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闪光灯知识】 11、闪光灯的定义 22、闪光指数(GN) .23、闪光灯的分类 24、闪光灯控制(测光)模式: 25、闪光灯照射角度: 36、闪光灯回电时间 37、防红眼功能 38、主要的几种闪光模式 3【关于宾得数码相机闪光灯使用的心得】 4一、 闪光灯选购的基础知识: 4二、 关于无线引闪的基础知识: 4【宾得闪光灯 PTTL 模式详解】 .5当然,PTTL 闪光灯的实现必须有以下先决条件: 6拍摄模式使用范围: 6下面的情况可能导致 PTTL 闪光灯闪光不正确: .6宾得 DSLR 哪些相机支持 PTTL? 7支持 PTTL 闪光模式的闪光灯有哪些? .7支持 PTTL 闪光灯,为什
2、么快门速度会自动降低? .7【控制闪光!八条外置闪光灯的使用技巧】 81. 跳闪 .82. 遮挡 .83. 扩大光源 .84. 使用 TTL .95. 使用高速快门同步 .96. 控制色温 .97. 利用环境光 .98. 关闭闪光灯 .10【闪光灯使用】 10一、闪灯基础观念:光圈、距离与 GN 值的关系 10二、闪灯模式 10三、闪灯加光或减光 11四、跳灯 11【闪光灯知识入门】 12【闪光灯摄影基础知识】 14【闪光灯的专业使用方法】 16第一,让闪光灯脱离相机,改变光线的方向。 16第二,使用慢速快门,提升背景清晰度。 16第三,为闪光灯增加柔光罩,使光线变得柔和。 17第四,后帘同步
3、,让背景亮起来。 17第五,调整闪光灯输出功率,创建与场景相融合的环境光。 17【闪光灯 M 模式实战及必要性】 .18【内置闪光灯的使用技巧】 19一、合理设置并注意检查数码相机的闪光模式 19二、需要考虑用闪光灯的场合 19三、不要用闪光灯的场合 19【DSLR 普及风 内置闪光灯系统详解】 .19【闪光灯知识】闪光灯这个名词,大家都已经耳熟能详了,但是对闪光灯能深入了解的人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就闪光灯的原理、类型及常见的闪光模式给大家做一个简要性的介绍,希望能够对大家的进一步研究起一个向导性的作用。用好闪光灯是每个摄影爱好者的必备技能,也是走向专业的必经之道。21、闪光灯的定义闪光灯的英
4、文名为 FLASH LIGHT,中文全称为“电子闪光灯” ,又称高速闪光灯。电子闪光灯通过电容器存储高压电,脉冲触发使闪光管放电,完成瞬间闪光。通常的电子闪光灯的色温约为 5500K,接近白天阳光下的色温,发光性质属于冷光型,适合拍摄怕热的物体。2、闪光指数(GN )根据美国国家地理出版的摄影手册里的解释,闪光指数表示闪光灯制造商为每部闪光灯所设定的发光强度,通常是以 ISO 100 为基准来设定。闪光指数通常用 GN 来表示,为 Guild No. 的缩写。其表示方式根据采用的单位是米或英尺而分为两种,GN 的计算可以用“GN=光圈 F 值 * 拍摄距离”的公式来计算。一般 135 单反相机
5、的内置闪光灯指数约为 12(米制) ,如果用光圈 F4 来拍摄,也就是说有效闪光距离为 124=3 米。在购买外置闪光灯的时候,除非在拍摄时多以 ISO400 来拍摄,或大多拍特写照片,否则最好购买 GN 在 25(以米作为单位,GN/M=25)或 80(以英尺最为单位,GN/F=80)以上的闪光灯。如果经常要用到反射式闪光法来拍照,那么就需要强力的闪光灯,不妨购买 GN 值 40(米制)或 130(英尺制)左右的闪光灯。3、闪光灯的分类1)内置闪光灯:一般的 135 单反相机、APS 相机、傻瓜式相机都配有内置闪光灯,根据相机的不同 GN 有所不同,135 单反的 GN 约为 12 左右。在
6、一些顶级的 135 单反相机中则没有内置闪光灯,例如尼康的 D2X,佳能的 1DS MAKR 2 等。内置闪光灯因为其指数较小,所以使用范围不是很广,笔者最常用到它的地方就是在人像拍摄的时候进行闪光补光。使用内置闪光灯必然会造成大量的电量消耗,所以经常使用它的用户应该常备备用电池。2)外置闪光灯:一般是相机生产商为其相机产品所专门定制的闪光灯。这类闪光灯的特点是:a.闪光指数大,通常在 18-56 之间,可以适用于更多的场景拍摄。B.使用灵活,操作性增强。通常这类闪光灯通过相机的热靴或专用闪光插座接入,没有热靴的则可以通过闪光同步接口接入。在操作方面灵活度更高,可以控制闪光量的输出,可以改变闪
7、光灯的方向,甚至一些高级的闪光灯可以进行离机无线遥控操作。3)大型闪光灯:大型闪光灯一般在照相馆、影楼、摄影工作室等场合使用。这类闪光灯的特点是输出功率特别大,也不用闪光指数来计算闪光量,取而代之的是 Ws(瓦特/秒) ,一般来说,400ws 大约相当于闪光指数56。4)特殊闪光灯:指非常规或非普遍使用的闪光灯,为一些专门的用途而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a.环形闪光灯:用于近摄或微距摄影,广泛用于医学摄影。b.水下闪光灯:顾名思义,用于水下摄影,有很好的密封性能和抗压能力。4、闪光灯控制(测光)模式:目前主流的闪光灯控制模式为 TTL 模式,是利用通过镜头的实际光量来确定相应的闪光输出量的。TT
8、L 是(Through the lens)的缩写,可以翻译为“通过镜头的光” 。这种测光实际上是在取景器见到的现场范围内确定闪3光的输出量,失败几率极低。在 TTL 的基础上,各个厂商又开发了更为先进的 TTL 测光模式,本文主要介绍尼康的 I-TTL 和佳能的 E-TTL。1)E-TTL:是佳能在 1995 年发布另一种形式的闪光控制技术,也就是“评价式透过镜头” 闪光测光。E-TTL 由主闪光泡发出一束已知亮度的低功率预闪,用以确定正确的闪光曝光。它通过预闪测量景物的反射率,然后基于这些数据计算出达到中间影调所需要的闪光输出功率。与 TTL 闪光测光表不同,E-TTL 传感器不易被好奇者看
9、到,它藏在五棱镜的外壳内。E-TTL 较 TTL 和 A-TTL 优越之处是用于填充闪光。 E-TTL 在白天摄影时添加微妙和自然的填充闪光方面通常表现较好。E-TTL 曝光同时也与当前对焦点相关,理论上更易取得出色的曝光。2)尼康的 i-TTL 和佳能的 ETTL 有部分相似,先是预闪进行大略的闪光量估算,然后测合焦位置的主体的亮度。当闪光灯发光时,照在主体的光达到应有的亮度后,ETTL 就命令闪光灯停止闪光,而尼康的 i-TTL还会把距离信息代入运算作为修正,然后再命令闪光灯停止闪光,当然更为精确。而这个距离信息的获得在对焦完成后也就完成了,所以根本不会耽误时间。尼康的 I-TTL 只有五
10、个分区,但因为有了距离信息进一步修正,这个 5 分区就足够精确了。5、闪光灯照射角度:表示闪光灯发出的光束覆盖范围的宽广程度。这有点类似于镜头的视角,也用多少毫米的焦距来表示。在一些中高档次的闪光灯里配有变焦灯头,可以根据镜头的焦距变化而随之变化,达到准确有效地闪光照射。6、闪光灯回电时间电子闪光灯每次闪光之后,到电容器完成充电,为下一次闪光做好准备,所需要的时间就叫做“闪光灯回电时间”。根据闪光灯的档次和类型不同,回电时间也有所不同,大致的范围在 0.210 秒之间。对于我们来说,时间当然越短越好,特别是在重要场合抓拍的时候。不同的电池类型影响回电的时间,通常来说,镍镉电池要比碱性电池回电时
11、间快一些,外接电池组要比 5 号电池组快一些。当然,选择电池类型的前提是一定要符合说明书上规定的要求。7、防红眼功能在昏暗场合利用闪光灯拍摄的时候,或者当闪光灯距离人眼太近的时候,光束会经眼底的血管反射,在画面上留下了令人讨厌的红色瞳孔。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大部分闪光灯等具备了防红眼的功能,可以有效地避免出现红眼现象。8、主要的几种闪光模式1)快速频闪闪光:快速频闪闪光可以使运动的物体留下一系列的轨迹,也就是说闪光灯在一定的时间内连续发出多次闪光。拍摄的时候最好选择手动模式,快门时间设定在 1 秒以上,背景最好选择暗色,全黑的背景效果最好。2)后帘同步闪光:是在快门后帘关闭前瞬间开始闪光,可
12、避免夜间摄影时移动物体的幻影留在主体的前方。43)慢速同步闪光:为了增强背景的亮度而采用低速快门,拍摄的主体由闪光灯来照明,背景的亮度则靠长时间的暴光来实现。使用慢速同步闪光的时候一定要配合三角架。4)高速同步闪光:高速闪光同步一般用来凝固高速运动的物体,或在逆光拍摄的时候进行闪光补光。有了高速同步就意味着可以使用大光圈闪光拍摄,可以获得背景虚化,主体突出的效果,在人像摄影中有广泛的应用。【关于宾得数码相机闪光灯使用的心得】逍遥一圣许多宾友在配备闪光灯时都会遇到很大的麻烦,因为国产闪光灯不支持宾得口,即便有个别声称支持宾得口的闪光灯在拍摄时也不能正确曝光。基于网络信息收集和个人经验总结,现汇总
13、一些宾得数码相机闪光灯选购和使用心得,供广大宾友参考:一、 闪光灯选购的基础知识:许多宾友在选购相机时都会遇到选购闪光灯的尴尬,市场上很少有针对宾得口的闪光灯,有些不良商家甚至用尼康卡口的永诺灯代替宾得卡口出售。这里想提醒大家的是商家在演示时能闪光的闪光灯不一定能实现准确曝光。当然通过调整 M 档的输出指数也可以获得相近似的正确曝光,但这和PTTL 测光曝光的准确性没有可比性,因为设置输出功率需要手动调整,对于没有经验的摄影师来说这个过程相当繁琐。 (尽管有时候 PTTL 闪光也需要调整获得精准曝光,但和 M 档设置相比相对简单易用,效率更高,这里没有否定 M 档作用的意思,只是针对一般摄影爱
14、好者而论。 )那么不支持 pttl 的灯(仅支持 ttl 也不行)要准确闪光就要手动设定。一些老灯(包括宾得 540 原厂灯和美兹 58)上面带 A 档(注意是灯的 A 档,和机身的 A 档不是一码事) ,可以在灯上设置光圈值、 ISO 值等,只要把机身的光圈值等数值设置为和灯上的设置一样,那么灯在一定距离范围内也可以准确闪光.(这和 PTTL 不一样,没有 PTTL 精准。 )另外一些灯连A 档都没有,那么只能全手动。灯上有设置,可以设置闪光量是全功率输出时的 1/2、1/4、1/8最小甚至有 1/128。那么你只根据光圈、距离计算闪光指数,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档位(最笨的办法就是逐级调整,尝试
15、正确的曝光值)因此在选购方面,目前除了原厂的 360、540,以及副厂美兹闪光灯(包括 AF24、36、44、48、50、58)等支持 p-ttl 外,大多数灯都不支持 p-ttl测光,所有国产灯都不支持(尽管闪光灯可以发出闪光,但是曝光量往往不正确) 。很多灯虽然支持 TTL,但宾得现在的数码机身只支持 p-ttl 不支持 ttl。二、 关于无线引闪的基础知识:目前无线引闪有两种触发方式:光引闪和无线电引闪。无论是光引闪还是无线引闪都是用脉冲信号或无线电信号触发其他闪光灯,并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数及同步交换控制曝光的。5宾得的数码机身都是光引闪,原厂的 360、540 灯上也都有感光引闪器。那
16、么机身内闪发出的光就可以引闪 360、540 闪光灯。美兹 AF44(包括AF44)及以上型号(AF48 、50、58)都有无线引闪伺服灯的功能。其他厂家的外闪并不是都带感光引闪器,也就是说有可能不能被光引闪。那么这种灯要么内置无线电接收器,要么就要附加一套无线电引闪装置(就是通常说的引闪器。引闪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装在机身热靴上发射无线电信号,一部分装在灯上接收信号。 )绝大部千元以下的引闪器都不支持 TTL 无线引闪(更不用说 PTTL 无线引闪功能) ,这种引闪器只能让灯闪光,至于输出量是多少全要你手动设定。无线电引闪有效作用距离要比内闪的光引闪要大,而且引闪工作的稳定性更高。但无线电引
17、闪的缺点也有,就是内闪灯可以配合原厂灯支持pttl(包括美兹的无线引闪灯) ,即光引闪+无线 PTTL 用起来非常方便,而引闪器几乎做不到。 (或许有些很高端的引闪器能支持 pttl,但国产的这些低价位的引闪器肯定不行)那么对于机顶无线引闪的选择:有手动灯的操作经验的摄影师,可以尝试永诺 460II,该灯支持内闪引闪。 (相对便宜)没有手动灯操作经验,那么要使用方便的话,还是原厂 360、540、美姿 48、50、58 等支持 pttl 的灯。三、如何实现离机 PTTL 无线高速同步宾得数码相机的闪光灯同步速度是 1/180S, 高于这个速度就无法实现同步,照片就会出现黑道。特别是在用大光圈拍
18、摄时,高速同步可以实现精准曝光控制的背景虚化。目前 360, 540 和美兹都支持机顶灯高速同步,但无法实现离机高速同步。有许多宾友为此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如下:机顶灯+引闪连接线(连接线长度有限,使用经济,但对闪光位置调整依然不自如)机顶灯(原厂灯 540)+原厂灯(540、360)/副厂灯(美兹 44 以上) ,机顶灯实现高速闪光并引闪其它灯。 (这种拍摄的场景用光相当有限,而且依然无法摆脱机顶灯高速同步无法调整位置的局限)高速 PTTL 引闪器+接收器(根据布光要求确定数量) ,目前本人还没有发现市面上有 PTTL 高速同步的无线引闪器,如果真有这个貌似可以解决问题。单从这点上看,宾得
19、在技术上需要进一步改进闪光系统,佳能和尼康的赏光系统都可以实现主灯控制从灯的高速同步。以上仅为个人心得,如有不同意见可以跟帖交流,谢谢阅读!【宾得闪光灯 PTTL 模式详解 】http:/ 模式在预闪时通过机身的多区测光系统结合来自镜头的主体距离信息来计算最佳闪光输出(从宾得 F 系列 AF 镜头起及其后推出的镜头都能提供距离信息),较之传统 TTL 模式更加精确。不受反射率影响,在黑背景下也可获得适当的曝光。所谓的预闪测光,是在正式测光前的极短时间内,闪光灯先发出一束闪光来进行测光,测光完成后,接着进行计算后的准确闪光。由于测光预闪与正式闪光之间的间隔时间非常短(都是光速计算和数据传递) ,
20、因此我们根本观察不到预闪,在我们看来,就是一次闪光。6那怎么来判断是否支持 PTTL,就是看结果。不支持 PTTL 的闪光灯,如银燕 28af FOR PENTAX 这只灯(只支持 TTL,不支持 PTTL) ,在使用中,你如果调整光圈,就可以看到,它的闪光输出是全光输出,而不会智能地根据现场光线、拍摄距离、光圈的变化来调整闪光输出。这是因为不支持PTTL 闪光模式的闪光灯用于宾得 DSLR 只能全光输出,因此只有一档光圈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暴光。而 PTTL 是先预闪,相机进行测光,然后闪光灯从相机取得光圈、快门、拍摄距离、ISO 设定等数据后,经过计算,最后才根据计算出的暴光闪光输出功率来进行
21、输出,因此 PTTL 在任何光圈下都可以得到较准确的暴光。当然,PTTL 闪光灯的实现必须有以下先决条件:1、必须使用 DA 或 FA 镜头,而且必须使用 A 档光圈。其它镜头:F 镜头,闪光灯无法从相机得到拍摄距离,可能拍摄主体暴光不准确。A 头,闪光灯无法从相机得到拍摄距离,可能拍摄主体暴光不准确。M 头,闪光灯无法从相机得到光圈和拍摄距离,闪光灯只能全光输出,这时 PTTL 闪光灯和 TTL 闪光灯没有任何区别。因此,上述三种头使用 PTTL 闪光灯,都无法进行自动闪光,以得到合适的暴光。要想在上述三种头中得到合适的暴光,只能先进行计算,计算公式:闪光指数=光圈*拍摄距离*根号(ISO
22、设定/100)然后得出光圈,再设定好光圈,就可以得到合适的暴光。这也是普通闪光灯(包括 TTL 闪光灯)的一般使用方法。2、闪光灯必须在充满电的情况下才能保证输出正确,不然计算肯定错误,闪光输出也不一定正确。拍摄模式使用范围:只要使用 DA 或 FA 镜头,只要光圈是 A 档光圈,支持任何拍摄模式。也就是即使在 M 档拍摄模式上,闪光灯也可以保证闪光正确。对焦方式,只要是 DA 或 FA 镜头,无论 MF 还是 AF 方式都可以保证PTTL 的正常使用。那 PTTL 闪光灯的为什么有时也会闪光不正确呢?下面的情况可能导致 PTTL 闪光灯闪光不正确:1、现场光线复杂此时相机的测光不准,当然闪光
23、灯也不会得到正确数据来控制闪光了。2、镜头光圈制造不严格,闪光灯也不能保证正确闪光。要解释这一点,比较麻烦。自 A 镜头以后,宾得的镜头都有电触点。这个电触点实际只是提供最大光圈数据。不信大家可以对比一下,最大光圈一样的不同镜头,后面的电触点实际是一样的。 (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相机在测光时,直接根据你从机身上输入(选择)的光圈进行计算,然后7来找到光圈拔杆的释放量,接着在拍摄时,光圈就会按照这个量来释放光圈。这时,就会有个问题存在,如果光圈不灵活或光圈的收缩不到位,亦或光圈的线性不够,都会导致实际光圈和设定光圈间有误差。这时当然也得不到准确的光圈。3、闪光灯充电不足就释放快门。这点不难理解
24、。4、闪光灯本身的制造问题。但这方面的问题相对比较少。原因是闪光灯的计算数据都来自相机的测光数据,而计算公式都是事先设计好了。闪光灯只要在出厂前检查合格,都问题不大。当然,随着闪光灯的使用,内部的电容容量及其它电子器件也会老化,当然即使相机测光准确,闪光灯输出也不一定准确。这是闪光灯本身方面最主要的问题。宾得 DSLR 哪些相机支持 PTTL?宾得全系列 DSLR 都支持 PTTL,包括:D/DS/DL/DS2/DL2/K100D/K10D/K20D/K200D/K-M/K7其中 D/DS/DL/DS2/DL2 同时还支持 TTL 闪光灯,也就是 TTL 闪光灯用于这几款相机也可以自动闪光。其
25、它相机由于不支持 TTL 闪光模式,因此这些相机使用 TTL 闪光灯时,都只能全光输出,需要计算并手动设定光圈才可以得到正确的闪光。支持 PTTL 闪光模式的闪光灯有哪些?1、原厂类:现在只有 AF540 和 AF360 两款2、适马 EX530 FOR PENTAX 也支持 PTTL3、TUMAX For PENTAZ 全部支持 PTTL4、或许还有我不知道的.其它的灯只要是宾得专用的,都只支持 TTL,不支持 PTTL。支持 PTTL 闪光灯,为什么快门速度会自动降低?在闪光摄影中,闪光灯制造时就把闪光灯当作主光源来设计的。这样设计也最方便,也最简单。也就是说,闪光灯是在不得不的情况下才使
26、用它。因此快门速度在闪光摄影中对暴光的影响很小。这点可以从闪光灯的指数公式中忽略了快门速度就可以看出。另一个原因是快门的同步问题。我们知道,单反相机都是帘式快门,它从打开到合上,是有一定时间的,如果闪光不幸在快门刚打开或刚关闭时闪光,这时 CCD 或胶片上就会出现一部分没有接受到闪光,而另一部分接受到闪光的情况,这就是快门不同步。因此每个相机都有自己的快门同步速度,这个速度对于宾得 DSLR 来说,都是 1/180s.如果这个速度更快,就会出现快门不同步。因此所讲的快门同步速度就是指最高快门同步速度。8还有一方面,每个镜头都有自己的经验安全快门,也就是一般人手持而不会抖动的最高快门速度,这个速
27、度一般为镜头焦距的倒数。PTTL 闪光灯在使用时,都会自动地把相机的快门速度降为安全快门,因此你会发现装上 PTTL 闪光灯后,相机的快门速度会自动降为安全快门速度。当然,象宾得这样有实力的大厂,它可以制造出支持更高的同步快门速度的闪光灯,这就是支持高速同步。但副厂灯一般都不支持高速同步,只支持相机标定快门同步速度。【控制闪光!八条外置闪光灯的使用技巧】使用机顶闪光灯,你可以得到非常棒的人像用光。你无需花费巨大去购买昂贵的附件来控制光线,因为所有需要的东西都是准备好的。你需要明白,闪光灯只是一个光源,它服从你的安排。幸运的是,你可以学习如何控制闪光灯产生的光线,把它塑造成任何你需要的形状。另外
28、,这样做还会有一些额外的好处。闪光灯直接产生的光线比较粗糙,你必须做下列这些事来改善光线:为被摄体创造一个大光源从直接照射之外的角度给被摄体打光。下面的这些小技巧可以帮助你实现上述目标。1. 跳闪这是机顶闪光灯技术中的一号武器。在室内拍摄时,一间具有浅色墙壁和天花板的屋子,处处都可以做为反射面供你使用,以拍出漂亮的照片。你可以创造出柔光箱一样的照明效果,甚至可以用闪光灯创造出大面积光线。虽然闪光灯本身只是一个很小的光源,但是可以覆盖墙壁和天花板的大部分面积。这些被光线覆盖的地方相对被摄体来说就变成了大面积光源。利用跳闪技术拍摄人像,我一般用闪光灯向天花板和墙壁打光,并想象那里有一个柔光箱,以传
29、统的人像布光角度给我的被摄体打光。在拍摄中,被摄体的角度,以及结合使用跳闪是获得你想要的结果的关键。你还可以使闪光灯角度向上或向你身后,将闪光灯旋转 45 度朝向墙壁和天花板打光,让美丽的光线充满整间房子。2. 遮挡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一件事是,闪光灯发出的光线是向四周扩散的,而不是简单的一道光束。虽然大部分光线是向前发射的,但仍然有一些光线会以与闪光灯垂直的角度扩散开来。即使将闪光灯变焦到长焦端,仍然有大量光线向周围扩散开来。一片小小的遮光片就可以限制这种情况。当使用跳灯时,即使闪光灯以接近垂直的角度向上方打光,但仍有扩散的光线直接照射到被摄体上。这种情况虽然不是必须避免的,但会造成一种“拍
30、快照”的阴影效果,尤其是被摄体后方就有一面墙或其他平面的时候,阴影会特别明显。为了消除这种效果,可以在闪光灯灯头上加一片不透明材料或黑色塑9料泡沫板做的遮光片,以阻挡扩散的光线照射到被摄体。这一点小小的改变会给照片的整体效果带来非常大的改变。3. 扩大光源光源与被摄体的相对大小,决定了照片的整体效果。大光源就是所谓的柔光,也就是亮部与阴影之间的过渡比较柔和。我们已经讨论过如何利用墙壁或天花板进行跳灯,以改变光源的大小。但是如果没有墙或天花板可用呢?你仍然可以使用简单的反光片来改变光源大小。因为光线到达被摄体的大小至少是反光面积的 2 倍,所以你可以得到非常大的光源覆盖面积。在距离被摄体不太远时
31、,这样做经常可以得到非常好的照明效果。在室内,这种反光板还有一些额外的好处,可以从两个方向给被摄体打光:直接反射光和天花板发射光。简单地把白色纸板或塑料泡沫固定在闪光灯上就可以了。当然了,你还可以尝试各种喜欢的方式来控制光线。4. 使用 TTL大部分现代闪光灯都提供多种工作模式。例如,我经常以手动模式使用离机闪光灯。这样我可以保证在类似拍摄环境下闪光灯输出的一致性,就像传统的肖像画。另一方面,TTL 模式是由相机和闪光灯决定输出光量的。相机与闪光灯在测量正确的曝光后,共同决定闪光灯的输出。大部分现代 TTL 系统,比如佳能的 E-TTL 和尼康的 i-TTL 都工作得很棒。TTL 可以用在绝大
32、多数情况下,包括相机手动模式、户外,甚至跳灯时。TTL 可以令你的拍摄轻松不少,特别是在快速移动拍摄中,没有理由不在机顶闪光灯上使用它。当你准备好时,你可能想学习更进阶的技巧,结合 TTL 闪光灯使用闪光灯曝光补偿和一般曝光补偿。这些控制允许你轻松地调整闪光灯和相机曝光,不过主要工作仍然交由 TTL 系统完成。5. 使用高速快门同步如果你的闪光灯有高速同步功能,一定要打开。大部分闪光灯的普通同步速度在 1/250-1/350s。在弱光环境下这个速度是没问题的,比如室内,你可以尽情在同步速度以内拍摄。这意味着你可以使用 1/40s 的速度记录环境光,或用更快的速度使被摄体与环境分离或凝固运动。然
33、而,在室外时,如果曝光要求更快的快门速度,只有高速快门同步允许你使用高速快门拍摄,最高可达 1/8000s。如果普通同步速度配合你选用的光圈和 ISO 会导致环境光过曝,那你就需要更快的快门速度。在室外拍摄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此时高速快门同步是必须的。总是开启高速快门同步功能并不意味着总是用到它。只有当你的快门速度超过普通同步速度时,相机和闪光灯才会开启高速同步。否则,闪光灯会以普通模式工作。6. 控制色温数码单反相机提供白平衡设置以控制全局色彩。而且如果你使用 Raw格式拍摄,还可以在后期使用软件来调整白平衡。不过有时你要确保闪光灯发出的光与环境光色温接近,这样可以保证整张照片的光线都有同样
34、的颜色。再次提示,如果你在后期调整白平衡,说明你想得到最佳的照片效果,但这要求照片的光线色温一致。在钨丝灯环境使用闪光灯,可以用给闪光灯加上 CTO(色温橙)色片。把相机白平衡设在钨丝灯,如果你愿意,还可以在后期微调白平衡。107. 利用环境光另一个滥用机顶闪光灯的典型是黑色背景效果。也就是将被摄体正确曝光,但对环境光曝光不足。将环境一起拍摄进来可以更好的交代被摄体环境,带来更好的氛围感。即使你的相机有这种效果的预设模式,我也强烈建议使用相机手动模式。这样你可以使用较慢的快门来准确记录环境光,达到你想要的效果。我发现 1/15-1/40s 速度可以适用于大部分环境,包括夜晚的室外。通常仍然使用
35、 TTL 功能,让相机和闪光灯对被摄体的照明作出正确决定。但是,对环境光的曝光由你通过控制快门速度来决定。8. 关闭闪光灯有时,你对机顶闪光灯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关掉它。随着你对闪光灯用得越来越熟练,你可能会倾向于时刻都使用它。但你不能总是依赖闪光灯。毕竟,在很多情况下有很好的光线可以利用。只是当你需要一点额外的光线时,你会知道可以用闪光灯得到一张好照片,这样就足够了。【闪光灯使用】一、闪灯基础观念:光圈、距离与 GN 值的关系1.GN 值=光圈距离 例如:当闪灯 GN 值=20(以米为单位计算) ,光圈设为 F4,此时有效闪灯距离为 5 米。当闪灯 GN 值=20(以米为单位计算之下) ,与被
36、摄物体距离 10 米时,此时光圈需设为 F2 才能有效曝光。 2.在光圈不变及闪灯出光量不变之下,快门的速度并不影响闪灯补光,但会影响环境光的曝光多寡。 闪灯的闪光输出通常在 1/1000 秒至 1/10000 秒内完成,比快门最高同步的速度快太多了。我们假设闪灯的闪光输出在 1-1000 秒内完成,当快门速度为 1/30 秒时闪灯曝光量的吸收时间仅为 1/1000 秒,改为 1/60 秒时闪灯曝光量的吸收时间依然为 1/1000 秒。 其中快门速度不同的差异,我们可以想成是两张不同图片的叠加(或者说是多重曝光) ,当快门为 1/30 秒时,相机的曝光为 1/30 秒环境光,再加上 1/100
37、0 秒的闪光;快门为 1/60 秒时,相机曝光为 1/60 秒的环境光,再加上 1/1000 秒的闪光,所以快门为 1/30 秒时,虽然在闪光部分的曝光量是一致的,环境光的曝光量但不同效果也不同,因此针对快门速度的调整,对于室内摄影大场景的拍摄就可以得到快门变化产成的不同效果。 3.当闪灯 GN 值不够使用时,可以利用不同感光度的底片来达到增大GN 值的效果。 当底片为 100 度时 GN 值为 24,改为 200 度底片时, GN 值为 36,改为 400 度底片时,GN 值为 48,以此类推。因此,当 GN 值不够大,或光11圈不够大时,可以利用底片来解决此问题。二、闪灯模式1.M 模式,
38、在此模式之下,每一次的拍摄都需要依当时情况,利用GN 值=光圈距离的公式作相关的调整。通常此模式之下,闪灯为全输出,除非闪灯具有 1/4 或 1/2 等输出模式选择。优点:完全依照摄影者的设定输出光量。缺点:需每次作计算及调整,可能缓不济急。2.Auto 模式,在此模式之下,当我们固定好闪灯及镜头光圈大小之后(需一致) ,在闪灯功率的有效范围之内,闪灯会依照自身的感光系统计算补光充足与否,自动控制闪灯输出的大小,达到准确曝光。优点:改良 M 模式需每次调整曝光的缺点。缺点:依然需要作光圈对应的调整。(其实也不是什么大缺点,了解过后会发现其实 A 模式也是很好用的,在某些情况之下,能做曝光补偿的
39、动作,反而比具有 TTL 测光但是没有曝光补偿的闪灯更好。)3.TTL 模式,在此模式之下,当触发快门之后,闪灯亦同时触发补光,并且经由反射回来的灯光计算补光量充足与否,如测出曝光不足,则会自动增加闪灯输出来达到曝光充足。优点:测光准确,方便好用。缺点:不具有曝光补偿的闪灯,在需要加减光的情况下,就挂了。如果想要加光,就算开大光圈,但是反射回来的光量如果 TTL 觉得够了,就会减少输出,反之,如果想要减光而缩小光圈,但是反射回来的光量如果 TTL 觉得太暗了,还是会加大输出,所以曝光量闪灯输出大小不随光圈改变而有所变化,因此就没法度了。三、闪灯加光或减光1.M 模式:以下所有的闪灯应用在 M
40、模式下,所以大部份以 AUTO及 TTL 模式适用。2.AUTO 模式:要加光则开大光圈,要减光则缩小光圈。3.TTL 模式:具有曝光补偿的闪灯可以直接调整,要加光则加一格(+1EV)减光则减一格 (-1EV)。4.有预闪的灯,可以测试输出足不足够(AUTO 模式)。由于闪灯发出的光照越远时光线越弱,所以当被摄物体有前后之分的时候,前面的补到的光比较多,后面的补到的光比较少,会形成前面的白,中间的灰,后面的黑的情况,因此要适度的作加减光的动作。至于要如何判断,只能是靠经验。当被摄物体周遭环境具有会反光的物体(金属、玻璃、镜子等等) ,当闪灯补光时会产生反光亮点,此时需要减光来减少反光亮点的亮度
41、,或是采取斜角度拍摄,让灯光折射不造成反光。 (AUTO及 TTL 模式适用)四、跳灯简言之,就是把闪光灯打到四周的墙壁或反光物上,再把光线弹跳回主体物。这样的光线经过漫射的效果,比起直打光线自然得多。1.跳灯可以改变光的软硬(照射面积) 及方向,可改善被摄物体有前后之分时,前白中灰后黑的情况,因为,灯光经由跳灯再折射后,补到前中后的灯光就比直接平打较平均了。2.跳灯时须注意反射物体的颜色,不同颜色的反色物体会造成不同颜色的效果。3.避免利用镜子或玻璃作跳灯。4.用人作跳灯的反射物体效果也不错。125.避免以 45 度作跳灯,可能造成上白下黑的情况。6.大部分的闪灯罩都只能减弱闪灯输出,只是减
42、轻反差而不是达到柔光的效果,要达到柔光的效果必须要将闪灯输出面积加大才行。7.夜间室内摄影时,建议使用 400 度底片,如此可以争取到较大的GN 值及较快的快门速度。以上为不考虑环境光的闪灯应用。以下为加入环境光的闪灯应用。1.快门速度可以决定环境光的曝光亮的多寡,快门增加则可以去掉环境光,快门降低则可以加入环境光(大场景时适用) 。例如:当快门为 1/60秒时,较远处的地方环境光收的较少,所以就暗暗的,如果改为 1/15 秒时,环境光收的较多,所以远处的地方就比较亮了。2.实际超作方式(AUTO 模式) :先将闪灯关闭(因为有时开了闪灯,有的机身会自动调整快门速度,光圈先决模式下亦然),测量
43、当时环境光的曝光值,然后再配合闪灯补光,当然此时闪灯的光圈必须与镜头一样,以上为室内摄影使用。3.使用闪灯时 AUTO 模式下,相机最好使用 M 模式,可以利用光圈及快门来做加减光的变化。4. 当希望补正色温但是又不想影响现场光的气氛时,可以使用减光的技巧,例如:当闪灯光圈设为 F4 时,机身测光为 F4 1/30 秒。将光圈缩小为 F5.6 并且放慢快门为 1/50 秒,此时光圈变小闪灯的补光量变少了,但是原来环境光的曝光量依然不变,因此,有补灯的效果,而且也有充分的现场环境光。(AUTO 模式)TTL 模式可以直接用闪灯上的曝光补偿来做减光的效果。p.s.如果要闪光灯的曝光量正常,光圈大小
44、事不能调整的。5.AUTO 模式在户外的情况下,当环境光为 f8 1/60 秒时,如果在逆光的情况下,补光要减 12 格(闪灯上的光圈设定从 f8 改为 f5.6),因为不减光的话,人会看起来假假的,就像是在大型海报前面拍照一样,没有距离感。TTL 模式一样直接在闪灯上作减光的动作。6.压光:闪灯的 GN 值要够大,而且相机的最高同步闪灯越快越好,才容易压光。例如:环境光为 f8 1/60 秒(闪灯也设为 f8),此时加快门速度改设为 1/250 秒,则前面的被摄主体补光正常,但是背景光曝光不足,白天就像黄昏啰。7.翻拍大决招:首先要避开反光的角度,不要直接面对被摄物体,然后记得闪灯要在被摄物
45、体之外的侧面(外围)输出,尽量使用镜头最大的焦段拍摄 (变形较不严重,因为非正面拍摄),最后用修图软体将变形的角度拉正即可。【闪光灯知识入门】闪光灯,你会用吗?因为大多数人用的不是影楼灯,我们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谈相机内置的闪光灯和另外购置的由相机的热靴控制闪光的闪光灯。 这类闪光灯,最重要的参数是指数。一般相机内置的闪光灯是 1112 指,少数相机好像只有奥林巴斯的相机,才达到 14 指。而外置的闪光灯,最低一般是 18 指,最高,据本人所知是佳能的 580EX,最高指数可以达到 58 指。 指数,是闪光灯输出光量的一个衡量标志,是相机最高光线输出量的参数。知道指数,可以简单的推算出闪光灯的有
46、效距离。 当使用的胶卷感光度,或者设定的 ISO 值为 100 时 闪光灯的有效距离=指数/光圈数值 如果 ISO 为其它数值,应该乘上一个系数, _ 系数=当前 ISO/100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闪光有效距离的公式,超出这个最大有效距离的时候,闪光灯是达不到让曝光主体曝光合适的目的的。 这个公式也不是万能的,一般在焦距较长的时候DC 是长焦段,13DSLR/FSLR 是外置闪光灯变焦最大的时候才能达到最大的指数,如果在焦距较短DC 是广角段,DSLR/FSLR 是外置闪光灯变焦到最小时的数值,这时是达不到最高指数的,一般有效距离会减少约 1.42 倍。SLR 的内置闪光灯,一般只在厂家推荐的标
47、准配置的镜头的焦距范围内才能达到上面的计算值。这个时候,长期拍摄的经验和上面的理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闪光灯的最大能力。 如果觉得 系数 计算太麻烦,可以这样想。以后用闪光灯时,再也不用非整挡的感光度了。整挡感光度为ISO25、50 、100 、200、 400、800、1600 、3200。计算出来的ISO100 度下的有效距离,在每提高一档感光度的时候,距离增加 1.4 倍,提高两挡的时候,距离提高 2 倍。同样的,减少一挡感光度,距离减为1/1.4,减少两挡光圈,距离减为 1/2。这样计算出来的就没有太大问题了。 计算出来最大闪光有效距离以后,还没有完哦,其实越写就越多了啊。有TTL 闪光
48、功能的闪光灯,会在闪光的时候,自己测定物体的曝光量,然后在曝光足够的时候,自动截至光的输出。但是,没有 TTL 闪光功能的闪光灯,就容易犯傻,会全功率输出闪光。需要估算所要进行的闪光补偿。 闪光补偿好像我真的越说越多了 有些时候,由于镜头的问题,或者是自己需要拍摄的视角的问题,不可能任何时候都在刚好是有效距离处拍摄。闪光灯的全功率输出,近了会曝光过度一片白,远了会曝光不足一片黑,不能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这样就需要进行闪光补偿。 闪光补偿,在没有 TTL 时,就是在全功率输出的情况下对闪光灯的光亮进行调节。有 TTL 的时候,就是对拍摄主体在准确闪光的基础上对闪光进行调节(所谓准确闪光,是闪光灯自
49、己想的,不一定是真正合适) 。有TTL 的时候,完全就是看主体曝光的状态了。没有 TTL 的时候,是这样一种情况,当距离达到有效距离的一半的时候,闪光补偿要2EV 才能保证不过曝;同样的,距离超过有效距离的一倍,闪光补偿要2EV,一般正补偿有可能回电的时间比负补偿要慢。也就是说下次闪光要略等久一点。好像写下来就无法收拾了 闪光灯的使用也有很多技巧性的东西。一般的 DC,特别是傻瓜型的和时尚性的,闪光灯距离镜头都比较近。这样拍摄使用闪光的时候,一用,哈哈,一堆兔子。大家的眼睛无不血红,男的像色狼,女的像兔子。这是由于闪光灯的光线直射瞳孔,光线反射的时候,映出了眼内血管的色彩。因为闪光是接近直射而入,所以反射出来的时候,就会直射进入相机镜头,造就色狼眼。 高档一些的 DC 和 DSLR 由于内置闪光灯离镜头较远,这种现象就非常轻微,而使用了外置闪光灯以后,由于距离更远,闪光灯的光线是斜射进入瞳孔,然后斜射而出,只要眼睛不是盯着闪光灯看,就不会产生红眼现象。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用 DC 的内置闪光灯给大家拍照的时候,只要大家的眼睛不正视闪光灯或者不正视镜头,哪怕是偏一点,都可以对红眼现象有非常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