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化产业园盈利模式是关键.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8068050 上传时间:2019-06-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产业园盈利模式是关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文化产业园盈利模式是关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文化产业园盈利模式是关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文化产业园盈利模式是关键.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文化产业园盈利模式是关键.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文化产业园盈利模式是关键文化创意产业是指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运用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包括广告、建筑设计、艺术和古董市场、手工艺品、电影与录像、数码娱乐、动画制作、时尚生活产品设计、软件及计算机服务、音乐、表演艺术、新闻出版业、电视和广播及旅游、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遗产、休闲旅游、体育等行业。 当前全世界文化创意产业每天创造产值 220 亿美元并以 5%以上的速度递增。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占美国 GDP 的 12%;英国 GDP 的 10%。就业人员各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 20%、10%。美国影像出版等年收入超 700 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航天业的第二大出口创汇产业。

2、在我国,从 2007 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了 6 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 家国家级的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同时为了培养市场主体,从 2004 年至今,文化部先后命名了 200 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据不完全统计,这些示范园区和基地 2010 年的收入平均增长率都在 40%以上,总收入达到 2500 亿元。 文化产业园区在全国各地呈现燎原之势。截至 2011 年,文化部共命名了 6 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4 家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 204 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文化产业园的定义文化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文化产业及相关产业

3、的范围包括:提供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服务和文化休息娱乐活动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销售活动。文化产业园,是指在政府整体规划和引导下,按照兴办经济开发区的成功模式,以区域文化资源为载体,以优惠的产业政策吸引多种文化生产要素聚集的园区。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地区内外的艺术家、文化产品经营者和文化中介组织向园区集聚,逐步营造文化氛围,形成文化特色,打造文化品牌,使之成为文化产业的聚集地、文化产业的孵化器和推进器。基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提供一系列新创企业发展所需的管理支持和资源网络,以支持和孵化新建高新技术企业为主要功能的产业园区和孵化器,完全可以成为

4、发展文化产业的新模式。二、文化产业园文化的作用文化产业园区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催生文化企业,打造产业集群,甚至在推动就业等方面均有重要特征和功能。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春江花月夜 纯音乐 - 传统古曲珍藏版 纯乐古筝 产业园区构成了共同的产业运行链条。产业间、企业间相互激荡,形成了一系列的产业优势。在产业内,企业之间互动;产业外,企业可以结盟,共同对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产业集群因享有地理上的优势而有可能获得更便捷的发展。这种产业的群集具有特殊的优势,地理位置接近也许会产生集群间的激烈竞争,但企业间却可以分享信息资讯,聚合特定的需求,继而降低交易成本

5、。产业集群也能使一个个孤立的企业从较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中受益,同时刺激相关产业和后续产业的发展,为产业群的发展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文化产业园区的企业集群具有较大的跨行业按需组合的特征。其主要构成包括:相关文化艺术创意设计方面的企业,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如数字网络内容产业方面的企业,企业国际化的策划推广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文化创意产品生产企业,以及有经济管理、商品管理方面经验的公司。这种构成有助于开放集群内企业间的动态联系,构成立体的多重交织的产业链条网,形成综合融会的集群效应。三、文化产业园的环境特征不同于一般的产业园区,文化产业园区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建设一个文化产业园区必须先建立一个良好的基础

6、环境:首先,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拥有强有力的制度保证、政策支持和高效的协调机制。这包括:法律(经济法、市场法、版权法等)制度;金融结构,完善有效的投融资支持,富有实力的文化产业基金和风险基金;国际承诺、社会文化和知识资源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诚信、互惠、合作、富于功效的良好的社会网络。其次,要提供良好的文化、艺术创意的资源,对创意、艺术、艺术教育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对文化标准和文化价值的推崇。这包括: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转换、利用;推动国际多元文化发展的共识;城市或园区文化活动的社会氛围,公众参与的热情与素质培养。 第三,还需要能够发挥集聚效应的市场网络,这有利于培育文化企业群体,打造

7、并完善文化产业链,形成新的产业发展群落以及高技术的基础设施支持,相互接驳的产业链条,打破原有行业界限的重组场域。当然,吸引文化产业人才的文化氛围、城市风格和舒适自然的生活配套区域也必不可少。文化产业园区的这种组合对人才构成也有很高要求。一是文化产业需要大量具有复合教育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如文化艺术的理论与创作、网络设计或相关专业技术、工商管理或经贸教育。二是在企业内、行业内、文化产业园区内配置不同的专业人才,形成多种文化创意人才的互补聚合优势。一方面,文化产业园区无疑需要技术人才:优秀的科学家、设计家、工程师、建筑师等;另一方面,文化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无形化、文化化和艺术化,所以文化产业园区需

8、要富于灵感的艺术家(包括先锋艺术家)、民间艺人、自由撰稿人、文化学者,甚至哲学家。第三,文化产业园区还需要管理人、广告人、媒介工作者等中介人。这是文化与经济、艺术与技术、人文与科学、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冲突、较量、碰撞与融合。也正因为文化产业的文化艺术特性,大型文化产业园区还应考虑文化产业人员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质量、生活格调、品味、生活舒适度等。四、文化产业园开发模式分析文化产业园同时也是文化创意地产的概念,文化创意地产是“产业运营+地产开发” 的模式,其核心是一种新型的商业地产运作。依托引入文化产业活动(如文化艺术、传媒产业、旅游休闲等),或消费型创意活动(如前沿体验娱乐消费、时尚潮流消费等)

9、开发地产载体,如工业楼宇、高新技术写字楼、文化旅游教育等复合型物业等。这也是现今地产界开始重视的新型产业地产开发模式,该种模式也与主流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和特征相一致。纵观国内外文化产业园的发展,有以下四种开发模式:1、 自发集聚型 最初的文化产业积聚出现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旧厂房、仓库内,国外来讲比较典型的就是位于伦敦东部的 Hoxton 和 Shoreditch 两个社区,大都是文化艺术设计类创意产业,以个人创作设计为主。这类产业由于创业之初付租能力普遍不高,是在租金和文化空间环境两要素下自发形成聚集的,北京、上海等地的旧厂房是中国文化产业园的雏形。798 艺术区 “798 艺术区” 是由文

10、化 艺术人士自发聚集而成的文化产业园。位于北京东北方向朝阳区大山子地区,是 50 年代由苏联援建、东德负责设计建造的重点工业顶目,原国营 798 厂等电子工业的厂区所在地,798 厂区的部分建筑采用现浇混凝土拱形结构,是典型的包豪斯风格的建筑,在亚洲亦属罕见。自 2002 年开始,大量艺术家工作室和当代艺术机构开始进驻这里,成规模地租用和改造闲置厂房,逐渐发展成为画廊、艺术中心、艺术家工作室、设计公司、时尚店铺、餐饮酒吧等各种空间的聚集区,在对原有的历史文化遗留进行保护的前提下,原有的工业厂房被重新定义、设计和改造,带来了对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全新诠释。这些闲置厂房经改造后,本身成为新的建筑艺术品

11、,在历史文脉与发展范式之间、实用与审美之间与厂区的旧有建筑展保持了完美的对话。在这里,当代艺术、建筑空间、文化产业与历史文脉及城市生活环境的有机结合使 798 艺术区演化为一个极具活力的中国当代文化与生活的崭新模式,对各类专业人士及普通公众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强大吸引力,并在城市文化和生存空间的观念方面产生了前瞻性影响。798 艺术区所形成的具有国际化色彩的“Soho 式艺术区”和“Loft 生活方式”,已经引起了海内外的广泛关注,也类似英国泰特美术馆对工业发电厂房成功地保留挪用的经典案例。使这一区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攫升为国内最大、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区,并已成为了北京都市文化的新地标。2、 政

12、府主导型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开始介入到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中。政府主导型的文化产业园可分为两类:一种就是“旧城改造”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市中心土地日渐稀缺,旧城改造已经是大势所趋,大规模的城市更新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文化产业对市中心旧厂房的重新利用既可以保存城市历史的痕迹,又能够节约旧城改造的费用,所以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各级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对旧厂房的开发利用。以上海为例,上海拥有大量老厂房、老仓库等优秀历史建筑,体现了城市发展在不同时期的独特风格、艺术特色和科学价值,政府部门从自发积聚的文化产业园看到了旧厂房改造的出路,相继将一些厂房进行更新和改造。通过改造,使这些旧厂房注入

13、的产业元素,老建筑里集聚新的机制和新的能量,吸引众多文化产业企业和个人进入。像上海的田子坊等。这类产业园与自发积聚的产业园一样,具有租金低廉、空间宽阔的特点。 另一种为“产业园升级模式”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大城市在 20 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进行开发大型工业园区开始走入转型发展,面临寻求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模式促进产业升级,而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脑力密集型的产业,它具有极强的产业链渗透性,与多种产业都能够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各级政府都推出种种优惠政策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像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等。这类文化创意产业园全部由政府投入建设,并全程监管和运作,对政府的财政实力要求较高。3、 地产开

14、发商自主开发型房地产开发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无法体现差异化和提升项目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另外,国家对房地产政策的相继出台,市场规范化的速度加快,部分企业都希望能够打造拳头产品建立市场口碑,拥有良好的经营资产。在我国,相比住宅和商业,开发商介入产业园开发还是一件比较新鲜的事情,能够创新的地方也多。但是,由于开发商关注的是商业经营的“利润短期目标” ,与一个产业从形成-发展-成熟的长期目标相矛盾,因此许多开发商多以文化产业为“噱 头” ,将文化 产业的特点用于 产品开发和营销包装上,而并非实质性的引入文化产业进行发展。由于开发商角色和追求短期利润的目标不同,单纯有

15、开发商来主导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片面性和短视性,不利于一个新型产业的培训和辅导。但是开发商的介入,可以为文化产业园的开发和经营模式带来全新的思维和模式。像海上海文化产业园的发展,通过其对商业街的推广、经营、活动组织有效起到了文化产业宣传“橱窗 ”的作用, 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商 业效益,该项目被上海政府授牌为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称号。4、 政府、开发商合作开发型无论是企业自发积聚,还是开发商自主开发,文化产业园最终会引入政府的参与,形成市场和政府双轮驱动才有利于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在该模式中应充分将政府的行政管理角色社会责任和开发商市场化运营经验的整合协调,形成“双赢” 。如文化产业 园的开发

16、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盈利周期较一般产业园长,许多政府都承担不了如此繁重的资金压力。于是制定一定的土地优惠政策,通常是产业园用地和住宅用地等捆绑出让,希望能够由开发商开发建设,减少政府负担。与此同时,土地出让政策愈来愈严格,开发商拿地也愈加困难,许多开发商已经面临有资金而无项目可开发的窘困局面。产业园与住宅、商业等用地捆绑出让的便利让开发商看到了一线曙光。在房地产产品上,政府和开发商合作开发的文化产业园兼具旧厂房和开发商自主开发文化产业园的特点,一方面为了满足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要求,设计上极大地从文化产业工作者的需求入手,建造一些极具创意的办公产品,诸如阳光办公、生态办公等;另

17、一方面开发商还要达到自己的盈利目标,因此还要建设一些经营性物业,诸如酒店、住宅、商业等,以此达到两者双赢。西安曲江新区西安曲江新区前身是 1993年依据国务院文件精神设立的以发展文化旅游为核心产业的省级开发区,2003 年更名为西安曲江新区。更名以来,曲江新区先后建成了大唐芙蓉园、大雁塔北广场、曲江海洋馆、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等多项文化工程,策划开展了“曲江国际唐人文化艺术周”、 “盛典西安文化活动 ”、“曲江国际文化论坛” 、“曲江国产电 影新人新作展 ”等一系列重大文化活 动,建立了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曲江文化品牌,走出了一条具有曲江特色的跨越式发展道路。 2006年

18、以来,曲江新区先后投资 10 亿元,开工建设曲江池遗址公园、寒窑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和秦二世陵遗址公园;投资 10 亿元、开工建设陕西现代艺术馆、西安歌剧院、西安音乐厅、曲江电影城等公共文化场馆。目前,曲江新区已成为“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 和中外客商投资创业 的福地。2006 年全年,曲江新区共接待中外游客 16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8 亿元人民币,引进内资 411 亿元,外资 17 亿美元。曲江新区还先后成立了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公司、曲江影视集团、曲江会展集团、曲江演艺集团,形成和正在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设立 3000 万元文化产业扶持金,并设立 1 亿元国产影视新人新

19、作助推基金。在承担法门寺世界佛都项目、楼观台道文化展示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开发任务后,曲江新区将形成以曲江新区为核心,由法门寺佛文化景区、楼观台道文化景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景区组成的团组型文化产业园区。曲江模式,是一种地产文化经济模式,是以文化为推动力,以城市经营为手段,达成文化、商业、旅游的结合,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五、文化产业园盈利模式是关键产业园区实质上是产业带、产业集群,其主体是企业,企业必须要有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实现盈利,园区才能发展起来。虽然部分文化产业园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成为我国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助推器” ,但火爆背后,弊端丛生令人忧虑。有文化公司的负责人坦言,

20、现在不少文化产业园区都是比较初级的,一方面园区内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形成产业链,同时,园区为企业能提供的都是物业服务,只扮演房东作用,距离成熟的文化园区还很远。目前一些文化产业园区会变成一些地方发展房地产的卖点,此类园区缺少文化内涵,盈利模式也比较模糊。1、依托本地资源优势。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断,更不能弄虚作假。如果一个地方没有一点相关文化底蕴,没有一定的人才积累,甚至没有一个相关的企业,完全凭空想象出一个园区来的话,是很难成功的,失败的教训很多。2、提供非常良好的创新氛围。人才聚集、技术聚集、信息聚集,形成知识的溢出效应,增强企业的科研创新能力,促进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带动整个

21、集群的所有技术进步。3、打造主导产业及其产业链。文化园区同质化倾向表现较为明显,目前主要集中在动漫和影视两个文化产业门类中。仅在西安,就有碑林区、曲江新区和高新区三个地方在建设园区吸引动漫企业,虽然政府已经为企业提供政策保障、资金支持、硬件配套等一系扶持办法,但园区之间的竞争让政府能吸引到的优质企业数量有限。一些园区建好后,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来一些文化企业,但这些企业并无明显的上下游关系,也没有形成文化产业的链条,园区也与一般的写字楼没多大区别,一些园区的收入也只是靠收取的房租来维持运转。定位及招商要准确,重点突出,不能大而散。要想把产业链打造起来,首先要把龙头打造起来,要让这个行业具有领导地位

22、的重要企业入驻,这样就有了号召力,所以要大力吸引强势企业、龙头企业入驻。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文化产业园区还存在烧钱多、回本慢、盈利难的问题。2008 年,武汉博大科技集团和宜都市政府合建中国三峡世界非遗文化城,投资规模 20 亿元,占地面积 5380 亩,建设周期六年。银行信贷政策不断收紧,合作伙伴又因国际金融危机资金链而断裂,目前园区处于停工状态,他希望尽快找到合作伙伴,以便项目能继续进行。湖北省文化厅产业处处长官信认为,除了资金链断裂外,造成非遗文化城陷入目前停工局面的原因还在于建设方案过大,需要地方配套支持的基础设施施工量巨大,而地方政府支持力度有限。故此,对于发展目标、建设周期、时

23、间进度要有规划,工作内容和时间要以规划为指导,分步骤实施。 要率先完成相关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区域不一定要太大,但是拿出来进行招商引资和实施的项目一定要把基础设施全部做到位,包括政策配套和服务,这是一个园区成功的关键。5、重视园区的包装宣传。要借助媒体力量,进行集中、精确的宣传,尽快形成园区概念和形象。 六、警惕行业泡沫,防范投资风险西安交大文创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吕晓宁教授分析说,各地热衷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原因有二,除了害怕“出局” 之外,也与城市建设有关。 “所有城市在 扩张过程中都有一个由头,新兴的文化产业正好是新的招牌。 ”有专家认为,各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偏离了原来的轨道。文化创意产业的泡沫已经开始显现,潜在的风险正在积聚。 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在北京发布。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副司长吴江波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坚决防止以文化产业园区名义开发房地产。吴江波说,在推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和发展方面,文化部既要引导其发挥积极的作用,又要警惕出现问题。要坚决地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一哄而上,要坚决防止以文化产业园区的名义开展与文化产业无关的建设和经营活动,特别是借文化产业园区来搞房地产开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