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 岁宝宝需要早教吗?爸爸妈妈往往把“不输在起跑线上”理解成“赢在起跑线上” ,其实,前者只希望孩子有一个与通常人一样的公平起点,而后者却期望孩子早早地“拔尖” 。很多爸爸妈妈简单地以为,早早地拔尖就会一路领先,最终形成比他人更强的竞争力。殊不知,每个人的发展都不是匀速的直线过程,身心各方面的发展也有自己的时间表,表面看来没有突出表现的时期,却可能在酝酿下一阶段的突飞猛进,而刻意追求来的“领先” ,也可能导致后一阶段筋疲力尽、必须停下来歇口气的负作用。且不说人生的意义是否在于与他人相比较的输赢,即使追求赢,也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些,给孩子时间和空间,让他慢慢积蓄力量。特别对 03 岁孩子的早期教
2、育,好的心态应该是不必超前, “不欠缺就好” 。哪些方面的发展不能有欠缺呢?3 岁前宝宝的发展重点主要是身体的动作、口头语言和对抚养人的依恋及信任感,另外就是对周围事物和人有积极探索的态度,这些看上去人人都会的基本能力,却是宝宝一生发展的基础。早期教育绝不是提早学习读写算,也未必要进“早教班” 。一个忽来忽去的早教班老师对婴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来说,远不及一个稳定的、持续关爱着他的抚养者重要,这不仅仅是因为抚养者照料孩子的饮食起居,更重要的是给刚到这个陌生世界的人以安全感、信任感。爸爸妈妈常常鼓励孩子在安全卫生的地方四处活动、让孩子的动作日渐成熟,带孩子接触不同的事物和人,与孩子交谈、回应他咿咿呀
3、呀的声音,这些都是在进行早期教育。这种渗透在每日生活中的互动,是无法由每周或每天一两个小时的“早教班”代替的。只是由于一些爸爸妈妈不知道怎样与 03岁的小宝宝打交道才有利于他的发展, “早教班”才有了存在的价值,因为专业人员可能给爸爸妈妈提供帮助。所以, “早教班”其实主要是教爸爸妈妈的:怎样创设一个有利于孩子活动的环境,怎样与孩子有意义地玩;当然,也给孩子提供了一个不同于家庭的更广阔的环境,丰富了他的经验。什么叫小儿多动症?对于多动症,国际有关组织有明确界定:注意缺陷。患儿的注意力不集中,由于被动注意胜过主动注意,因而注意力容易被周围其他的事情吸引过去,上课时思想开小差,做事三心二意,虎头蛇
4、尾,有始无终,作业做做停停。明知想改,但不能自我控制调节。这是小儿多动症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多动。患儿活动过度,上课时手脚不停,做小动作、惹人,不遵守课堂纪律。常把玩具拆弄坏,甚至出现危险性行为,想静也静不下来;任性冲动。做事冒失不假思索,缺乏自我控制能力,想做啥就做啥,没有听完老师的提问就抢先回答,不肯依次排队;具有认知障碍。多动症的小孩在学习过程中,时常会把字的笔画顺序颠倒、反写、漏字,文字错位移行等。比如把数字符号“+”写成“” ,拼音字母 b 与 d 混淆等等。学习成绩波动大,甚至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有时考试不及格;智力正常。据我国的调查数据显示,小儿多动症的发病率在 3%-10%之间
5、。其中,患小儿多动症的男孩比女孩多,男女比率为 4-9:1。多动症的发病一般在 7 岁前,7-14 岁是发病高峰年龄。多动症可以治愈吗?成年后是不是会自愈呢?多动症儿童如果治疗及时的话,多数可以痊愈,也就是说多动症的症状消失,能够集中精力安静地做事情,情绪稳定,人际关系改善。80%的多动症儿童可以取得这样的效果。但是,这种痊愈并不是“随年龄而痊愈” (grow out of it)的,有少部分患者到了少年、青年甚至成年,还会遗留有多动症的特征性症状,一些学者将其称为 “多动症的残留型”或者“成人多动症” 。宝宝的 PP(屁股) ,你打了吗?现实中没打过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不多,只不过打的轻重和次
6、数有别而已。打孩子实质上是通过对孩子身体的惩罚表明父母的态度,偶尔用之作为教育手段也不是绝对不可以。但是,千万不能把打孩子作为泄自己心头恨的手段,火气上来就出手。父母必须了解以下几种情况:13 岁以前的宝宝好奇心强、能力弱,做事都想尝试着自己做,结果最后力不从心就做了“坏事” 。例如想自己控制排便,结果最后憋不住尿裤子;还有想自己吃饭,结果把场面搞得一团糟的宝宝,大人在这个时候责打他/她都是不合适的,既不能解决问题,还可能给孩子造成消极影响,如排便紧张或不愿意自己尝试吃饭等。2宝宝从 1 岁半开始独立意识萌发,会进入反抗期,表现为很多事都喜欢跟大人对着干,其实只是孩子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尝试做事。面对这样的宝宝,父母采取打的方式也解决不了问题,反倒可能强化了孩子对着干的心理。想一些更好的办法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是更合理更有效的选择。3尽管很多人赞同在涉及安全的情况下该打就要打,但打只能表明父母对此事的态度并让孩子知道某件事不能做,并不能让孩子真正认识到为什么不能去做。所以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打了孩子,还要进一步通过其他方式让孩子知道,如果不打他可能会发生怎样的后果,以后碰到类似情境,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等等。妈妈可以做的:1、平时注意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家庭环境。2.有时可以假装对宝宝的无理取闹视而不见。3、做一张“好宝宝”表格。宝宝表现好,就记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