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测绘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工具,测绘工作事关国家主权、国家安全和民族利益,测绘成果是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现代测绘技术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技术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测绘事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公益性事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我国测绘事业,对于促进我国信息化建设,推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以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国外测绘发展现状和趋势(一)地理信息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性信息资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基础地理信息为核心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
2、设成为测绘发展的首要任务1世界各国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资源建设,测绘工作由以地图生产为主向以地理信息服务为主转变测绘是指对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进行测定、采集、表述以及对获取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和提供的活动。其中,自然地理要素或者地表人工设施的形状、大小、空间位置及其属性等信息称为地理信息。基础地理信息是具有基础性、普遍适用性和高使用频率的地理信息,主要包括大地测量控制、地貌、交通、水系、境界、地名、土地覆盖等信息。上个世纪末,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均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作为重要战略。由于基础地理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整合各类专业信息
3、的基础,积极推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建设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目前,美国已经完成了全国 1:2.4 万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数测绘发展总体战略字栅格地图和数字线划图数据库建设,并于 2000 年提出以“国家地图”(National Map)为主要产品的“国家测图”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全国统一的、无缝的、现势的基础地理信息(最终目标是保证数据 7 天的现势性) ,以满足 21 世纪对地理信息的需求;加拿大建立了 1:5 万国家基础地形数据库,实现了 1:5 万数字地图的制作和出版,并以数字国家地图集为基本资料开发了加拿大地球观测信息网;英国从 1970 年开始数字化制图,已完成全
4、国范围的 1:5 万、1: 25 万及城市地区 1:1250、农村 1:2500、山区1:1 万的矢量地图,并在矢量数据的基础上推出国家道路、道路中心线、邮政编码分区、数字高程模型、境界、地名等框架数据产品;德国已建成全国1:2.4 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用遥感影像进行更新,实现了 1:5000 基本地形图内外业一体的数字化生产;日本向社会提供 1:2 万矢量行政界线、1:10 万数字地图数据、不同格网间隔的数字高程模型和栅格形式的土地利用数据等多种产品;新西兰不仅建立了 1:5 万地形数据库,还建立了数字地籍数据库。世界各国将地理信息资源建设作为测绘发展的重要内容,充分显示了测绘工作者的角
5、色变化,即从传统的制图者向地理信息提供者转变。2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测绘发展新的契机1994 年 4 月,美国政府发布“协调地理空间数据的获取与访问: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 ”的 12906 号总统令,并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定义为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访问、分发以及有效利用所需的政策、技术、标准,基础数据集和人力资源的总称。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核心是空间数据集,主要包括空间定位控制、数字高程模型、土地利用覆盖、地籍测量信息、行政界线、道路交通、水系、地名注记及数字正射影像等。该行政令要求测绘部门与有关机构生产和提供地理空间数据,并建立国家地理空间数据交换中心,将地理空间数据的生产者、
6、管理者和用户连接成一个网络。随着美国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世界各国掀起了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英国、芬兰、丹麦、俄罗斯、伊朗、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英国提出了国家空间数据框架(NGDF)计划;加拿大提出空间数据基础设施(CGDI)建设计划;澳大利亚政府把地理信息资源作为与公路、通讯及其他它类型的基础设施等同的基础设施;韩国政府认为, “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与生产力的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之一,由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主要是公共部门,因此这一艰巨任务属国家事业” ;葡萄牙政府为国家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专门颁布了一项
7、法令等。1992 年由各国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21 世纪议程 ,呼吁建立全球框架数据库。此后,欧洲地理信息协调组织、美洲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常设委员会、亚太地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常设委员会、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常设委员会等国际和区域组织相继成立。国家、区域和全球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成为测绘发展新的契机。(二)新技术在测绘活动中发挥显著作用,并成为测绘发展变革的主要驱动力测绘是一个技术密集的行业,它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依赖于测绘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变革。20 世纪末,人类在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如高性能计算机、高分辨率卫星传感器、高速宽带网络等,所有这些,对
8、测绘技术、方法和仪器设备的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也全方位地影响着测绘的发展。1卫星定位系统成为测绘定位的全新手段,基于卫星定位系统的空间基准正逐步成为测绘基准基础设施卫星定位技术已经经历了近 50 年的发展历程。美国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发了子午卫星导航定位系统,1970 年开始全球定位系统(GPS)建设,并于 1994 年全面建成。GPS 系统由 24 颗卫星组成,分布在 6 个轨道上,能够实时、连续地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地面目标的三维地心坐标。前苏联在上个世纪 60 年代中期开始研发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其第二代即俄罗斯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也由 24 颗卫星组成,分布在 3
9、个轨道上,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只有 11 颗在轨卫星。1999 年欧盟(EU)和欧洲空间局开始伽利略(GALILEO)卫星导航计划的系统设计,目前正在进行系统的开发和建设。根据该计划的安排,2005 年将发射在轨测试卫星,2006-2008 年进行地面站的建设、卫星制造和发射组网等,整个系统计划于 2008 年正式投入运行。空间定位技术的出现引起了测绘技术革命性的变化。随着卫星定位差分技术的发展,用卫星定位系统测定三维坐标的技术方法将测绘定位技术从静态扩展到动态,从事后处理扩展到实时(或准实时)定位与导航,绝对和相对精度扩展到米级、厘米级乃至毫米级。传统大地测量网正日益被摆脱,利用基于卫
10、星定位系统建立国家空间基准基础设施成为发展趋势。卫星定位系统还与多波束测深系统结合形成海底地形地貌测绘的技术手段。此外,卫星定位系统也拓展了传统大地测量的服务领域,为地球动力学和智能交通系统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2对地观测系统的发展将大大加快地理信息的数据获取与更新,使测绘成果内容与形式多样化目前,大约有 50 颗对地观测卫星正在不停地搜集地球环境数据,全球共有 13 个国家的 21 个政府机构和私营公司投资数千亿美元用于发展和经营对地观测卫星,其中在遥感市场中占主要份额的有美国的 Landsat 卫星和法国的 SPOT 卫星。随着空间技术飞速发展,遥感卫星的空间分辨率已从最初的80 米提高
11、到 30 米、10 米,5.8 米、2 米、1 米、优于 1 米;光谱分辨率可以达到纳米量级、400 多个波段。遥感信息的应用已从单一遥感资料向多时相、多数据源的融合,从静态分析向动态监测发展,并为城市/郊区自然、经济、社会特征等专题的地理信息获取提供了有效途径。其中,在高分辨率卫星方面,美国公司 Ikonos 图像的分辨率已达 1 米,Quick bird 图像的分辨率达到 0.6 米,军方侦察卫星的分辨率更是高达 0.1 米。2000 年,美国实施了“空间雷达地形测量计划” ,发射了“奋进号”航天飞机,利用干涉雷达测量技术,获取了覆盖地球陆地表面 75%的 SAR 数据,绘制了 4600
12、多万张地貌图片,用其生成相当于 1:5 万比例尺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成为首次以统一标准完成的全球数字地形模型)和测制 15-20 米精度的全球地形图。法国自 1986 年开始实施 SPOT 卫星计划,目前已经发射了 SPOT-1、2、3、4、5,其中,SPOT-5 的空间分辨率达到 2.5 米。德国的 MOMS 计划,利用三维 CCD 阵列传感器,卫星影像的空间分辨率可达 4-5 米。印度从1988 年开始有计划地发射了一系列遥感卫星,如 IRS-IA、IB、IC、ID,其全色波段分辨率已达到 5.8 米,1 米分辨率小卫星也已上天。以色列也有fe9-3 的 2-3 米分辨率卫星。高分辨率卫星
13、遥感已经成为除航空摄影外的又一重要信息源,对测绘产品形式改变和地图更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技术的发展为高程的高精度获取提供新的技术手段。3信息技术的进步推动了测绘向信息化发展,使用户能够获得可靠、适用、及时的测绘保障计算机是信息技术的核心,它导致了人类思维能力的飞跃。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测绘技术向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如智能全站仪、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地图自动编绘和电子制版系统以及数据存储系统等等。随着JAVA、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进步,地理信息系统将实现从二维向多维动态发展,由单台套向网络化发展,由简单数据结构向面向对象的矢栅一体化复杂数据结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为数
14、字化测绘产品设计的技术支撑,贯穿在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和管理的全过程。卫星通信时代已经到来,比微波、无线电和卫星通信更高一筹的光缆通信正在形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热浪将会不断延续。国际互联网络快速扩展,进入互联网的人数一直以几何级数激增,电子商务已经广为流行。网格计算为海量地理信息数据分布式管理、传输、分析提供了一体化的解决方法,为实时场景渲染和数据存贮以及地理信息互操作等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利用格网中的智能体组件动态地组装应用软件,将对地理信息应用开发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地理信息产品的分发服务方式正在改变。美国政府为了便于社会了解与获取地理信息,建立了地理信息交换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共有
15、200 多个节点注册到信息交换系统,通过信息交换系统的六个镜像网关,用户可以对注册的所有节点数据进行查询。目前,美国又开始建立地理信息一站式服务系统,即在原有地理信息交换网的基础上,建立集成化的地理信息门户网站,用户只需访问这一个网站,就可以对分布在各地的地理信息进行查询和浏览,而不需要在不同系统间来回切换。加拿大的地理信息数据交换网(GEONet)是一个集中式的地理信息数据搜索引擎。通过该搜索引擎,可以搜索和浏览地理信息数据提供者、服务提供者以及地理信息数据和产品等方面的信息。同时,GEONet 提供一些可以用于电子商务的集中式服务、免费数据集以及与其他数据交换网络的连接。澳大利亚的地理信息
16、网络服务系统称为澳大利亚空间数据目录(ASDD),是澳大利亚空间数据基础设施(ASDI)的主要组成部分。ASDD 提供了关于3 万多条由众多澳大利亚数据生产者提供的空间数据集的元数据信息,用户可以通过查询界面对 20 多个数据节点进行搜索,检索所需要的地理信息。由英国地理信息协会(AGI)建立、维护的 Gigateway 网站是英国提供地理信息服务的网络系统。通过访问该网站,用户可以根据地理范围、关键词、时间等快速获取相关数据的信息,并了解相关数据生产单位的情况。(三)地理信息产业蓬勃发展,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全球经济结构因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生了显著变化,
17、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卫星定位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也得到了空前发展,经营性测绘的发展和现代测绘高新技术的产业化,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产业地理信息产业,并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方面处于绝对优势,联邦政府 2003 年在地理信息技术上的花费超过 50 亿美元,用于购买产品和服务,占美国政府购买技术资源费用的 2%。美国从 1972 年发射了第一颗陆地卫星(LANDSAT),目前,美国遥感应用已远远走在世界前列。此外,俄、法、加、日、英、印、中等国家已成为世界上应用遥感技术较为成熟的国家。从 1998 年开始,俄罗斯地理信息系统市场快速增长,到 2002 年,其增长率超
18、过了 50%,投入费用最多的领域是国家地籍管理和自然资源管理。据有关资料统计,加拿大在 1998 年从事制图和测量服务的公司已有1600 多个,年创税收达 6.15 亿美元,如果包括 GIS 软件、导航和定位应用在内,1998 年加拿大国内相关产值超过 20 亿美元,从业人员达到 22000 余人。2000 年全球地理信息产业总产值约为 1000 亿美元,并预计以每年 40%的速度增长。据 Daratech 估计,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为35%,2005 年将形成 500 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另据权威部门预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市场在 2005 年将达到 338 亿美元,卫星导航市场在
19、2008 年之前将达到 409 亿美元。二、中国测绘发展的现状(一)建国以来测绘发展的历程纵观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测绘发展的 50 多年,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开创与起步阶段、发展与进步阶段、挫折与恢复阶段、调整与拓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开创与起步阶段(1949195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急需测绘工作提供测绘成果。但旧中国的测绘工作落后,全国仅有约三分之一的面积在20 世纪 2040 年代之间进行过精度较低的测绘,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测绘基准不统一,测绘成果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此形势下,测绘事业迅速发展起来。(1)测绘工作组织体系初具雏形。军事测绘率先发
20、展,在战争时期测绘力量的基础上建立了测绘机构和多种测绘队伍;国务院一些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各部门也发展了测绘力量。由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仍难以满足,国务院提请全国人大一届常委会于 1956 年 1 月批准成立国家测绘总局。(2)测绘基本建设逐步开展。总参测绘局于 1951 年在东部国防地带开始大地网和地形图试测,1954 年开始大规模的天文大地网布测和在东南、东北地区开展水准测量及地形图测制;1954 年北京坐标系和 1956 年黄海高程系建成;1953 年起集中力量进行“一五”计划 156 项重点工程为主的工程测量;19491955 年,国家对 10 余个小仪器厂及小作坊进行
21、了调整和改扩建,建成 8 个仪器厂,开始试制经纬仪、水准仪和平板仪等。(3)测绘教育开始起步。1953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校改为测绘学院;1956 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成立;全国成立 3 所中等测绘专业学校;另有 10 所高校和 10 所中专学校相继设立了测绘专业。全国高等测绘教育以两所测绘学院为主形成规模。军队和一些部门分别举办了测绘技术训练班,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测绘生产技术力量。(4)测量标志管理纳入测绘行政管理。1955 年,国务院颁布关于长期保护测量标志的命令 ,以保护全国各地已建和将要建立的测量标志。2发展与进步阶段(19571966 年)测绘工作者为国家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展开各
22、项测绘工作,测绘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测绘技术水平显著提高。(1)测绘工作组织体系基本形成。国家测绘总局基本建成了测绘生产、人才培养、科研和出版等较完整的体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逐步建立起测绘管理处,形成了国家和省两级测绘管理机构。测绘队伍扩展到国务院的近 20 个部门。军队形成了总部和军兵种、军区两级测绘管理机构;总参测绘局建成了完整的测绘生产、教育和科研体系,各军兵种、各军区的测绘力量也逐步发展起来。1956 年中国测绘学会成立。(2)测绘生产业务稳步推进。国家测绘总局与总参测绘局(以下简称“两局”)制定了大地测量法式草案和地形图测绘基本原则,建立了初期的重力基准、长度检定设施和天文经度基
23、本点网,制、修订了有关测绘技术标准。两局按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基础测绘任务的分工,全面开展测绘工作。国家测绘总局与国务院各经济建设部门和各省、自治区就完成经济建设测绘任务也作了分工。到 1966 年,基本完成全国大陆范围内规划的天文大地网、精密水准网、重力网等主体网的布测。除少数地区外,基本完成第一期 1:2.5万、1: 5 万、1: 10 万地形图的测制。结合各项经济建设任务,进行了北大荒等多个农垦、农场建设和粮食基地建设测绘,全国首次林业普查测绘,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地质勘探测绘,石油勘探和开发建设测绘、大江大河规划治理与大型水利水电建设测绘,京、津、沪等大城市控制网测量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
24、绘,大批工厂、矿山、铁路、公路、港口、航道、电力等工程测绘以及国防工程建设测绘等。地图编制出版与测绘书刊编辑出版方面,编印了大批内部工作用普通地图和自然类、经济类、社会类专题地图。编制出版了大量公开发行的地图。19561966 年,编辑出版测绘书籍 639 种。(3)测绘教育进一步发展。高等和中等测绘教育进入了兴盛期。又有一些高等院校和中专学校设立测绘专业,两所测绘学院分别增设了测绘仪器和海道测量专业。19521966 年间,全国共毕业测绘大、中专生约 3 万名。(4)测绘科研起步。19571959 年中国科学院和两局所属的测绘研究所成立。认真执行全国十二年科学规划所规定的测绘科研任务,制定了
25、全国测量与制图科技发展规划,全国测绘科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起来,技术革新试验活动也很活跃,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四种测绘科技期刊创刊并出版发行。(5)测绘仪器制造加快发展。国家测绘总局制定测绘仪器发展规划,并成立了研究机构、试制车间和修造厂。总参测绘局建成制造大地测量和航测仪器的两个厂。全国制造测绘仪器的工厂增加了 10 多个,试制和生产中等精度的经纬仪、水准仪,开始试制航空摄影、航测内业测图仪器。(6)地图管理纳入法制轨道。1965 年国务院颁布了编制出版我国地图暂行管理办法 ;有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地方测绘管理法规。3挫折与恢复阶段(1966197
26、6 年)1966 年 5 月, “文化大革命”运动(以下简称“文革”)开始,测绘事业遭到严重的挫折和损失。1969 年底,国家测绘总局被撤销,1973 年初才得以重建;各省、自治区测绘管理处下放给地方或被撤销;两所测绘学院、总参测绘局测绘研究所被撤销。这一时期,国家测绘总局完成了“三线”建设分工地区的地形测图,甘肃、新疆等地的 1:1 万地形图航测;全国重点地区航测 1:1 万地形图的计划重新展开。重新布置全国一等水准网的测量并制订了新的布网方案。人民解放军测绘部队完成了一系列重要军事测绘任务,完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航空摄影,完成了“三线”建设尚未测图地区、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大地
27、网的加强加密测量和地形图测制,编绘了全国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进行了西沙群岛与大陆的联测。更新了东、中部地区 1:5 万地形图。两局共同开展 11重力测量和地球形状与引力场的研究、卫星大地测量新技术研究与试验。1975 年两局又精确测量并计算出珠峰海拔高程。全国首期天文大地网测量外业工作、第一代 1:2.5 万、1:5 万和 1:10 万地形图测制和编制基本完成。地震和测绘等部门在地震研究、预报、抗震救灾、灾区重建等方面完成了大量测量任务。“文革”中,测绘科研、技术革新活动基本停顿。虽然在某些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从总体上讲,这一期间中国测绘科技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又拉大了。地图和测绘书
28、刊出版艰难进行,专题地图仅编制了 10余种,公开地图编制出版品种、数量大减,质量下降,教学地图停止编制出版,市场上发生“图荒”现象。10 年间仅出版了 7 种测绘书籍,仅有的 4种测绘科技期刊也在“文革”中停刊。“文革”后期,全国测绘教育逐渐恢复,另有 9 所高等院校、中专学校新设测绘专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部门和各经济建设部门以及军事测绘部门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测绘技术培训工作。“文革”运动冲击了刚展开的全国测绘仪器会战,制造测绘仪器的工厂生产处于半停产状态。但还是研制并批量生产了 2级经纬仪和陀螺经纬仪等 10 多种普通测量或精密测量仪器以及一些航测仪器和测距仪器。4调整与拓展阶段(19
29、761992 年)“文革”结束,测绘事业重新焕发了生机。经过全面拨乱反正,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改革开放中,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测绘事业从传统测绘体系建设开始进入测绘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新阶段。(1)测绘法制建设大为加强。国家测绘局组织有关单位起草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 , 1992 年经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实施。1980 年以来,国家、地方以及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相继颁布了各种测绘法规、规章、规定。军事测绘也制定了多项管理法规。测绘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2)测绘队伍发展壮大。到 1989 年,国家测绘局系统共有测绘单位101 个,职工 2.71 万人。全国各专业部
30、门的测绘人员发展到 16 万人。军事测绘部队进行了几次精简,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大大提高。1989 年全国领取测绘许可证的单位共 4580 个,从业人员 20.27 万人。(3)测绘工作取得重要进展。1978 年建成了国家大地原点,随后建成了以原点为起算点的 1980 西安坐标系,后又相继建立了 1985 国家高程基准、1985 国家重力基本网和天文经度基本点网;到 1989 年颁布国家、行业和军用测绘标准 33 个;国家测绘局系统航测 1:1 万地形图 400 多万平方千米,联合水利、地震部门完成全国一等水准网重新布测的任务。各经济建设部门的测绘队伍完成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油田勘探、公路铁
31、路建设以及城镇规划、震后重建、开发区建设等重大工程的测绘任务。测量手段、方法、范围均突破或开始突破传统模式;地图编制出版实力得到空前加强;国家测绘局新编制了四种比例尺中国全图。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印了新一代行政区划地图、地图集、地图册和经济地图集,编制了一大批专题地图等19761989 年,共编辑出版测绘书籍 800 多种,测绘科技期刊 20 多种。测绘仪器的研制和生产得到重视,常规测绘仪器产品、产量、性能基本上能满足需要。某些常规大地测量仪器甚至批量出口。中国测绘学会专业委员会和工作委员会发展到 15 个,1989 年会员已达2.6 万多名,一些著名专家先后被选为国际测绘组织的负责人。
32、1977 年成立全国测绘科技情报网,开展了多种形式测绘科技信息交流活动。(4)测绘科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两所测绘院校均获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又有 8 所高等院校设立测绘专业或系。国家测绘局成立郑州测绘学校,有 8 个省、自治区成立测绘职工中专,又有 3 所中专校设立测绘专业。到 80 年代末全国已有各类测绘科研机构 23 个,科研队伍 2000 多人,还有一批卓有成就的学术带头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测绘科研水平缩小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些方面已接近或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5)测绘国际交流与合作全方位展开。中国参加了联合国亚太区域、非洲区域和美洲区域测绘会议,并积极参加了 IAG、ISPRS、ICA、FIG 等国际测绘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国测绘全面走向世界,成为世界测绘界的重要一员。军事测绘与国外的交往也空前活跃。(6)开始地理信息数据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建成了全国 1:100 万地形数据库、地名数据库和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并开始了地理信息开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