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干线公路路面设计指导意见.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8051554 上传时间:2019-06-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线公路路面设计指导意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干线公路路面设计指导意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干线公路路面设计指导意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干线公路路面设计指导意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干线公路路面设计指导意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普通干线公路路面设计指导意见(送审稿)2011.6.26为确保“十二五 ”干线公路建 设路面工程质量,提高路面使用性能和耐久性,根据交通运输部现行路面设计规范要求,结合省公路学会专家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对我省普通干线公路路面设计提出如下指导意见。一、路面设计原则1、路面设计应在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的前提下,遵循因地制宜、确保质量、经济合理、安全 环保的原 则。2、路面设计要贯彻全寿命周期成本最省理念,尽可能强化路面结构设计,确保沥青路面 5 年不中修、10 年不大修,水泥路面 7年不中修、15 年不大修。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大轴载运行的实际情况,应充分考虑施工工艺达不到理想设计假定的现

2、实状况,应充分吸取历年来我省路面设计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在满足路网车辆荷载和通行能力,确保路面设计使用寿命的前提下,做到路面结构设计科学合理,并有效地控制投资。3、路基必须密实、均匀、 稳定,质量验收合格。路面基层与路基之间,必须铺设 15-20cm 粒料垫层。 4、应根据实测轴载谱进行标准轴载换算和计算累计轴载作用次数,应考虑路线 20 公里范围内中长期规划实施的高速公路2和市政工程建设情况,预估一个短周期(2-3 年)大轴载运行的累计轴载作用次数并迭加到前述累计轴载作用次数中,再据此进行路面结构与厚度设计。沥青路面设计时,对于大于 130KN 的轴载,弯沉设计的轴载换算公式 n 值取 5,弯

3、拉应力设计的轴载换算公式 n 值取 9。水泥路面设计时,多联轴换算按多个单轴考虑,即双联轴按 2 次单轴计,三联轴按 3 次单轴计。5、对于沥青路面的设计,基层、底基层材料设计参数在缺乏实测资料而套用规范参数表时,弯沉计算用抗压模量和劈裂强度应采用下限值,拉应力计算用抗压模量在计算层及以上各层应采用上限值,在计算层以下各层应采用弯沉计算用抗压模量的下限值,温度梯度应采用上限值。对于水泥路面设计,当缺乏实际材料性能和结构尺寸变异系数资料时,目标可靠度系数应采用提高一个安全度等级后中或高变异等级的上限值(即二级公路 r 取1.23 或 1.33,施工管理水平较高时取低值,否则取高值),土基回弹模量

4、应采用下限值。6、要积极推广应用经过实践检验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设计文件应提出有效提高施工质量均匀性、稳定性的工艺要求,以及维持通车条件下确保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7、设计路面结构厚度必须满足设计年限(基准期)内累计当量轴次要求。二、推荐的路面结构类型3(一)沥青路面结构1、特重交通(累计标准轴次 2500 万次以上) 沥青面层 16cm(4cmAC-13+5cmAC-20+7cmAC-20 三层,另 设下封层),水泥 稳定粒料基层 55cm 以上,路面总厚度 71.6cm 以上。此种结构类型主要用于一级公路。估算单价 274.72 元/m 2。沥青面层 9cm 以上(4cmAC-13+5

5、cmAC-20,另设下封层),水泥稳定粒料基层 55cm 以上,路面总厚度 64cm 以上。 (估算单价 204.63元/m 2)2、重交通(累计标准轴次 1200 万次以上)沥青面层 9cm(4cmAC-13+5cmAC-20,另设下封层),水泥稳定粒料基层 50-55cm 以上,路面 总厚度 59cm 以上。 (估算单价 195.63 元/m2)3、中等交通(累计标准轴次 300 万次以上)沥青面层 78cm(单层 +基层上双层表处,不另设封层),水泥稳定粒料基层 4550cm,路面总厚度 52cm 以上。 (估算单价 157.87 元/m2)4、轻交通(累计标准轴次 100 万次以上)沥

6、青面层 56cm(单层 +基层上单层表处,不另设封层),水泥稳定粒料基层 40-45cm,路面总厚度 46cm 以上。 (估算单价 139.79 元/m2)上述路面结构中,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可分层施工,上下层宜采用符合基层要求的相同混合料,以提高路面结构的整体承载力。4(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1、极重交通(累计标准轴次 2106 万次以上 )水泥混凝土面层 35cm(含 35cm ,以下同)以上,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底基 层 40cm 以上,路面总厚度 75cm 以上(估算单价 240.47 元/m2)。2、特重交通(累计标准轴次 2000 万次以上)水泥混凝土面层 30cm 以上,水泥稳定粒料基

7、层、底基层 35-40cm 以上,路面总厚度 65cm 以上(估算单价 209.23 元/m 2)。3、重交通(累计标准轴次 100 万次以上)水泥混凝土面层 28-30cm,水泥稳定粒料基层、底基层3035cm,路面 总厚度 58cm 以上(估算单价 191.33 元/m 2)。4、中等交通(累计标准轴次 3 万次以上)水泥混凝土面层 26-28cm,水泥稳定粒料基层 22cm,路面总厚度 43cm 以上(估算 单 价 158.63 元/m 2)。水泥稳定粒料基层上应设置封层,封层可采用单层沥青表面处治等,层厚不宜小于 6mm。设置多孔隙水泥稳 定碎石排水基层时,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类封层或

8、防水土工织物。(三)结构组合1、鉴于干线路网改造工程边施工边通车的特点,并考虑降低半刚性基层(底基层)与路基之间的刚度比以及改善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等因素,要求土路基上均设置一定厚度的粒料垫层。2、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中,宜设置一层能起排水作5用的结构层(多孔隙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或级配碎石等粒料底基层),以改善路面结构的排水性能。3、半刚性基层上必须喷洒透层油。沥青路面应设置下封层,水泥路面如需要在基层上开放交通,必须设置下封层。应根据开放交通季节和时间长短选择下封层类型,施工季节在每年 5 月至 10 月时,宜采用单层或双层热沥青表处,其他较低温季节宜采用稀浆封层。4、半刚性底基层、基

9、层不能流水作业接连摊铺施工时,应在底基层表面撒布水泥浆,确保层间的粘结良好,水泥用量宜为 1.2-1.5kg/m2。5、沥青上、下面 层不连续施工时, 应在下面层表面喷洒粘层油,确保层间的粘结良好粘层油有效沥青用量宜为 0.2-0.3 kg/m2。三、主要技术要求1、路床:对于不能满足综合回弹模量值要求的路床,应采取更换填料、增设 粒料层或低剂量无机结合料稳定层等措施。2、底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并采取措施减少收缩裂缝,加强集料的级配设计,最大颗粒粒径不应超过 37.5mm,4.75mm 成分的质量百分率不得小于 50,集料中 0.6mm 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 0.075mm 的颗

10、 粒含量不应超过 5, 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 应超过 7。确保底基层强度的代表值不小于 2.5MPa,其水泥含量可根据配合比设计确定,但一般控制在4以内。3、基层:宜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并采取措施减少收缩裂缝,加强6集料的级配设计,最大颗粒粒径不应超过 31.5mm,4.75mm 成分的质量百分率不得小于 60,集料中 0.6mm 以下细粒土有塑性指数时,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 应超过 3.5, 细粒土无塑性指数时,小于 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 应超过 5。确保基层强度的代表值不小于 3.5MPa,其水泥含量可根据配合比设计确定,但一般控制在

11、5以内。4、路基宽度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半幅施工半幅通车的作业方式。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应尽可能保证半刚性底基层、基层、水泥混凝土面层的连续施工。对于沥青路面,应尽可能保证半刚性底基层与基层、 沥青下面层与上面层的连续施工。5、半刚性基层上透层油宜为高渗透乳化沥青或煤油稀释沥青,喷洒后通过钻孔或挖掘确认透层油渗透入基层的深度不小于 5mm,并能与基层联结成为一体。6、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时,特重、重交通路面表面层宜采用 SBS改性沥青,下面层宜添加抗车辙剂。四、其它(一)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利用方式之一(加铺沥青路面)1、当损坏状况为差(断板率高于 20%),且路面板接 缝或裂缝处平均弯沉大于 0.

12、7mm 时,应选用碎石化方案,碎石化后旧路面表面最大尺寸不应超过 75mm,中间层不应超过 225mm,底部不应超过375mm 的粒径,可作为 改建路面的粒料底基 层或垫层,其碎石化后旧路面顶面的回弹模量一般不小于 200MPa。72、当损坏状况为次和差(断板率高于 10%),且路面板接 缝或裂缝处平均弯沉大于 0.45mm 时,应选用破裂 稳固方案,打裂后应使 75%以上的旧混凝土板产生不规则开裂,相邻裂缝形成的块状面积为0.40.6m2,打裂压稳后的旧混凝土能够较好地 为改建路面面层提供足够的支撑, 该层一般可以作为改建路面的底基层,轻交通情况经论证可以直接作为基层。打裂时应避免过度破坏,

13、不宜使路面板产生过大位移及大量的碎屑,打裂后旧路面顶面的回弹模量一般不小于300MPa。3、路面处于其他状况时,可采用整体利用方式,但应更换破碎板,修补和填封裂缝,压浆填封板底脱空,清除旧混凝土面层表面的松散碎屑、油迹,剔除接缝 中失效的填缝料和杂物并重新封缝。经综合处治后的旧混凝土路面应满足接缝或裂缝处的板边弯沉小于 0.2mm,弯沉差小于 0.06mm。(二)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利用方式之二(加铺水泥混凝土面层或连续配筋水泥混凝土+沥青面层等)1、大部分正常养护情况下的旧路面均可整体利用,但应更换破碎板,全面进行板底灌浆,修补和封填接、裂缝,打磨错台,经处治后接缝和裂缝的板角弯沉小于 0.2mm。在旧路面和新水泥混凝土路面之间应设置隔离层;当旧路面错台、局部凸起等病害处理完善,表面平整无高差突变时,可用沥青粘贴油毛毡作隔离层;其它情况宜选用沥青混凝土作隔离整平层,厚度不小于 25mm。2、当旧路面失养且破损严重时(断板率大于 35%且接裂缝处平8均弯沉大于 0.7mm),可将旧路面碎石化后作为底基层,其上铺筑基层后再铺筑刚性面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