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海地产集团(华东区) 地下车库成本控制常规措施 (终稿) 中海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区)规划设计部 2009 年 7 月 1 目录 一、 地下车库平面布置设计 1. 地下车库平面布置原则 3 2. 地下车库适应的柱网尺寸 3 3. 地下车库面积优化设计 3 4. 地下车库人防工程布置 7 5. 停车效率控制指标 8 二、 地下车库埋深、层高及剖面设计控制 1. 影响地库埋深的主要因素及优化措施 8 2. 地下车库埋深及标高控制 8 3. 地下车库层高与剖面设计控制 9 三、 地下车库主体结构含钢量、混凝土量控制 1. 含钢量指标 11 2. 混凝土量指标 11 四、 基坑支护成本控制 五
2、、 地下车库围护体构造优化设计 1. 地库顶板防水构造做法 13 2. 地库侧墙防水构造做法 13 3. 墙体止水带做法 14 4. 后浇带做法 15 5. 地库底板构造做法 17 6. 地下室汽车坡道底板做法 18 六、 地下车库机电设计控制 1. 地库排风优化设计 18 2. 挡烟垂壁优化设计 19 3. 室内管线综合优化设计 20 2 一、 地库平面布置设计 1. 地下车库平面布置原则 地下车库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计 成半地下室形式,且地下停车库宜集中布置。 半地下车库尽量减小地下部分埋深,并利用顶 板上部绿化覆土荷载,减少或不采用抗拔桩,节省地下工程量;全地下车库设计时,应尽
3、量综合利用水浮力和上部荷载取值的平衡,减少桩基础抗浮,并控制绿化种植、综合管线埋设要求的最小覆土厚度,减少地库埋深。 在地库布置方案设计中,使用标准单元组合的 思想,力求在停车效率、结构和机电设计的合理性、消防和人防经济性等方面得到平衡。要求在设计的各个阶段尽可能控制停车库的布置方式,避免由于规划楼栋间距的原因,地库车辆单排布置,造成单车使用面积上升。 考虑合理安排设备管线走向,认真研究管线之 间交叉关系,并结合与结构梁、板、柱关系,尽量降低地下室层高。 坡地地库设计不应单纯考虑层高,应结合局部 荷载过大和降低地库层高二者的经济平衡点。 2. 地下车库适应的柱网尺寸 考虑停车效率与工程成本、车
4、型适应范围,华东区综合性最优柱网 8.1m*8.1m,建议高档项目采用;经济柱网 7.8m*8.1 m,为节省成本,建议大部分项目采用此种尺寸,同时另设 10%大型尺寸停车位,解决大型车停车问题; 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短跨小柱距的结 构方案,尤其是杭州、宁波等对停车位尺寸要求高的城市,虽然理论上停车效率较 7.8m*8.1m 方案,单车面积上升1.5 平米左右,立柱数量增加近 50%,但立柱对总成本影响甚微,且优点是层高可以降低 200300。在地质情况复杂、水位较高且基坑维护条件较差的项目中,可以节省相当的开挖量和基坑支护费用,成本节约显著。但此柱网选用,须经过结合具体地库方案的经济性
5、比较后采用。 3 附表一:各城市地下车库适应柱网尺寸表 适应柱距 城市 停车位尺寸 (适应微型、小型车) 停车位间隔 尺寸 行车道最小 宽度 经济 适当 可采用 上海 2400 5300 无 5500 7800 8100 8100 8100 苏州 2400 5300 无 5500 7800 8100 8100 8100 南京 2400 5300 无 5500 7800 8100 8100 8100 7800 5000 + 7800 6600 杭州 2500 6000 无 6000 8100 8100 8100 8400 宁波 2550 6000 150 6000 8100 8100 8100
6、8400 8100 5000 + 8100 6600 3. 地下车库面积优化设计 集中地库面积优化设计方法: 方法一:使用效率最高的高效停车单元进行组合设计。 高效单元是经设计研究优化的车道面积最小、停车效率最高、面积是4000 平方米(一个消防分区)的设计模数单元(见附图一三) ; 附图一 4 附图二 附图三 5 方案规划设计阶段,增加地库适应性方案比较,使用地库停车标准单元(附图一三) ,进行地库概念方案设计,调整住宅楼栋间距避免出现车辆单排布置、被动利用塔楼地下空间、支护间距预留不够等等问题。 方法二:停车库端头优化停车布置设计 附图四 近端式停车布置(附图四) ,在近端的两跨比循环式布
7、置可多停车 7辆,因此,在满足规范 50 辆停车分组及防火间距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尽端式布置。 6 方法三:规整地库外轮廓,减少无效建筑面积(附图五) 。 附图五 方法四:充分利用地库角部空间,布置机房及竖向交通口(附图六) 。 附图六 7 方法五:在满足分组(50 辆)布置停车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竖向通道数量;鱼骨状排列为最经济布置方式。 4. 地下车库人防工程布置 华东区地下人防车库布置设计应满足下列原则: z 人防布置考虑地库防火分区,消防疏散口尽量与人防出入口结合, 减少地面人行出口数量; z 常6核6甲类二 等人员掩蔽所,最大防护分区 2000 掩蔽人数1200-1400 人,掩蔽
8、面积按每人 1 平米,人防疏散出口总宽度按每100 人 0.3 米,一般为 3.6 4.2 米。1 个主要出入口,1-2 个次要出入口; z 人防物资库最大防护分区 4000,物资库建筑面积不大于 2000 时,物资库的物资进出口净宽不应小于 1.5 米, z 物资库建筑面积大于 2000 时,物资库的物资进出口净宽不应小于2.0 米; z 人防主要出口尽量利用汽车库坡道,自行车库坡道,当利用汽车库坡道时,两防护分区出入口可合用一个汽车库坡道,按两出入口总宽度计算疏散宽度。 z 人防主要出口的室外出入口通道的出地面段(无防护顶盖段)尽量布置在房屋防塌范围(砌体结构为 0.5 倍高度,钢筋混凝土
9、结构、钢结构为 5.0m)之外,否则应按防倒塌棚架设计; z 次要出入口可利用平时疏散楼梯作为战时次要疏散口, 口部防消空间应尽量利用高层住宅地下室,避免地下空间浪费; z 根据疏散楼梯净宽选择防密门,密闭门的编号,宜采用单扇钢筋混凝土防密门,密闭门,宽度有 1.0、1.2、1.3、1.5 米; 主要人行通道上的钢筋混凝土防密门、密闭门,应采用无门槛设计,保障平时人行方便。对老、幼、残疾人使用意义重大,而人防门总数量有8 限,成本方面对总建安成本影响可以忽略。 5. 停车效率控制指标 附表二:华东区住宅集中地下车库停车效率控制指标表 1/4 地下室总面积人防区面积 1/3 地下室总面积35 平
10、米/辆 1/3 地下室总面积人防区面积 1/2 地下室总面积37 平米/辆 有人防地下车库 人防区面积 1/2 地下室总面积 39 平米/辆 无人防地下车库 26 平米/辆 注: 上部建筑落入地下室的面积比例大于地下室面积的1/3 时, 表中数值加 1。 注: 车位平均面积计算标准为地下总建筑面积除以总停车数 二、 地库埋深、层高及剖面设计控制 1. 影响地库埋深的主要因素及优化措施 主要因素:绿化覆土厚度要求、综合管线设计标高、地库结构高度、地库内机电排管高度、车库净高。 适应绿化种植覆土厚度要求的结构优化设计措施: z 景观设计阶段尽量提前,明确大型乔木位置后,结构局部降低地库顶板标高;
11、z 按照不同景观区植物要求进行覆土荷载计算,覆土厚度按照平均1.2 米计算,局部覆土可达 1.8 米,最薄处 0.5 米; z 大型景观水池设置不应跨越地库,避免沉降不均造成漏水; 2. 地下车库埋深及标高控制 小高层、高层住宅地下室埋深一般为地上建筑高度的 1/151/30,约3.3 至 4.0 米;半地下车库埋深一般在 1.5 至 2.0 米;全地下车库埋深因考虑绿化种植、管线综合及场地设计,一般在 4.2 米至 5.0 米。地库埋深深度应尽量减小,以控制地下水浮力并减小开 挖量;高层地下室埋深与地下车库埋深应进行协调,综合计算高层结构增 加成本和基坑支护节省成本9 之间关系,达到最佳经济
12、性。 华东地区住宅地下车库从成本角度 看,因半地下车库无需设置通风设备、可减少埋深深度和人车出入口数量,应优 先选择设置。各城市对半地下车库定义不同,应尽可能利用规则增加侧墙 采光通风面积,进一步挖掘成本降低的方法和潜力。 控制地库埋深的主要措施: z 场地设计中在考虑土方平衡的同时,要合理组织场地标高、建筑标高,充分利用建筑高度,在上述影响因素允许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地库埋深深度。 z 合理选择结构形式,控制柱网、梁高等结构尺寸,减小整体埋深。 z 地库埋深除考虑地库结构设计要求外,应同时考虑与上部高层结构设计的协调和平衡。 地下车库标高控制措施: z 高层建筑下的地下室作为 常6核6 甲类
13、二等人员掩蔽所时,一般人防顶板标高比室外地面低 0.7m,便于人防上部建筑的管线安装。 z 高层住宅 0.00 标高与地库顶板标高控制,主要考虑结构设计的经济性、场地综合管线排管标高、土方平衡经济性及绿化种植覆土影响等。标高设计应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平衡。 3. 地下车库层高与剖面设计控制 剖面设计控制点: z 结构高度控制,采用短跨、小柱距结构形式,降低结构高度。 z 综合设计设备排管,降低安装高度。 z 控制最小净高要求。 z 局部降板处理,解决场地管线和种植大型乔木要求。 z 底板厚度控制。 z 底板垫层厚度控制, 为使地库埋深控制在水线以上, 以减小水浮力,可以通过比较底板垫层与基坑支护
14、费用的经济性,采用取消底板垫层,改为结构设沟。 10 z 高层地下室与地库层高、标高控制(见附表三) 。 z 住宅底板标高与地库顶板标高差,应满足住宅管线出管要求。 附表三:自走式地下停车库剖面设计各功能空间高度控制表 分类 层高 控制项 控制高度 分项控制高度及要点 备注 顶板厚度 250 300 梁高度 650 800 结构高度 600 1050 控制要点 :尽量减小板厚及梁高; 如采用无梁楼盖可减低 300 消防管线 150 200 通风( 诱导风机、静压排风系统) 50 400 机电 100 150 管线设备高度 400700高度控制要点 :机电布置让位与其他项 车体净高(包括行李架)
15、 1850 上部预留合理高度 350 450 人防地下车库 3700 4000 停车空间净高 2200 高度控制要点 :车型变化、行李架使用 顶板厚度 150300 梁高度 650 800 结构高度 600900控制要点 :尽量减小板厚及梁高; 如采用无梁楼盖可减低 300 消防(最小 最大安装尺寸) 150 200 通风(有、无诱导风机) 50 400 机电 100 150 管线设备高度 400700高度控制要点 :机电布置让位与其他项 车体净高(包括行李架) 1850 上部预留合理高度 350 450 无人防地下车库 31503700 停车空间最小净高 2200 高度控制要点 :车型变化、
16、行李架使用 控制范围值 MM 注:车库净高规范要求为不小于 2.2 米,目前豪华多用途车高度尺寸达到 1.8 米,如 511820071842、 483521901832;且部分车顶有行李架,因此建议采用超豪华标准的项目,最小净高考虑 2.3 米。 11 三、 地库主体结构含钢量、混凝土量控制 1. 含钢量指标 附表四:含钢量指标表 普通停车库 人防停车库地下停车库 160 210 普通地下室 人防地下室地下(砼框架)地下室钢筋含量(Kg/ )含天然基础和承台(不含桩基) 塔楼地下室 180 230 2. 混凝土量指标 附表五:复式机械地下单层车库混凝土用量分布 编号 内 容 百分比 (%)
17、备 注 1 承台 +底板 60.3 2 外侧墙 +柱 10.9 3 顶板 +井字梁 26.0 4 楼梯 0.3 5 后浇带 2.5 总 计 1+2+ +5 100.0 附表六:自走式地下双层车库混凝土用量分布 编号 内 容 百分比 (%) 备 注 1 承台 +底板 53.5 2 外侧墙 +柱 10.8 3 顶 (楼 )板 +井字梁 33.3 4 楼梯 0.2 5 后浇带 2.2 总 计 1+2+ +5 100.0 地库混凝土用量中,底板用量最大,占 总量的 50%以上,因不同地质情况,不同结构形式,对底板混凝土用量的影 响较大,从而影响总体混凝土指标产生波动。 华东区自走式地下单层车库混凝土用
18、量单平米建议指标: 人防地下车库 1.3m3/m2,非人防全埋地下车库 1.0m3/m2。 四、 基坑支护成本控制 常用支护结构型式有以下几种:水泥搅拌桩重 力式挡墙、排桩、排桩拉锚、12 排桩支撑。排桩一般采用沉管灌注桩,特殊情况下也可采用预制管桩和钻孔灌注桩。具体采用何种基坑支护形式主要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地质情况和场地情况综合确定。 按照地质情况不同,华东区 46 米以内的为常规基坑支护,根据放坡条件是否具备,一般采用水泥搅拌桩重力式挡墙、排桩方案。水泥搅拌桩主要根据基坑深度确定两排或三排;排桩一般为沉管桩。 上海地区 4 米基坑用土钉墙(土锚杆)即可解决,但在宁波地区,由于锚杆范围内均为
19、淤泥质土,土锚杆无法提供足够承载力,土锚杆一般都结合排桩进行支护。 支护费用与基坑的深度成正比关系,深基坑比 浅基坑支护费用成倍数关系。支护桩的深度通常超过 6 米后成本会发生巨大的增加,因此,减少开挖基坑深度、分段采取支护措施,将基坑支护深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是降低基坑支护成本的关键。 附图七 基坑支护的大原则是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地质 情况、周围环境采取合适的支护形式保证基坑安全。根据基坑形状,从支护形式角度看,狭长基坑使用内支撑较好;方形或圆形基坑采用外支撑较好; 从基坑面积大小角度看, 基坑面积超过 4000 平米,采用逆作法或外支撑比内支撑,便于施工并节省成本;从深基坑角度,用连续
20、墙较安全,逆作法比大开挖安全;周围有重要建筑物或地下管线,对变形要求严格的,采用逆作法较好。 基坑支护设计遵循 “安全-经济 ”的原则,必须进行多方案比较,基坑支护作为地下工程专业的一项关键性技术,必须以保证安全为首要任务。经济性要通过对各个安全性方案的各方面综合比较获得,不能一味追求经济性。但在项目设计的全过13 程中,应积极为采用更为经济的支护方案创造条件。比如大范围放坡,局部重点支护 ;重视土方平衡,减小开挖深度和开挖量;预留支护施工间距,保证经济性好的支护结构方案可以实施;优化施工组织顺序,减少支护投入、避免二次支护等等。 五、 地下车库围护体构造优化设计 1. 地库顶板防水构造 地下
21、室顶板做法(除主楼以外部分) 1) 覆土层或环境面层设计做法 2) 聚酯无纺布滤水层( 120g/) 3) 80 厚粒径 1520 陶粒排水层 说明:此方法适用于地库面积以及进深较大项目。且可避免上部植物种植设计受限,以及确保地库后期无渗漏。此做法建议与成品 PVC 排水板进行经济比较,根据各地情况选用。 4) 5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内配 4150 双向钢筋网),分块双向6000,密封膏嵌缝,缝宽 20 5) 20 厚 1: 2.5 水泥砂浆保护层 6) 1.5 厚聚氨酯防水涂料 (遇墙处上翻并高于覆土面 200) 7) 防水混凝土顶板原浆收光(一层地下室抗渗等级 S6)清理干净,平整
22、 注:顶板设计应注意在面积较小或宽度较窄的区域,进行结构找坡排水,排水坡度 0.5-1%。 2. 地库侧墙防水构造做法 地下室外墙做法 1) 地下室四周回填素土,对称回填,分层夯实(每层 300 厚) 2) 120 厚水泥砖砌体保护层 3) 2 厚聚氨酯防水涂料(或 JS 防水涂膜涂刷) 4) 防水混凝土侧壁(一层地下室抗渗等级 S8)清理干净、平整 说明:螺杆洞处理方法见第三条墙面做法中(二)外墙做法相关部分 14 注:地下室侧墙防水,由于华东地区水位较高、侧压较大,且侧墙厚度仅 250300,侧墙外侧防水构造必须保证,可采用防水涂料涂刷; 3. 墙体止水带做法 外墙根部施工缝采用钢板止水带
23、,厚度为 3,安装在外墙体厚度的中部,缝的形式采用平直式。施工缝外柔性防水 层增加附加防水层,宽度为500。 附图八 15 附图九 4. 后浇带做法 后浇带应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强度 等级比两侧混凝土提高一级,钢筋采用焊接连接 16 附图十 附图十一 17 5. 地库底板构造 地下室底板做法(车库) 1) 80 厚 C30 细石混凝土随浇随抹, 0.7 厚环氧树脂面层,内配 %c6250 双向钢筋网片,按 36m2设置分仓缝 2) 120 厚碎石垫层找坡 0.1%向排水明沟或地漏 3) 防水混凝土底板 地库排水优化设计方法 地库排水设计主要有明沟和地漏排水两种: z 埋深较浅的半地下车库,地下水
24、位较低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地漏排水方式,优点是可以节省 200 厚左右垫层高度。缺点是地漏内卫生问题,容易造成异味散发、虫、鼠害等,且因全部水平管线均在底板下,清理疏通和维修均较困难。 z 明沟式排水方式一般采用车库底板上做 200300 厚垫层,垫层厚度主要由明沟长度决定。优点是明沟构造简单,清理维修方便,无虫、鼠害,无车库内异味等卫生问题。明沟设计布置,尽量沿停车位后部墙边或两排车之间进行。 在华东区条件较好的项目外, 应尽量采用明沟排水方式,地面找坡控制在 0.1%;排水沟坡度控制在 0.30.4%; z 地质条件对地库埋深极不利的项目, 且基坑开挖深度、 基坑维护的投资,超过垫层投资,可
25、以考虑取消垫层,底板结构内设沟,但此做法结构成本较高,施工难度加大; z 排水沟平面布置方案,以尽量减少集水井数量,并减少跨越行车道为原则。为节省成本,明沟式排水可仅在行人道、车行道宽度位置设置盖板;注意行车道上的明沟盖板构造设计,避免长时间汽车碾压破坏。 z 底板柔性防水层,按照我司惯例施工时可予以取消(设计施工图不允许) ,每平米可节约成本 30 40 元,但华东区域大多数城市地下水位较高,为保证地下室防水效果,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混凝土密实度,保证混凝土结构自防水质量。 18 地库底板成本优化方法 z 优化排水明沟布置方案,减少集水井数量。据统计现有项目,每百平方米地库面积集水井
26、数量差别在一倍以上,合理数量应在 0.15 左右。 z 优化结构设计方案,减少后浇带长度。 z 选择合理适当的柱网尺寸,以减少防水板厚度。 6. 地下室汽车坡道底板做法 地下室汽车坡道底板做法 1) 40 厚 C20 细石混凝土压实赶光(车道表面防滑压花形式按建筑要求) 说明:压花形式由设计部确定标准图案,今后统一做法 2) 防水混凝土底板(一层地下室抗渗等级 S8)或钢筋混凝土楼板 说明:如为防水混凝土底板则还须以下 3)、 4)的做法 3) 100 厚 C15 混凝土垫层 (软土层上 150 厚 ) 4) 素土夯实 注:坡道防滑面层做法应避免采用传统水泥砂浆“石姜擦”做法,压花纹样采用半圆
27、形沟纹,避免车辆冲击破坏。 六、 地库机电设计控制 1. 地库排风优化设计 诱导风机系统与传统通风系统比较: z 设计简单、灵活:诱导风机系统属模块化设计,大大提高设计工作的效率;系统规划简单,设计变动弹性大。即使系统施工完毕, 仍可视实际情况增减风量; z 通风效果好:传统通风系统的气流流线集中于送回风口,易出现死角;而诱导风机系统的气流流线可根据建筑特征布置,诱导气体完全流通,不会有死角产生,提高空气品质。 z 节省层高空间: 诱导式通风系统不需要 传统通风系统那样复杂巨大的管路,排烟系统风速可取 20m/s, 风口风速也可选用最高值, 可大大缩19 小风道截面尺寸,车库净高较传统通风系统
28、可降低约 400 层高; z 节省机房面积: 诱导通风系统送回风机 房面积较小,按照每个防火分区一组新风系统要求,单间机房面积一般在 25 35 平方米,布置灵活,可利用各种地库角落空间、塔楼下部空间 等形状不规则空间; 一般在一个防火分区内,根据车型不同,可较传统系统多规划 12 个车位; z 高效节能:传统通风系统全天候运行,耗电量大;而诱导风机系统由于通风机采用小压头的轴流风机, 因此运转 费用也可降低 20%40%。当送排风机停止运转时,诱导风机仍可运转,起到局部通风换气的作用,其耗电量仅为 3W/m2;诱导风机通风系统处理某一尖峰负荷所需的时间仅为传统管通风系统的一半。 z 一次性投
29、资费用降低:采用诱导风机系统,因设备体积小,安装费用降低,无需巨大风管,可省去制造、安装风管及其它配套工程方面的费用, 一次投资比传统通风系统可降低 15%25%; z 安装简便:施工简单,安装方便、灵活;安装位置有针对性,使用方便;射流方向随意调整,灵活机动。 z 维护方便:与传统通风系通的风管须定期清理相比,诱导风机设有检修门和过滤网,过滤网清洗方便,风机检修、维护简便,由于诱导通风系统使用高速螺旋风管, 基本无需维护。 地库通风采光窗或通风采光庭院设置: 地下车库采用通风采光窗或庭院设 计,通过自然补风,可以减少或取消机械补风系统设置,并可进一步减小机房面 积。一般通风面积为地库地面面积
30、的 1%,或每个防火分区 40 。自然补风设计结合诱导风机系统,可最大限度地减少成本投入和维护费用。 2. 挡烟垂壁优化设计 利用结构梁设置防排烟挡烟垂壁的设计,因所有主梁、次梁相当于增加了挡烟垂壁,阻碍了烟气的扩散,有利于人员 疏散。但应注意与电子报警所服务的范围一致。 20 因项目所在地审图标准及消防验收部门要求不统一,存在不同的标准。但在施工图设计中,应尽量争取采用上述方案,以减少成本投入。 3. 室内管线综合优化设计 地下车库室内排管优化设计控制: z 地下车库排管设计涉及排风管、消防供水管、消防喷淋管、供电电缆桥架、安防管线。排管设计应在初步设计阶段即进行初步方案的讨论和排布,主动设计机房和出入管线通道,应避免施工图后期被动选择机房位置; z 排管设计以尽量避免或减少管线交叉为原则,且所有主管线尽可能集中 在地库公共区域内排布,以方便维修。 z 风管应尽可能按直线布置,减少转弯和分流,以减小风管尺寸。 z 采用标准长度的直线管段,将各种变径管和接头的数量减至最少。 z 只要安装空间范围允许,建议采用螺旋圆风管。 z 建议低成本项目,采用镀锌铁管穿线,明装强、弱电管线。投入成本最低且便于检修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