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类比法概述 一、类比法的概念 “类比”一词源于古希腊,含义为“按比例” 。古希腊数学家发现,两个尺寸不同的三角形若三条边的比例关系相同,则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这种以比例发现相似性的方法,是最早意义上的类比。我们现在使用的类比的含义已经扩大化了。简单的说,类比就是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在我们日常认识事物的过程中,常常会在无意中使用类比的方法,从两个事物的一个或数个相同点或相似点推想其他的相似点,从而对事物一些未知的属性做出推断。反过来,在创造新事物时,我们需要新事物具有一定的属性或特点,那么,是否可以找到具有相同或相似属性的其他已有事物,将决定该属性的形状、结构、原理或
2、其结合运用于我们需要的、正在创造中的事物呢?根据普遍联系的哲学观,完全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事物总是处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之中。这种联系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的相似性,可以为我们认识新事物或创造新事物提供帮助,将这种相似性的比较运用于发明创造,就形成了一种创造技法类比法。类比法就是通过对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点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推出这两个对象在其他方面的相同或相似的方法。 二、类比法原理 类比法的基础是比较,它的运作机制原理包括两个方面:异质同化和同质异化。 异质同化 异质同化是指在创造发明新事物时,借助现有事物的知识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待创造事物和现有
3、事物之间的相同点或相似点的过程。类比法中的比较必然是建立在不同的两个事物之间,所谓的异质就是指这两个不同的事物,其中之一是待创造的事物,另一个是现有的事物。同化就是指找出这两个不同事物的相同点或相似点。 同质异化 同质异化是指把决定现有事物与待发明事物相同点或相似点的原理、结构、形状或其结合运用于发明创造,创造出具有该相同点或相似点的新事物。在运用类比法时,异质同化和同质异化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异质同化是前提和基础,同质异化是创造发明的关键环节,一个新事物的创造发明必须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运用辩证统一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类比是以比较为基础的,类比法的关键是发现和找出原型,也就是类比的对象。
4、从熟悉的对象类推出陌生的事物,从已知探索未知。如果没有类比的对象,类比的方法就无从运用,创造发明的实施只能由其他技法来进行。 三、类比的四大类型 在以类比为基础展开联想或联系时,实际 的连接方式会有不同。美国创造学家戈登把创造过程中的类比分为四大类型: 直接类比 从自然界的现象中或人类社会已有的发明成果中寻找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事物,并通过比较启发出创造性设想是一种直接类比的方法。如电视发射塔的设计,要求既有抗各向风力的性能,又能满足发射信号的需要。人们发现山上的云杉树由于受狂风常年累月的打击,底部直径显著增大,树形长成了圆锥状。通过类比分析,就出现了圆锥形的电视塔。飞机发动机的燃烧器由于气流无
5、法控制,常出现气体湍流紊乱现象。我国年轻的博士高歌曾在大西北工作,注意到沙丘的形状十分稳定。于是他将沙丘的形状同飞机发动机的燃烧器作了比较,将燃烧器内表面改为沙丘形状,最终发明了“沙丘驻涡火焰稳定器” 。美国发明家莱特兄弟更是以“谁要飞行,谁就仿鸟”的名言为众多的梦想飞行者指引发明创造的方向。 拟人类比 拟人类比也称感情移入或角色扮演。把创造发明的对象或者某个因素人格化,假如自己是该对象或因素时,在该种情况下会如何办。如机械人的设计主要是模拟人的动作。 象征类比 象征是指用具体的事物或符号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如鸽子象征和平,手形“”象征成功、胜利等。象征类比是指将创造发明的事物中的某些问题,运
6、用具体的事物形象或象征性符号作类比描述,从而使发明的事物更具创造性。戈登说: “象征类比是知觉感知的,在无意中的联想一旦做出这种类比,他就是一个完整的形象。” 幻想类比 幻想是指在现实情况下虚无缥缈、不合情理的设想,多出现在神话、童话和科幻故事中。幻想类比指在创造的过程中,把待解决的问题用理想的、虚构的事物类比的方法。如中国的古代帝王,为了更好的统治百姓,号称自己是“真龙天子” ,并把神话中的龙绣在衣服上、大旗上。人们对死亡充满恐惧,为了自我安慰,大胆设想,只要活着时心地善良,不做坏事,死后就可以升入“天堂” 。幻想中的“天堂”实际是对现实“美好生活”的类比。但是,正是创造中的幻想类比,推动了
7、发明创造,逐步使幻想成为现实。如人幻想像鸟一样的自由飞翔,现在人们乘坐飞艇、飞机等飞行工具已经能够自由飞行。人们幻想登上月球,有嫦娥奔月的神话,而现代的人已经能够成功登上月球。 以上介绍的四大类比法,在实际运用中,直接类比是基础,由此可以向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幻想类比引申发展。四种类比各有特点和侧重,在创造的活动中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相互转化,都是创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 四、类比法的技法分类 在人类社会的创造活动中,不断出现和完善了一系列建立在类比基础上的具体技法,包括典型技法综摄法;基本技法原型启发法、移植法和仿生法;引申技法等价变换法、中山正和法和中山高桥法。随着人们对创造活动中的类比
8、技法的熟练掌握和运用,还会有更多的理论性、操作性强的类比技法产生。 第二节 典型技法综摄法 一、综摄法的概念 综摄法最初是由美国创造学家威廉戈登()提出来的,后来乔治普林斯()同戈登一起共同研究,使综摄法得到进一步完善,成为理论性和操作性强的创造技法。综摄法是指从已知的事物出发,将毫无联系的、不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未知的事物,从而使理想中的未知事物成为现实的过程。 综摄法产生的基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个人都有潜在的创造能力,而且是可以被开发的; 第二,创造过程是可以具体描述的,创造经验是可以总结和被他人学习的; 第三,创造作为文化现象,在艺术中和在科技中是相似的,都可
9、以用共同的心理过程来表现; 第四,在创造过程中,非理性因素比理性因素更重要; 第五,创造小组可以模仿个人的创造过程。 综摄法作为一种专业的、系统的创造技法,其创造性的实现关键在于以类比为基础的联想,这容易使人将其与头脑风暴法联系或等同。实际上,综摄法是与头脑风暴法不同的集体创造技法,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摄法是以类比为纽带进行联想的。 类比是人们将不同的两种事物联系起来时容易采用的思维方式,当小孩在形容一个新认识的事物时,往往会不自觉中运用类比的方法。综摄法中的联想至关重要,但是,联想的基础是类比,联想原因是两种事物存在相同点或相似点,这是其与头脑风暴法不同的关键之一。 综摄法是一种适用于集
10、体创造的专业性的技法。 综摄法虽然也可以为个人使用于创造活动,但是只有其作为一种集体技法时,才能较好的克服个体联想的局限性,才能使其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综摄法系统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操作性使其更适用于集体的创造活动。 综摄法是针对已有问题进行的,目的性较强。 在使用综摄法时,往往问题已经提出,可以是新产品开发、已有产品改进以及广告创意、解决某些社会问题等。因此,能够针对目标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不像有些类比技法带有一定的偶然性。 二、综摄法的基本原理 戈登认为综摄法的基本原理包括两个部分,即变陌生为熟悉和变熟悉为陌生。 变陌生为熟悉 变陌生为熟悉的阶段,就是类比法中的异质同化阶段。
11、主要是借助于分析,设法将陌生的事物分解,尽可能的将其变为以前熟悉的事物。人的机体本质上是保守的,它排斥任何陌生的东西或概念。所以,当遇到一个新问题或陌生的事物时,都要有意识的把它纳入一个可接受的模式中,与以往的熟悉东西相比较,找出它们的相似点,以便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创造性的解决问题,不仅需要通过变陌生为熟悉来认识事物,更需要将熟悉的事物再变为陌生的事物,即新的、具有创造性的事物或方案。 变熟悉为陌生 对已知的熟悉的各种事物,运用全新的方式,从新的角度进行观察、分析,将熟悉的变成不熟悉的,才能真正创造出新的事物或提出新的方案。变熟悉为陌生,需要打破旧框框,使人的思维跳出已有的习惯。 在
12、综摄法中,变陌生为熟悉和变熟悉为陌生的过程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需要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而且,都是以类比为基础的。因此,综摄法的灵魂就是类比。 三、综摄法的实施程序 综摄法能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原因之一是其操作性强。综摄法的实施步骤如下: 确定综摄法小组的成员 提出问题 一般由主持人将所要解决的问题向小组的成员宣读。这一问题往往是预先拟定的,而且小组成员并不知晓。 分析问题 专家对该问题进行解释和陈述,目的是让小组成员了解有关问题的背景等信息,使非专业人员对该问题有一个大致的理解。 净化问题 小组成员围绕这一问题进行类比设想,尽可能多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专家从较专业的领域,说出该想
13、法的不足之处,选择两三个比较有利于问题解决的设想,达到净化问题之目的。 理解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 从所选择的设想中的某一部分开始分析,让小组成员从新的问题出发,展开类比联想,陈述观点。这样做可以使小组成员理解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目标。 类比灵活运用 确定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主持人要有意识地抛开原来的问题,让小组成员发挥类比设想作用,把问题从我们熟悉的领域转到远离问题的领域。从各位成员的类比中,选出可以用于实现解决问题的类比,对选出的类比进行分析研究,从类比的例子中找出更详细的启示。 适应目标 远离问题不是根本目的,是为了到陌生的领域去,寻找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启示。把从类比中得
14、到的启示,与在现实中能使用的设想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新颖独特的解决方法。 方案的确定与改进 专家对于方案要进行反复的论证,并对其中的缺陷进行改进,直到取得满意的结果。 四、注意事项与应用范例 在运用综摄法的过程中,不一定完全照搬上述八个步骤,关键是灵活运用类比技巧。同时注意以下个问题。 第一,由不同知识背景的人组成讨论小组,相互启发,集体攻关,特别是对主持人和专家的要求较高,必须选择合适的人来担当。小组的其他成员需要多种学科、多种专业,这样才能大胆类比设想,变熟悉为陌生,在广阔的领域内展开问题,解决问题。如美国在“”后反恐策略的制定中,将好莱坞的著名导演们请来,让他们充分发挥艺术创想,为反恐
15、提供思路。 第二,专家对所要解决的问题的陈述,不能过于详尽,防止大家的思维囿于一定的范围,而影响问题的展开。 第三,在净化问题和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的过程中,既要发挥民主,让小组成员尽可能多的提出设想,又要体现集中,专家要从中选择两三个设想,作为进一步讨论的出发点,所选择的设想,不应该是显而易见的、合乎情理的,而应该是新奇的、独特的构思。 第四,专家要及时发现有益于问题解决的启示,只有专家,更清楚启示与目标的距离,从而达到变熟悉为陌生。 第三节 基本类比技法 在类比技法中,有一些理论体系性不强,突出个体创造,常广泛使用的基本类比技法,如原型启发法、移植法、仿生法等。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一、原型启
16、发法 原型启发法是一种最为笼统的类比方法,也称垫脚石法,是指通过观察找到原型,在原型的引发下,产生创新设想的技法。 启发是指在某种刺激物的作用下形成新设想的心理活动,它是以相似联想为基础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就像江河,可以奔流不息,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复杂的脑力活动,往往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因此启发带有偶然性、机遇性,需要有一定的条件: 第一,有强烈的创新欲望。这样才能提高接受启发的敏感性。 第二,明确问题的实质,以鉴别把握可能得到的启发。 第三,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面,为启发创造更多机会。跨学科的研究者常常能做出突破性的贡献,因为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越少,所发明物的意义就越大。
17、 第四,大胆猜测事物之间可能的联系,寻找启发的原型。 原型启发的原理和特点 原型启发法是根据人的创造思维和运行方式,将偶然遇到的某些事物,经过观察和分析,突然间启发出灵感。它是以创新欲望为前提,以类比为基础而进行的一种创造活动。 原型启发法的特点是: ()在原型启发之前,有时创造者的目 标并没有确定,有时虽然确定了目标,但不是在有意识地寻找下才发现原型。 ()原型启发法强调的是启发,启发只 是一个垫脚石,并不是要求启发物与发明物之间有明显的严格的相似关系。 有利于发明创造的现象是常有的,发现或者知道这些现象的人很多,从发现而受到启发的人却很少。差别在于发明创造者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们不轻易放过
18、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的现象,并及时、敏锐地把它同发明联系起来,进行创造性思考。 他们发现的是很普通的现象,从中创造出来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新事物。总之,原型启发是一种笼统的类比法,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只是根据人创造思维的偶然性活动,从事物的特征、形状、颜色、结构和功能等获得启发,进行创造活动。因而,创造发明的成功率较低,且必须以原型为基础。但该方法理论要求不高,易于被接受,所以仍然是一种比较常用的创造技法。 二、移植法 移植法就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方法等引用和渗透到其他领域,用以改造旧事物或创造新事物,所以移植法又称“渗透法”。 移植法的原理和特点 移植的原意是指把播种在苗床或秧田里的幼苗拔起或连土
19、掘起种在地里或其他地方。医学上的移植则指将有机体的一部分组织和器官补在同一机体或另一机体的缺陷部分上,使它逐渐得到修复。移植法是一种侧向思维方法。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说: “移植是科学发展的一种主要方法。大多数的发现都可以应用于所在领域以外的领域,而应用于新的领域时,往往有助于促成进一步的发现。” 移植法和原型启发法相比,是更为具体的类比,其发明物与利用物之间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而且移植前,发明者有明确的目标,即移植的方向,从目标出发来寻找欲移植的对象。 移植法有效运用的必要条件 移植法的运用比较容易理解和联系,但是,移植并不是毫无目的和条件的进行,它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以保障技术的可实现和
20、创造性。移植法有效运用的条件有: ()用传统方法难以找到理想的设计方案或解决问题的设想,或者利用本专业领域的技术知识根本无法找到出路; ()其他技术领域存在解决相似或相近问题的方式、方法; ()对移植的结果能否保证系统整体的新颖、先进、和实用性有一个基本的估计或肯定性的判断。 这三个条件,在运用移植法进行创造的时候必须具备,否则移植工作将无任何意义。 移植法的种类 ()原理移植。技术原理本身都带有一 定的普遍性和通用性,因此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和目的作移植创造。 ()结构移植。物体的特定结构往往对 其功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将不同物体的结构移植、渗透,就有可能产生新的事物。 ()方法移植。
21、科学研究每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技术创造每完成, 。一项新发明都伴随着方法上的更新和突破世纪的笛卡尔是科学方法移植的先驱。他以高度的想象力,以曲线上“点的运动”为触发点,把代数方法移植到几何领域,使代数、几何融为一体,从而创立了解析几何 ()材料移植。产品的材料对产品的价 值、功能和制造成本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通过将不同的材料移植于特定的产品,可以达到创新的目的。例如现代社会塑料的使用非常普遍,年英国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辆塑料坦克。这种坦克以塑料和玻璃纤维取代钢来制造外壳,不但轻巧,能以飞机运载,而且具有避开雷达的隐形功能。 移植法是科学研究中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它理论简单、易于掌握,不足之处是必需
22、要有移植的原型。 三、仿生法 仿生法是指通过模拟生物的结构、功能或原理等而进行发明创造的方法。 仿生法的原理 仿生法的运用以人类对生物界的不断认识为基础,也在不断地发展之中,生物原型已成为现代发明的源泉。其理由是:生物在自然进化中,经历了亿万年的筛选、淘汰和改进,通过自然选择,每种能够生存的生物都有别的生物所不具备的特点和功能,这些特点和功能便成为人们创造活动模仿的对象。如蝙蝠可以发出和听到超声波,狗的鼻子可以感觉出万种物质和不同浓度的气味,等等,这些功能都已被人类所认识和利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界中生物系统的这些奇妙功能愈来愈为人类所认识和把握,向生物索取启迪,是现代发明创造的一个重要
23、趋势。 仿生法的实施步骤 仿生法的模仿对象主要是生物,它是一种以生物为比较对象的具体的类比法。其实施的步骤为: ()明确发明创造物的功能。 ()选择模仿的对象。根据自然界的生物学知识,通过类比联想,寻找与目标功能相似的生物体,有目的地选择模拟对象。 ()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功能等。 ()将研究所得的生物学资料,运用数学分析抽象成通用的数学模型,再采用机械、电子、化学等手段制成可进行工程技术实验的实物模型。 第四节 引申类比技法 由综摄法引申和演变的技法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技法有:等价变换法、中山正和法和中山高桥法。下面分别给予介绍。 一、等价变换法 等价变换法的原理及特点 等价变换理论是日本同志社
24、大学理工研究所市川龟久弥教授于年提出的。等价变换法就是通过对某事物的一方或双方经过适当的思考,找出原来没有关系的两个事物的共同点,把两者的等价关系体系化。等价变换法,理论完整,体系严谨,程序清晰,并有相应的检索工具,是一种较系统的创造技法。该技法在日本比较流行,对我国的创造发明影响也较大。 自然界中任何生物的进化过程,总是由初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这也是由达尔文的“优胜劣汰”的进化论所证明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与生物进化史有同样的道理,任何新事物都是从原事物中产生的,舍弃其过时的消极的方面,保留积极的和合理的因素,再结合新技术新理论,从而构成了适应当时时代发展需要的新事物。因此,旧事物中保留下来
25、的那部分仍存在于新事物中,这就是新旧事物共有的部分,也是事物之间的等价性(或者称相似性或共性)。 等价变换法认为:创造发明的本质就在于使一个或一类事物保留其有用的部分,抛弃其落后的或不适应需要的部分,最后变换成更为高级的事物。其过程可以表示为下列符号形式,也称等价变换方程式。 指任意已知事物,即发明的原型; 设定的思考路线或给定的某种要求或目标; 表示应舍弃的或不适应需要的所有部分或所有特征; 表示保留的有用部分或称等价性构成要素,其中为等价因素,为的限制条件; 代表产生新事物时应加入的所有部分或所有特征; 代表新事物。 等价变换法的运用程序 市川教授以等价变换理论为指导,将该理论变为可操作的
26、、有一定运用程序的等价变换法,以指导实践。等价 变换法的运用程序图如 -所示,以下结合机动船的发明来说明这个程序。 图- 等价变换法运用程序图 第一步,提出问题,确定目标。以前供游玩的小划艇的动力系统是靠双桨的,费时费力。因此,决定发明一种船的新式动力系统。 第二步,确定观点,分析问题,设定技术要求。分析问题要力求抓住问题的本质,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分析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进行。因而就会产生多种技术要求。小划艇使用起来费时费力,可以改变船的体积或者船的形状,使船更轻巧,便于运动,也可改变桨的数量、质量,还可以改变其动力系统。从推动装置上提出技术要求如下:新式的小艇应具有机动的动力系统,
27、且可控性好,质量小。 第三步,从设定的技术要求中,抽取出等价因素。等价因素是对技术要求的进一步简化、抽象化和概括化的结果,一般都是动词或动词词组。本例中可确定等价因素为“推动”。 第四步,找出能实现等价因素的现有的所有技术装置和技术手段(即集) ,这一步需要有创造性,尽可能发散思维,向多方面扩展,提出尽可能全面的多种类的能实现该等价因素的事物。本例中,各行各业中能实现推动作用的事物有电、蒸汽、汽油、柴油、风力(帆)、水流等。 第五步,从所有这些事物集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事物。 本例中因发明者本人开了一家生产小型内燃机的公司,因此选择柴油类动力系统。 第六步,确定限制条件,从集中选出的,事物必然有
28、其具体的实现的条件,这种特定的实现的方式即为限制条件。本例中,选用柴油类动力系统,就要将柴油发动机与小艇相结合,推动小艇运动,而不能用帆,或蒸汽等形式。 第七步,组合,即将等价因素与限制条件组合在一起。本例中,组合结果为:以柴油发动机作为小艇的动力系统。这一步也是贝尔纳舍弃原型中与发明物无关的部分()的过程。本例中将以柴油发动机为动力系统的拖拉机、发电机等与新发明物无关的方面抛弃,而将拖拉机、发电机的动力系统柴油发动机保留。 第八步,对和做各种组合试验。是为了保证实现目标的一系列条件,形成需要专业知识,需要了解当时的问题背景及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包括要实现技术的功能、结构、效率等知识,以使
29、发明具有先进性和新颖性。本例中,需要寻找符合的有关机动船只螺旋桨、船体平衡的知识等,还要将原形进行局部的变换,如将柴油发动机的体积变小,使其质量小,便于悬挂和手控操作,同时发动机的传动杆要向下伸入水中,与螺旋桨相连等。 第九步,检验。看各种方案能否达到开始时提出的目标,若达到则终止研究,否则应重新考虑最初定的技术要求,调整发明思路。反馈也可以到第步,选择其他对象作原型,重新试验,直到最后得到满意的答案。 第十步,完成新事物,付诸实施应用。 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等价变换法适用于工业产品的开发,主要是模仿、改进型的发明创造,对一些没有更多原型为基础的组合发明或者原理突破型发明,等价变换法难以运用。
30、 等价变换法实施中,有两步极为关键,一是提出问题、明确目标,它对发明过程有根本性的制约作用。二是第三步和第六步的提取等价因素,它关系到能否抓住技术的本质。 “辞典”是等价变换法的辅助工具,使抽取的方法和技巧逻辑化,有利于发明创造的进行,要灵活运用。 二、中山正和法 中山正和法的原理 中山正和法是日本创造学家中山正和于 年提出的类比技法,又称法。中山正和根据巴浦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认为人的记忆分为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第一信号系统只能反射类似记忆的事物,中山正和称为“点的记忆”;第二信号系统可用语言表达有条理的记忆,中山正和称为“线的记忆”。如果通过联想、类比等方法来搜集平时积累起来的“点
31、的记忆” ,再经过重新组合、类比引导,把它们连接成“线的记忆”,就会产生大量新的创造性设想。 中山正和法的实施程序 中山正和法是利用卡片,把讨论内容写在卡片上,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进行讨论。第一步,宣布要解决的问题。第二步,主持人把与会者的想法全部写到各卡片上,将卡片排成一横列。第三步,从上述横列卡片中每拿出一张,就让与会者运用类比法说出有关的想法和启示,可以运用直接类比、拟人类比、象征类比、幻想类比等方法,把得出的启示分别写到卡片上,纵列排在相应的横列卡片下边。 第四步,如果在几个纵列中出现“相同的”或“相似的”启示,就把这样的卡片摆的靠近一些。第五步,如果发现可能实现的启示,就把它用文字或记号
32、记下。来,摆在最下面。第六步,试将纵列中的卡片彼此组合起来,看看是否可以得到新的启示。第七步,最后可实施的启示将呈现出来,进而运用于发明创造。 三、中山高桥法 中山高桥法的原理 中山高桥法是日本创造学家高桥浩于年提出的,又称法。中山高桥法是改进的中山正和法。在实际应用中,中山正和法有一定缺点,就是展开讨论的途径比较机械、模糊。中山高桥法提出,要抓住待解决问题的关键词,由关键词展开一系列类比联想,经过分析,完成创造设想。因此,有人称中山高桥法为“关键词法”。 中山高桥法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明确问题。 第二步,找出关键词。 第三步,从关键词引出类比联想。 第四步,找出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类比。 第五步,深层次分析所找出的类比的结构或机能,并加以排列。 第六步,按照排列的结构或机能,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