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77.160H70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GB/T 20镍钴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放电平台容量比率及循环寿命测试方法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test of Lithium nickel cobalt manganese oxide Test method for discharge plateau capacity ratio and cycle life(送审稿)200-发布 200-实施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质 量 监 督 检 验 检 疫 总 局 中 国 国 家 标 准 化 管 理 委 员 会 发 布 GB/T 2
2、0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济宁市无界科技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GB/T 200镍钴锰酸锂电化学性能测试放电平台容量比率及循环寿命测试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镍钴锰酸锂放电平台容量比率及循环寿命测试方法。本标准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活性物质镍钴锰酸锂。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3、。GB/T 18287 移动电话用锂离子蓄电池及蓄电池组总规范3 试剂和原料3.1 镍钴锰酸锂3.2 石墨负极:D50:12.0m20.0m,首次放电容量320.0mAh/g,首次充放电效率88.0%。3.3 锂离子电池隔膜:聚烯烃多孔膜,孔隙率 35.0% 60.0%,透气率 300s/100mL700s/100mL ,平均孔径1.0m,厚度 20.0m25.0m ,宽 47mm0.5mm,长 720mm1.0mm。3.4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由六氟磷酸锂(LiPF 6)与混合碳酸酯基有机溶剂(碳酸乙烯酯 EC、碳酸二甲酯 DMC、碳酸甲乙酯 EMC 体积比 111)组成的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水
4、分0.002%,游离酸(HF)0.005% ,电导率(25)7.0mS/cm。3.5 炭黑导电剂:D50:30.0nm 50.0nm 。3.6 石墨导电剂:D50:3.0m10.0m。3.7 聚偏二氟乙烯:简称 PVDF,分子式:( CF2-CH2)n,电池级,重均分子量50 万,旋转粘度6000mPas,水分0.10%。3.8 N-甲基吡咯烷酮:简称 NMP,电池级,纯度99.9%,水分0.02%。3.9 羧甲基纤维素钠:简称 CMC,高纯度,主含量99.5%,分子量 65 万。3.10 水溶性粘结剂丁苯橡胶:简称 SBR,锂电池专用,固含量 3552 ,粘度80mPas400mPas,PH
5、 值 6.07.0。 3.11 去离子水:二级。3.12 铝箔:厚度 16m20m。3.13 铜箔:厚度 10m12m。3.14 正极极耳(正极端子):材质为铝,长 62.0mm,宽 4.0mm,厚 0.1mm,带有极耳胶。3.15 负极极耳(负极端子):材质为镍,长 62.0mm,宽 4.0mm,厚 0.1mm,带有极耳胶。3.16 高温胶:长 45mm1.0mm,宽 10mm0.5mm。3.17 铝塑膜:锂电池专用,厚度 120m160m,铝箔厚度 30m40m。3.18 绝缘胶:长 42mm1.0mm。3.19 氮气:纯度 99.9%。4 仪器设备4.1 电子天平:量程 5000g,精确
6、到 0.1g。4.2 螺旋测微器。4.3 直尺:材质为不锈钢,量程 100cm,精确到 0.5mm。4.4 真空搅拌机。GB/T 2014.5 锂电池极片涂布机。4.6 极片冲片机:冲孔模具尺寸 50mm100mm4.7 裁片机。4.8 对辊机。4.9 可调式分条机。4.10 超声波焊机。4.11 点焊机。4.12 卷绕机。4.13 电池平压机。 4.14 铝塑膜热封机。4.15 惰性气体手套箱:水蒸气、氧气含量均不大于 0.0005%。4.16 注液器:20mL。4.17 烘箱。4.18 恒温箱。4.19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仪。4.20 软毛刷。4.21 吸耳球。4.22 无油真空泵。
7、5 测试步骤5.1 原料预处理镍钴锰酸锂(3.1)、石墨负极(3.2)、炭黑导电剂(3.5)、石墨导电剂(3.6):放入烘箱(4.17) ,在 120150 温度范围内烘烤干燥 6h8h。PVDF(3.7) 、铝塑膜(3.17):放入恒温箱(4.18) ,在 8090温度范围内烘烤干燥4h6h。5.2 正极片制备5.2.1 称量称量应在相对湿度40.0% RH 、温度 3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净。镍钴锰酸锂、炭黑导电剂、石墨导电剂、PVDF 称取的总量为 2.0kg5.0 kg,按其之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91.5%95.0%、2.0%3.0%、1.0%2.0%、2.0%3.
8、5% 计算,用电子天平(4.1)称量;NMP 的量应按与镍钴锰酸锂、导电剂、PVDF 等固体物总质量的 30.0%50.0%计算,用电子天平称量。5.2.2 混合混合应在相对湿度40.0% RH 、温度 3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净。(1)将称量的 NMP 液体加入到真空搅拌机(4.4)中,再分次逐步加入称量的 PVDF(加入PVDF 时,可分成多份,溶解一份,再加下一份,逐份加入) ,然后进行分散搅拌直至 PVDF 完全溶解到 NMP 中;(2)将称量的炭黑导电剂加入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使各种物料均匀混合;(3)将称量的石墨导电剂加入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使各种物
9、料均匀混合;(4)将称量的镍钴锰酸锂分次逐步加入到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使各种物料均匀混合;混合搅拌的整个过程中,正极浆料温度控制在 40以下,粘度控制在 6000mPas10000mPas,最后慢搅后抽真空,出浆料,进入下道过程。5.2.3 涂覆涂覆应在相对湿度30.0% RH 、温度 35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净。GB/T 202用锂电池极片涂布机(4.5)将混合后的正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铝箔(3.12)的双面上,使正极敷料双面面密度与负极敷料双面密度相匹配,并用螺旋测微器(4.2)测量涂覆的正极片厚度。严格控制正极片涂覆制备过程,涂覆时的烘烤温度不高于 130,正极面密
10、度、厚度要一致,并记录测试数据。5.2.4 正极片制作正极片制作应在相对湿度30.0% RH、温度 3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净。用裁片机(4.7)将涂覆的正极片进行分切,之后将正极片中的 L1、L3、L4 和 L6 区域中的敷料刮去成空白区域,正极片尺寸规格见图 1 和表 1,将正极片放入烘箱并用氮气保护,在 110120温度范围内烘烤干燥 10h12h,然后用对辊机(4.7)对正极片进行辊压,辊压后的正极极片要平整、对折后不断片、不变形、不掉粉,再用可调式分条机(4.9)裁切成长 362.0mm、宽 42.0mm 的正极片,在 L1 区域的靠左边且与 L4 的区域对齐的位
11、置将正极极耳(3.14)用超声波焊机(4.10)焊接到铝箔上(见图 2) 。将每一正极片用电子天平称重并逐一编号并做记录。图 1 图 2 表 1 单位为毫米L1 L2 L3 L4 L5 L635.0 322.0 5.0 6.0 286.0 70.05.3 负极片制备5.3.1 称量称量应在相对湿度50.0% RH ,温度 3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净。GB/T 203石墨负极、炭黑导电剂、CMC(3.9) 、SBR(3.10) (按固含量计算)称取的总量为 2.0kg3.0 kg,按其之间的质量分数分别为 94.0%96.0%、1.0%2.0%、1.0%1.5%、2.0%2.
12、5%计算,用电子天平称量;去离子水的量按与石墨负极、炭黑导电剂、CMC 、SBR(按固含量计算)等固体物总质量的60.0%80.0%计算,用 电子天平 称量。5.3.2 搅拌混合搅拌混合应在相对湿度50.0% RH,温度 30 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净。(1)将称量的去离子水加入到真空搅拌机中,再分次逐步加入称量的 CMC(加入 CMC 时,可分成多份,溶解一份,再加下一份,逐份加入) ,然后进行分散搅拌直至 CMC 完全溶解到去离子水中;(2)将称量的炭黑导电剂加入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使各种物料均匀混合;(3)再将称量的石墨分次逐步加入到真空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搅拌,使各
13、种物料均匀混合;(4)再加入 SBR 进行慢速搅拌至完全分散;混合搅拌的整个过程中,负极浆料温度控制在 40以下,粘度控制在 1500mPas3000mPas,最后慢搅后抽真空,出浆料,进入下道过程。5.3.3 涂覆涂覆应在相对湿度50.0% RH ,温度 35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净。用锂电池极片涂布机将混合后的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铜箔(3.13)的双面上,使负极敷料双面面密度与正极敷料双面密度相匹配,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涂覆的负极片厚度。严格控制负极片的涂覆制备过程,涂覆时的烘烤温度不高于 110,负极面密度、厚度要一致,并记录测试数据。5.3.3 负极双面面密度负极双面面密
14、度是根据公式(1)计算而得负极双面面密度=5.3.4 负极片制作负极片制作在相对湿度50.0% RH,温度 35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燥。用裁片机将涂覆的负极片进行分切,之后刮粉,将 L7 和 L8 区域中的负极敷料刮去成空白区域,负极片尺寸规格见图 3 和表 2,将负极片放入烘箱并用氮气保护,在 100110温度范围内烘烤、干燥 10h12h,然后用对辊机对负极片进行辊压,辊压后的负极极片要平整、不变形、不掉粉,再用可调式分条机裁切成长 328.0mm、宽 44.0mm 的负极片,在 L7 区域的靠左边且与 L9 的区域对齐的位置将负极极耳(3.15)用点焊机(4.13)焊
15、接到铜箔上(见图 4) 。将每一负极片用电子天平称重并逐一编号并做记录。正极质量比容量正极活性材料含量正极双面面密度1.051.1 (1)负极质量比容量负极活性材料含量GB/T 204图 3图 4表 2 单位为毫米L7 L8 L9 L1027.0 301.0 6.0 322.05.4 试验电池组装电池组装应在相对湿度40.0% RH,温度 30的环境条件下进行,所用仪器、设备应清洁干净。将正极片、负极片分别用软毛刷(4.20)和吸耳球(4.21)除去附着在极片表面的尘料。将对折且对齐后的锂离子电池隔膜套在卷绕机(4.12)的卷针 A(卷针见图 5)上,再插上卷针B 与卷针 A 合二为一,再将负
16、极片放在对折后的两层锂离子电池隔膜之间的中间部位且居中对齐,之后,将正极片放在上层的锂离子电池隔膜上,使正极片、锂离子电池隔膜、负极片三者居中对齐卷绕,将卷绕成的电池从卷针上拔出,用绝缘胶将电池的尾部与电池体粘贴成一起,再将电池平放在电池平压机(4.13)上挤压二次,将试验电池逐一编号并做记录;然后放置于 80100的烘箱中抽真空干燥 36h48h(在烘烤的过程中,每 4h 要抽真空换氮气一次) ,再用铝塑膜热封机(4.14)将电池封装在铝塑膜内(在电池一侧留有气囊) ,置入惰性气体手套箱(4.15)中,在电池的气囊处用注液器(4.16)注入锂离子电池电解液(3.4)并用绝缘胶密封,在常温干燥
17、的环境下,将注完锂离子电池电解液后的试验电池(气囊部位向上的方式放置)搁置 40h48h。GB/T 205图 5注 1:卷针 A、卷针 B 宽:23.0mm0.5mm,厚:1.0mm,内径长:L11=80mm1.0mm5.5 电池化成试验电池化成应在相对湿度60.0% RH,温度控制在 252环境条件下进行。把制作完成的试验电池夹在夹具里,用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仪(4.20)进行试验电池化成。化成 1C 充放电电流值就是试验电池容量值,是根据每一块电池的正极片减去铝箔和极耳的净重乘以正极片所含镍钴锰酸锂的质量比和比容量计算出的试验电池容量,化成充放电制度和方式如下:(1)0.05C 恒定电
18、流充电 240min,电压限制 4.1V;0.1C 恒定电流充电 360min,电压限制 4.1V,静置 46h;(2)用无油真空泵(4.22)抽出电池气囊中的气体,用绝缘胶密封电池的排气孔;(3)0.2C 恒定电流充电至电压 4.2V,恒压充电 50min,电流限制 0.01C;静置 5min;0.2C 恒定电流放电至至终止电压 2.75V;(4)0.2C 恒定电流充电 240min,电压限制 4.1V;静置 4 天;(5)0.2C 恒定电流充电至电压 4.2V,恒压充电 50min,电流限制 0.01C;静置 5min;0.2C 恒定电流放电至至终止电压 2.75V,静置 5min;(6)
19、0.5C 恒定电流充电至电压 4.2V,恒压充电 50min,电流限制 0.01C;静置 5min;0.5C 恒定电流放电至至终止电压 2.75V,静置 5min;(7)0.5C 恒定电流充电至电压 4.2V,恒压充电 50min,电流限制 0.01C;静置 5min;1C 恒定电流放电至至终止电压 2.75V,静置 5min。(8)0.5C 恒定电流充电至电压 4.2V,恒压充电 50min,电流限制 0.01C;静置。注 2:可根据镍钴锰酸锂的性能、用途和测试要求分别将试验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充电限制电压和终止电压进行调整。5.6 电池测试试验电池的测试在相对湿度60.0% RH,温度控制在
20、 252环境条件下进行。经过化成的试验电池夹在夹具里,用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仪测试电性能,试验电池测试方法应按照 GB/T 18287 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也可根据镍钴锰酸锂的性能、用途和测试要求分别将试验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充电限制电压和终止电压进行调整。5.7 结果计算与数据数据处理将试验电池按照同一规定的充放电制度进行充电放电循环,根据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性能测试仪测试的数据计算镍钴锰酸锂的放电平台容量比率及循环寿命。GB/T 2065.7.1 放电平台容量比率测试镍钴锰酸锂的第 n 次循环的放电平台容量比率按公式(1)计算:P n 100% (1)式中:Pn 第次循环的放电容量比率,% ;QU
21、 第次循环放电至测试要求的电位 U 时的放电容量,单位为毫安时(mAh) ;Q 第次循环放电至终止电压时的放电容量,单位为毫安时(mAh) 。5.7.2 循环寿命测试计算镍钴锰酸锂在第 n 次循环放电容量与第 1 次循环放电容量之比,按公式(2)计算:Qn n 100% (2)式中: n第 n 次循环放电容量与第 1 次循环放电容量比率,%; Qn 第 n 次循环放电容量,单位为毫安时( mAh) ;Q1 第 1 次循环放电容量,单位为毫安时( mAh) 。镍钴锰酸锂的循环寿命按下列方法确定:当 n等于80时的循环次数n,即为测定样品的循环寿命。7 测试报告检测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a)样品名称及批次;b) 检测结果;c) 检测日期;d) 本标准中没有规定的各种操作;e) 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情况;f)本标准号。QQU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