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堂教学视频拍摄与编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培训,1场地不理想2辅机无作为3运动镜头过多“刷墙式”来回横扫 、“拉风箱”往复变焦 4持机不稳5景别选择不当6. 构图不规范,7. 光圈使用不合理8镜头不稳定(“痉挛式”摇摄)9捕捉能力较差10板书、屏幕不清晰11片头片尾字幕问题12无提示字幕,一、参评课中的主要录制问题,1、选取合适的拍摄地点。教室面积大小、光线强弱、是否逆光、环境噪音的大小。2、设备的调试同一型号的摄像机、功能设置统一、配有三角架、充足电量和存储空间。,二、拍摄前的准备 拍摄环境,摄像机配置,摄像机1-2台; 三 脚 架 高性能计算机1台; 编辑软件,现场切换,二、拍摄前
2、的准备 设备配置,2台摄像机、三脚架、视频转换卡、特技台 录像机、话筒、调音台,优 点 现场拍摄基本成片,后期制作比较简单、工作量小。 不 足 需要的设备、人员较多,对人员的专业素质及协作要求高。,双机拍摄,2台摄像机、三脚架,优 点 设备、人员少,机动性强。后期编辑空间自由度大。 不 足 对摄制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高,且后期制作工作量大。,拍摄原则,单机位:放在教室左/右前方师生之间,靠近屏幕一侧; 课后补拍学生不同方位录像; 双机位:注意师生机位同侧;尽可能多的保留学生画面。 课件和投影的导入: 现场导入和后期补拍导入;必要时做特效(如画中画);,拍摄机位,多机位拍摄,总体要求:三机位以上最
3、好设置导播台。要预见人物的动向;配合默契(对讲机),为对方着想,给出切换时机; 教师机位:位于教室后排一侧,以拍摄老师活动为主,兼顾特殊情况下的学生(登上讲台)活动;景别以中近景为主、适当时机拉全景交代环境; 学生机位:位于教室前排一侧,以拍摄学生活动为主。学生做练习或活动的拍摄; 课件拍摄:视频转换卡VGA-视频、VGA分配器联至显示器 、使用屏幕录像软件。,移动导播台,应用“三分法则”方法:就是将整个画面在横、竖方向各用两条直线分割成等份的三部分,我们将拍摄的主体放置在任意一条直线或直线的交点上这样比较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拍摄时可直接调出相机的“井”字辅助线,将拍摄主体放在黄金分割点附近,
4、这样拍摄的画面鲜活自然。,总体要求:让评委和受众舒服且看得清、听得准。 构图要求: 把握平、稳、准、匀四要素,黄金分割法 (0.618主画面占三分之二),又称“三分法则”,拍摄要领构图,16:9,4:3,画面内容与构图的基本禁忌:,人物面壁、横线切脖、顶天立地、透视变形; 镜头移动快慢不均匀;起落幅不稳; 背景的干扰;养成眼观画面主体四周的习惯;,拍摄要领四要素,水平最重要:水平尺参考、垂直物体是参考。 画面稳定:拍摄时要排除不必要的晃动,保证画面稳定。(三脚架); 交代精准:根据录制内容的准确地起幅和落幅、聚焦、构图,准确地向观众表达出你所要阐述的内容 运动画面匀:推拉摇移和缓均匀、有目的性
5、。,拍摄要领景别应用,主机:开头和结尾处镜头以全景为主,中间以中景、近景镜头为主拍摄教师讲课、板书、操作多媒体设备等,适当应用特写镜头表现教师的一些特殊动作、表情或展示的教学用具。 副机:以近景、特写为主,兼顾中景。如学生听课、做实验、练习、记笔记、回答问题、朗读等课堂教学过程情况,同时要注意抓拍好与教学活动相关的个别学生的瞬间动态(如脸部神态、表情等)。,光圈调整: 1、自动光圈:顺光、被拍摄对象大面积平均受光。 2、手动光圈:在逆光或拍摄对象只有小面积受光而又想把小面积部位(如脸部)拍清晰时,必须采用手控光圈方式才能拍出曝光准确的画面。曝光量至拍摄对象出现斑马纹为止(拍人物时,一般以人脸作
6、为测光点)。,拍摄要领光圈调整,教师与投影之间的曝光,直接获取计算机信号(淡入淡出效果) 录屏软件,后期补拍和修补(做好场记),控制灯光布局,对教师活动频繁区域强布光(可以使追光灯),教学录像拍摄应注意的问题,1、课程进行中,一般不要停机,以免给后期编辑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2、一般情况下,摄像者不要打断课程进程,但如果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时,可随时提出停课要求。如:补拍学生特写镜头、学生中出现异常情况、教师教学出现明显的问题等等。 3、学生在讨论时,可采用移动机位拍摄特写镜头的方法进行拍摄。 4、补拍镜头时,要多注意那些坐在摄像“死角”的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在编辑后的片中都有正面的镜头。,Adobe Premiere1.5/2.0/CS4/CS5 Corel会声会影 X7 官方正式版( 32位 & 64位 ) Canopus EDIUS.v6.08完整版(最为成熟而适合课堂实录) Sony vegas 爱剪辑 视频插件(转换):(720*576)avi To mp4 刻录软件:Nero,后期制作,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