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与外教的故事.doc

上传人:gsy285395 文档编号:8078797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外教的故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与外教的故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与外教的故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与外教的故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与外教的故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我与外教的故事六 8 班 陈苏粤还记得一年级时我选择了新东方,就是因为新东方有良好的外教师资。六年下来,我已经认识了 5 位外教老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同样辛勤教育我们,给我们以父母般的关怀,师生般的尊重,朋友般的亲切。其中,给予我印象最深的是现任外教来自美国的迈克尔老师。乍一看,迈克尔已 50 多岁了,头发都渐渐白了。但经过进一步了解之后,我们发现他就与一般的美国人一样,既严谨又幽默,像一个老顽童一样,很快与我们打成了一片。我和迈克尔交情还不错,他了解处于六年级的我需要什么,迈克尔经常同我聊天,我呢,遇到一些趣事也乐于讲给他听。记得有一次,我还手工制作了一个精美的信封,把我的一张珍藏版私人

2、照片和一封感谢信放在了信封里。由于迈克尔是个外国人,很喜欢中国文化,我索性把一对对联工整地邪恶在了一张书签上,与信封一同送给了他。他特别高兴,一边欣赏着礼物一边不停地说“ thankyou,thankyou!”相处了一段时间后,我们互相交换了彼此的 qq 号,以便在假期里聊天。考虑到迈克尔对中国文化与汉字极为崇拜与热爱,我常常交给他一些简单词汇,如:“早上好!”、“安静就!”、“下午好!”这些,并把拼音写了下来,让他便于记忆,有时,在外教课上迈克尔还可以讲一些流利的中文短语呢,让我们为之一惊,不禁咋舌,每到那时,他总是洋洋得意,夸张地大笑,令讲台下的我们也为他而感到高兴。外教虽然来自与我们文化

3、不同、语言不同的国度,但这些并不妨碍我们与外教成为好朋友,每每我看到外教与我们一同happy 的时候,我耳边总能想起 2008 年奥运会唱红大江南北的那首歌:“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发表感言查看留言 我和外教老师的故事作者:作文网 93 人读过我要投稿字体 【 大 中 小 】在 C4 的英语外教课上我们认识一位外教,我和他的故事就发生了他黑黑的皮肤,白白的牙齿,一头短短的黑发,他的名字叫 nick。我们每次回答问题后,他都满意地大声说“答对了”或者伸出大拇指说“ok”,这让我们发言更踊跃了。外国老师还带着我们玩了听单词画图画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一个英语单词,同学们画出这个单词表示的东西。比

4、如老师说“egg”,我们就画鸡蛋。“我!”“我会!”“我想画!”,我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又兴高采烈地上台去画。画完之后外国老师给我们打分。一次,我想“欺负”一下外教,外教叫我上去画蛇。我花了一条蛇,假装不知道蛇的英语怎样写,便故意把 nick 外教的名字写上去。全班一看哄堂大笑。外教一看大声用一种似中文的语言说;“我跟蛇很像吗?”有一个调皮的同学答道:“yes”我又接着说:“不是一般的像。是十分的像。”中教笑着对外教解释。外教听完后用英文说了一些话。中教翻译说:“nick 老师说他的名字的确很像蛇,希望大家给起一个新名字,起个好听的英文名,就有奖品噢!”大家一听有奖品都争先恐后的起名。但外教好

5、像故意使坏一样,再好听的名字他也摇着头说:“No,no”虽然大家都没得到奖品,但都玩得很开心。这都是我的功劳。我想。(自恋)。 哈!这是我和外教的故事,搞笑吧?你的故事呢?上外教的课,一开始我被分到一个女外教的班级。正准备上课的时候,他进来说,i need two girls to my class.于是乎,他便开始点点点点,停,选到了我。 先说我的外教,从课上了解的来看,他来自 south Africa,不要误解他,他长着一张国人一般的脸,所以很亲切。不是很帅(但在我眼里是),很 man,每次他走过都有一股淡淡的香水味。我喜欢。 他好像毕业于剑桥吧 ,在纽约大学读过书,教我的时候还在复旦读中

6、文,大约 28 左右吧 上他的课明显很开心,每次都很期待上他的课,上完课也有说不完的关于他的小事想要告诉同学 他会和我们一个一个握手,一个一个的认识,nice to meet you,i am。不厌其烦 他会带我们做很多的游戏,其他的外教班,同学都是早到去抢最后排的位置,因为不希望外教和他 talk,也许真的是人格魅力吧。 他认真,做事又很有原则,总能把我们每个人都照顾的到。 快到了圣诞,他和我们说明,圣诞对于他们来说就好像我们中国人过春节一般。 我们要交换礼物,每个人在一张小纸条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扔到一个纸袋里 ,然后再抽一张,抽到谁先不告诉他,偷偷为他准备一份礼物。 这有缘分的不是他选择了

7、我,是我抽中了他。 我记得他说晚上睡觉的时候脚总是很冷,我就为他选了一双 stock,(长的毛巾袜) 我不记得给他礼物的时候他说了什么,那时候我握着他的手,我们互相说,merry xmas。 很温暖的手心,以至于我忽略了当时的情境。 楼主要出去看晚会,回来继续。 接下来的故事是 一年后,我们偶遇。4 月的 29 日是 Peter 的生日,大家计划着为他举办一个小型的聚会。其实我很喜欢给别人庆生,喜欢看他们点蜡烛、许愿、吹蜡烛的样子,喜欢为他们唱生日歌,甚至是挑选礼物,喜欢和他们一起像个孩子一样为过生日而手舞足蹈。 可能大部分人都觉得生日没什么,甚至在成年之后、工作之后很少去在意这个日子,但是这

8、些远在异乡的朋友们是否会觉得一些孤单呢?所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记得在他们生日的时候送上祝福,哪怕只是简短一句“生日快乐”,也会觉得是件重要的事。吃完饭的活动是带着外教们去橘子洲头。不过美好的事情出现前总会有些波折,不过也正因为有波折,美好的事情才会更加美好。一下车就感受到了春风的清凉,虽然头顶骄阳,不过天气丝毫没影响我们的兴致,迎风而进更显一丝豪气。满眼的景色很想象中有些差异。没有万山红遍,也没有层林尽染。不过远处有起伏的高山,山上遍是郁郁葱葱的树木,随着春分盈动。 没有漫江碧透,也没有百舸争流。不过有轰鸣的游艇,还有运沙的货船。游艇上的人兴奋的挥舞着臂膀,外教也在回应着,打着招

9、呼。说和游艇上的人打招呼,他们会很激动的。看着他们的笑容我也乐在其中。没有鹰击长空,也没有鱼翔浅底。不过脚下有滚滚的湘江水,不是碧透,但浑黄的的色泽、汹涌的波涛更显出其厚重与磅礴之气,仿佛在演绎着厚重的历史。扶着栏杆迎着凉凉的江风,眺望着看不到边际的湘水和那天穹深处在展翅翱翔的白鸥,心里不觉骄傲了起来。这就是沁园春中: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有人说欢乐和快乐是不同的。欢乐是仅仅在刺激和享受的游玩中的感受。而快乐是更侧重游玩之后的感觉,是很持久的真正愉悦的心情。我想我们应该属于后者。 在 C4 的英语外教课上我们认识一位外教,我和他的故事就发生了他黑黑的皮肤,白白的牙齿,一头短短的黑

10、发,他的名字叫 nick。我们每次回答问题后,他都满意地大声说“答对了”或者伸出大拇指说“ok”,这让我们发言更踊跃了。外国老师还带着我们玩了听单词画图画的游戏就是老师说一个英语单词,同学们画出这个单词表示的东西。比如老师说“egg”,我们就画鸡蛋。“我!”“我会!”“我想画!”,我们都争先恐后地举手,又兴高采烈地上台去画。画完之后外国老师给我们打分。一次,我想“欺负”一下外教,外教叫我上去画蛇。我花了一条蛇,假装不知道蛇的英语怎样写,便故意把 nick 外教的名字写上去。全班一看哄堂大笑。外教一看大声用一种似中文的语言说;“我跟蛇很像吗?”有一个调皮的同学答道:“yes”我又接着说:“不是一

11、般的像。是十分的像。”中教笑着对外教解释。外教听完后用英文说了一些话。中教翻译说:“nick 老师说他的名字的确很像蛇,希望大家给起一个新名字,起个好听的英文名,就有奖品噢!”大家一听有奖品都争先恐后的起名。但外教好像故意使坏一样,再好听的名字他也摇着头说:“No,no”虽然大家都没得到奖品,但都玩得很开心。这都是我的功劳。我想。(自恋)。 家住麦岛的马小姐:我想说的不是我的外教,而想说说我给外国人当老师的故事,也就是我来当“外教”。上大学时,我学的是中文专业,当时学校有很多外国留学生,都是来学习中国文化的。他们非常愿意找个中国学生做家教,一来可以学说中国话,二来可以把上课没听懂的内容再让中国

12、学生解释一遍。我们中文系的学生分外抢手,很多同学都利用课余时间当起了“外教”。我也先后教过几个韩国留学生,不过印象最深的还是大四那年教的一个韩国男生。他大我两岁,当时在首尔的一所大学读书,是特意休学到中国来学汉语的。在韩国时,他上过汉语速成班,所以我教他的时候,可以用简单的汉语交流。开始他拿了一本汉语会话书,让我给他讲那上面的内容,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捧出韩汉双解字典查,不理解的词,我都会耐心地换一种方法给他解释,要么就用英文。在我的指导下,他的汉语发音从轻重不分,渐渐有了抑扬顿挫,从主谓颠倒变成了正常语序。课间休息时,他就给我讲他在韩国当炊事兵的故事,讲他在来青岛之前,去贵州探险的经历。有一天我们的讲课内容突然转变了,他拿出一套金庸的倚天屠龙记来,说他喜欢看这个武侠片,今后我们就讲这本书,我真被他这“好学”精神感动了。密密麻麻的字,我要一句一句给他解释,这工作压力太大了。为了帮助理解,他还买来了 DVD 碟片,学一页书,看一会儿带中文字幕的电视剧,最让我郁闷的是,电视剧中每出现一句话,他都要摁下暂停,自己念一遍,不理解的就问我,那段时间,是我最痛苦的看电视经历。三个月后,他要回国了,临走时我请他吃了顿饭,他对我这个“外教”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我们成了朋友,直到现在还有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