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写作要多用“仰角” ,少用“俯角”“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用的苏东坡呤庐山崐这句诗来形容写新闻时角度的中重要性,真是再贴切不过了。同崐样一件事实,由于作者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所选取的角度不同,崐写出的新闻作品也常常各不相同。可以说,角度选择的好与坏、崐新与俗、平与奇,都直接关系到一篇新闻报道质量的高低。社会主义新闻,不论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各行各业新崐变化、新面貌,交流各行业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新经验、新崐做法的正面报道,还是揭摆错误,披露矛盾的批评报道,其最重崐要的受众都是广大人民群众,所要通过新闻这一载体让广大人民崐群众从中了解情况,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因
2、此,笔崐者认为运用乞新求异的新闻思路,选取新闻写作角度时要多用“崐仰角” ,少用“俯角” 。 “仰角”是由下向上的角度,也就是群崐众角度;“俯角”是由自上而下的角度,即领导角度。只有多从崐群众普遍关心的角度去写新闻,新闻才易于让群众接受和欢迎,崐也才能写出成功的新闻作品。用“仰角”要把“镜头”对准群众我们之所以提出多用“仰角”少用“俯角”的问题,就是因崐为在现在的新闻报道中,“俯角”用得太多。报纸一打开,都是崐自上而下的角度,多是说教与训导的面孔;电视一打开,又大多崐是领导的镜头,领导的声调。不仅显得呆板,群众不满意,领导崐也不满意。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一到任就要求大众日报少报崐道他的活动。天津
3、市委书记一上任也向新闻单位提出一个要求:崐“把版面让给典型,把镜头对着群众。 ”中央电视台有个“讲述崐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节目,报道的都是平平常常的普通老百姓崐的故事,却很受广大电视观众的欢迎。从领导到普通群众都要求崐把新闻的视角延伸到群众中去,可见以“仰角”写新闻的重要性。崐作为电力行业新闻,也只有把“镜头”对准群众,新闻才能有更崐多的受众,才能为群众所喜“闻”乐“读” 。去年七一,厂里要求厂报集中报道一批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崐员的先进事迹,我们一改以往把侧重点放在报道优秀党员中的领崐导的做法,而是把“镜头”对准群众,组织通讯员针对全厂很有崐典型意义的党支部和基层党员进行深入采访,分别以高举党
4、旗崐铸辉煌 , 闪光的铺路石 、 青春无驿站 、 青春在奉献崐中闪光 、 电力战线“孺子牛” 等为题,报道了 12 个先进党崐支部和优秀党员,在全厂职工中反响强烈。同时, 高举党旗铸崐辉煌 、 青春无驿站两篇通讯报道还分别被甘肃工人报 、崐西北电业所采用。用“仰角”要从群众角度提问题既然群众是新闻的最大受众面,那么新闻的切入点,就要从崐群众最关心,对群众的影响面最大的角度切入,真正做到“贴近、崐贴近、再贴近” ,要站在群众的角度来思考新闻的着眼点,要放崐得下“架子” ,变“冷面孔” 、 “官气”为“笑脸” 、 “平民像”崐,把群众最关心的信息通过新闻报道表现出来。1998 年 9 月, 运崐行
5、了 41 年的西固热电厂与甘肃省电力公司、甘肃康发电力公司等崐六家单位组建成立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投资5.95 亿元对老厂崐6#10 炉、#5#8 机进行全面改造,其中用于环保改造的经费崐就多达亿多元,当时有媒体报道兰州市大气污染位居世界前 10 崐名,全体市民又对改善工作、生活环境呼声又高,我们根据这一崐信息,及时进行了采访,把设备改造融入改善兰州市大气污染,崐再现兰州美丽蓝天的大环境中,从市民最关心的热点出发,我们崐采写的为了兰州美丽的蓝天 、 污染大户向排污宣战 、 崐昔日污染户、今日造蓝天等几篇报道分别被甘肃工人报 、崐兰州日报 、 西北电力报等新闻单位采用。为了让市民了崐解工程的建
6、设情况,今年,我们又采写了彻底剪掉“黑辫子” 崐、 西固热电厂环保改造工程拉开序幕 、 西固热电厂环保改崐造工程进展顺利等消息,被多家新闻单位采用。以上这几条消息虽然写的都是我厂的老厂设备改造,但是选崐取了群众的角度,抓住市民最关心的改善大气污染状况,改变生崐活工作环境的热点问题,把报道重点放在环保改造这一项目上,崐与广大群众息息相关,贴得较近,所以采用率自然也就高了。用“仰角”把“硬新闻”变“软”“硬新闻”通常是以会议报道为主题的,是党报、各行业报、崐企业报必不可少的重要报道内容。但这类内容太多又势必影响报崐纸的可读性,这就要求把“硬新闻”变“软” ,丁关根同志在全崐国省级党报总编会议上,针
7、对这个问题特别指出:“改进会议报崐道,多写短新闻、现场新闻,多写有生活气息的通讯,做到真实崐可信,亲切有味,引人入胜,写出有思想、有风格、有感情、有崐文采的文章。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清楚政策理论问题,用老百崐姓的话讲老百姓关心的事,让群众爱读、爱听、爱看。 ”事实说明,要把硬新闻写软,照抄会议材料是不行的,必须崐要在会议上发现新闻。为什么有的记者在会议上抓不到新闻呢?崐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记者作风不够深入,参加会议只是“蜻蜒崐点水” 。笔者认为,记者也要深入会议。所谓“深入会议” ,不崐但要听取会议的报告,还要参加讨论,要认真研究会议上的各种崐材料。要通过分析会议扩大新闻线索,丰富信息源,从会
8、议的各崐种典型材料和典型人员中,发现和挖掘更新更好的新闻线索,然崐后抓住其一进行深入采访,把群众关心、真正有典型意义、而又崐鲜活的“亮点 ”表现出来。只有这样,才能从会议上发现新闻。1997 年 12 月,按照惯例,我厂召开了成果发布和合理化崐建议总结表彰会议,在听取会议总结报告中,我们得到了 10 年来崐我厂合理化建议所取得的经济效益的具体数字。按常规,发一条崐报道会议情况的小消息就可以了。可我们没有这样做,而是抓住崐全心全意依靠职工群众,十年合理化建议创效益 6800 余万元这一崐数据,以会议为引子,针对企业在设备老化、腐蚀严重,困难行崐政管重重的情况下,如何依靠职工分群众,走技改增效之路
9、,对崐此进行了深入报道,我们采写的职工动脑筋 企业出黄金,西崐固热电厂十年合理化建议创效益 6800 余万元一文,被西北电崐力报 、 甘肃电力报等多家报刊采用,不仅增强了职工对老崐企业走出困境,进行二次创业的信心,对其他老企业脱贫解困也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最近,我们厂相继召开了厂务公开、物业公崐司成立、“电力走向市场”主题教育活动安排等会议,这些工作崐的开展在我厂相对来说都是新鲜事,职工普遍不太了解,我们在崐企业内部报纸上宣传时,便针对职工最关心,最希望了解的问题,崐将会议作为由头,分别采写了以厂务公开的项目、物业公司的管崐理形式、“电力走向市场”职工要树立的新观念等为主题的消息,崐使职工不仅知道了会议内容,更化解了他们心中的疑团,受到了崐全厂职工的普遍关注和欢迎,同时也使会议新闻改变了板着面孔崐说话的“官样气” ,从而显得更活,让职工群众更易于接受,收崐到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