的是画者内心世界的呈现,没有丰富的色彩,真正让人惊艳的人物?作往往是简单的水墨色彩勾勒出的意境,是人与境的融合,是画作与作者内心的合二为一。 3.色彩具有节奏性 中国画具有形式美,此种形式美不仅体现在其内容中,更重要是体现在其色彩节
8、奏中,中国画在敷色、烘染的过程中最注重的就是粗细、疏密以及浓淡。在墨与彩的配合方面,中国画体现的是墨线的勾勒,墨色烘托出色,以墨为底,清新淡雅、厚重之上,反衬出色彩的灵动。同时“色不碍墨,墨不碍色” ,色与墨的有效配合,画者存乎一心之间,也可见画者的境界高低。这样的创作手法就使得中国画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中国画在创作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就是单一的墨色,通过上述的变化才使其内涵更加丰富,更加具有形式美,从而有效弥补了墨色在色彩上的不足之处。此种较为矛盾的变化关系,恰恰满足了人们视觉上的需求,从而促使欣赏者在欣赏画作的过程中可以感受愉悦。 结语 色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触发人们的情感联想,创作者也可以借用画面色彩的表现牵引观赏者的内心情绪。传统中国画以更加丰富的色彩表现,能够带来更加丰富动人的情感表现。中国画色彩理论高度概括、汇总和反思了中国画色彩认知经验,并对中国画色彩实践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谭晶,刘昌玉.中国画色彩的演变历程及应用J.学园.2013(36) 2朱永锋.中国画色彩的特点及运用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06) 3黄其华.中国画色彩与西方绘画色彩比较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