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浅谈光的反射的教学方法王丽娟(双塔中学 邮编 736100)【内容摘要】光的反射是光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一节,所以学习这一节课时我们不光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我们更应该注重学生思考及观察能力的培养。【关键词】光 光的折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自主学习 光的反射是初中物理光现象这一章中最重要的一节,也是比较难的一节,因为这一节中虽然需要讲的内容少,但是很抽象,对于刚接触光学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主要过程:一、明确教学目标。二、进入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2,新课引入3,进行新课(1) 光的反射现象:教师演示(2) 光的反射定律: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3) 镜面反射
2、和漫反射:教师演示4,归纳总结5,复习巩固6,布置作业光的反射这一节的教学重点是光的反射定律,教学难点在于学生对镜面反射以及漫反射概念的理解。下面我就将光的反射定律和镜面反射以及漫反射的教学过程做一重点分析。我对本节课的教的方法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对学生的学习主要采用观察讨论及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师教学需要用的演示器材是:激光显示器、平面镜、插有大头针的硬纸条。学生实验用的器材是:平面镜片、白纸板、量角器、手电筒(玻璃前糊上开窄缝的牛皮纸)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21.光的反射定律演示实验:用激光器演示光的反射。让学生观察入射光、反射光、入射点。并在黑板上画出图 1。教师向学生介绍以下名词:入射点
3、(O):光线射到镜面上的点。法线(ON);通过入射点,垂直于镜面的直线。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r):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教师:通过演示观察到光的反射现象。那么光反射时遵从什么规律呢?学生实验一:1照课本图 58 甲,让从手电筒前面纸缝中射出的光沿纸板入射到镜面上的 O 点,观察反射光的位置。在白纸上画出法线、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反射角大小,并记录下来。2不改变入射点的位置,改变入射光线位置,重复上面实验两次。3照课本图 58 乙,把纸板的半面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看见反射光线吗?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得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
4、。3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板书。“一、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实验二:把入射光线沿学生实验一画出的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到镜面。观察反射光的位置。讨论得出:光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讲述反射光路图的画法:例:图 2 中已知入射光线,请画出反射光线。画法:过入射点画法线;画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学生练习:(写在小黑板或投影仪的胶片上)。(1)画出图 3 的入射光线。(2)如图 4,画出反射光线,并回答:入射角多大?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多大?4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演示三:用
5、镜子和白纸反射太阳光或灯光。问:为什么镜子反射的光很强,白纸反射的光很弱呢?我们来研究这两种情况。板书:“二、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教师:平行光入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上时的情况如图 5。引导学生分析得出镜面反射:每条光线都遵守反射定律。反射光向同一方向射出,在这个方向的反射光很强。而其余方向无反射光。演示四:把几根大头针垂直播入硬纸条中表示“法线”,把硬纸条任意弯折后“法线”不再平行。强调:漫反射向各个方向反射光,所以能使我们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教师分析实例:同学们看不到黑板反光部分的字,这是因为黑板上的反光部分发生镜面反射,光线强度比粉笔字漫反射的光线强。怎样避免这种情况?让“反光”部分粗糙,这样
6、就可以发生漫反射,减弱反光5部分来的反射光,同学们就能从不同方向看清粉笔字反射来的光,也就是能看清楚字了。对于以上光的反射定律的教学如果学生没有条件自备实验仪器,教师可以自己制作一个大的量角器,在上面标上准确的数据,再在量角器的上方固定一个平面镜,教师通过演示引导让学生自己读出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据写在黑板上,将此实验重复三次,通过引导观察,也可以得出光的反射定律。学习完新课练习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方法就是以上所用的教师事先在小黑板上或者投影胶片上。 ,这种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普通教学中很适用。但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
7、且还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一个大的沙盘和几根竹签,在练习的时候将沙面弄平,先插一根竹签在沙盘上,告诉学生假定沙盘中的沙面代表反射的界面,插上的那根竹签代表入射光线,另外的两根竹签一根代表法线,一根代表反射光线,要求学生正确的插到沙盘上,看一看,学生是否插对,插对了说明学生掌握了反射定律,否则,就暴露了他们是死记硬背,没有真正懂得反射定律的实际意义,教师就必须进一步讲解。以上这种练习方法将现实生活同自然科学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激励他们学好科学知识。以上这种实验探究的方法是一个既经历过程,又有科
8、学内容要求,不仅重过程,切重结论的知识点的方法。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学生的人格。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品质。对光的折射的教学到这儿算是已经结束了,但是这对新课程标准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实验设计竞赛,要求学生利用各种身边的物品设计实验证明“光路可逆” , “光发生折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探究手术室无影灯的制作原理”等等,用以发展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索能力。本节内容重在探究,要求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了解知识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好探究实验是关键。而如何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过程,培养其探究能力是教师应思考的主要问题。6参考文献:1 母国光:光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年第一版2 赵凯华、钟 华:光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 年第一版3沈华、高立民:动手动脑学物理光学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0 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