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铜元价格行情参考表湖南省造铜元湖南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902-1905)铜质有红、黄、白三种;“湘”字大清铜币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铜质是红铜;九星铜元的发行日期是民国元年(1912)铜质是红铜;民国双旗嘉禾铜元的发行日期是民国早年,有红铜、黄铜两种;洪宪纪念币的发行日期是民国五年(1916)是黄铜;宪成立纪念币是民国十一年发行,十文是红铜,二十文有红、黄两种;名 称 形制称 形制 参考价湖南光绪元宝十文 2 元 湖南光绪元宝十文英文“U”U ” 15 元湖南光绪元宝当十 2 元 湖南光绪元宝当十白铜样币 2000 元湖南光绪元宝当十面“黄铜元” 1
2、200 元 湖南光绪元宝当十背英文错版 100 元湖南光绪元宝当十背湖北水龙图 100 元 湖南光绪元宝当十合面 10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湘” 、大清龙 1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湘” 、乙字龙 3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湘” 、扫帚龙 8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湘” 、驼背龙 5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湘” 、合背 120 元湖南 九星铜元当十 2 元 湖南双旗嘉禾铜元当十 1 元湖南双旗嘉禾铜元当十旗上五角星 12 元湖南双旗嘉禾铜元当十面“当拾铜圆”大写 7 元湖南双旗嘉禾铜元当十黄铜、双面英文 100 元湖南双旗嘉禾铜元当十双面英文 150 元 湖南双旗嘉
3、禾铜元当十合背、合面 100 元湖南双旗嘉禾铜元二十文 1 元 湖南双旗嘉禾铜元二十文菱花 2 元湖南双旗嘉禾铜元二十文星状花 4 元湖南双旗嘉禾铜元二十文背“20CASH” 40 元湖南双旗嘉禾铜元二十文合面 200 元 湖南洪宪纪念币当十 60 元湖南洪宪纪念币当十英文十文间隔 100 元 湖南 洪宪纪念币当廿试铸样币 4500 元湖南省宪成立纪念当十旗上星 20 元 湖南省宪成立纪念当十旗上花 25 元湖南省宪成立纪念当十合背 800 元湖南省宪成立纪念当廿民国十一年一月一日 40 元湖南省宪成立纪念当廿民国十一年一月 250 元中央造铜元铸党徽布图铜币的发行日期:民国二十五年至三十七年
4、,铜质:仅二十九年二分币有红铜、黄铜;余均为红铜质。注:民国二十五年、二十六年、三十七年版系上海中央铸币厂铸;民国二十七年、二十八年、二十九年、三十年版均属抗战期间内迁重庆之“重庆中央造币厂”铸。称 形制 参考价民国 25 年党徽古布半分 4 元 民国 25 年党徽古布壹分 1 元民国 25 年党徽古布壹分白铜样版 200 元民国 26 年党徽古布壹分 1 元民国 27 年党徽古布壹分 5 元民国 28 年党徽古布半分 600 元民国 28 年党徽古布壹分 30 元 民国 29 年党徽古布二分厚片 40 元民国 29 年党徽古布二分 2 元 民国 29 年党徽古布一分 4 元民国 30 年党徽
5、古布二分 800 元民国 37 年党徽古布一分 20 元民国 27 年党徽古布壹分 5 元 民国 28 年党徽古布半分 600 元民国 28 年党徽古布壹分 30 元 民国 29 年党徽古布二分厚片 40 元民国 29 年党徽古布二分 2 元 民国 29 年党徽古布一分 4 元民国 30 年党徽古布二分 800 元 民国 37 年党徽古布一分 20 元福建省造铜元福建官局造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光绪二十六年,铜质:二十文,红铜,十文、五文、有红铜、黄铜、白铜三种;福建官局造,闽关光绪元宝。发行日期:光绪三十一年,铜质:红铜;丙午户部闽字大清铜币的发行日期: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1906-190
6、9) ,铜质:十文、红铜,二文、黄铜;福建铜币厂造中华元宝发行日期:民国二年(1913) ,铜质:红铜、黄铜二种。名称 形制 参考价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五文 30 元 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五文 白铜质 1000 元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五文 合面 100 元 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十文 背英文字误书 12 元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十文 1 元 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十文 黄铜质 80 元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十文 白铜质 600 元 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十文 合背、合面 100 元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二十文 100 元 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十文 大“闽光” 2 元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十文 小“闽光” 3 元福建官局光绪元宝
7、十文 “闽光”官局龙 15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 二文 中“闽”2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 十文 中“闽”1 元户部已酉大清铜币 十文 中“闽” 20 元光绪戊申 一文 中“闽” 600 元福建中华元宝 十文 红、黄铜质 7 元安微省铜元光绪二十八年至三十一年(1902-1905 )的铜质是红铜;“皖”字大清铜币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1906-1909 )铜质是红铜;“奖”字币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二十八至三十一年间,铜质是红铜。注:当十文,特用奖赏部属;九星十文开国纪念铜币发行日期是民国元年,铜质是红铜。注:此系试铸币,未正式铸行;名 称 形制 参考价安微光绪元宝五文满文宝安 1200
8、 元 安微光绪元宝五文满文宝皖 1600 元安微光绪元宝十文 2 元 安微光绪元宝十文水龙图 4 元安微光绪元宝十文英文错版 20 元 安微光绪元宝十文小字 5 元安微光绪元宝十文粗龙 7 元 安微光绪元宝十文背大清龙 100 元安微光绪元宝十文合面 100 元 安微光绪元宝十文满文宝皖飞梅花星 1000 元安微光绪元宝十文满文宝皖飞龙米字星 1200 元安微光绪元宝十文中方孔样币 1300 元 安微光绪元宝二十文 400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皖” 1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十文中“皖” 200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皖”错版龙 80 元 已酉大清铜币十文中“皖” 10 元安微“
9、奖”字币十文 1000 元 安微九星纪念铜币当十 无定价湖北省造铜元造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二十八至三十一年,铜质:一文是红铜,十文是红、黄、白铜;“鄂”字大清铜币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三十二年至宣统元年的铜质是除一文者为黄铜外,它皆红铜;军政府造铜币的发行日期是民国元年至八年,铜质是黄铜,所见多沙版;名 称 形制 参考价湖北光绪元宝一文 25 元 湖北光绪元宝当十背珠圈水龙 40 元湖北光绪元宝当十 1 元湖北光绪元宝当十黄铜、立龙样币 300 元湖北光绪元宝当十白铜、立龙样币 1000 元湖北光绪元宝当十中金钱 3 元 湖北光绪元宝当十背珠圈蟠龙 5 元湖北光绪元宝当十黄铜、坐龙样币 200
10、元湖北光绪元宝当十背大清龙图 80 元湖北光绪元宝当十浙江龙 300 元湖北光绪元宝当十特大龙 2 元湖北光绪元宝当十背清江水龙图 300 元湖北光绪元宝当十黄铜、珠圈飞龙图 50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一文中“鄂”小字 2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一文中“鄂”大字 25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文中“鄂” 4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五文中“鄂” 3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鄂” 1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鄂” 、 “宣统年造” 4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十文中“鄂” 60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鄂” 1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鄂” 、 “光绪年造” 4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鄂”
11、 、异版叠压 30 元军政府湖北铜币五十文民国元年 500 元军政府湖北铜币五十文民国三年 700 元军政府湖北铜币五十文民国七年 220 元军政府湖北铜币五十文民国七年、沙版 150 元军政府湖北铜币五十文民国民国八年 500 元江苏省造铜元 1、江苏省造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光绪二十七年(1901) 。铜质:二十文、五文,有红、黄铜两种,十文,有红、白、铜两种,二文,有黄铜、白铜。2、江苏省造币壬寅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光绪二十八年(1902) ,铜质:红铜。3、江苏省造币癸卯光绪元宝。发行日期:光绪二十九年(1903) ,铜质:红铜。4、江苏省造币已巳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光绪三十一年,铜质
12、:红铜。5、清江铜元局铸,清江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光绪三十年,铜质:红铜及少量黄铜者。名 称 形制 参考价 江苏光绪元宝 二文 350 元 江苏光绪元宝 二文 白铜、合面(打样) 600 元 江苏光绪元宝 五文 飞龙 800 元 江苏光绪元宝 五文 坐龙 60 元 江苏光绪元宝 十文 1 元 江苏光绪元宝 十文 光绪小字(齿边) 150 元 江苏光绪元宝 十文 白铜样板 1200 元 江苏光绪元宝 十文 合背、合面 100 元 江苏光绪元宝 十文 白铜、合面 600 元 江苏光绪元宝 二十文 300 元 江苏光绪元宝 二十文 黄铜质 200 元 江苏壬寅光绪元宝 十文 3 元 江苏癸卯光绪元宝
13、 十文 1 元 江苏乙巳光绪元宝十文有大、小字英文版 1 元 江苏乙巳光绪元宝十文英文误书 COO 15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文中“苏” 3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文白铜样币中“苏” 100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五文中“苏” 4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苏” 1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阳文“苏” 5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合背中“苏” 15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十文中“苏” 50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十文黄铜、中“苏” 120 元 清江光绪元宝十文清江铜元局开铸 500 元 清江光绪元宝十文 2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小“淮” 3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大“淮
14、” 7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淮” 、合背 15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淮” 、错版飞龙 15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十文中“淮” 、试铸币 15000 元江南省造铜元江南无纪年光绪元宝发行日期:光绪二十七年(1901)铜质是红、白铜两种;壬寅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铜质是红铜;癸卯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二十九年(1903)是红铜;甲辰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三十年(1904)红铜;乙巳光绪元宝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红铜;丙午“宁”字大清铜币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三十二年(1906)铜质:十文是红铜,二十文、五文、是红、黄铜,二文是黄铜;丁末“宁”
15、字大清铜币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三十三年(1907)铜质:红铜;戊申“宁”字大清铜币的发行日期是光绪三十四年(1908)铜质:十文是红铜,一文是黄、红铜;名 称 形制称 形制 参考价江南光绪元宝十文 1 元 江南光绪元宝十文白铜样币 1000 元江南光绪元宝十文背江苏版 40 元 江南壬寅光绪元宝十文 1 元江南壬寅光绪元宝十文背江苏版 40 元 江南壬寅光绪元宝十文合背 150 元江南癸卯光绪元宝十文 1 元 江南癸卯光绪元宝十文背江苏版 SOO 35 元江南甲辰光绪元宝十文 1 元江南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 40000 元 江南乙巳光绪元宝十文 1 元江南乙巳光绪元宝十文合背 150 元 江南乙巳光
16、绪元宝十文合面 100 元江南乙巳光绪元宝十文立龙 2 元 江南乙巳光绪元宝当十合背“当十铜元” 120 元江南乙巳光绪元宝当十背大清龙图 8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文中“宁” 70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五文中阳文“宁” 100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五文黄铜、中阳文“宁” 65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五文中阳文“宁” 150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五文黄铜、中阳文“宁” 100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阳文“宁” 1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阳文“宁” 、错版立龙 7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阴文“宁” 1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阴文“宁” 、错版立龙 2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十文中“
17、宁” 200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十文黄铜、中“宁” 120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一文中“宁” 3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一文中宽“宁” 40 元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中“宁” 1 元参考价 户部光绪元宝 五文 150 元 户部光绪元宝 十文 中央有星点 20 元 户部光绪元宝 十文 10 元 户部光绪元宝 二十文 1 元 户部光绪元宝 二十文中央有星点 10 元 户部光绪元宝 二十文背 20 后有点 25 元 户部光绪元宝 二十文背有珠圈 45 元 户部乙巳大清铜币二文 50 元 户部乙巳大清铜币五文 50 元 户部乙巳大清铜币十文 1 元 户部乙巳大清铜币二十文 7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
18、文 5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五文 试铸币 1700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十文 1 元 户部丙午大清铜币二十文 试铸币 150 元 丁未大清铜币 二文 黄铜质 130 元 丁未大清铜币 二文 40 元 丁未大清铜币 五文 40 元 丁未大清铜币 十文背“宣统年造”错版 60 元 丁未大清铜币十文“江南” ,背、错版 40 元 丁未大清铜币 十文 1 元 丁未大清铜币 二十文 3 元 已酉大清铜币 五文 2000 元 已酉大清铜币 十文背“光绪年造”错版 50 元 已酉大清铜币 十文 鸡脚龙 40 元 已酉大清铜币 十文 1 元 已酉大清铜币 二十文 鸡脚龙 30 元 已酉大清铜币 二十文 3
19、元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一厘 1200 元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五厘 1700 元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一分 1500 元 宣统年造大清铜币二分 2200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一文黄铜中孔 10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文满穿中孔 500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文无花中孔 2000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文黄铜双枝花中孔 2500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文双枝花、中孔 2500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文双枝花、满穿孔 5000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文白铜、双花满穿孔 10000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五文 1200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五文 15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十文 白铜样币 4000 元 宣统三年大
20、清铜币二十 2000 元 宣统三年大清铜币二十文白铜样币 10000 元 光绪通宝铜币 一文 中方孔 8000 元 光绪通宝铜币 一文 中方孔、背龙 1500 元 光绪戊申“总”字一文 200 元 光绪戊申“总”字一文 黄铜质 40 元 宣统已酉“总”字一文 100 元 铜 元 十 珍我国的铜元史,一般认为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两广总督李鸿章奏准在广东创铸始,至民国三十八年(1949)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统治宣告结束止,历时五十年。五十年中生产的铜元数量极其巨大,版式极为复杂,其中不乏珍贵的品种。过去的钱币界对于中国铜元中享有盛名的大珍品,曾有“十大金刚”的说法,它们分别为:“安徽方孔十文”
21、 、 “江南甲辰二十文” 、 “吉林辛丑二十个(币中的“个”字为繁体) ”、“奉天中花十文” 、 “四川光绪当三十” 、 “广西光绪十文” 、 “江西辛亥大汉” 、 “安徽九星十文” 、 “袁像大面型十文” 、 “哈尔滨兵舰壹分” 。其实, “十大金刚”的说法,是有欠妥当的。且不论上列十枚铜元是否能构成中国铜元的前十名,即将有同等稀见度的其它铜元再搞它几个“十大金刚”也难以囊括。不过,上述十种铜元毕竟是著名的珍品,本文兹简要介绍如下:一、安徽方孔十文铜元安徽方孔十文铜元,仅见红铜质。币面中央凿一方孔,孔外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安徽省造” ,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 ,左右两侧铸满文“宝
22、皖” ;背面方孔外为龙图(俗称“立龙” ) ,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 ,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 ,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梅花星” 。安徽省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在安庆银元局内开铸铜元。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系安徽铜元中的初铸品。这枚铜元的铸造情况,在现存档案中尚未见到明确记载。不过,根据它存世极稀及制作精美的特点,人们便将其定为试铸样币。它之所以未被发行,很可能是因为中间凿有方孔,制造时容易损坏机器和颇费工时的缘故。这一点,在直隶总督李鸿章机铸制钱亏损工本无法筹补的奏折中,可以获得间接证明。其奏略云:“查阅造成制钱,字画轮廓均尚清楚,惟机器时有损坏,极费工力。缘西洋造钱,系属平面,中无方孔,
23、压成较易。今以西洋机器造中国钱式,须另添打眼挺杆,由钱模正中穿透,始能撞出钱孔。地位殊窄,撞力过大,挺杆上下与钱模互相磨触,最易伤损。每日每座机器,模撞修换数次及十数次不等。人工既费,成数亦少” (中国近代货币史资料第一辑,下册,567 页)。安徽方孔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共约十枚左右。这种稀少程度,虽不能说是名列榜首,但由于它形制特殊,令人瞩目。二、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黄铜质。正面中央铸满文“宝宁” ,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江南省造”及干支纪年“甲辰” ,下缘铸“每元当制钱二十文” ;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 ,外环铸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江南” ,下缘铸英文纪
24、值“二十文” ,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据资料记载,江南省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在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西厂开铸铜元。翌年,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东厂也开始铸造。光绪二十九年(1903)又建一厂,名为江南铸造银元制钱总局中厂,增铸铜元。次年七月,复于扬州设一分局,鼓铸铜元。同时,还就上海制造局内附铸铜元。光绪三十一年(1905) ,归并扬州、上海两局,将机器移至江宁(今南京市)另建一厂,于第二年竣工,名为江宁户部造币厂。上列各厂所铸造的铜元,币面上缘均铸“江南省造” 。因此很难准确断定江南甲辰二十文为何厂所铸。不过此币干支纪年文字为“甲辰” ,表明它是光绪三十年(1904)所铸。这样就排除
25、了甲辰年以后建立的造币厂铸造此币的可能性。江南甲辰二十文铜元,存世仅见两枚。其中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馆,由钱币收藏家孙鼎先生捐赠。另一枚为中国铜元专家邬德华先生(法国人)收藏,归国时携往巴黎。三、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仅见红铜质。正面中央为一盆栽万年青图案,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吉林省造” ,下缘铸“制钱二十个” ,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辛丑” ;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坐龙” ,上缘铸英文纪地“吉林” ,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2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 (纪地、纪值文字外均有装饰性线框及花星) ,左右两侧铸满文“清国” ,意即“大清国” 。此币面背图案设计,基
26、本仿照吉林光绪银币。在中国铜元中,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是别开生面的名品之一。首先,在图案设计上,此币可谓是标新立异之作。中国铜元的图案,从没有在正面铸万年青图案的,更没有在英文字外饰以线框的。其次,此币面值为二十文,但它的直径和重量仅与五文铜元相等。按常例,二十文铜元的直径为 3.2 厘米,而此枚铜元的直径仅有 2.3 厘米。这枚铜元的铸造情况,由于没有直接有关的史料,所以人们只能依据它的特点,推测它为试铸小样币。据记载,吉林省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将原吉林机器官局改建为银元局,铸造光绪元宝银元。光绪二十八年(1902) ,又于银元局内开铸铜元。此币币面干支纪年为“辛丑” ,即光绪二十七年(
27、1901) 。这也许说明了它是吉林省在正式铸发铜元的前一年所铸造的试样。吉林辛丑二十个铜元,据知仅有两枚存世。其中,一枚曾为已故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所有,据悉后由陈氏转给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另一枚为已故钱币专家骆泽民先生所有,现由其长子骆骏生先生珍藏。 四、奉天中花十文铜元奉天中花十文铜元,正面中央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 ,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奉天省造” ,下缘铸“当制钱十文” ,左右两侧铸满文“宝奉” ;背面中间为龙图,上缘铸英文纪地“奉天省” ,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 ,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长花星” 。根据背面龙纹不同,可分“立龙” (图 1)和“坐龙” (图 2)两
28、种版别,均为红铜质。此币的铸造详情,尚未发现直接的记载。笔者认为,它很可能是一枚初期试铸币。首先,此类铜元存世极为稀罕,这是试铸币的共性。其次,从传世实物来看,奉天省所铸的铜元,均铸有干支纪年,这可以认为是奉天省铸造铜元的一种定式。而这枚“中花铜元”却未铸干支纪年文字,也许可以解释为它是定式尚未形成之前的铸品。据史料记载,奉天省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立造币厂,铸造光绪元宝铜元。另据传世实物来看,在奉天省铜元中,干支纪年最早的是癸卯。这一年是奉天造币厂落成的一年。如果前面把奉天中花十文铜元定为初期试铸币的推断是合理的话,那么,它的铸年应与奉天癸卯纪年铜元相同,而试铸时间当更早些。换句话说,
29、它是奉天省最早铸造的铜元。奉天中花十文银元,无论是“立龙”版还是“坐龙”版,存世均极稀见。以所见而言,传世各为两枚。上海博物馆和已故钱币专家张璜先生分别藏有一枚“立龙” 。马定祥先生和法国籍人邬德华先生各藏有一枚“坐龙” 。五、四川光绪当三十铜元四川光绪当三十铜元,按背面龙图不同,可分“立龙” (1)版和“飞龙” (2)版两种。 “立龙”版者,正面中央铸一花星,外环铸“光绪元宝”及珠圈,上缘铸“四川省造”,下缘铸“当三十” ,左右两侧铸满文“宝源” ;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立龙” ,上缘铸英文纪地“四川” ,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3 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 ,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
30、俗称“十字星” 。 “飞龙”版者,正面与“立龙”版同;背面中间铸龙图,俗称“飞龙” ,外环珠圈一道,上缘铸英文纪地“四川” ,下缘铸纪值文字,分别为阿拉伯数字“30”及英文货币单位“文” ,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四川省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六月在省城(成都)机器局附设成都银元局内开铸铜元。次年,又兴建铜币厂,专铸铜元。四川省铸造的铜元,按币面上缘所铸的纪地文字,可分“四川官局造”和“四川省造”两大体系。四川当三十铜元属于后者。由于四川省的造币机构有增设和归并的情况,且缺乏记载较详的文献资料,所以,题名为“四川省造”的这类铜元铸于何厂、何时,目前尚难判定。按照传统的先后排列法,此类币历
31、来被置于“四川官局造”铜元之后。虽然前人对此种排列没有作过什么说明,但看来这还是合理的。因此笔者认为这枚当三十铜元,其具体的铸造年代当在光绪三十年(1904) 。四川当三十铜元,是未被获准发行的试铸币。未被获准铸发的原因,很可能是由于当三十的币值不符合户部关于铜元铸造的规定。中国的铜元,在初创阶段,各省是各自为政的,成色、图案参差繁杂,币制十分紊乱。清政府曾不断对币制进行整顿,力图划一。虽然收效不大,但还是显现了渐趋统一的趋势。四川当三十铜元铸于光绪三十年间,已处于“光绪元宝”铜元的后期阶段。根据户部的要求,当时各省铸造铜元,须援引广东成法,成色、图案及面值以广东省铜元为标准。广东省铜元的币值
32、分别为二十文、十文、五文三等。显然,四川当三十铜元的铸造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此外,在清代的铜元铸造中,面值当三十者,唯有四川一家。看来,在铜元面值问题上,其它省份的造币厂都是循规蹈矩的。 四川当三十铜元“立龙”版和“飞龙”版各有红铜和黄铜两种,均极稀贵。红铜“立龙”版者仅见两枚,红铜“飞龙”版者共见四枚,黄铜“立龙”和“飞龙”版者各见两枚存世。据悉,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全套,系已故钱币收藏家罗伯昭先生捐献。上海博物馆藏有红铜“立龙”和“飞龙”版各一枚,前者为已故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捐赠;后者为罗伯昭先生捐献。六、广西光绪十文铜元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红铜质。正面中央铸满文“宝桂” ,外环铸“光绪元宝
33、”及珠圈,上缘铸“广西省造”下缘铸“每元当制钱十文” ,左右两侧各铸一“梅花星” ;背面中间为龙图,俗称“飞龙” ,外环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广西” ,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 ,左右两侧各铸造一“梅花星” 。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广西巡抚李经羲奏准在广西筹建铜元局。但是,由于当时正值铜元泛滥,民间折价使用,十文铜元减至八折、七折不等。各省为维护本省利益,往往禁止它省铜元流通,致使一国之币不能畅行一国之内。且各省铜元,成色参差,形制各异,币制紊乱。为整顿币制,清政府颁布“整顿圜法章程” ,限制各省铸额,确定铜元成色、形制,令天津户部造币总厂铸造名为“大清铜币”的新式铜元,并由户
34、部将新币祖模颁发各省,仿效铸造。原有旧币一律停铸,以期划一。接着,又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对全国的造币厂进行裁撤归并。其中,广西并归广东为一厂。因而,广西铜元局未及开机铸造便被裁撤。传世的广西光绪十文铜元,并非广西省所铸。旧传其为广东造币厂代铸试样,因无史料,尚待考证。广西光绪十文铜元的存世数量,估计约有五枚左右。其中流传有序的共四枚。中国铜元专家邬德华先生藏有一枚。侨居上海的德国籍铜币收藏家汉南先生藏有一枚,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德侨迁返,汉南先生将其中国铜元藏品悉数转归张璜先生,其中包括这枚广西光绪十文铜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有一枚,据传系已故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转让。上海博物馆藏有一
35、枚,系上海某机关单位移交。七、江西辛亥大汉铜元1911 年 10 月 10 日,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全国革命党人闻风响应。江西的革命党人于 10 月下旬分别在九江和南昌发动起义。江西辛亥大汉铜币便是在这场暴风骤雨般的大革命中诞生的。此币质为红铜,正面中央铸一阴文“赣”字,外环铸“大汉铜币”及珠圈,上缘铸“江西省造” ,下缘铸“当制钱十文” ,左右两侧铸干支纪年“辛亥” ;背面的基本图案为十八星图,在十八星图的正中,铸有一极小的太极图,外饰以珠圈一道,在十八星图外的地张上,衬以细密的网纹。这是全国最早体现革命政权建立的铸币。江西辛亥大汉铜币为南昌造币厂铸发。由于此币铸时甚短,铸额有限,故传世极少
36、。至今所见不过五枚。按发现的先后时序,它们的收藏情况为;第一枚为邬德华先生收藏;第二枚为张璜先生收藏,现在香港;第三枚为已故钱币收藏家张叔驯先生收藏,今归何处不详;第四枚为已故钱币商王守谦先生收藏,现归何处亦已不明;第五枚曾由马定祥先生珍藏多年,后转让给他人,几经周转,终为著名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收藏,六十年代初,李伟先先生将其藏品悉数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其中包括这枚江西辛亥大汉铜币。八、安徽九星十文铜元在对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作介绍之前,首先应说明,此币在命名上有所欠妥。所谓“九星”实为“十八星”之误。十八星是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军的军旗图案,由于“安徽九星十文铜元”之名已经约定俗成,故本文沿用该名。
37、此币正面中央铸一花星,俗称“六瓣星” ,外环铸“安徽铜币”及珠圈,上缘铸“中华民国” ,下缘铸“开国纪念” ,左右两侧铸纪值文字“当十” ;背面中间为十八星图,外环珠圈,上缘铸英文纪地“安徽” ,下缘铸英文纪值“十文” ,左右两侧各铸一花星,俗称“六角星” 。安徽九星十文铜元的铸造情况,史料失载,但是,从一些间接线索和资料上,还是能够找出一些相关信息来的。首先,根据币面所铸的“开国纪念四字来看,此币当为民国元年(1912)铸造。其次,它的铸地并不是安徽省。据史料记载,光绪三十二年(1906) ,清政府对全国的造币厂进行裁撤归并。其中,安徽省造币厂归并于江宁(今南京)户部造币分厂。民国期间,安徽
38、省也未重建造币厂。因此,安徽省铸造此币的可能性是可以排除的。另外,根据实物资料来看,使用类似图案设计的尚有江西和湖南两省。按地理分布来看,湖南省与安徽省距离较远,而江西省与安徽省接壤,所属南昌造币厂和九江造币厂与安徽省非常接近,且此类图案设计又是江西省首创。因此,将安徽九星铜元定为江西省代铸,也许是较为合理的。当然,这一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安徽九星十文铜元至今仅见一枚,素有“孤品”之称。其发现的时间为三十年代初。最早得到此币的是浙江金华的宋兆松先生。不久,宋氏转让给钱币收藏家蒋伯埙先生。接着,钱币商平玉麟先生和德国籍钱币收藏家汉南先生先后成为此币的得主。约在四十年代中期,汉南先生回国,此币转
39、归张璜先生收藏。九、袁像大面型十文铜元1912 年 3 月,封建军阀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当上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天津造币厂根据财政部关于铸造纪念币的规定,铸造了袁像共和纪念十文铜元。按实物,此纪念币可分小面型和大面型两种版别。其中,前者较少,后者极稀。本文介绍的为后者,即袁像大面型十文铜元。此币正面为穿元帅服的袁世凯半身像,背面中间铸纪值文字“十文” ,外饰以嘉禾图案,上缘铸“中华民国” ,下缘铸“共和纪念” 。由于此币袁像与小面型相比,显得大而粗糙,故前人定之为初铸之品,名为“初版” ,并有根据上述特征而产生的俗称“大面孔” 。此币的质料,以传世实物而言,有红铜质和铅质两
40、种,均为试铸样币,它们的传世数量,据估计,红铜质的有五枚左右,其中,流传有序的有四枚,中国历史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法籍钱币收藏家邬德华和中国钱币专家张璜先生各藏有一枚;铅质的仅见两枚,一枚为上海博物馆收藏,一枚为马定祥先生收藏。十、哈尔滨兵舰壹分铜元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红铜质。正面中央铸国民党党徽图案,外环铸双线连弧形纹饰,上缘铸纪年文字“中华民国十九年” ,下缘铸纪值文字“壹分”及两颗五角星;背面铸一兵舰图案及纪地文字“哈尔滨” 。中国钱币以兵舰为图案的,仅见此例。可惜关于这枚铜元的铸造背景,至今未能找到确实的材料。我们只能在现存的实物资料中寻找一点可供印证的线索。民国十八年东三省一分铜元的
41、正面图案,与这枚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十分相似。我们推断这两枚铜元很可能出自同一造币厂。据前人考证,民国十八年东三省一分铜元系辽宁省沈阳造币厂所铸。如果前面的推断能够成立的话,那么,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便是民国十九年(1930)沈阳造币厂的出品。至于当时为何以兵舰作为铸币的图案,只能留待今后探索。哈尔滨兵舰一分铜元,据今所知,仅有两枚存世。一枚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据传系征集于钱币收藏家陈仁涛先生;一枚藏于上海博物馆,由钱币收藏家李伟先先生捐献。大十珍:安徽省造九星十文开国纪念铜币、江南省造甲辰光绪元宝二十文、吉林省造光绪通宝辛丑制钱二十文、哈尔滨壹分军舰图红铜币(1930 年) 、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五
42、文、广西省造光绪元宝十文、奉天省造光绪元宝中花十文红铜元、天津造袁世凯像大面型共和纪念十文、四川省造光绪元宝当三十文(1904 年) 、江西省造辛亥大汉铜币当制钱十文。小十珍:中心“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中心“淮”字大清铜币二十文、安徽方孔光绪元宝十文、大中华民国云南铜元一仙、中心“津”字嘉禾拾枚(1936 年) 、大清铜币中国孔双花二文、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五文、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山西) 、中华民国双旗嘉禾伍佰文(河南) 、中心“汴”字大清铜币二文。一、以铸造地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机制铜圆的铸造由广东伊始,1900 年(光绪二十六年) ,两广总督德寿与前总督李鸿章奏准仿香港铜仙铸造机
43、制铜圆。机制铜圆较之方孔铜钱铸造精良,市商乐用,流通顺畅。次年,清政府即谕令沿江沿海各省准许仿铸。尔后,全国各地纷纷开机铸造铜圆。故当十铜圆的铸造地各异,这是区分不同当十铜圆的最明显特征。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首先便可以从此处着手,按照当十铜圆的不同铸造地,进行收藏。 清代当十铜圆主要分为两大类:1、 “光绪元宝” ;2、 “大清铜币” 。 “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共有十九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上缘镌写省名。计有:1、中央户部;2、北洋;3、吉林;4、奉天;5、清江;6、浙江;7、江南;8、广东;9、山东;10、福建;11、湖南;12、湖北;13、四川;14
44、、江西;15、河南;16、江苏;17、安徽;18、广西;19、新疆。其中,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现今存世仅数枚而已,自然无法收集。 “新省造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存世极少,极不易得。所以,现在收藏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以集齐十七省局为准。广西“光绪元宝”当十铜圆,则根本不去奢望。在余下的十七省局中,吉林,奉天两省所铸铜圆,现存世相对较少,余皆多见。 “大清铜币”当十铜圆共有二十个省局铸造。除中央户部铸造者外,地方各省所铸铜圆,皆在其正面中央镌刻阴文或阳文省名简称。计有:1、中央户部;2、直;3、吉;4、奉;5、汴;6、鄂;7、湘;8、川;9、云;10、滇;11、川滇;12、赣;13、闽;14、粤
45、;15、浙;16、苏;17、淮;18、皖;19、东;20、宁。其中,吉字最少;川滇、云字次之;滇、赣、苏、浙、东字再次之;余皆多见。 初入门的铜圆收藏者在集全上述三十七枚不同地区当十铜圆之后,则可在此基础上注意各地省局名书写镌刻的不同之处,进行大版式的分门别类收藏。在“光绪元宝”当十铜圆中,福建省造铜圆有仅在其上缘书写“福建官局造”者,亦有在左右加镌“闽关”二字者。山东省造铜圆有将省名书写在上缘者,俗称“上山东” ;亦有将省名分列于左右者,俗称“横山东” 。四川省造铜圆有在其上缘书写“四川省造”者,亦有书写“四川官局造”者。四川省造铜圆上的省名,还有大字“四川” 、小字“四川”之分;江西省造铜
46、圆亦有大字“江西” 、小字“江西”之分。 “大清铜币”中,苏字、宁字有阴文、阳文之分。吉字、淮字、云字、皖字亦有大小之分。这种差别非常明显,即使是初学者也能很容易区分,可以逐一进行收藏。 二、以铸造年代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清代铸造机制铜圆讫 1900 年(光绪二十六年)始,至 1911 年(宣统三年)止,历时十余年。1900 年广东开铸铜圆之后,清政府谕令沿江沿海各省仿铸时,并未规定统一的格式。全国各地皆自行开模铸造,各行其是。因此,大多未曾镌刻纪年,仅江南、江苏、奉天三省,除铸造无纪年当十铜圆之外,另铸造了数种干支纪年铜圆。其中,江南铸有壬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 、癸卯(光绪二
47、十九年,1903 年) 、甲辰(光绪三十年,1904 年) 、乙巳(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江苏铸有壬寅、癸卯两种年号当十铜圆;奉天铸有癸卯、甲辰、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四种年号当十铜圆。 1906 年,清政府下令停铸“光绪元宝” ,改铸“大清铜币” ,并颁布统一的祖模,命各地仿铸。故全国共二十个省局铸造的“大清铜币” ,尽皆镌铸干支年号,无一例外。现存世的清代“大清铜币”当十,共发现乙巳、丙午、丁未(光绪三十三年,1907 年) 、戊申(光绪三十四年,1908 年) 、己酉(宣统元年,1909年) 、辛丑(宣统三年,1911 年)六种年号。各省局铸造不
48、同年号“大清铜币”的情况如下:1、乙巳,铸此年号者,仅中央户部(无铭文)及奉(奉天)两局;2、丙午,铸此年号者达十八局之多,计有中央、粤(广东) 、闽(福建) 、直(直隶) 、湘(湖南) 、鄂(湖北) 、川(四川) 、川滇(康藏) 、滇(云南) 、云(云南) 、赣(江西) 、汴(河南) 、苏(江苏) 、浙(浙江) 、皖(安徽) 、东(山东) 、宁(江南) 、淮(清江)等;3、丁未,铸此年号者五局,为中央、粤、宁、奉、汴等;4、戊申,铸此年号者仅粤、宁两局;5、己酉,铸此年号者较多,计有中央、粤、闽、鄂、皖、川、汴、吉、奉等九局;6、辛丑,它局皆未铸造,独汴(河南)一局铸此年号。 初入门的铜圆收
49、藏爱好者在按局名集齐十七省二十局当十铜圆之后,则可以按年号收藏每一局所铸造的铜圆。这是清代当十铜圆收藏必须首先进行的最基本的两个步骤,只有完成了按局名按年号的收藏,才能进一步进行较细区别的版别收藏。 三、以铸造工艺及铸币材质不同为区别,进行收藏。 当十铜圆的铸造工艺的不同,型制大小厚薄的不同,也是区别当十铜圆版别的重要之处。清代当十铜圆一般为光边,但是 也有少数省局铸有齿边当十铜圆 。亦有极个别的省局铸造了大于常品,或厚于常品的当十铜圆。初入门的铜圆收藏爱好者,在拣选铜圆时,应当注意其是否齿边,是否超厚、超大。如有厚度,直径超过普通常品者,以及齿边者,则应视为不同版别而入藏。 清代末期中央政府尽管明文规定铸造铜圆的材质为“铜九五铅四锡一”的红铜,而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