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十九讲 电路.doc

上传人:scg750829 文档编号:8073218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九讲 电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十九讲 电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十九讲 电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十九讲 电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十九讲 电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学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材1第十九讲 电路一知识网络或概要1、电流强度: ;I=nqvStqI2、电阻定义式: (R 是由导体本身的因素决定,与加在导体两端电压及通过导U体的电流强度无关) 。3、电阻定律: SL4、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a 为电阻率的温度系数,温度 t 变化不大))1(0tt5、欧姆定律: (此式只适用于金属导电和均匀分布的电解液导电,对非线性元RUI件(如灯丝、二极管等)和气体导电就不适用了。6、电功和电热: 焦耳定律:IttqW RtIQ27、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1)串联电路:特点: 321II32U等效总电阻: 321R电流分配规律: IU321功率分配规律: RP2

2、321IRP(2)并联电路:特点: U321II等效总电阻: 321R电流分配规律: IURII321中学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材2功率分配规律: RP12321URP8、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当导体内部有电源时,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服从另一规律,称为含源电路欧姆定律。如图所示,电路中每一点都有稳定的电势,任意两点间都有稳定的电势差。假定电流方向为从 a 到 b,则经过 E1后,电势降低 E1;经过 E2后,电势升高 E2。得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为: bUIrIRrU2ba2121注意:(1) 就是表示从 a 到 b 电势降低的值。ba(2)电路元件上的电势降的正、负符号规定。当支路上电源电动势的方向(规

3、定从电源的负极指向电源正极)和走向一致时,电源的电势降为电源电动势的负值(电源内阻视为支路电阻) ,反之取正值。9、闭合电路欧姆定律若图中的 a、b 两点用导线相连,则此电路称之为闭电路。按上述方法得: aUIrEIRrU21021E上式说明在电路中的任意一个闭合回路上,电势降的代数和等于零。符号规定同上,只不过前述两点间的走向要改为闭合回路的绕行方向。10、 电 动 势电 动 势 反 映 电 源 把 其 他 形 式 的 能 转 化 为 电 能 本 领 的 物 理 量 , 用 表 示 , 其 大小 定 义 为 非 静 电 力 把 单 位 正 电 荷 从 电 源 负 极 移 到 正 极 所 做

4、的 功 , 即 ,qW/非单 位 为 伏 ( V) 。在 闭 合 电 路 中 , 电 源 的 电 动 势 等 于 外 电 压 ( 路 端 电 压 ) 与 内 电 压 之 和 。11、 输 出 功 率电 源 的 输 出 功 率 是 指 通 过 外 电 路 的 电 流 强 度 I 与 路 端 电 压 U 的 乘 积 , 即 P 出=IU。 , 当 R=r 时 , P 出 有 最 大 值 即rRrRIP4/)()(222 出Rba E1 r1 E2 r2I中学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材3。 rRPm42电 源 的 效 率 是 电 源 的 输 出 功 率 与 电 源 的 总 功 率 之 比 。, 因 此 当

5、 R 增 大 时 , 提 高 , 当 R=r 时 ,%1010)(2 rRrI电 源 有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 但 效 率 仅 为 50%。12、 电 池 组把 n 个 电 动 势 都 是 、 内 阻 都 是 r 的 电 池 串 联 起 来 , 所 得 串 联 电 池 组 的 电 动 势和 内 阻 分 别 为 串 =n , r 串 =nr。 当 用 电 器 的 额 定 电 压 高 于 单 个 电 池 组 的 电 动 势时 , 可 以 用 串 联 电 池 组 供 电 。 但 这 时 全 部 电 流 要 通 过 每 个 电 池 , 所 以 用 电 器 的 额定 电 流 必 须 小 于 单 个

6、 电 池 允 许 通 过 的 最 大 电 流 。把 n 个 电 动 势 都 是 、 内 阻 都 是 r 的 电 池 并 联 起 来 , 所 得 的 并 联 电 池 组 的 电 动势 和 内 阻 分 别 为 : 并 = , r 并 =r/n。 当 用 电 器 的 额 定 电 流 比 单 个 电 池 允 许 通 过 的最 大 电 流 大 时 , 可 以 采 用 并 联 电 池 组 供 电 。 但 这 时 用 电 器 的 额 定 电 压 必 须 低 于 单 电池 的 电 动 势 。 若 上 述 两 种 情 况 都 不 满 足 , 可 用 混 联 电 池 组 。13、 叠 加 原 理若 电 路 中 有

7、 多 个 电 源 , 通 过 电 路 中 任 一 支 路 的 电 流 等 于 电 路 中 各 个 电 动 势 单 独存 在 时 在 该 支 路 上 产 生 的 电 流 之 代 数 和 。 这 与 力 学 中 常 用 的 “力 的 独 立 作 用 原 理 ”极 为 相 似 。 应 用 时 要 注 意 , 当 单 独 考 虑 某 一 电 源 的 作 用 时 , 将 其 他 电 压 源 的 电 动势 用 内 电 阻 代 替 , 若 电 源 为 理 想 电 压 源 ( 即 内 阻 等 于 零 ) , 则 将 电 源 短 路 ; 同 时 ,若 电 源 为 电 流 源 , 则 将 电 流 源 开 路 用

8、内 阻 代 替 , 若 为 理 想 电 流 源 ( 其 内 阻 无 限 大 ), 将 电 流 源 开 路 即 可 。14、 惠 斯 通 电 桥用 欧 姆 表 测 电 阻 , 虽 然 很 方 便 , 但 不 够 准 确 ; 而 用 伏 安 法 测 电 阻 , 电 表 引 起 的系 统 误 差 又 难 以 消 除 。 在 实 验 室 里 比 较 准 确 地 测 量 电 阻 , 常用 惠 斯 通 电 桥 。如 图 所 示 是 惠 斯 通 电 桥 的 原 理 图 。 R1、 R2、 R3、 Rx四 个电 阻 是 电 桥 的 四 个 臂 , 其 中 Rx是 待 测 电 阻 , G 是 灵 敏 电 流 计

9、 。测 量 时 , 调 节 R3使 电 流 计 G 中 的 电 流 为 零 时 , A, B 两 点 等势 , 电 桥 平 衡 , 易 得 如 下 关 系 式 : R1Rx=R2R3R1 R2R3 RxGAB中学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材4惠 斯 通 电 桥 的 精 确 决 定 于 已 知 电 阻 的 准 确 度 和 电 流 计 G 的 灵 敏 度 。 采 用 惠 斯 通电 桥 法 测 电 阻 , 既 避 免 了 电 流 表 分 流 、 电 压 表 分 压 的 影 响 , 又 能 消 除 电 源 电 动 势 和内 阻 变 化 对 测 量 的 影 响 。惠 斯 通 电 桥 有 多 种 形 式 , 中

10、学 实 验 室 里 常 用 的 是 滑 线 式电 桥 , 如 图 所 示 。 CD 为 1m 长 的 均 匀 电 阻 线 , B 是 滑 动 触 头 ,可 沿 CD 移 动 。 当 电 桥 平 衡 时 , 可 得 : RLx1215、 补 偿 电 路补 偿 电 路 是 一 种 比 较 精 确 地 测 量 电 压 、 电 动 势 、 电 阻 、电 流 的 仪 器 , 用 于 测 电 动 势 、 电 压 时 叫 电 势 差 计 。如 图 是 用 补 偿 法 测 量 电 动 势 的 原 理 电 路 图 , 其 中 x是被 测 电 源 , s是 标 准 电 池 , 是 工 作 电 源 。 AC 是 一

11、 段 均匀 电 阻 丝 , G 是 灵 敏 电 流 计 。 先 将 开 关 K 掷 于 1 方 , 调 节 触 头 B 使 电 流 计 电 流 为 零 。这 时 D 与 B 点 等 电 位 , 故 ( I 是 流 过 AB 的 电 流 )ABxRU再 将 开 关 掷 于 2 方 , 因 一 般 S x, 调 节 滑 动 触 头 至 另 一 点 B 以 重 新 达 到平 衡 。 同 理 有 ABxI因 两 种 情 况 下 G 都 无 电 流 , 故 I=I , 则 有 : BAsxLR其 中 LAB及 LAB 分 别 为 AB 及 AB 段 的 长 度 。 测 出 LAB和 LAB , 利 用

12、S的 已 知值 便 可 由 上 式 求 得 x。用电势差计测量电动势的最大优点是它不影响被测电路的工作情况。因此在精确测量中经常用到。二、重点难点解析1各种功率的区别(1) 与电源相关的几种功率电源的功率:P = IE;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P 内 = I2r电源的输出功率:P 出 = IU 端 ;三种功率间的关系:P = P 内 + P 出 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当 R= r 时,电源有最大输出功率 rER42max(2) 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R RxABGC DK L1 L2RABGCD s x21中学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材5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叫做额定功率:P 额 = I 额 U 额 用电器

13、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叫做实际功率:P 实 = I 实 U 实 实际功率并不一定等于额定功率 “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是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相等的情况用电器在不使用时,实际功率是 0,而额定功率仍然是它的额定值(3) 电功率和热功率电功率:P 电 = IU;热功率:P 热 = I2R在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和热功率相等: RUIP2热电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功率和热功率不相等:P 电 P 热 (4) 输电线路上的损耗功率和输电功率输电功率:P 输 = IU 输 ;热功率:P 线 = I2R 2动态电路的分析方法对于电路的动态变化问题,按局部全局局部的逻辑思维进行分析推理一般步骤:确定电路的外电阻,外电阻

14、R 外总 如何变化;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 ,确定电路的总电流如何变化;rEI内内由 ,确定电源的内电压如何变化;rIU内内由 ,确定电源的外电压(路端电压)如何变化;内内E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确定干路上某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确定支路两端的电压如何变化以及通过各支路的电流如何变化3电路的简化和识别(1) 电路化简原则无电流的支路化简时可去除;等电势的各点化简时可合并;理想导线可任意长短、变形;理想电流表可认为短路,理想电压表可认为断路;电压稳定时电容器可认为断路(2) 常用等效化简方法电流分支法:a先将各结点用字母标上;b判定各支路元件的电流方向(若电路原无电流,可假设在总电路两端加上电压

15、后判断) ;c按电流流向,自左到右将中学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材6各元件、结点、分支逐一画出;d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等势点排列法:a将各结点用字母标上;b判定各结点电势的高低(若原电路未加电压,可先假设加上电压) ;c将各结点电势高低自左到右排列,再将各结点之间支路画出;d将画出的等效图加工整理一般可将以上两种方法结合使用,效果更好4含容电路的分析(1)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稳定的两个状态来了解不稳定中间变化过程(2)只有当电容器充、放电时,电容器支路中才会有电流,当电路稳定时,电容器对电路的作用是断路 (3)电路稳定时,与电容器串联的电阻为等势体,电容器的电压为与之并联的电阻电压6电路的

16、故障分析电路出现的故障有两个原因:(1)短路;(2)断路(包括接线断路或者接触不良、电器损坏等情况) 一般检测故障用电压表如果电压表示数为 0,说明电压表上无电流通过,则可能电压表所在支路有断路,或并联路段内有短路如果电压表有示数,说明电压表上有电流通过,则在并联路段之外无断路,或并联路段内无短路1、有如图所示的电阻网络,求 A、B 之间的电阻 RAB分析:要求 A、B 之间的电阻 RAB按照电流分布法的思想,只要设上电流以后,求得A、B 间的电压即可。2、有 n 个接线柱,任意两个接线柱之间都接有一个电阻 R 求 AB 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3、如图所示的电路是一个单边的线型无限网络,每个电

17、阻的阻值都是 R,求 A、B 之间的等效电阻 RAB .OBCA25I1I43BAAEDCCBDA中学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材74、如图所示是一个无穷方格电阻丝网络的一部分,其中每一小段电阻丝的阻值都是 R求相邻的两个结点 A、B 之间的等效电阻。分析:假设电流 I 从 A 点流入,向四面八方流到无穷远处,根据对称性,有 I/4 电流由 A 点流到B 点。假设电流 I 经过无限长时间稳定后再由四面八方汇集到 B 点后流出,根据对称性,同样有 I/4 电流经 A 点流到 B 点。5、如图所示,R 1、R 2、R 3为定值电阻,但阻值未知,R x为电阻箱.当 Rx为 时,10通过它的电流 时,通过它的

18、电流 则当18;2xxI为当 .602AI时,求电阻 AIx.03 .3x6、下图为用补偿原理测电池电动势 Ex 的电路图,Es 标准电池的电动势,且已知,内阻 r 未知,R 1、 R2为两只标准电阻箱,当 K1、K2 合上时,调节电阻箱 2 为一定阻值R2, 调节电阻箱 1 为一定阻值 R1 时,检流计 G 指零。再调节电阻箱 2 为 R2 ,调节电阻箱 1 为一定阻值 R1时,检流计 G 指零。求待测池电动势 Ex?12、分析:从图 3 中可以看出,整个电阻网络相对于 AB 的电流流入、流出方式上具有上下对称性,因此可上下压缩成如图所时的等效减化网络。从如图 4 所示的网络中可以看出,从

19、A 点流到 O 电流与从 O 点到 B 电流必相同;从 A1点流到 O 电流与从 O 点到B1电流必相同。据此可以将 O 点断开,等效成如图 5 所示的简单网络,使问题得以求解。解:根据以上分析求得 RAB=5R/48A中学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材813、分析:要求 A、B 之间的电阻 RAB按照电流分布法的思想,只要设上电流以后,求得 A、B 间的电压即可。解:设电流由 A 流入,B 流出,各支路上的电流如图所示。根据分流思想可得I2=I-I1 I3=I2-I1=I-2I1A、O 间的电压,不论是从 AO 看,还是从 ACO 看,都应该是一样的,因此I1(2R)=(I-I1)R+(I-2I1)R

20、 解得 I1=2I/514、分析:粗看本题根本无法求解,但是能充分利用电桥平衡的知识,则能十分方便得求解。解:如图 20 所示,设想本题求两接线柱 A、B 之间的等效电阻,根据对称性易知,其余的接线柱 CDE- 中,任意两个接线柱之间的电阻无电流通过,故这些电阻都可以删除,这样电路简化为:A、B 之间连有电阻 R,其余(n-2)个接线柱之间仅有电阻分别与 A、B 两点相连,它们之间没有电阻相连。即1/RAB=1/R+1/2R/(n-2)所以 R AB=2R/n15、解:因为是“无限”的,所以去掉一个单元或增加一个单元不影响等效电阻即 RAB应该等于从 CD 往右看的电阻 RCDRAB=2R+R

21、*RCD/(R+RCD)=RCD 整理得 R CD2-2RRCD-2R2=0解得:R CD=(1+3 1/2)R= R AB16、分析:假设电流 I 从 A 点流入,向四面八方流到无穷远处,根据对称性,有 I/4 电流由 A 点流到B 点。假设电流 I 经过无限长时间稳定后再由四面八方汇集到 B 点后流出,根据对称性,同样有 I/4 电流经 A 点流到 B 点。解:从以上分析看出,AB 段的电流便由两个 I/4 叠加而成,为 I/2 因此 UAB=(I/2)*rA、B 之间的等效电阻 R AB=UAB/I=r/217、118 欧解析 电源电动势 、内电阻 r、电阻 R1、R 2、R 3均未知,按题目给的电路模型列式求解,显然方程数少于未知量数,于是可采取变换电路结构的方法.将图所示的虚线框内电路看成新的电源,则等效电路如图所示,电源的电动势为 ,内电阻为 . 根据电r中学高中物理竞赛培训教材9学知识,新电路不改变 Rx和 Ix的对应关系18、Ex=Es(R 2- R1)/(R 2- R2+R1- R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