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氨的基本知识,目录,1、氨的理化性质2、氨的用途3、安全知识4、氨中毒及处理5、氨泄漏及处理6、燃烧爆炸及处理7、注意事项,氨的理化性质,氨:ammonia 分子式:NH3气氨相对密度(空气=1):0.59 分子量:17.04液氨相对密度(水=1):0.7067(25)自燃点:651.11 熔点():-77.7 爆炸极限:16%25% %(最易引燃浓度17%) 沸点():-33.41%水溶液PH值:11.7 蒸气压:882kPa(20),氨的理化性质,氨:ammonia 氨在常温常压下为具有特殊性恶臭的无色有毒气体,比空气轻。氨在常温下稳定,但是在高温下可分解成氢和氮。一般在一个大气压下450
2、-500时分解,如果有铁、镍等催化剂存在,可在300时分解。易液化为无色液体。 氨易溶于水,在20水中溶解度为34%; 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 易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氨的理化性质,氨:ammonia 氨溶于水时,氨分子跟水分子通过*氢键结合成一水合氨(NH3H2O),一水合氨能小部分电离成铵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所以氨水显弱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氨在水中的反应可表示为: NH3+H2O = NH4OH一水合氨不稳定,易受热分解生成氨和水 氨水中存在三分子、三离子、三平衡 分子:NH3、NH3H2O、H2O; 离子:NH4+、OH-
3、、H+; 三平衡:NH3+H2O NH3H2O NH4+OH- H2OH+OH-,氨的理化性质,氨:ammonia 还原性: 4NH3+5O2=4NO+6H2O 4NH3+3O2(纯)=2N2+6H2O 8NH3+3Cl2=6NH4Cl+N2碱性: NH3+HCl=NH4Cl(白烟) NH3+HNO3=NH4NO3 2NH3+H2SO4=(NH4)2SO4 NH3+H3PO4=NH4H2PO4 NH3+H2O+CO2=NH4HCO3 4NH3+5O2=(催化剂,加热)4NO+6H2O 4NO+3O2+2H2O=4HNO3,氨的用途,氨作为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应用广泛,但在我公司氨只作为一种在制
4、冷系统中不同设备进行吸热及放热的制冷剂使用。 原理:依据氨的状态变化以获得低温气态氨-压缩机-压力1MPa以上-蒸发式冷凝器-冷却30-液态氨(放热)液态氨-减压蒸发器-吸收外界温度(吸热)-气态氨-循环操作重复利用,氨的用途,氨的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见下表:,安全知识,氨的危险性: 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625%,在氧气中的爆炸极限为13.579%。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当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
5、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以确保安全。,安全知识,一、氨系统的安全装置与安全防护措施 在制冷系统中须安装足够的氨压力表、安全阀、液面计、温度计等,有效且足够的安全装置能够准确监视系统运行工况(如压力、温度等),以便及时察觉制冷系统有无异常,并能在出现系统超压等异常情况时及时动作,避免发生事故。同时,上述表、计必须进行定期校验,确保其在有效期内。 其他的安全防护措施还有: 1)、 制冷设备上需安装压力继电器、压差继电器。 2)、 监视制冷站内氨气浓度的氨气浓度检测仪,可在空气中氨气浓度超过规定含量时及时报警。,安全知识,一
6、、氨系统的安全装置与安全防护措施 3)、 针对氨气浓度比重比空气小的特点,泄漏的氨气易积聚于冻结站顶部,在冻结站屋顶处开设通风口。 4)、 冻结站内应设有局扇,其排风能力要求每小时将室内空气更换不少于8次。而且在室内室外都应装设按扭开关,配备事故电源,在紧急情况下能确保局扇工作。 5)、 车间的门应向外开,并最少留有两个进出口,以保证安全。 6)、 冻结站应配备带靴的防毒衣、橡皮手套、胶靴、管夹、氧气呼吸器等防护用具,妥善放置在机房进口的专用箱内,要专人管理、定期检查,确保使用。专用箱在紧急情况下应能强行打开。 7)、 冻结站须配备足够数量的二氧化碳或干粉或“1211”等灭火器材,已备扑灭油火
7、、制冷剂火和电火。,安全知识,二、氨系统的安全操作: 要制定科学而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所有制冷工及安装维修均须持证上岗,确保安全操作。 1)、 新安装的制冷系统,必须经过耐压试验、检漏、排污、抽真空,当确认系统无泄漏时,方可充灌制冷剂。 2)、 向容器内充灌制冷剂时,阀门开启操作应缓慢进行,以免引起容器的脆性破坏。 3)、 制冷系统中,存有液态制冷剂的管道设备,严禁同时将两端阀门关闭。 4)、 为避免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发生爆炸,在制冷站和辅助设备间不能有明火,冬季严禁用明火取暖。 5)、 检修设备和管道时,在制冷剂未抽空或未置换完全与大气接通的情况下,严禁拆卸设备进行焊接作业。
8、,安全知识,三、其他安全注意事项:新安装罐,应用氮气置换,罐内气体氧含量小于2%或抽真空, 真空度不低于0.086MPa,方可灌氨。卸车用胶管,必须有合格证的耐压胶管,胶管和进料管接头处必须有倒牙,并安装有紧箱铁板,必须用螺栓把按头紧固。卸车现场,附近严禁烟火,不得使用易产生火花的工具或物品,槽 车停放位置要远离热源,防止阳光曝晒。槽车贮罐必须保持0.15MPa以上的余压。槽车押运货员应携带必须的抢修工具,在车作业现场不得离开,司机不得随意启动车辆。,氨中毒及处理,(一)、中毒机理 氨对粘膜和皮肤有碱性刺激及腐蚀作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
9、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和心脏停搏。 人接触553mg/m3可发生强烈的刺激症状,可耐受1.25分钟;35007000mg/m3浓度下可立即死亡。 (二)、接触途径及中毒症状 吸入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10、,车间空气卫生标准 : 中国MAC( 30 mg/m3),氨中毒及处理,()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
11、、永久性混浊、眼睛膨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氨中毒及处理,(三)急救措施 清除污染 如果患者只是单纯接触氨气,并且没有皮肤和眼的刺激症状,则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触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应将衣服脱下并放入双层塑料袋内。 如果眼睛接触或眼睛有刺激感,应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20分钟以上。如在冲洗时发生眼睑痉挛,应慢慢滴入12滴0.4%奥布卡因,继续充分冲洗。如患者戴有隐形眼镜,又容易取下并且不会损伤眼睛的话,应取下隐形眼镜。 应对接触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以上。冲洗皮肤和头发时要注意保护眼睛。,氨中毒及处理,病人复苏 应立即将
12、患者转移出污染区,对病人进行复苏三步法(气道、呼吸、循环): 气道:保证气道不被舌头或异物阻塞。 呼吸:检查病人是否呼吸,如无呼吸可用袖珍面罩等提供通气。 循环:检查脉搏,如没有脉搏应施行心肺复苏。 初步治疗 氨中毒无特效解毒药,应采用支持治疗。 如果接触浓度500ppm,并出现眼刺激、肺水肿的症状,则推荐采取以下措施:先喷5次地塞米松(用定量吸入器),然后每5分钟喷两次,直至到达医院急症室为止。 如果接触浓度1500ppm,应建立静脉通路,并静脉注射1.0g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或等量类固醇。,氨中毒及处理,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应给湿化
13、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如叔丁喘宁。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需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同时可按热烧伤处理:适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误服者给饮牛奶或吃鸡蛋,可吸附毒物;若有腐蚀症状时忌洗胃。,氨泄漏及处理,少量泄漏 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
14、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用砂土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氨泄漏及处理,大量泄漏 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 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
15、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洗消。,燃烧爆炸及处置,燃烧爆炸特性 常温下氨是一种可燃气体,但较难点燃。爆炸极限为16%25%,最易引燃浓度为17%。产生最大爆炸压力时的浓度为22.5%。 火灾处理措施 在贮存及运输使用过程中,如发生火灾应采取以下措施: ()报警:迅速向当地119消防、政府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
16、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燃烧爆炸及处置,()隔离、疏散、转移遇险人员到安全区域,建立500米左右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除消防及应急处理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并迅速撤离无关人员。 ()消防人员进入火场前,应穿着防化服,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氨气易穿透衣物,且易溶于水,消防人员要注意对人体排汗量大的部位,如生殖器官、腋下、肛门等部位的防护。 ()小火灾时用干粉或CO2灭火器,大火灾时用水幕、雾状水或常规泡沫。(灭火剂有: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储罐火灾时,尽可能远距离灭火或使用遥控水枪或水炮扑救。 ()切勿直接对泄漏口或安全阀门喷水,防止产生冻结。 ()安全阀发出声响或变色时应尽快撤离,切勿在储罐两端停留。,注意事项,严禁外岗人员乱动阀门氨库范围内严禁烟火特级防火范围防毒面具,给排水设施,防护用品,保证正常有效液氨罐液氨温度40 压力2.0-2.1MPA(根据槽罐的设计压力)槽罐各种安全装置和附件必须齐全,灵敏,可靠、各种漆色和标志应准确无误,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