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章 古罗马的教育,一、古罗马教育概况,王政时期罗马共和国刚刚建立,以农业经济为主,加上征战需要,教育以家庭教育为主,培养农民和军人。 所以,比较具代表性的是后两个时期的教育。,1.共和时期的教育,一是初等学校(亦称“卢达斯”)。 招收7-12岁的儿童。教育内容是读、写、算,其中包括十二铜表法和道德格言等,但不重视体育和音乐。 二是文法学校。 是为贵族家庭子女设立的比初等教育更高一级的学校。教育内容是希腊文和拉丁文。 三是修辞学校。 培养雄辩家(演说家)。教育内容是修辞、逻辑、法律、伦理学、数学、天文学、历史等。,资料1:十二铜表法,1)关于接受地方行政长官的传唤; 2)司法程序的介绍; 3
2、)招供、审判之后的极刑; 4)父亲的权利; 5)关于继承和监护; 6)关于领地和财产; 7)关于不动产法; 8)侵犯权利及伤害法; 9)公法; 10)宗教法; 11)对上述1-5条的补充:禁止市民血亲通婚; 12)对上述6-10条的补充,以及其他事项。,资料2:希腊文化影响后的罗马教育,2.帝国时期的教育,首先,加强了对初等教育的监督和控制,并把私立的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改为国立;其次,把教育的目的定为培养忠于帝国的官吏和顺民;再次,提高教师待遇并享有一些特权,教师由政府任命。,资料3:古罗马教育概况,图1:古代罗马学校的教学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1985),图2:古代罗马共和后期的小学
3、(F.P.Graves,1919),二、堂区学校,一般由教士或其它教会人员负责,招收 7-20 岁的男青年入学(少数学校也招女生),学校的课程以灌输宗教知识为主,同时也进行读、写、算及简单的世俗知识的教学。 与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学校相比,堂区学校的教育范围更大,培养目标更为宽泛,但教学的条件和水平较低。,三、古罗马的教育思想,(一)西塞罗的教育思想,1.关于雄辩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雄辩家。 要成为合格的雄辩家,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首先,他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其中伦理学的知识最重要,因为伦理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 其次,雄辩家应当具有修辞学方面的特殊修养; 再次,雄辩家还应当具有优
4、雅的举止风度。 雄辩家的培养应把练习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常用的练习方法有模拟演说、写作等。,资料4:修辞教育的程序,西塞罗认为,修辞教育的程序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摘出作家的作品;2.释义,概括格言的基本思想;3.主题,说明格言所含思想具体针对的问题;4.动机,分析作家提出思想的原因;5.反面观点,寻找与格言持相反意见的观点进行比较;6.从古代作品寻找根据,以确定思想的正确性;7.结论。,2.关于“人道”的教育思想,所谓人道,是指为人之道。 他认为要尽为人之道,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条件: (1)必须充分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 (2)以同情、仁爱、礼让等规范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只有具备
5、文化修养的人才能称作人,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尽为人之道。因此,教育必须高度重视道德品质的培养。,3.对西塞罗的评价,西塞罗生活在罗马由传统社会向希腊化社会过渡的时期,因其深受希腊文化的影响,因而他的教育主张乃是罗马的民族特点和希腊文化深刻影响相结合的结果,也是罗马未来教育和教育思想发展的趋势。 他去世一个世纪后,昆体良继承、丰富和发展了他的教育理论,随后一直有人在研究、继承和发展他教育思想的精华。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教育界和文学界甚至出现了所谓的“西塞罗主义”(Ciceronism,即形式主义Formalism),西塞罗的文体被神圣化了。,(二)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昆体良是公元 l世纪罗马最有成就的
6、教育家、思想家。其代表作是雄辩术原理(又译论演说家的培养),它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专门研究教育理论的著作。,1.昆体良的教育观,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雄辩家。但是在他看来,雄辩家不仅仅是擅长演说的人,还应当是一个具有较高的才能,同时具有崇高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从一定意义上讲,德行比才能更重要,教育的任务应当是培养良好的德行。 昆体良充分肯定教育的巨大作用,认为大多数人都能敏捷地、灵敏地学习。另一方面他认为,天生的才能只是个人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其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和教育。但是,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如何培养演说家呢?昆体良将雄辩家的培养划分为:家庭教育、初级学校、文法学
7、校及雄辩术学校四个阶段。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双语教育问题,希望儿童先学希腊语,然后学拉丁语,最后,两种语言的学习同时并进。 昆体良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昆体良认为学校教育比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资料5:学校教育的优越性,1.可以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赞扬鞭策,批评警戒; 2.学校不会溺爱、娇惯学生,学校教育有利于避免、克服孤傲、离群索居的习性; 3.学校经常有在大庭广众下讲话的机会,这会使他们仪态自然、举止大方,这正是一个未来雄辩家所应具备的品质; 4.有利于使儿童从小习惯于群体生活,培
8、养共同感情,发展儿童间的友谊关系; 5.对教师而言,拥有众多的学生也会使他们产生自豪的感觉,从而更加努力的工作。,2.昆体良的教学观,(1)在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昆体良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 (2)在课程设置上,他认为专业知识应当建立在广博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 (3)在教学方法上,昆体良提倡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方法。 (4)在教学原则上,提出学习与休息交替的原则。,昆体良的教学理论对几百年的罗马帝国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影响很大。在他的教学理论中,有班级授课制思想的萌芽。他主张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广博的普通知识基础上,认为学习和休息应交替进行,防止过度疲劳。教师应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向那些不发问
9、的学生提问。 提问的好处: 测验学生的鉴别能力; 防止学生漫不经心,不听课; 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运用他们的智力。这正是提问的最终目的。,3.昆体良的教师观,(1)德才兼备,既要教学生基础知识和雄辩术,又要教学生做人; (2)宽严相济,严肃而不冷酷,和蔼而不纵容; (3)对学生应当有耐心,多勉励,少斥责,奖惩时要注意分寸; (4)懂得教学艺术,教学应简明扼要、明白易懂、深人浅出; (5)因材施教。,4.对昆体良的评价,综上所述,昆体良的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而又具体的。他被后人视为是古希腊罗马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的确当之无愧!他的教育思想中强调专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结合,为文法学校制定的课程
10、体系以及对文法学校的深刻见解,对教学理论的真知灼见等,对后世欧洲中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战争的原因,雄辩术原理一度失传,直到1416年被意大利学者重新发现,才又流行于世。文艺复兴时期及后来的学者和教育家大都从该书中吸取了许多营养,并对该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说:“我爱昆体良更甚于几乎所有其他教育权威,因为他既是教师,也是模范的雄辩家,即是说,他是以理论和实践的最灵巧的结合进行教育的。”,(三)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其著作忏悔录中阐述了对教育的一系列看法,认为学习世俗知识是可行的,但知识、理性与信仰相比占次要地位。轻视自然科学,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发现心中已有的真理。各学科应服从圣经的观点,在善、恶问题上主张“原罪论”,认为人生而有罪,因此主张禁欲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