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亚洲反导系统 美国“剑指”伊朝 意在中俄来源:新华网 关键字:剑指;美国反导系统;中俄合作;美国国防部长;美国总统 作者:雷东瑞 2012-04-02 07:15资料图片新华网北京 4 月 2 日电(记者 雷东瑞)美国国防部长助理梅德林 克里顿上周四透露,为避免未来美国及盟友遭到伊朗和朝鲜导弹袭击,美国计划在亚洲和中东建立一套类似于欧洲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世界媒体关注。路透社报道说,克里顿在华盛顿主办的第十届反导年会上表示,美国将通过两组“三边会谈”在亚洲推进“新反导壁垒”:一组是美日韩,一组是美日澳。推进过程将采用与在欧洲筹建反导系统类似的“分阶段适应方案”。至于中东反导
2、系统,克里顿说,华盛顿将通过推动与沙特等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加强协同与信息共享”来完成。美国此举立刻遭到俄罗斯的反对。俄罗斯电视台 27 日说,俄外长拉夫罗夫已邀请北京与俄共同抵制美国此举,莫斯科还计划在 5 月举办以旨在反对美国反导计划的安全会议。俄国防杂志主编科罗特琴科表示,为应对美国新反导计划,俄罗斯需要在亚洲部署能克制美国反导系统的导弹。同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例行记者会上说:“我们注意到有关报道。中方始终认为,各国应从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和增进各国战略互信出发,慎重处理反导问题,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实现普遍安全。”作为美国盟友,日韩舆论上对美国“好意”也没有领情。日本学者仲村澄世说,
3、建立反导系统未必能让日韩躲进安全堡垒,反而会激发亚洲军备竞赛,甚至可能把日本引入战争,是愚蠢行为。韩国日报认为,韩国既要顾及韩美同盟,又要顾及与中俄合作关系,美国等于给韩国出难题。亚洲反导系统既然遭到各方反对,美国为什么还要执意如此呢?“美国在亚洲搞反导目的,实际上要对付中俄。以前没有借口,不敢公然这么做。现在趁着朝鲜伊朗紧张局势,把他的行为“合法化”。”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对新华网记者说。“这不是美国第一次提出该计划出来。1993 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就提出过该计划。近几年,美国还在太平洋上还搞过卫星拦截试验。”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高祖贵教授在接受新华网记者采访时说:“
4、美国要的是掌控亚洲,谁对他掌控亚洲构成挑战,反导系统的目标就会对准谁。美国现在目标是朝鲜伊朗,但不是主要部分;更重要和不便说的是把目标对准中、俄、印、巴等亚洲大国。”“这个计划还能进一步巩固美日韩联盟,反导系统是个大系统,由美国来指挥,在技术上,美国可以把盟友控制的更严格。”金灿荣说:“随着美国经济的下滑,美军费已经捉襟见肘,今后 10 年还将减少 5000 亿美元,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需要盟友掏更多的钱帮他分担责任。”美国亚太“反导网”打破地区安全与战略格局http:/ 20070901 中评社讯题:美国亚太“反导网”打破地区安全与战略格局 作者:任向群(北京),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大校;
5、彭光谦(北京),军事科学院战略部研究员、少将 美国为何要构造导弹防御系统? 亚太“反导网”美国亚太“反导网”:剑指何方?指向何方? 为何说亚太“反导网”对地区安全及战略格局构成重大影响? 美国追求“绝对安全”与对外政策军事化有何关联? 近来,美国加紧在海外建立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的一系列举措引发国际社会阵阵不安。美俄之间为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而引发的争执尚未平息,亚太这边又传来了澳大利亚可能加入美日反导系统的消息。原来以美、日为核心的东亚地区导弹防御系统将扩展为以美、日、澳为轴心的亚太地区导弹防御体系,从而对整个亚太地区的战略平稳和战略态势造成重大影响。 美国打造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的导弹防御系
6、统起步于上世纪 50 年代后期。冷战时期,美国相继开发、研制了“奈基宙斯”系统、“哨兵”系统和“卫兵”系统,以对抗苏联的核攻击。20 世纪 80 年代初,里根政府上台后,为与苏争夺战略优势,于 1983 年 3 月,提出了“战略防御倡议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但由于这一计划过于庞杂,耗资惊人,多数技术当时尚处于实验阶段,苏联解体后,该计划自然搁浅。克林顿就任美国总统后,于 1993 年 5 月宣布终止“星球大战计划”,取而代之的是“弹道导弹防御”计划。该计划包括两个部分:用于保护美国海外驻军及相关盟国免遭导弹威胁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用于保护美国本土免受导弹袭击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前者以射
7、程 100 到 1000 公里的弹道导弹为主要防御对象,后者则是主要用于对付射程 3000 公里以上的中远程战略导弹。1999 年 3 月,共和党占主导的美国国会通过了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法案,以促进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和部署。但由于对“技术和实用效能”缺乏“足够的信心”,克林顿总统还是于2000 年 9 月宣布,暂不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布什总统上台后,谋求建立一体化的导弹防御系统,遂将克林顿时期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合二为一,统称导弹防御系统。“911”事件发生后,美国土安全成为当务之急,布什政府乘机加快了研制和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步伐。2002 年 12 月
8、17 日,布什政府宣布将在 2004 年底以前在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基地部署 6 枚陆基拦截导弹,在 2005 年底以前在该基地再部署 10 枚;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部署 4 枚;另有 20 枚标准-3 型海基拦截导弹将部署在三艘装备有宙斯盾系统的军舰上;百余枚空基“高性能爱国者3 型”导弹将在全球范围内部署,以拦截中短程弹道导弹。由此,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从本土到全球的全面部署正式展开。2004 年 8 月,美海军又宣布将在两年内在日本海部署 15 艘“宙斯盾”舰。“宙斯盾”系统是具有很强的防空作战能力的舰载武器系统,其SPY-1 雷达,可进行 360 度全方位扫描,探测范围达 400
9、公里,可同时监视 400 个飞行目标,自动跟踪其中 100 个包括掠海飞行的目标,同时引导导弹攻击其中 18个飞行目标。因“宙斯盾”系统出色的防空反导功能,现常将装备了这一武器系统的舰只都称之为“宙斯盾”舰。 据美方称,格里利堡和范登堡空军基地的导弹拦截系统现已开始严密监控、跟踪全球导弹的发射情况及其轨迹,保护美国本土免遭袭击。太平洋总部所辖的“宙斯盾”海上防卫系统也已部署到西太平洋的日本海水域,构成导弹防御系统的海上防线。后续的陆基和海基导弹拦截系统的建设以及导弹预警卫星、预警雷达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的升级更新都在加紧进行之中。 亚太“反导网”是美全球“反导网”的重要组成 可见,美国导弹防御系
10、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其部署由本土扩展至全球,既是其必然的轨迹,也是美国追求“绝对安全”的必然结果。美军方称,为了提高拦截成功率,必须采取“多层次防御”,即在敌方导弹发射初始阶段、中间飞行阶段和最后阶段各地方都部署跟踪雷达和拦截导弹基地。为此,多年来,美国在加紧研制和部署用于本土导弹防御的各类侦测与拦截系统的同时,一直寻求在海外的雷达和拦截导弹基地。其合作对象主要是北约盟国和亚太的日、韩、澳等盟国,试图建立以美国本土为中心,以亚太和欧洲为两翼的全球部署格局。因此,亚太“反导网”是美最终建立“既能保护本土,又能保护海外基地和盟国” 的全球“反导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进程也决非始于近年。
11、克林顿时期,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虽未能正式启动部署,但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在东亚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1994 年,美国以朝鲜导弹威胁为名,与韩国达成协议,开始在美驻韩基地部署“爱国者”导弹。此后,又说服韩国建造用于导弹防御的雷达基地。与此同时,美国邀请日本参与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部分技术研发。1998 年,美国与日本达成了共同研发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协议,日本正式加入美国战区导弹系统的研发。近年来,随着美日军事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融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成为日军建设的重要内容。日方曾宣称,将在 2008 年 3 月底前,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2006 年,朝鲜核试验后,日本的这一部署进程进一步
12、加快。 目前,美正在构建的亚太地区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国在亚太地区设下的第一道岗,是美国国家导弹防御体系和全球监控网的一部分。正如布什政府 2002 年宣布开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时所宣称的那样,这祗是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开始,“美国将不会有一个最后的、固定的导弹防御体系”。在亚太地区也是同样,美国不仅在说服澳大利亚正式加入导弹防御系统,还与印度进行商议有关的合作,并承诺向印度出售“宙斯盾”系统。美国一直企图把“爱国者”导弹和“宙斯盾”系统出售台湾,从而将台拉入其导弹防御系统之中。 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是一种综合性武器系统的统称,这一系统主要由陆基防御系统、海基防御系统和机载导弹防御系统组成,具有目标搜索、
13、信息传递、指令分析和拦截武器等多种功能。它实际包括了低层防御、高层防御和外空防御三方面。目前在技术上较为成熟的是陆基和海基低空反导系统,这两个分系统的核心武器分别是美制的陆基爱国者-3 型防空导弹和配备了标准-3 型导弹的舰载“宙斯盾”防空系统。最近,爱国者-3 型导弹系统的机载试验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反导网”对亚太地区安全构成重大影响 美国在亚太地区构建“反导网”,将对该地区的安全和战略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第一,损害大国间的战略稳定。美国军方在宣布增加在日本海的“宙斯盾”舰的部署时,曾指出:“这是构筑导弹防御网的联合活动的一部分,用于抵御来自包括朝鲜在内的其他国家的攻击。”其指向地区内大
14、国的意图昭然若揭。这对建立大国间的战略互信,维护地区的战略稳定态势是极其不利的。美国追求“能打别人而不能被打”的绝对安全,其结果是增加了别国的不安全感。同时,这还将给大国间的政治互信带来阴影,不仅影响大国间双边关系的稳定和发展,还将影响大国间在诸多国际事务和地区问题上的合作,从而给全球战略稳定造成隐患。 第二,冲击地区安全。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在亚太地区的部署,加剧了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复杂化,从而影响地区安全。美国以导弹防御系统为纽带,加强与日本和澳大利亚的军事安全合作,试图在亚太地区建立以美、日、澳为轴心的军事同盟体系,这与该地区各国普遍追求的共同安全的愿望是背道而驰的。美日间以导弹防御系统为核心
15、的军事一体化进程,为日本提升军力,走向军事大国提供了又一途径,却增加了地区内其他国家的疑虑。同时,美国还不断向其他国家出售“宙斯盾”系统和“爱国者”导弹等高精尖反导装备,这不仅加剧了高技术武器在本地区的扩散,还将引发新一轮的军备竞赛。韩国虽一直回避直接参与美国的地区导弹防御系统,但近日亦表示将建立自己的导弹防御系统。这一系统显然仍将以引进美国的核心技术为基础,势必引发朝鲜半岛新的不稳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已对澳大利亚花“巨额”军费购买军舰装备“宙斯盾”系统表示忧虑。美国若向印度出售“宙斯盾”系统,还将把这一军备竞赛扩展至南亚地区。而美国一旦向台湾出售反导系统,将导致海峡两岸军事力量的失衡,助长“
16、台独”势力的冒险行为,严重危及地区和平。第三,影响有关国家的内部稳定。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是个庞大的体系,投入大,技术难点多,因此,美国广泛动员其盟国,特别是拥有技术和财力优势的盟国加入研发。但对于这样一项耗资巨大,成效难断的长期性工程,其战略上的敏感性大于其可能带来的安全感,且分享技术的代价是国家安全受制于美国。因此,是否参与美国反导系统往往成为有关国家内部争执不休的问题,甚至导致内部纷争。现在,澳大利亚国内仍存在着这方面的争议;韩国一直不愿正式加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即使在日本国内,也存在着加入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日本安全的主导权是否会进一步受制于美国的疑问。同时,日本要进一步全面参与美国导弹防
17、御系统的研发和部署,还将涉及日本一系列的法律禁区,有可能引发日本国内新的宪制风波。随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反导网”的不断扩大,许多国家都面临着“搭车”必须“交权”的风险,从而使是否参加和如何参与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成为一些国家政治决策的难题。 第四,增加美对外政策的军事化。美国在继续保持和强化包括进攻性战略武器在内的军事优势的同时,加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就是想一手拿着“锐不可挡“的矛,一手握着”坚不可摧”的盾。而且,导弹防御系统名曰防御,实际上是防中有攻、攻中有防、攻防兼备的现代化武器系统。导弹防御系统除了担负拦截来袭导弹的任务之外,其最经常性的功能是对可覆盖区域进行全天时、全天候、全方位的侦察与
18、监控。它既可以用来精确拦截高速飞行中的来袭导弹,也可能用来主动攻击飞行中的飞机和在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反导其实与反卫星、反空中飞行器是三位一体的,何时用于进攻,何时用于防御,祗在一念之间。显然,这有可能导致美国在对外政策上更加倾向于使用军事手段达成战略目的。 外媒:美国印度图谋联合反导 剑指何方?2008 年 03 月 01 日 11:15【大 中 小】 【打印】新华网专稿: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盖茨 27 日说,美国和印度将研究开发联合导弹防御系统(MD)的可能性。美印图谋联合反导剑指何方?联合反导提上议程盖茨说:“我们刚刚开始讨论,讨论的内容是,两国也许可以一起对印度在导弹防御领域的需要
19、进行分析,以及我们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可能有助于在这方面取得进展。”在导弹防御领域与美国合作可能会使印度与中国、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复杂化。盖茨说,五角大楼希望与印度建立一种面向长期合作的关系。盖茨此次来新德里是为加强华盛顿与印度的战略关系,以及推销美国军火制造商的产品。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 2 月 28 日报道,美国和印度正就合作开发导弹防御系统进行会谈虽然有人担心这可能引发东亚南亚地区军备竞赛。盖茨坚称,有关联合导弹防御系统的会谈仍处于早期。据美联社 26 日报道,长久以来,俄罗斯一直是印度最主要的武器供应商,但新德里近年来增强和扩大了与美国的防务关系。防务官员称,美国和新德里之间的防务关
20、系比印度与其他国家的都要广泛,其中包括军事演习和购买武器。美国公司对于有利可图的 126 架战斗机合同更是垂涎欲滴。目前有望实现的是新德里购买价值 100 亿美元战斗机的计划,美国大型防务承包商波音公司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已经投了标。盖茨否认针对中国据英国金融时报2 月 27 日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周三否认,美国加强与印度军事关系的努力旨在建立“制衡”中国崛起的战略。盖茨说:“我并不认为我们改善这一地区的军事关系针对任何国家,其中包括中国。”在接受新德里记者采访时,盖茨驳斥了有关美国改善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军事关系的努力旨在针对中国的观点。盖茨说:“从我们所参与活动的种类以及所进行演习的性质来看扩大关系不一定针对某人。它们属于双边关系的范畴,旨在增加协作和密切我们之间的关系。”一位与盖茨一同出访的五角大楼官员否认印度卷入中美两国的激烈较量。但是他认为美国在努力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以便制衡中国。华盛顿国会研究服务局的印度问题专家阿兰克朗斯塔特说,该地区内外“有许多人都警惕地关注着”中国崛起,在一些人看来,印度作为美国“天然伙伴”的地位,可以在这方面发挥制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