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络信息资源收集与利用探讨摘要本文以南京师范大学为检索实例,根据南京师范大学教师 1985 年2007 年被SCI 收录论文的统计数据,分析了随着历史的发展和学科领域的不同,教师在被 SCI 收录论文上发生的差异和变化,并以此为依据,对学校的科研管理和发展提出了意见。进入 21 世纪,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中,信息技术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网络得到充分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已日益丰富,现实社会中的各类信息都可在网络世界中得到存储与体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收集、利用和分析工作亦成为当前图书情报工作的主体。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收集到自己需要的,并且对其进行分析、利用就成为我们要
2、解决的首要问题。1 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网上信息资源的特点与传统的文献信息相比,具有很多特色。主要有以下几点:1.1 信息发布自由,信息来源广泛是信息网络的特色之一,网络帮助人们实现自由出版之梦。例如: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在因特网上发表论文和观点。因此,因特网上的信息发布者既有大学、研究机构、政府部门,更有大量公司、行业协会和个人,而且信息发布过程大都没有严格的审查程序。这与报纸、杂志等印刷型信息有着极大区别。后者一般经过投稿、审校、出版、发行等环节,质量控制严格。1.2 信息量极大,传播范围极广。网络已成为继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等传统的四大媒体之后的第五大媒体。它的信息量之大、增长速度之
3、快、传播范围之广是其它媒体无法比拟的。1.3 信息内容庞杂、质量不一信息内容无所不包。除了商业、学术和各种实用信息之外,也不乏色情、暴力内容;信息质量参差不齐,既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也有难登大雅之堂的涂鸦之作和不少虚假信息。1.4 具有多媒体和超级链接特性以及交互性,比印刷型媒体表现力更加丰富、灵活、查找方便。网上信息还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信息提供者和读者可以就同一个问题在网上及时交流观点展开讨论。2 网络信息资源收集原则信息网络打破了传统媒体对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全新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了大量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信息量过大也使读者无从选择。根据上述网络信息的特点,图书馆传统的文献收
4、集原则和评价标准应做相应的调整。在信息收集过程中,要注重准确性、时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要不断根据相关学科的研究热点及研究进展进行调整和变化,并注意补充完善各类信息 1。网络信息资源收集同样遵循实物即印刷品资源的方式方法,了解和熟悉网络信息资源的编辑、发布渠道,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网络资源。3 网络信息资源收集与分析实例熟悉、掌握网络资源特点和分布状况,了解常用信息资源的特点和发布方式,如国内外重要的科研机构、信息发布机构的特点和网址,及时而准确获得这些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犹如了解出版物的出版发行状况。从本质上讲,用户信息查询需求的产生,是信息检索与信息检索系统存在的基础,而满足用户的信息
5、需求,则是建立信息检索系统的出发点,也是信息检索系统发挥效用的归宿。因此一次信息检索操作的启动,首先是从分析、表达用户检索需求开始。本文所使用到的统计工具是美国科技信息所提供的 Web of Science,美国科技信息所(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 ISI)是世界上著名的书目数据库生产商,1997 年,ISI 推出了基于 Web 环境的引文索引网络版本 Web of Science,系统将 SCI、SSCI 和 A&HCI 集成于一体,并充分利用超文本链接技术,构建了一个旨在揭示文献间引用和被引用关系的独一无二的引文检索体系。目前
6、ISI 又推出了一个功能更加强大的检索服务平台Web of Knowledge,是 ISI 公司于 2001 年推出的一个动态的、 综合的网络检索平台,是 ISI 公司近些年来发展的重点,具有用自然语言检索、同时检索多个数据库、与电子期刊全文和网络资源链接、访问已分类整理的网址等特点。 23.1 南京师范大学 SCI 论文数量与年代发展关系的统计分析首先我们从南京师范大学各年文献数量分布全局来分析学校在该主题上的发展状况和走势。ISI Web of Knowledge 拥有强大的分析功能,利 Analyze Results,用户能从检索结果中挖掘有用的知识,获得本学科或领域潜在发展趋势、重要期
7、刊、最具领导力和号召力的学术带头人及学术机构等综合性学术信息 3。在检索条件和数据库选择上面,选择对所有年限进行查找,并选取 SCI-EXPANEDED, SSCI 和 A&HCI 作为检索数据库,检索结果如下:表 1 南京师范大学各年份 ISI 收录的文献量分布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文献3 3 3 7 10 9 10 20 13 20 25 35比例0.130.130.130.300.430.390.430.870.560.871.091.52年份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
8、0520062007文献63 63 85 99 113172217318326381307合计比例2.742.743.694.304.907.479.4213.814.216.513.32302根据上表得到南京师范大学各年份 ISI 收录的文献量分布图,如图 1 所示。图 1 南京师范大学各年份 ISI 收录的文献量分布图南 京 师 范 大 学 各 年 份 文 献 数 量 分 布 图 (ISI)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年 份 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
9、022003200420052006从上图中可以看到,23 年中我校在 ISI 中被收录的文献量呈上升趋势,且增长速度在后 12 年中上升趋势明显加快,1985 年1995 年之间被收录的文献数量总共 123 篇,而文献量最高的 2006 年被收录的文献量达 381 篇,占所有文献量的 16.5,这反映了学校正在从单一师范教育和本科教学为主转变成师范与非师范专业以及多学科人才互动培养 4,并形成了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等门类齐全的专业体系的办学道路上来,学校的口号是把南京师范大学建设成为“综合性有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2001年2006 年学校的文献量迅速上升,这表明我
10、校教师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在近 10 年增加较快,特别是最近 5 年,呈直线上升趋势,居收录总数的 67.3%。这与“九五”期间学校承担的各类科研课题数量增多、承担国家重要研究课题能力显著提高、学校科研水平和实力整体快速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同时 2000 年南京师范大学和南京动力专科学校的合并以及仙林新校区的建设也使学校的实力有了很大提高。3.2 南京师范大学 SCI 论文数量与学科专业发展的关系表 2 是 2001 年2007 年间,美国科技信息所收录南京师范大学各院系文献中第一著者文献的统计情况数据表。表 2 各院系 SCI 被收录文献量统计(只统计第一著者文献)年代数科院物科院化科院生科院地科
11、院分析测试中心自动化控制动力学院全校200124 7 10 5 5 0 1 0 52200236 20 6 14 7 0 1 0 85200341 24 22 14 4 6 4 0 118200439 26 36 28 14 5 5 1 159200554 31 21 33 9 7 5 3 166200651 41 33 31 15 2 5 0 180200772 36 42 52 8 4 4 2 221表 3 是 2001 年2007 年间,美国科技信息所收录南京师范大学各院系文献的统计情况数据表。表 3 各院系 SCI 被收录文献量统计(统计全部文献量)年代数科院物科院化科院生科院地科院分
12、析测试中心自动化控制动力学院全校200134 26 12 8 8 0 1 0 89200249 50 29 17 12 0 3 0 162200358 51 30 24 11 8 6 0 191200462 71 67 43 14 7 5 1 279200567 81 71 64 15 8 9 4 32420 68 85 97 68 24 6 10 0 3606 3200796 67 82 86 23 10 9 4 381这里仅列出统计结果中前 8 个院系,从统计结果可以明显地看出,南京师范大学以传统的数、理、化等学科为优势学科,学校大部分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这些学科中,而且和其他学科相比较,这
13、些学科的优势还很大,并且在短期内这种趋势将继续延续,可见传统的师范教育仍然是学校教学研究的重点。其中数科院在全校的论文发表中稳居榜首,他是南京师范大学综合规模最大的二级学院,基础数学学科是江苏省“九五” 、 “十五”重点学科,学院所辖“信息安全保密技术与相关数学理论研究” 、 “大规模科学计算方法、理论及其应用” 、 “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及其在机器人中的应用研究”等三个项目依次被列为国家、省、校级“十五” “211 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图 2 2007 年各学院与 SCI 论文统计对比图2007年 各 学 院 与 SCI论 文 统 计020406080100120物 科 院 数 科 院 化
14、 科 院 生 科 院 地 科 院分 析 测试 中 心 自 动 化 控 制 动 力 学 院文献量图 2 为 2007 年各学院与 SCI 论文统计对比图,我们可以从数据中看出学校生科院不管是的文献总量还是第一著者的文献量都超过了物科院和化科院,成为仅次于数科院的第二大学院。图 3 为生科院 2001 年2007 年文献量增长图,从中可以看出,其文献增长量在这几年中直线上升,尤其是最近的 4 年增长尤为迅速,学院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 1 人,特聘教授 6 人,正高职称 30 人,副高职称 26 人,博士生导师 18 人,硕士生导师 53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 59%。强大的科研力量和教
15、学队伍是产生被收录文献迅速增长的直接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211 工程”重点建设行列后,生命科学学院在教学和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研水平日渐提高,获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学院在专业领域中有着较大的影响。图 3 学校生科院 2001 年2007 年文献量增长图2001-2007生 科 院 文 献 量 增 长 图0102030405060708090100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文献量4 结论和建议对于从事基础研究的人员,发表论文是提供科研成果的主要方式之一。发表论文的科学水平和数量不仅代表着一所学校乃至国家的科研水平,也与个人的学术
16、声望紧密相关 5。南京师范大学 SCI 论文数量近年来发展很快,这与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努力是分不开的,通过统计分析可见,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我校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我校教师发表高质量论文的水平正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注重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论文内在质量的提高,学校应立足长远,加大对 SCI 收录论文的奖励制度,鼓励科研人员将他们的科研成果向国际影响较大,影响因子较高的期刊投稿,图书馆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一些诸如 SCI 选刊标准、投稿须知等系列讲座和咨询活动,使广大教职工对 SCI 有更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二、各学科的论文产出量差异显著,整体科研水平有待
17、于提高。目前数、理、化、生物等学科已经成为学校 SCI 论文的主要生产学科,而其他基础研究学科论文产出量较低。三、应该加大我校与其他科研院所以及其他高校的合作范围,为进一步促进我校今后科研的发展,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选拔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并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创造优越的条件与环境。2、加强与国内外其他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进修学习,学习国外和国内优秀同行的先进科学思想和方法。对能从多渠道争取科研课题的教师应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和加强教师的科研水平与能力,进而提高论文的质量,扩大我校在国内外院校中的知名度。3、设立科研人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创
18、新性活动,如何正确评价其工作是非常复杂的。SCI 作为国际上一种优秀的科学论文检索系统,几十年来在国际科学界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但由于其在各学科之间收录的期刊不平衡,以及目前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发展存在着差距,因此在把 SCI 论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评价教师科研成就的同时,一定要结合中国科学引文索引(CSCD)等其他评价指标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参考文献:1 傅晓琴. 科技期刊的信息收集、管理及利用初探.中山大学学报,2006,(10): 145-1462 孙君.基于 ISI 检索平台的信息资源与新功能.图书馆学刊,2006,(5): 133-1343 季拥政.ISI Web of Knowledge 学术信息最直接的途径.青海大学学报,2007,(4): 100-1024 滕建志.改革高等师范类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看推行学分制的必要性.文教资料,2007,(2): 53-545 张光红.北京大学 2001 年 SCI 收录论文统计与分析.北京大学学报,2002,(6): 867-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