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类型山西省灵丘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 上传人:HR专家
  • 文档编号:8103370
  • 上传时间:2019-06-08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115.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山西省灵丘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资源描述:

    1、- 1 -山西省灵丘县 2017-2018 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分值:150 分 时间:120 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27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

    2、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 ,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又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

    3、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迭。正如沈德潜说诗晬语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

    4、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绚丽多彩的,但其最引人瞩目的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主流。C.“调节功能”是指历

    5、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求变的特性。- 2 -D. 调节功能主要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 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一句诗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C明代陆时雍的话和文心雕龙明诗篇可以表明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为“从重性情到重声色”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6、 ) (3 分)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格律体走向自由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的特点也就不足为奇了。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史上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要完美统一起来,就能真正成就一个伟大的诗歌时代。(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18 分)熊庆来:像数学一样一丝不苟熊庆来(18931969) ,云南省弥勒县人,数学家,教育家,曾任教清华大学,后任云南大学校长。在关于熊庆来的文献中,被广为提及的事情只有一件:他对学生华罗庚的知遇。时任清

    7、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凭着对一篇数学论文的赏识,便决定聘请只有初中文凭、在乡下小店做店员的华罗庚。这件事情如此著名,几乎掩盖了熊庆来的其他生平。在他曾经执掌的云南大学,曾有学生在对华罗庚表达景仰的同时却问道:熊庆来是谁?这名世界函数数学领域的大师、中国数学从无到有的见证者,在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数学先驱”多年以后,被人遗忘。其实,熊庆来爱惜人才,早有名望,不少穷苦学生都曾受他资助。在云南教书的时候,他常寄钱给在法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严济慈,即使是自己没有钱的时候,也要托妻子去把一件皮袍子典当,换钱寄去。熊庆来教授学生,十分认真,连批改作业也一丝不苟。用毛笔红字将作业中的错误仔细地逐本圈阅,改正。

    8、碰到好的作业,则大笔一挥,写个“善”字,一脸满意。可以与“当时英才聚于一堂” ,是他自认为平生最幸运的事情。即使在任校长的最忙碌之时,他也要每周亲自为学生上几节课。而每到年节,他常把单身教员请到家里吃饭。即使到不能教学的时候,他也要想办法把教授和学生们叫到自己家里来,办起现场讨论班。儿子熊秉明回忆,父亲熊庆来“平实诚笃” ,他举止言谈缓慢而持重,不善词令,生- 3 -活恬淡,与一切娱乐和享受都无缘。不过,恬淡也分场合。在一次讨论会上,他曾就学生要不要参加运动的问题,和闻一多意见发生碰撞。这个搞数学的人显然不懂政治。他坚持认为,要救中国的积弱,学校师生就应“每人守住他的学术岗任,兢兢业业地去做,

    9、而不应当驰心于学术以外的事物” 。 碰到该坚持的事情,这位总是一脸和气的数学家,总是显示出他的刚硬来。有人评论,他的这个特性,正如他所爱的数学一样,一丝不苟。 比如学术独立,是熊庆来一贯的坚持。在担任云南大学校长前,他和当地官员约法三章,第一条就是“校务行政省政府不加干予” ,学生入学须经考试录取,不能凭条子介绍。 再比如,主持校务多年,熊庆来十分重视清廉。每年新生考试前,不少人托人情,送礼,他都原物退还。有一年,熊庆来赴法国,向教育部申请了 1 万美金的款项,准备为云南大学添购数学书籍。不料后来因云南大学解散,他也就此留在美国,生活非常拮据,他却始终没有动用这笔款项一分钱。直到几年后,一位在

    10、法进修的云大医学院毕业生回国,他才把这笔钱所购得的图书交给学生,转交云大。 校长工作繁忙,熊庆来经常顾不上回家吃饭,有时候需要打电话连叫三四次。然而他却不肯放下自己手头的学术工作。他的数学论文,常常修改三五遍以上。有时候,熊庆来本已经上床躺下,却忽然想到文章中写错了一个字母,担心第二天会忘掉,便连忙穿好衣服,起来修改,这才放心入睡。 等到年纪大了,他因为脑溢血而半身不遂,右手不能写字。为了工作,他开始练习用左手写字。就用这只半残的左手,他整整写了 20 年的研究论文。碰到撰写外文稿,他只能缓慢地用左手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打字。有一半以上的论文就是这样写成的。(选自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4下列对文

    11、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 ) ( ) (5 分)A.本文语言典雅华丽,从不同方面突出了熊庆来先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辉煌丰硕的学术成果。B.熊庆来先生爱才惜才早有名望,华罗庚、严济慈等一大批优秀人才都曾得到过他的大力资助。C.熊庆来先生教学认真负责,对学生的作业批改仔细,一旦发现错误,就一一圈出,并加以改正。D.熊庆来先生对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就坚持到底,从不妥协,办事讲原则,不徇私情,廉洁自律。E.熊庆来先生对学术研究一向执着,一丝不苟,才思敏捷,撰写学术论文一挥而就,能达到文不加点的境界。5本文从哪些方面突出了熊庆来先生“一丝不苟”的精神?请结合文本概括并分析。 (6 分)6 “

    12、时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的熊庆来,凭着对一篇数学论文的赏识,便决定聘请只有初中文凭、在乡下小店做店员的华罗庚。 ”在重文凭的今天,你对熊庆来的这一做法有何看法?(7 分)二、古诗文阅读(43 分)- 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1 题。 (22 分)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

    13、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

    14、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 ”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7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3

    15、 分)A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 事:侍奉B间至雁门北口 间:道路中间C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 判:兼管D身被数十创 被:遭受8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杨业善于用兵的一组是( ) (3 分)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 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A B C D9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B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16、D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 5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得猎物比同伴多一倍。一生都在疆场厮杀,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无敌”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其他的意图,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D潘美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守到巳时,之后王侁派人打探消息,听说杨业兵败,立即指挥军队退却。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17、现代汉语。 (10 分)(1)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 1213 题。 (12 分)重过海印庵宗渭清三年重向虎溪游,石路依然碧水流。鸟背斜阳微带雨,寺门衰柳渐迎秋。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叹息此身闲未得,天涯明日又孤舟。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6 分)A由诗句可知,诗人是于秋天重游虎溪海印庵的,且只能在此短暂逗留。B首联写故地重游,石路依旧,只是碧水流走了时光,给人以物是人非之感。C颔联拈取归鸟、斜阳、微雨、衰柳等意象,动静结合,描绘出冷落衰败之景

    18、。D尾联借景抒情,表达人生劳碌之苦与羁旅情怀,其中也暗含不舍之情。E.诗歌前四局重在写景,后四句重在抒情;前四句情景交融,后四句情中带景。13 “弟兄谊重难为别,师友情深竟莫酬”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思想感情上有什么不同?(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9 分)14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 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 。(2) 再别康桥中,作者写自己与康桥离别时“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是 。(3) 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4) 记念刘和珍君中,作者对“沉默”作出预

    19、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 , 。(5)孔子认为,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这样的观点在论语述而中表述为 , 。- 6 -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15.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B他儿子正值豆蔻年华,理应专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没想到却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现在连初中都读不下去了。C虽然面临的困难和不利因素很多,但是,作为这项改革实验的始作俑者,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把这项工作进行下去,并且做得越来越好。D这六位老人,年

    20、纪最小的也已 82 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 分)A.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念错字的现象比比皆是,其主要原因是某些节目主持人文化素质不高造成的。B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决定作用。C经历了惨痛的失败,虽然刘翔可能不再是赛场上的赢家,但却依然可以成为生活中的强者。D首届世界晋商大会,旨在搭建海内外晋商联系的平台,弘扬晋商精神,传承晋商文化,彰显晋商形象,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17.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

    21、最恰当的一组是( ) (3 分)没出事“你好我好大家好” , 出事便“相互推责” ,已成多部门治理、多环节监管下的突出问题。安全标准也好,技术标准也罢,从本质上讲, 取决于监管的标准和态度。 在监管上坚持一切从严并力求做到 “零风险 ”, 在标准上就必然会达到“史上最严“, 就可能导致 “标准随着监管降” , 监管有多松散则标准就有多低效。 A 如果 就 假如 / 因而 所以B 一旦 都 如果 那么 否则 /C 只要 / 只有 才能 不然 从而D 假使 则 虽然 但是 / 因而18. 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包括每部分内部结构) 。 (5 分)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

    22、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 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 看池边绿树 此间有尧天舜日 调整为: 19. 给下面一则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 18 个字) (6 分)新华网华盛顿 3 月 6 日电 美国航天局 6 日说,一颗直径 8 米的小行星当天以非常近但- 7 -比较安全的距离从地球近旁掠过,这也是两天来第 3 颗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 。这颗编号为 2014EC 的小行星一天前才被发现,美国东部时间 6 日 1 6 时 21 分飞抵近地点,与地球的距离不到 62 万公里,只有地球与月球距离的大约六分之一。由于体积太小,不借助观测设备人们无法看到这颗小行星。此前,一颗直径 30

    23、 米的小行星于美国东部时间 5 日下午从地球与月球之间穿过,与地球相距 3 5 万公里,约为地月距离的十分之九。美国东部时间5 日晚,类似的一颗小行星在距离地球约 12 万公里处掠过。四、写作(60 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史铁生的病隙碎笔里面有这样一段话:“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是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到不咳嗽的嗓子是多么安详。现在动不了了,才感觉只要健健康康、活蹦乱跳地活着,是多么幸福!”其实,在这个世界上,大起大落的人生毕竟不常见,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生命里更多的是安静和平淡。小幸福贯穿着我们的一生,但也因其小,我们常常忽略掉它。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这种小

    24、幸福吗?请根据材料确定立意,选好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记叙文。- 8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题答题纸一、 (一)1、C ( A 自由体和格律体并存,没有取代。B 五七言取代了四言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D“主要体现”在文中没有依据。 )2、 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在文中没有依据。3、A(B 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C“追求意义不大”与原文不符。D 性情与声色不仅要统一,还要维持下去,才能成就一个诗歌时代。 )(二)4、CD(A 项,本文语言并非“典雅华丽” ,而是质朴简练,并且本文对他的学术成果介绍得较少;B 项,是否资助华罗庚,文章中未提及;E、 “

    25、撰写学术论文一挥而就,能达到文不加点的境界”错误。 ) (选对 1 项 2 分,选对 2 项 5 分)5、教学方面:教授学生十分认真,批改作业,亲自为学生上课,办现场讨论班。 (2 分)治校方面:主持校务十分清廉,退还他人礼物,保留公款购买图书。 (2 分)治学方面:坚持学术独立,坚守学术岗任,反复修改论文。 (2 分) (说明:如概括出为人方面:碰到该坚持的事情总显示出刚硬,并以学术独立、主持校务为例,给 2 分)6、提示:熊庆来凭着一篇数学论文,毅然打破常规聘请华罗庚,表明他慧眼识英才,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当时的华罗庚只有初中文凭、在乡下小店做店员,表明熊庆来爱惜人才,决不埋没人才,给人才

    26、展示才能的空间,使得人尽其才,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在他的培育下,华罗庚成为闻名世界的数学家,这表明熊庆来看重的不是文凭,而是一个人的发展潜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都与熊庆来工作一丝不苟、性格平实诚笃等数学家所固有的优良品质是分不开的,这种做法应成为现实生活中选拔人才的典范。 (分析文本 4 分,联系现实3 分)二、 (一)7、B (间,从小路)8、B (是志向远大,是被迫出战,是兵败被擒)9、 C10、 D (潘美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11、 (1)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素” “尝”“购求”各 1 分。句意 2 分)(2)太宗皇

    27、帝待我恩重,(我)期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却反而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遇” “厚”各 1 分,被动句 1 分。句意 2 分)(二) 12、B D(B 项“只是碧水流走了时光”表述有误:D 项直接抒情) (每项 3 分,共 6分)13、 (6 分) “弟兄”两句写弟兄师友之间由于情谊深厚,竟难以离别,令人感伤,情绪低落;“海内”两句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也如同近邻一样,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三)14、 (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2)悄悄是别离的笙箫(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4)不在沉默中爆发

    28、,就在沉默中灭亡(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三、15、A(A 项“待价而沽” ,沽,卖。等有好价钱才卖,比喻做事等待某种条件或怀才等- 9 -待赏识者重用。符合句意。B 项“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时,不能指儿子。C 项“始作俑者” ,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D 项“古稀”指人七十岁,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最小的 82 岁,应用“耄耋” ,或者改为“已过古稀之年” 。)16、D (A 句式杂糅;B 两面对一面;C 主语与关联词语序不当) 17、B18、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1 句 1 分)19、 两天三颗小行星与

    29、地球“擦身而过” 。 (时间 1 分,对象 2 分,事件 3 分,超出字数限制,每超一字扣 1 分)【参考译文】杨业是并州太原人。父亲杨信,担任后汉麟州刺史。杨业少年时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喜欢仗义行侠,善于骑马射箭,喜爱打猎。每次打猎,所得猎物总要比同伴多一倍。杨业曾对他的同伴说:“我以后当将军领兵打仗,也会像(打猎时)用鹰犬去追逐野鸡和兔子一样。”他青年时代奉事北汉皇帝刘崇,担任保卫指挥使,并凭勇猛矫健而闻名。经过多次提升以后,出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在战争中多次立功,所到的地方每战必胜,北汉人都称他为“杨无敌” 。宋太宗亲征太原,平日早就听说杨业的名声,曾经出重金想购求他。不久,太原城在宋军

    30、的包围下已成了一座孤城,形势危在旦夕,杨业劝北汉主刘继元主动投降,以保全太原城中百姓的生命。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遣宫中的使者召见杨业,十分高兴,让杨业担任右领军卫大将军。 (出征北汉的)大军凯旋回朝后,又加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宋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富有经验,又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正当契丹军队侵入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骑兵从代州北面的西陉寨出发,从小路到雁门关的北口,由北向南从契丹军队的背后攻击契丹,将契丹军队打得一败涂地。因立有战功,杨业被升为云州观察使,仍兼管郑州、代州之事。从此,契丹军队一看见杨业的军旗,就立即退兵逃走。雍熙三年(986) ,宋朝军队开始了对契丹的大

    31、举征伐,任用忠武军节度使潘美担任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令杨业为潘美的副手。不久,宋太宗下诏书,要将云、应、寰、朔四州的居民迁往内地,命令潘美等人率领部下的军队护送这些居民。这时,契丹皇太后萧氏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一起率领十几万军队重新攻陷寰州。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国军队正处在士气最旺盛的时候,不能同他们交战。 ”监军王侁说:“您一向被人称为杨无敌 ,怎么现在遇到敌人却逗留徘徊不与交战呢?莫非您还有其他的意图吗?”杨业说:“我并非贪生怕死,只因为现在时机对我方不利,白白牺牲士兵而不能立功。(既然)现在您拿不愿牺牲来责备我,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临出兵前,杨业流着眼

    32、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败。 ”于是,杨业指着(代州西北的)陈家谷口说:“请各位将军在这里埋伏下步兵和弓箭手,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战败退到这里时,你们就用伏兵从左右两边夹击敌军救援我。不然的话,只怕我会全军覆灭,不剩一人了!”潘美就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他(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潘美立即指挥军队退却。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他到达了谷口。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太宗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 10 -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山西省灵丘县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810337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