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8103621 上传时间:2019-06-0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7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2019 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这种思想首先体现为“乐” 。孔子非常擅长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对自身社会经验进行审视和升华,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层的思考,其生态情怀也在类似的体悟中逐渐浓厚。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让孔子得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样的结论。由“乐”而生“畏”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在孔子看来,四季的轮回、万物的生长都有其运行轨迹和规律,这种力量非人力所

2、能干涉,孔子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在这种感慨中毕现。荀子则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既然这种“常”的力量如此强大,非人力所能改变,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那么,该如何“制”呢?荀子较为强调见微知著、因循借力、顺时守天、因地制宜。这种总结比起孔子体验式思维多了些理性,已试图对联系自然与人类社会的“道”进行理性阐释和总结。在此基础上, “推人及物”的思想就产生了。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孟子生态道德的基础, “不忍心”推广于自然万物就成了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如果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是

3、简单适用于人类社会的推恩思维,是简单的换位思考、推己及人,那么,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已拓展为推人及物了。荀子也说:“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至。 ”他认为自然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共性,有同质性;同时,根据某种特质,又可在共性的基础上区分差异,剥离出异质性。这种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在生态实践中,先秦儒者非常强调“时禁”与适度消费。孟子和荀子都注意到“时禁”的良好效益,可保证后续消费的“不可胜食” “不可胜用” 。除了“时禁” ,先秦儒者也意识到适度消费的重要生态价值。孔子主张“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在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

4、度消费和以“先进”工具和方法大量获取猎物、过度消费两者之间,孔子选择了前者,这和孔子“乐山乐水”的生态情怀是契合的。孟子也注意到,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费和连续性破坏已经严重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使其- 2 -自我修复能力失效,这样的过度消费当然会“无物不消” 。(摘编自赵麦茹先秦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缺少理性。B. 孔子与荀子都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都认为应该顺应自然并合理利用。C. 荀子对自然界“常”的力量认识深刻,他提出顺应自然

5、并对自然合理利用的观点。D. 孔子以传统工具和方法捕获猎物适度消费的主张虽消极却契合他的“乐山乐水”情怀。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对几位先秦大儒的言论进行综合,勾勒出比较立体、丰富的儒家生态伦理体系。B. 文章第二至四段以递进结构论述先秦生态伦理思想,自然引出第五段的“生态伦理实践” 。C. 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孟子和荀子更倾向于理性思维,孔子则体现为体验式思维。D. 本文深入剖析了孔子、孟子、荀子的言论,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是先秦儒者对自然长期感性实践、认真观察和理性思维的

6、智慧结晶。B. 孟子赞成“时禁”并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以避免出现“无物不消”的生态灾难。C. 荀子认为自然万物千丝万缕地联系着,异质性基础上的同质性是推人及物的逻辑基石。D. 孟子以“不忍心”为基础,形成自己从“推恩思维”拓展到“推人及物”的生态道德。【答案】1. C 2. D 3. B【解析】【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 项,无中生有,原文第二段表述为“自然之道和其处世之道在某个合适的时间节点产生共鸣,从而引发孔子深

7、层的思考” ,可见孔子认知自然、体验自然、进而体悟人生哲理的直觉式、体悟式思维方式未必缺少理性。B 项, “都认为加以合理利用”说法错误。原文第三段是“聪明的做法就是顺应这种力量并对之合理利用,此即荀子所讲的制天命而用之 ”,这只是荀子的观点。D 项, “消极”无中生有,不当。对自然进行适度消费是相对于过度消费而言的,是和“先进”的方式相反的。故选 C。【2 题详解】- 3 -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

8、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从中可以梳理各自完备的生态伦理体系”理解有误。文本的中心论点是“先秦儒家已形成比较立体、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 。故选 D。【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

9、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B 项, “减少对自然的连续消费”不符合作者的表达意图。孟子是赞成“适度消费”的。根据后文对“过度消费”的阐释逆向推理, “适度消费”是指消费不得超出“自然的可承受范围” ,也不可“破坏了自然界生息繁衍的内在规律” 。所以,选项中的“连续消费”有可能是适度的,也有可能是过度的,不能全部用“减少”来表述。故选 B。【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

10、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 “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

11、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 4 -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

12、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儿子烙的饼林华玉林峰的儿子小帅一生下来就有智力障碍,为了给儿子治病,林峰两口子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欠了一屁股债。可儿子到了十岁,走起路来还是东摇西晃,站不稳,口齿也不清,只能断断续续说一些词语,而且一说话,嘴角就会

13、流下一串口水。妻子最终承受不了这种压力,留下一封信后,逃离了这个家,再无音讯。看着空荡荡的家,看着走路歪歪斜斜的儿子,林峰觉得生活再无颜色。他开始酗酒,每天都把自己灌得烂醉,回到家倒头就睡,沉醉不醒。这天,他再一次大醉而归,衣服也不脱就一头扎在床上。不知过了多久,他好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说:“爸爸,起床,吃饼!”接着他闻到了一股久违的饼香。他睁开惺忪的眼睛,床前立着一个瘦小的身影:十岁的儿子手里正端着一个盘子,里边有一张冒着热气的饼。他怀疑是在梦中,所以用手指触了一下那张饼,很烫,他下意识地把手缩了回来。同时,他也清醒了过来,眼前的一切并非做梦,确实是儿子端着一张饼站在他面前,用

14、含混不清的语气说着:“爸爸,起床,吃饼!”儿子会烙饼了?他不敢相信,揉了揉眼睛,低头看去,与其说那是一张饼,不如说是一个丑丑的面疙瘩,一个烧糊的面疙瘩,上面有几片颜色深一些的东西,好像是葱花。儿子很兴奋地说:“爸爸,你最喜欢吃饼,我是跟着奶奶学的,以后,你就可以天天吃饼了!”烙葱油饼是林峰母亲的拿手好戏,林峰一直认为母亲烙的葱油饼是天底下最好吃的食物。母亲烙的葱油饼又薄又香又酥,味道好极了。- 5 -母亲在世的时候,因为身体,只从乡下来过林峰家一次,那时林峰对她说:“娘,很长时间没吃到您烙的葱油饼了,您今天给我烙一张吧!”当时,林峰的儿子就跟在奶奶的身后当小尾巴,看着奶奶从面粉袋里舀了几勺面粉

15、出来和好放一旁,然后切好葱花放在碗里,浇上几小勺花生油,拌匀。之后把饧好的面团擀开,擀得薄薄的,浇上油和葱花,再团起来,慢慢擀平,再在平底锅上浇上一层花生油,待油温上来后,把那张擀好的饼放进锅里,时不时地用铲子翻一翻。约莫十几分钟后,一张香喷喷的葱油饼就出锅了。回想起来就是那一次,儿子竟然记住了奶奶烙葱油饼的程序。也记住了爸爸最喜欢吃的是葱油饼,所以给爸爸烙了一张。林峰忽然看到,儿子的小手通红,他一把抓过来,看见儿子的两只小手上有好几个水泡。显然,刚才烙饼时,滚烫的铁锅烫伤了儿子的手,林峰哽咽着说不出话,一把将儿子搂在怀中,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流下来。儿子一边用小手给他擦眼泪,一边说:“爸爸

16、,我不疼,你尝尝,我做的饼,跟奶奶做的是不是一样的?”林峰撕了一块饼放在嘴里,饼有点夹生,里边还有没和开的面疙瘩,但林峰觉得这块饼又香又甜,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饼。他说:“儿子真能干,烙的饼和奶奶烙的一样好吃!”儿子听了,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说:“只要爸爸不喝酒,小帅就天天给爸爸烙饼,妈妈说过,喝酒不好”林峰刚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他搂住儿子,摸着他的头说:“爸爸答应小帅,以后再也不喝酒了。 ”从那以后,林峰再也没有酗酒。他在附近的工厂找了一份工作,虽然工作很累,但可以照顾儿子。一年后,他把小帅送进了特殊教育学校。小帅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因为他对电脑有浓厚的兴趣,后来还专门学习了修理

17、电脑。长大后的小帅不仅生活能自理,还有了一技之长,他找到了工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林峰至今仍记得小帅给他烙的饼,正是那张饼让他明白了责任和担当,更给了他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原文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小说开头一段概括叙述林峰儿子的病情、家境的窘迫、妻子的逃离等内容,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氛围,同时也为儿子学会生活、长大成材埋下伏笔。- 6 -B. 林峰因家境的破败和儿子的病情自暴自弃,整日酗酒,对生活完全丧失了信心,但儿子在他一次大醉后为他烙葱油饼的举动,彻底打开了他的心结,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C. 小说详细描述林

18、峰母亲烙葱油饼时的细节,既表现出林峰对母亲烙葱油饼的关注,更是为交代儿子会烙葱油饼的缘由,看似一段平淡的描述,在文中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D. 作品两次描写林峰流泪,这充分说明即便像林峰这样的坚强的人,面对儿子因为给他烙葱油饼而烫伤了手以及儿子劝他不要再喝酒时所说的真诚而贴心的话也会被感动。5. 小说以“儿子烙的饼”为题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 小说的价值不但能给人带来愉悦,同时教人明理,这篇作品让你明白了哪些道理?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 C 5. “儿子烙饼”是全文的线索。全文围绕此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儿子会烙饼”说明儿子没有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丰富了儿子这一人物形象

19、。“儿子烙的饼”是小说情节的关键所在,是促使林峰心态变化的重要原因,也突出了小说的主题。 6. (1)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勇敢面对,勇于担当,而不能像林峰开始那样自暴自弃;(2)人无论是聪慧还是智障,都有成长和进步的权利和能力,任何人都不能因此对他们抱有偏见、失去信心甚至抛弃。文中的儿子是智障,但最后在特殊学校的教育下,生活自理,还有了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3)人要珍惜亲情,绝不能像林峰的妻子那样因为儿子有病就抛弃亲情。【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 ,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

20、情节、主旨和环境。A 项小说开头的叙述内容,并未起到“为后文儿子长大成材埋下伏笔”的作用。B 项并没有“完全丧失了信心” 。C 项林峰不是“坚强的人”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

21、” ,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7 -【5 题详解】试题分析:小说标题类的题目属于常考题型。一般考查的形式如下:标题内涵、标题作用、标题比较。对于内涵类题目,考生应抓住标题中的词语,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比如“儿子烙饼” ,推动了情节发展,从儿子不能自理的智障到儿子能烙饼,推到了小说的情节发展。从人物形象塑造上看“儿子会烙饼”说明儿子没有完全失去劳动能力和生活能力,丰富了儿子这一人物形象。 【6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解读小说的中心主题类试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小说情节的把握,分析小说体现出的主题和导向。根据对小说情节内容的把握,本篇小说揭示的主题有: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要

22、勇敢面对,勇于担当,而不能像林峰开始那样自暴自弃;人无论是聪慧还是智障,都有成长和进步的权利和能力,任何人都不能因此对他们抱有偏见、失去信心甚至抛弃。文中的儿子是智障,但最后在特殊学校的教育下,生活自理,还有了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人要珍惜亲情,绝不能像林峰的妻子那样因为儿子有病就抛弃亲情。二、古诗文阅读(2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少。

23、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

24、傅三年,征见。孝文帝受釐 注 ,上因惑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8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釐: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

25、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B. 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C. 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D. 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8.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廷尉”官名,秦置,为九卿之一。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B. “博士”在古代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也指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C. 中国的“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夏朝始设,周代沿袭, “公”即是周代封爵之首,“卿”

26、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D. “太傅” ,中国古代职官,为辅导太子的东宫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礼法的制定和颁行。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因为吴廷尉的推荐,被文帝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B. 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老先生们都无法应答,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C. 贾谊从长沙被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向他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D. 文帝又打算封贾谊为列候的时候,他多次上疏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

27、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10.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下面指定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答案】7. B 8. A 9. D 10. 各项(许多)法令的改变确定,以及诸侯全部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些主张(主意、说法)都是贾谊这里产生的(这些都是贾谊出的主意) 。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在道路上了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解析】【7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

28、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年” “怀王” “马” “贾生” “傅” “状” “岁” “年” ,虚词“而” “为” “亦” “之” , “居数年”为表示时间的词语,显然应该单独隔开,排除 A、D 两项;“无后”是指梁怀王没有留下后人,应该单独断开,排除 C 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贾谊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句子可以断开为:居数年/怀王骑/坠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

29、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故选 B。【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A 项, “廷尉秦汉至北齐主管军事的最高官吏”说法错误, “廷尉”是秦汉至北齐主管司法的最高官吏。故选 A。【9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

30、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D 项, “文帝又打算封贾谊为列候的时候”说法错误,原文是“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候” ,意思是“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 。故选 D。- 10 -【10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诸” ,各项(许多) ;“更定” ,改变确定;“及” ,等到;“悉” ,全,都;“就”,本义

31、靠近,这里指到;“其” ,代词,这些(那些) ;“其说” ,这些主张(主意、说法) ;“发” ,产生;“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这些主张(主意、说法)都是贾谊这里产生的(这些都是贾谊出的主意) 。 (2)中的“谨” ,认真地;“庠序” ,学校;“谨庠序之教” ,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申” ,反复讲;“之” ,代词,指百姓;“申之以孝悌之义” ,状语后置,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颁” ,通“斑” ,头发花白;“不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不会在道路上了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

32、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召他到衙门任职,特别恩宠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旧时和李斯同乡并且曾经向李斯学习过, (皇上)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

33、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多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他,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尊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 11 -暇变法改制。各项(许多)法令的改变确定,以及诸

34、侯全部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些主张(主意、说法)都是贾谊这里产生的(这些都是贾谊出的主意) 。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妒嫉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 ”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的太傅。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了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被召进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惑于鬼神之事,就向贾

35、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坐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文帝最宠爱他) ,又喜欢读书, (文帝)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

36、己做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贾谊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一、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山寺见牡丹刘子翚 注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注刘子翚(hu) (11011147) ,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南宋诗人。11.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写出了牡丹花开时的耀眼夺目, “新”突出了诗人在倦游中看到牡丹的新奇惊艳之感。B. 颔联写牡丹养在公卿家,赏牡丹的也是富家人, “穿” “傍”二字也暗示了诗人对牡丹的- 12 -喜爱。C. 颈联表现了诗人的年华逝去之愁

37、和难回中原之恨,而中原战乱正是诗人漂泊的原因。D. 尾联的“意萧索”是说诗人暮春到山寺寻牡丹,却只看到几朵残花,因此感到意兴索然。12.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1. D 12. 虚实结合(想象、联想也可): 前三联虚写回想过去十年由喜到悲的人生经历,后一联实写眼前所见的暮春时节山寺的牡丹,虚实结合来表现诗人内心的失落和无奈。对比(反衬也可):通过前两联写自己十年前游历洛阳在富贵人家见到牡丹的喜爱之情与后两联写现在年老漂泊、在山寺见到牡丹感到失落的对比,更突出诗人现在的处境和伤感之情。【解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

38、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 项,分析片面,根据原文, “意萧索”的原因除了只看到残花外,还有诗人对白己、对牡丹命运的感伤。故选 D。【12 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 “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 ,十年后呀,游玩的意兴阑珊,却吃惊的发现头发已经花

39、白,再回头看看我曾去过的中原地区已经被战争隔在了北边。前三联虚写回想过去十年由喜到悲的人生经历,后一联实写眼前所见的暮春时节山寺的牡丹,虚实结合。结合“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 “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分析,在我游览疲倦的时候,我曾几次在洛阳城看到耀眼的桃花,让我新奇,让我惊诧;今天,我心情郁闷去寻找牡丹,发现只有寺庙里的几株牡丹在暮春时节孤独开放,形成对比,突出诗人现在的处境和伤感之情。【点睛】诗歌的表达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 13 -为直接抒情,间接

40、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1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 劝学中强调君子与普通人相比并没有任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_,_。 ”(2)韩愈在师说中说明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3) 过秦论中用比喻形象生动写出陈涉起义后得到热烈响应的语句是:_,_。(4) 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渔业方面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做到有所节制,措施上不要”竭泽而渔”的句子是:_。【答案】 (

41、1). 君子生非异也 (2). 善假于物也 (3). 师者 (4).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 天下云集响应 (6). 赢粮而景从 (7). 数罟不入洿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生、假、受、惑、赢、景、罟、洿。【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 “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

42、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 “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三、语言文字运用(13 分)14.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的称谓语丰富多样,明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俗称、婉称、绰号等等,可谓洋洋大观。这不单是一个简单的称呼,还有着深

43、刻的文化内含。B. 聆听其中的济世忠告,感受古人的襟报与锐智,我们会更加体会到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 14 -宝贵。C.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名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惟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D. 秋兴八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寓居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时创作的以遥望长安为主题的组诗,是杜诗七律的代表作。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字形辨析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

44、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题干要求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 项, “内含”应为“内涵” ,意思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也就是概念的内容;内在的涵养” 。B 项, “襟报”应为“襟抱” ,意思是“胸襟;抱负” 。 “锐智”应为“睿智” ,意思是“英明有远见” 。C 项, “名妃”应为“明妃” ,指王昭君,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称为“明妃” 。 “惟留”应为“独留” ,意思是“只留下” 。故选 D。1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为应对区域范围内的重

45、污染天气,今年将逐渐搭建起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预报预警平台,建立区域空气重污染预警会商机制,共同应对区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B. “土豪”炫富虽属个人举动,但给社会带来的负能量却不可忽略极容易加剧人们的仇富心理,也助推了“拜金主义”的蔓延。C. 他生前著作等身,位高名尊,但因为死前不能坚守民族大义,委身敌寇,遭人唾骂。其生荣死哀,让人唏嘘。D. 这次修志工程前后历时 10 载,六更篇目,四易其稿,众手共襄,玉成其事,凝聚了社会各方人士的心血和关爱,渗透着编修人员的艰辛和智慧。【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词语(包括成语)的意

46、思,正确辨别他们的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解答时联系上下文,从词语(包括成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本题要求选出“加横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 项,逐渐: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逐步:是指一步一步- 15 -地,一点一点地。阅读可知,本句话重点强调“一步一步” 。所以应改为“逐步” 。B 项, “忽略”应该改为“忽视” 。忽视:多指有意的漠视,不注意,不重视;忽略:多指无意的疏忽,没有注意到。本句话应该侧重于“有意” 。C 项,生荣死哀:指活着受人崇敬,死后令人悼念。多用来称颂生前有卓越贡献的死者。阅读可知,本句话重点强调生前和死后的对比。所以该词语不正确。D 项

47、,玉成其事:指成全某件好事。多用于男婚女嫁,也可用于其他好事。使用正确。故选 D。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不仅该剧有爱情的美好,有穿越时空的奇思妙想,也有诚实守信、谦恭礼让的传统美德,而且充满了时尚文化元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B. “余额宝”是由国内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宝”打造的一项全新的余额增值服务,这类产品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与利率没有市场化、存在较大的存款差价有莫大关系。C. 俄罗斯外交部网站在(2014)3 月 28 日公布的消息中指出,联合国大会在前一天通过的确认克里米亚公投无效的决议无效,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稳定乌克兰局势。D. 在庭审中, “秦火火”当庭认

48、罪,认可公诉人指控,承认编造“原铁道部赔外籍旅客 3000万欧元” ,并对受害人罗援、张海迪等人表示歉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 ,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 项,语序不当,整句主语都是“该剧” ,关联词应放在主语后, “不仅”应放在“该剧”之后;B 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根本原因是”或“与有莫大关系” ;另外,语序不当, “一项”应放

49、在“由”前面;D 项,成分残缺, “编造”缺少中心语,可在“3000 万欧元”后加上“的事实” 。故选 C。【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 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样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 16 -组词。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 , , , 。2013 年 12 月 4 日, “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