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8070934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关命题辨析.2011-1-17 汪信砚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首先必须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为此,有必要对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中出现的关涉到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三对命题作深入辨析和正确区分。正确区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并不断发展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则是一个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貌合而神离的

2、命题。当然,一般而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也可涵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多种可能的境遇,而其中之一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正因如此,有些人使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提法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其所指的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但专门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人并不属于此列,他们明确主张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命题来代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历程,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以及中国人宣传、学习和讨论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即使是像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那样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之作,也不过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系统传播”的标志。因此,

3、在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人看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事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全是一个虚假的命题。“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提出者们不仅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而且也完全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他们认为,按照毛泽东关于“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的论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而这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从形式到内容都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的马克思主义也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被化为乌有。其实,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提出者们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的理由。这种看法是根本立不住脚的。马克

4、思主义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并不在于其特定的形式和内容,而在于其精神实质,在于其区别于其他各种思想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如此,根据时代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形式和内容的不断更新,乃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确实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变成中国的东西,但它是要以中国的形式和内容来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从而创造一种既是中国的又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命题的提出者们否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性和可能性,不仅在理论上是荒谬的,而且与历史事实相背离。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已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展开

5、并不断地向前推进。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创造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伟大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在实践上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当代,我们党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在理论上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实践上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无论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确证,不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一命题所能解释和涵盖的。明确“马克思主义时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两个命题的本质区别马

6、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一定时代的具体实际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它包括该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和水平,包括该时代人们的各种活动及其成果,包括该时代全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时代总是一往直前地变化发展着的,任何思想理论都不能漠视时代的变化发展,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我们今天提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现时代的具体实际,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变化发展的步伐。应该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是包含着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因为马克

7、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中国的具体实际决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问题单独提出来并突出地加以强调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它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具体实际的变化,我们又会面临着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另一方面,它也告诫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确立一种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现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整个人类社会日益呈现为一种内在有机的整体,中国的具体实际已经变得与整个世界密不可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没有一种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就很难准确

8、地把握中国的具体实际,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当代条件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命题与“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貌似相同,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实质上是指我们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并根据时代的要求而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这里,无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命题,都是以承认、肯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为前提和基础的。与此不同,“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命题则内在地隐含着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的否定。众所周知,“现代化”中的“现代”一词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声称必须使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就意味着认为马克思主义

9、属于传统的、已经过时的东西。有些人之所以提出“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命题,就是因为在他们看来,马克思主义产生于 150 多年前的近代,而当代以来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如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信息社会时代的到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等等,已经对马克思主义构成了根本性的“挑战”,直言之,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命题的提出者们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亦即否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的具体方式大致有两类。一是首先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定格于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 19 世纪,借口时代的变化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即必须使其现代化;二是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

10、特定条件下提出的具体论断或无产阶级革命的具体策略,然后借口新的时代条件下这些论断或策略的失效而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即必须使其现代化。以上述两种方式来断言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或否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真理性是没有道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发展,并在其世界化与民族化相统一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一系列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是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理论,无疑也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对于这一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难道能够说它过时了而必须加

11、以现代化吗?我们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具有科学性、真理性的理论,是就其基本原理、基本观点而言的,它们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因而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条件下提出的具体论断、具体策略则只不过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特定条件下的运用,它们本身并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之所以提出要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也正是为了更准确而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真分析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之间的原则界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具体化、通俗化,使之能够为人民大众所理解和接受。马克

12、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效思想武器。但是,如果不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是人为地将其禁锢于书斋、使其成为供少数人研究或欣赏的东西,马克思主义是不可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非常必要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本身具备实现大众化的坚实的理论基础。马克思说过:“理论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种具有彻底性和抓住了事物的根本的理论,因为它深刻地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完全符合人民大众的根

13、本利益。作为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作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的理论表达,马克思主义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完全可以成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追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说是使人民大众实现其对于自身根本利益的理论自觉。在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中,有些人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诠释为“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与“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命题等同起来,这是不恰当的。所谓“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是指向大众灌输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掌握大众。“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命题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之间有原则区别。首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

14、论建设,而“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命题却无视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建设,只是抽象地谈论使马克思主义掌握大众。我们所说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前提的,也就是说,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深入研究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密切关注的、与他们的根本利益休戚相关的现实问题,并使马克思主义具有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马克思主义才能为人民大众所理解和接受,才能真正实现大众化。与此不同,“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命题则无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根本前提,不懂得要使马克思主义掌握大众首先必须使大众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无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而片面追求“用马克思主义

15、化大众”的做法是有惨痛教训的,王明的教条主义和“左”倾错误及其危害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的着眼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而“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命题的着眼点则是大众。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前提,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目的的必经途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达大众、化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的不可逾越的环节,它所追求的首要目标是使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能够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特点,包括在内容和形式上强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大众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概言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命题所要“化”的对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以便使其能够为大众所理解和自

16、觉接受。与此不同,“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命题所要“化”的对象则是大众,其所追求的目标是直接用马克思主义教化和掌握大众,甚至是使大众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由于无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又缺乏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用马克思主义化大众”不可能达到目的。同时,要使大众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也是根本不可能的。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人们价值追求的多元化,即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做得再好,也不可能使大众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但这丝毫也不会降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意义,因为只要我们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使马克思主义本身具有能够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的特点,特别是使马克思主义在内容和形式上对大众充满着吸引力,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掌握和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也必然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本文受教育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项课题资助)汪信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来源:光明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