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铁十局兰渝铁路 LYS-14 标项目经理部Lan-Yu Railway LYS-14 Standard ofChina Railway 10 Bureau Project Management Team隧道标准化施工手册二九年十一月新建兰渝铁路广元至重庆段 LYS-14 标隧道标准化施工手册中铁十局兰渝铁路 LYS-14 标段项目经理部二 00 九年十一月1第一节 隧道基本参数1、隧道鉴明表2、隧道初期支护参数表3、隧道每延米主要工程数量表4、隧道跨既有线、道路一览表(见附表)5、隧道衬砌台车表(见附表)6、隧道洞口导向墙、管棚表(见附表)7、隧道小导管参数表(见附表)8、隧道施工方法及衬砌
2、类型表(见附表)2兰渝铁路 LYS-14 标隧道鉴明表序号 隧道名 里程 全长(m) 级 围岩(m) 级 围岩(m) 级 围岩(m) 分部1 新作坊隧道 DK888+174.74+627.57 452.832 合川明洞 MDK0+000MDK0+027.5 27.53 牛背脊隧道 DK892+707.83+961.37 253.544 椰子沟隧道 DK894+476.67+744.13 267.465 沙帽山隧道 DK893+217.72+392.5 174.786 狮子山隧道 DK894+940.33DK895+175.83 235.57 新圆通寺隧道 DK895+670DK896+516
3、8468 新福山岩隧道 DK898+550.42+903.3 352.889 石花庙隧道 DK900+188.73+685.62 496.89二 分 部10 松林堡隧道 DK902+922DK904+380 1458 725 265 46811 荆竹林隧道 DK904+916DK909+107 4191 2025 1190 97612* 新干坝子隧道 DK910+348DK912+014 1666 1160 420 86三 分 部13 新桐子浩隧道 DK913+066DK913+269 203 0 32 17114 西山坪一号隧道 DK913+552DK916+464 2912 700 825
4、 138715* 西山坪二号隧道 DK916+610DK916+797 187 0 85 10216 桐子林隧道 DK920+952DK923+489 2537 175 1490 872四 分 部17* 龙凤隧道 DK923+940DK929+150 5210 2310 1815 108518 二岩隧道 DK930+580DK931+003 423 0 0 42319 木鱼山隧道 DK931+605DK932+050 445 0 100 345五 分 部20 童家溪一号隧道 DK937+303DK937+550 247 0 0 24721 童家溪二号隧道 DK937+640DK938+230
5、590 0 180 41022* 同兴隧道 DK939+553DK939+794 241 0 100 141六 分 部23 新斑竹林隧道 DK947+480DK947+837 357 0 0 35724 人和场隧道 DK948+083DK951+577 3494 760 960 1774九 分 部25 合计 27268 7855 7462 8844说明:序号带“*”号表示已到施工图36第二节 隧道洞口、洞内布置及管理1、隧道洞口布置1.1、洞口场地布置参照附图 2-1,场地布置具体可根据现场实际地形适当调整。洞口必须设置进洞须知牌和隧道施工步长关系牌,具体见附图 2-2。1.2、洞口临时设施建
6、设不得设置在挡土墙下、边坡上方、低洼地带、雨季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洪水地段。1.3、在进洞前应先做好洞口的防排水设施、边仰坡防护,再进行洞口开挖,尽早修建洞门及洞口衬砌,以确保洞口稳定和施工安全。1.4、洞口 30m 范围场地必须采用 C20 混凝土硬化,厚度不得小于 15cm,且行车道处要加强硬化。1.5、洞口场地统一设置塑钢围栏, 实行封闭化管理。1.6、洞口必须设置污水沉淀池,上面设盖板,并经常清淤保持洞内排水通畅,沉淀池位于隧道口一侧。洞口两侧设置水沟,用红砖砌筑,水沟净尺寸宽 25cm,深2025cm。1.7、洞口必须设置隧道施工状态牌,长 100cm、宽80 cm,状态牌为红字白底
7、,采用黑体字,具体见附图 2-1。1.8、隧道施工独头掘进长度超过 150m 时,应采用机械通风,洞口通风机的安装位置宜在洞口前方 30m 以外,通风机前后 5m 范围内不得堆放杂物,通风机进口应设置7铁箅。1.9、隧道口应备有应急抢救物资设备,如工字钢、钢隧道洞口场地布置示意图8隧道进洞须知和施工步长关系牌9管、圆木、抽水设备等,应急材料按长度 6m 堆放整齐,经常保持其良好状态,抢救物资设备不得挪作他用。应急材料堆放处设彩钢瓦顶棚,有应急材料标识牌。1.10、洞口必须设置消防室,配备砂、铁锹、灭火器等。隧道口生活宿舍区每排房子至少配置干粉灭火器 2 只,铁锹 2 把等。1.11、洞口必须设
8、置“五牌一图” ,包括:工程概况牌、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消防保卫牌、安全生产牌、文明施工牌、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图等。牌子长300cm,高 180cm,离地 150cm。具体见兰渝铁工管20096 号关于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通知。1.12、洞顶设置“【十局图标】中铁十局承建隧道” ,每个牌子宽 120cm、高 120cm,标识牌为白字红底,采用黑体字。1.13、洞口钢筋棚小型机具排放整齐,符合钢筋加工流水作业要求,材料分区堆码整齐,上盖下垫,大型机械分类停放,整齐有序。1.14、洞口空压机房、配电房禁止堆放杂物。2、隧道洞内布置2.1、洞内三管两线布置洞内布置管线主要有:动力线、照明线、
9、高压水管、通风管、高压风管,洞内风、水、电管线和管路均悬吊于10边墙侧壁上,挂设应做到顺、直,无扭曲和褶皱,吊点间距为 5m,吊点必须牢固。洞内架空线的线间距不得小于30cm,且距地面高度不小于 2.5m。洞内管线布置详见下图 2-3。图 2-3 洞内三管两线布置示意图洞内掌子面处电线路、管路不得任意拖放,摆放凌乱,必须分开摆放整齐。压入式通风出风口距开挖工作面的距离宜不大于(45)A(A 为隧道断面积) ,洞内通风要保持空气清洁;开挖工作面风动凿岩机风压不应小于 0.5MPa,供风管前端至开挖面的距离宜保持在 30m 内;开挖工作面凿岩机的工作水压不应小于 0.3MPa,洞内水管前端至开挖工
10、11作面的距离宜在 50m 内。2.2、隧道洞内供电线路采用 220/380V 三相五线系统,动力设备应采用 380V,照明电压作业地段宜为 36V,成洞和未作业地段可采用 220V。瓦斯地段必须采用防爆型灯具。2.3、洞内必须设置应急照明灯,按每 50m 一处布置,普通照明按每 20m 一处布置。隧道施工作业地段必须有足够亮度的照明。2.4、洞内两侧设置临时水沟,水沟宽度 40cm,深度30cm。2.5、洞内道路应保持平整、坚实、干燥状态,不得出现大片积水、泥泞现象,洞内道路应设专人清扫,排除积水。掌子面附近每次出渣完要清理干净,不得出现大片浮渣、块石。2.6、洞内遇有重大危险源时,必须设置
11、重大危险源告知牌。2.7、仰拱整幅浇筑时,上面铺设32 工字钢和壁厚10mm 的钢板,钢板上焊接 6 钢筋作防滑条,共两道,保证隧道车辆通行。2.8、洞内必须每隔 20m 设置一里程标识牌,长50cm、宽 30 cm,标识牌为蓝字白底,采用黑体字,具体见图 2-1。2.9、洞内外监控量测设置统一标识牌,长 30cm、宽20 cm,标识牌为蓝字白底,采用黑体字,具体见附图 2-1。122.10、洞内衬砌台车、开挖台架及洞内车辆前后方必须张贴醒目的反光标志,保障行车安全。2.11、洞内必须配备紧急电话和警铃,与洞外值班室连接,洞内外联络方式保持畅通。2.12、隧道进洞后必须按要求在掌子面附近布设救
12、生管,并在掌子面附近备必要的救生药品及食物、水等。2.13、洞内不得堆放工程材料、半成品及易燃易爆品。保持洞内整洁,各种工具、设备摆放整齐有序。3、隧道进出洞管理3.1、隧道洞口必须设置安全值班室、进洞登记室和车栏,并有专人管理登记,24 小时值班。3.2、所有进出隧道施工、管理、外来检查人员及进出车辆必须严格实行登记制度,并保证人员、车辆进出签字的闭合性。3.3、进洞登记室必须悬挂施工作业人员进洞登记牌。登记牌定人编号,并配有施工人员 2 寸彩照,进洞翻红牌,出洞翻蓝牌,随时掌握洞内作业人员情况。3.4、隧道进洞登记室必须放“两本”:施工作业过程控制记录本、非作业人员进洞登记本;安全值班室必
13、须放“五本”:安全员班前讲话记录本、安全员工作记录本、掌子面素描记录本、监控量测记录本、瓦斯监测记录本。3.5、进出隧道所有人员必须佩带相应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尘口罩等及必要的手电筒照明设施。3.6、隧道内行车速度:作业地段不大于 10km/h,非作业地段和成洞地段不大于 20km/h。并在洞口和洞内设13置限速牌。3.7、进洞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洞内施工及机械操作安全规程。3.8、加强火源管理,严禁将火机、火柴等易燃物品带入洞内或在洞内吸烟。3.9、进行爆破器材加工和爆破或在瓦斯区域的作业的人员严禁穿化纤衣物进洞。瓦斯隧道严禁将手机带入洞内,或进洞前将其关闭。3.10、爆破后必须经过通风排
14、烟,才准检查人员进入工作面,且其相距时间不得少于 15min,并经过以下各项检查和妥善处理后,其他工作人员才准进入工作面。.无瞎炮及可疑现象。.无残余炸药或雷管。.顶板两帮无松动石头。.临时支护无损坏变形。3.11、安全地点至爆破工作面的距离,在独头坑道内不应小于 200m,当采用全断面开挖时,应根据爆破方法与装药量计算确定安全距离。3.12、非施工作人员、身份不明人员严禁进入洞内。第三节 隧道施工步长1、隧道施工台阶长度1.1、采用 CD 法施工时:上下断面距离一般宜保持35m,左右侧距离一般宜保持 1020m。1.2、采用 CRD 法施工时:上下断面距离一般宜保持1434m,左右侧距离一般
15、不宜大于 15m。1.3、采用台阶法、大拱脚台阶法施工时:当围岩自稳能力较好时,台阶长度宜控制在 1050m,围岩稳定性较差时,台阶长度宜控制在 310m。1.4、采用环行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时:预留核心土长度 35m,开挖环行进尺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超过 1.5m;下台阶左右侧开挖进尺根据初期支护钢架间距确定,最大不超过 1.5m,左右侧台阶错开 23m。以上数据可根据施工机械、围岩情况作适当调整。2、仰拱、二衬离掌子面距离2.1、仰拱距掌子面距离:级围岩超不得过90m,级围岩不得超过 50m,级及以上不得超过 40m或符合设计要求。2.2、二衬距掌子面距离:、级围岩不得超过20
16、0m,级围岩不得超过 120m,级及以上围岩不得超过 90m 或符合设计要求。第四节 隧道施工要点及验收标准1、洞口工程及明洞1)洞口段开挖前应首先清除洞口开挖范围内的树木、杂草,检查边、仰坡以上的山体稳定情况,清除危石。2)先做好洞口的防排水设施,再进行洞口开挖,并及15时做好洞口边仰坡防护,尽早修建洞门,以确保洞口稳定和施工安全。3)洞门施作前,需加强对洞口山体稳定性的监测。洞口施工应避开雨季。洞口段排水流畅,没有水流下渗和冲刷的痕迹,尤其雨季能顺利排走,4)洞口土石方应自上而下分层开挖、分层防护,不能上下重叠开挖,严禁掏底开挖,土方施工中不能用爆破法施工。5)洞口石方严禁采用洞室爆破开挖
17、,采用浅孔小台阶爆破或松动爆破并预留光爆层。洞口采用机械开挖,结合正洞开挖方法,预留进洞台阶,洞口开挖后坡面应稳定、平整、圆顺。6)隧道必须严格按照“早进晚出”施工理念,量少刷或不刷,争取做到零距离环保进洞,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若现场地质条件与设计进洞里程存在出入,必须立即提出设计变更,不得盲目开挖。7)当洞口位于软弱、松散地层或堆积层时,应按“先加固、预支护、后开挖”的原则施工,宜采用地表注浆加固、注浆止水等措施。8)明洞边墙基础松软时间应采取增加承载力的措施,明洞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 70%以上,方可拆除明洞内模板。9)明洞回填应在明洞外防水层及排水系统施作完成且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
18、强度的 70%后进行。10)隧道洞门端墙、翼墙模板及支架拆除时,混凝土16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 75%11)拱顶回填分层厚度不大于 30cm,两侧回填土面的高差不得大于 50cm。采用机械回填时,应在人工夯填超过拱顶 100cm 以上后进行。12)洞门验收: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洁、石料无缺棱缺角;名牌、号标安装美观、大方;表面平整度 2m 靠尺混凝土 5,砌体 10,结构厚度10,泄水孔孔口向下且不能堵塞。2、爆破开挖1)钻眼前,首先检查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灯光照明是否良好,灯具满足施工规范中要求最低规定亮度,支护、顶板及两侧边墙是否牢固,有无松动的岩石,如有松动的岩石及时支护或清除。严禁在
19、残眼或裂缝处中继续钻眼,严禁在工作面拆卸修理钻孔工具。2)炸药领取、运输、装填、连线、起爆均由专业人员持证施工。3)雷管和炸药由爆破员领取和运送,运至作业地点的爆破器材由安全员看管,雷管不能和炸药放在一起,雷管装在有检验合格证的专用保险箱里。爆破后将剩余器材及时回收登记。4)炮眼位置要事先捣平才许开钻,防止打滑或炮眼移位。周边孔一定要由有丰富经验的老钻工司钻。不能打干眼,操作时先开水,后开风,停钻时先关风,后关水。开眼时先低速运转,待钻进一定深度后再全速钻进。175)刚打好的炮孔由于热度过高不得立即装药。装药时禁止烟火,照明采用36V安全电压。6)当两相对开挖工作面相距40m时,两端施工应加强
20、联系,统一指挥。当两开挖工作面的距离剩下1015m时,应从一端开始贯通。7)洞内安全地点至爆破开挖工作面的距离,在独头坑道内不应小于200m。8)为提高炸药的能量和爆破效果,应采用反向装药结构;在有瓦斯、煤尘爆破危险的开挖工作面应采用正向装药结构。正向装药的起爆药卷最后装入,反向装药的起爆药卷首先装入,起爆药卷和所有的药卷聚能穴朝向眼外。9)采用导爆管或电力起爆,禁止采用火雷管。当岩石很软时,可采用导爆索装药结构,装药按自上而下顺序装填。10)炮泥配合比一般为1:3的黏土和沙子。炮眼深度小于1m时堵塞长度不宜小于孔深的1/2,炮眼深度超过1m时堵塞长度不宜小于0.5m,炮眼深度超过2.5m时堵
21、塞长度不宜小于1m,光面爆破周边眼封泥长度不宜小于0.3m。11)起爆主导线应敷设在电线和管道的对侧,当设在同侧时与钢轨、管道、电线等导电体的间距必须大于1.0m,并应悬空架设。12)两次爆破的衔接台阶尺寸不大于15cm。13)隧道内岩爆可采取以下措施:微弱岩爆地段,可直接在开挖面上洒水;中等岩爆地段,可在隧道开挖轮廓18线外1015cm范围内打设注水孔,向孔内灌注高压水;岩爆强烈地段,可采用超前锚杆,对开挖面前方的围岩进行锁定。14)采用台阶法或分部开挖法时,在上台阶或上一个分部喷射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以上方可进行下部(台阶)开挖。开挖后及时施作初期支护(中隔壁) 。15)拆除临时支护时
22、必须在监控量测确定围岩变形稳定之后进行。拆除顺序、长度按设计要求实施。拆除时加强观测并做好安全防护。16)爆破参数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条件时,可参照表5-1、表5-2选用。表 5-1 光面爆破参数岩石类别 周边眼间距 E(cm) 周边眼抵抗线 W(cm) 相对距离 E/W 装药集中度q (kg/m)极硬岩 5060 5575 0.80.85 0.250.30硬岩 4055 5060 0.80.85 0.150.25软质岩 3045 4560 0.750.8 0.070.12表 5-2 预裂爆破参数岩石类别 周边眼间距 E(cm) 至内排崩落眼间距 (cm) 装药集中度q (kg/m)极硬岩
23、 4050 40 0.30.4硬岩 4050 40 0.20.25软质岩 3540 35 0.070.12注:1、当断面较小或围岩软弱、破碎或对曲线、折线开挖成形要求较高时,周边眼间距E应取较小值。2、周边眼抵抗线W值在一般情况下均应大于周边眼间距E值。软岩在取较小E值时,W值应适当增大。E/W:软岩取小值,硬岩及断面19小时取大值。3、装药集中度q为2号岩石硝铵炸药。2.1、主控项目 隧道开挖应严格控制欠挖。当围岩完整、石质坚硬时,岩石个别突出部分(每 1m2不大于 0.1m2),侵入衬砌应小于 5cm。拱脚和墙脚以上内断面严禁欠挖。 隧底范围岩石局部突出部分(每1m 2不大于0.1m 2)
24、 ,侵入衬砌应小于5cm。 边墙基础及隧底地质情况应满足设计要求,基底内无积水浮渣。2.2 一般项目 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的炮眼痕迹保存率,硬岩不应小于80%,中硬岩不应小于60%,并在开挖轮廓面上均匀分布。 洞身开挖中,应在每一次开挖后及时观察、描述开挖面地层的层理、节理、裂隙结构状况、岩体的软硬程度、出水量大小等,核对设计地质情况,判断围岩稳定性。 掏槽眼的眼口间距和深度允许偏差为 5cm;周边眼的间距允许偏差为 5cm,外插角应符合钻爆设计要求,眼底不应超出开挖轮廓线 15cm。 隧道开挖断面容许超挖值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5-3。表 5-3 隧道开挖断面容许超挖值和检验方法(cm)20围岩
25、级别开挖部位 、 检验数量 检验方法平均超挖10平均超挖15平均超挖10拱部最大超挖20最大超挖25最大超挖15边墙 平均10仰拱、隧底 平均10,最大超挖25每一开挖循环检查一个断面激光断面仪、全站仪测量周边轮廓线,绘断面图与设计断面核对3、控制爆破根据爆破安全规程 (GB 6722-2003)对于一般砖房地表质点振动速度不得超过 23cm/s、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不超过 5cm/s、交通隧道不超过 20cm/s 的要求。并注意以下几点:.减小最大段一次起爆允许装药量;.增加非电雷毫秒雷管段别;.增加相邻段位非电毫秒雷管段位的时差,减小地震波的叠加。.采用微振爆破开挖减振措施及采用正向装药
26、结构,降低振动速度。3.1、微差间隔时间软岩:3050ms;中硬岩:2540ms;硬、脆岩:1525ms。3.2、根据爆破最大允许振速,确定一次爆破时的最大允许炸药量最大一次起爆允许装药量,可由质点振动速度公式进行推导:21V=K(Q1/3/R)a;Q=R 3(V/K)3/a式中:V质点振动速度(cm/s) ;Q最大段一次起爆允许装药量(Kg) ;R振源中心到被保护物的距离;K介质系数;a爆破振动衰减指数。表 5-4 爆破区不同岩性的 K、a 值岩石类型 K a松软岩石 250350 1.82.0中硬岩石 150250 1.51.8坚硬岩石 50150 1.31.53.3、控制爆破实际炸药单耗
27、量 q0值表 5-5 控制爆破实际炸药单耗量 q0值(kg/m 3)岩石类型 松动裂缝 张开裂缝 粉碎裂缝 破碎裂缝松软岩石 0.140.16 0.160.20 0.200.25 0.300.35中硬岩石 0.160.18 0.180.22 0.250.30 0.350.40坚硬岩石 0.180.20 0.200.25 0.300.35 0.400.454、超前支护4.1、超前小导管1)小导管设计参数:采用热轧无缝钢花管,外径42mm,壁厚 3.5mm,环向间距 3050cm,外插角1012,长度 3.5m。2)小导管上钻注浆孔,孔径 68mm,纵向间距1020cm,呈梅花型布置,前端加工成锥
28、形,尾部留不下于 30cm 的不钻孔止浆段。3)开挖时采用低钻压,慢转速开钻,钻孔顺序为由上至下。224)小导管利用钻机的冲击力将钢管顶入围岩中,小导管注浆压力为 0.20.3MPa。5)超前小导管配合型钢钢架使用,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 1m,端部焊接在钢架上。6)注浆顺序由下而上、先无水孔后有水孔间隔分序施工。浆液强度达 70%以上,或 4h 后方可进行开挖工作面的开挖。4.1.1、主控项目 超前小导管与支撑结构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 超前小导管的纵向搭接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4.1.2、一般项目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6的规定。表 5-6 超前小导管施工允许偏差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1
29、 外插角 22 孔口距 50mm3 孔深 +50,0mm 超前小导管注浆压力应符合设计要求,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其周围的空隙。4.2、超前管棚和导向墙1)导向墙采用 C20 混凝土,截面尺寸为 1m1m,环向长度可根据具体工点实际情况确定,要保证其基础稳定。导向墙采用木模施工时,必须在与混凝土接触面之间铺设复利板,保证导向墙混凝土面光洁。2)大管棚设计参数:采用热轧无缝钢花管,外径89mm、108mm,壁厚 6mm,环向间距 50cm,外插角2313;孔口管采用热轧无缝钢管,外径127mm、146mm,壁厚 5mm。3)管棚上钻注浆孔,孔径 1016mm,纵向间距1520cm,呈梅花型布置,尾
30、部留不下于 100cm 的不钻孔止浆段。4)钻孔由高孔向低孔位进行,开钻时应低速低压。钻进时产生坍孔、卡钻时,补注浆后再钻进。钻进中经常采用量测钢管钻机的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5)大管棚接头应错开布置,同一截面内接头数不大于 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错开 1m。管棚接头宜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一般 15cm,6)成孔后进行反复扫孔,并采用高压风从孔底向孔口清理钻渣、浮渣,确保孔径、孔深符合要求,防止堵孔。7)下管时前期靠人工送管,后期借助钻机顶进,直至孔底,达到设计长度8)注浆前要先冲洗管棚内的沉积物,由下至上顺序进行,管棚注浆压力为 0.61.0MPa,注浆浆液应充满钢管及
31、其周围的空隙。9)为提高管棚的抗弯能力,可视工点情况在管棚内增设钢筋笼,由 4 根 18 钢筋和固定环组成,钢筋之间每隔 1m 间距用 5cm 长 42 钢管连接,钢管壁厚 3.5mm。一般项目 钻孔的孔位、外插角、孔径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24法应符合下表 5-7 的规定。表 5-7 管棚施工允许偏差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1 方向角 1o2 孔口距 150mm3 孔 深 50mm 浆液强度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周围的空隙。5、初期支护爆破后首先清除危石,然后立即进行初喷混凝土封闭围岩,出碴结束后施作钢拱架、锚杆、钢筋网,再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5.1、锚杆1)杆孔的深度大于锚杆
32、设计长度 10cm,直径大于杆体直径 15mm,孔位允许偏差150mm。锚杆用的水泥浆或砂浆强度不低于 M20。2)砂浆锚杆注浆管应插到孔底 510cm,随水泥砂浆的灌入缓慢匀速的拔出。注浆管全部抽出后立即把锚杆插入眼孔,杆体插入孔内长度不得小于 95%,若孔口无砂浆流出应拔出杆体重新注浆。灌浆压力不得大于0.4MPa,锚杆垫板与喷混凝土面密贴。安装好的锚杆不得敲打或悬挂重物。注浆嘴不得对人放置。3)普通中空锚杆注浆工艺:用于边墙或俯角下倾时,灌浆可采用杆体中空通孔进浆,锚孔口排气的注浆工艺;用于锚孔上倾的仰角时,灌浆必须采用锚孔口进浆,杆体中空通孔排气回浆的注浆工艺。25锚杆打入长度不小于设
33、计的 95%。水泥浆体强度达10.0MPa 后方可上紧垫板螺母,锚杆垫板与喷混凝土面密贴。4)组合中空锚杆宜用于锚孔向上倾斜的仰角,孔内设置内径不应小于 16mm 的排气孔沿钢筋全长固定,并从中空锚杆体内穿出。锚杆注浆利用中空锚杆中空通道作进浆孔,排气管道孔排气。5.1.1、主控项目 锚杆孔内灌注砂浆应饱满密实。5.1.2、一般项目 锚杆孔宜于岩层主要结构面垂直,锚杆垫板应与基面密贴。 锚杆安装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锚杆孔距允许偏差为15cm。.锚杆孔深允许偏差为5cm。 锚杆应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5.2、钢筋网钢筋网喷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3cm。钢筋网
34、宜在初喷混凝土后铺挂,底层喷射混凝土厚度不宜小于4cm,钢筋网和钢架绑扎时应绑扎在靠近岩面一侧,并与锚杆固定装置联结牢固。一般项目 钢筋网的网格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网格尺寸允许偏差为10mm。26 钢筋网应与隧道断面形状相适应,并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 钢筋网宜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再铺挂。 钢筋网搭接长度应为个网孔,允许偏差为50mm。 钢筋应冷拉调直后使用,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5.3、钢拱架1)钢架架立前,初喷混凝土应不小于 4cm。钢架不宜在受力较大的拱顶部位分节。2)钢架与围岩之间喷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cm,钢架临空面喷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3
35、cm。3)刚拱架施做前,在硬化场地上放样,画出 1:1 的钢格栅大样图。4)钢架加工允许偏差为:主筋全长10cm,弯折位置 20mm,箍筋内净尺寸3mm。钢架与连接板焊接时焊缝高度不小于 10mm。5.3.1、主控项目 钢架安装的位置、接头连接、纵向连接筋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安装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脚底不得有虚喳。钢架与初喷层间的间隙应采用喷射混凝土喷填密实。5.3.2、一般项目 钢筋、型钢等原材料应平直、无损伤,表面不得有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锈蚀。27 钢架的落底接长和钢架间的连接应符合设计要求。钢架立柱埋入底板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不得置于浮渣上。 钢架安装允许偏差的检验应符合下表的
36、规定:.钢架纵向间距允许偏差为10cm;.钢架横向间距允许偏差为5cm;.钢架高程允许偏差为5cm;.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钢架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为-5mm。5.4、喷射混凝土1)采用湿喷工艺,湿喷工艺流程见下图 5-1。粗骨料压缩空气喷头速凝剂水细骨料搅拌机 喷射机水泥外加剂图 5-1 湿喷工艺流程2)喷射开始时,先送风、再开机、再供料;结束时,先停料、再关机、最后停风。3)洞身开挖排除危石后立即初喷 35混凝土、封闭围岩。4)喷射混凝土的坍落度宜控制在 813cm,过大混凝土会流淌,过小容易出现堵管现象。5)喷嘴与岩面保持垂直,距受喷面 1.52m 为宜。28喷射压力可以控制在 0.150
37、.2MPa 为宜。喷嘴应连续、缓慢,分段、分层自下而上,作横向环形移动喷射,喷层厚度应均匀,分段长度不大于 6m。有钢架时,先喷钢架与围岩间混凝土,再喷两钢架之间混凝土。6)喷射速度要适当,使混凝土压实。风压过大,回弹增加;风压过小,喷射速度过小,压实力小,影响混凝土强度。7)喷浆料必须放入铁皮容器内,容器采用钢板焊接高 50cm,上口 1.81.8m、下口 1.51.5m,禁止将喷浆料直接堆放在地面上,施工中喷嘴前严禁站人。8)一次喷射厚度拱部 56cm,边墙 710cm,分层喷射后一层混凝土应在前一层混凝土终凝 1h 后进行,先用风、水清洗喷层表面后再进行喷射。9)喷射混凝土回弹率:边墙不
38、应大于 15%,拱部不应大于 25%。湿喷作业时,粉尘含量不得大于 2mg/m3。10)喷射混凝土 3h 强度应达到 1.5MPa,24h 强度应达到 10MPa,并预留试件测其强度。11)喷射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得小于1.5min,喷射混凝土拌合物的停放时间不得大于30min。终凝后3小时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12)采用分部开挖时,应在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及以上时进行下一部分的开挖。13)作业区的气温和混合料进入喷射机的温度均不应低于5,混凝土强度未达到5MPa前不得受冻。14)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不29得少于14d。气温低于5时不得喷水养护。15)喷射
39、作业人员应带防尘口罩、防护眼镜、橡皮手套等防护用具。16)喷射混凝土强度检查试件可采用喷大板切割法制作。当不具备切割条件时,也可采用边长150mm的立方体无底试模,在其内喷射混凝土制作试件,试件的喷射方向应与边墙相同。17)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平整,无空鼓、裂缝,喷射混凝土平整度要求,用2m靠尺检查,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10cm。5.4.1、主控项目 喷射混凝土的厚度应符合下列要求。.平均厚度大于设计厚度。.检查点数的 60%及以上大于设计厚度。.最小厚度不小于设计厚度 1/2,且不小于 3cm。5.4.2、一般项目 混凝土喷射施工时应分段、分片,由下而上依次进行。混合料应随拌随喷,喷层厚度符合设计
40、要求。 喷射混凝土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5-8 的规定。表 5-8 原材料每盘称量的允许偏差序号 材料名称 允许偏差1 水泥 2%2 粗、细骨料 3%3 水、外加剂 2% 喷射混凝土表面应密实、平顺,无裂缝、脱落、漏30喷、露筋、空鼓和渗漏水,锚杆头钢筋无外露。6、二次衬砌二衬施作一般应在围岩和初期支护变形趋于稳定后进行,变形趋于稳定应符合:隧道周边变形速率明显下降并趋于缓和;或水平收敛小于 0.2mm/d、拱部下沉速率小于0.15mm/d;或累计位移值达到极限位移值的 80%。6.1、衬砌模板1)宜采用 43kg/m 以上的钢轨为行走轨道。2)台车面板厚度不宜小于 10mm,轮廓
41、半径比设计大5cm,矮边墙与拱墙整体浇筑。3)边墙工作窗分层布置,层高不宜大于 1.5m,间距宜为 2m 左右,净空尺寸 4545cm。拱顶注浆孔间距 3m,直径 12.5cm。6.1.1、主控项目 模板安装必须牢固可靠,接缝严密,不得漏浆。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表面必须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 承受围岩压力较大的拱墙模板拆模时,封顶和封口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100%;承受围岩压力较小的拱墙模板拆模时,封顶和封口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 70%。6.1.2、一般项目 拆除不承受外荷载的整体式衬砌拱墙、二次衬砌模板时,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 2.5MPa,并应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受损伤。表 5-9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