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了解我的村庄填写本村基本情况调查表,走访村干部、村医,实地考察村庄的生态环境情况。这次活动,你了解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近期,我对 XX 县郊区农村的生态环境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通过调查的情况来看,随着国家近年来各项惠农政策的实施,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农村生态环境也有了一些改善,但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这问题也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民群众的生存环境与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具体表现在:一、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无组织倾倒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数量大大增加。由于农村无专门的垃圾收集、运输、填埋及处理系统,生活垃圾随意抛弃或堆放, 得不到有效处
2、理,严重污染了农村地区居住环境。农村个体经营户如个体豆腐作坊、畜禽加工作坊等在加工经营过程中污水随意流淌,对周边水体环境影响很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河流,导致水体恶臭发黑,丧失正常水功能。另外,农村饮用水大部分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监测,很多群众不能喝到达标的干净水。 二、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的不科学使用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直接影响人类健康;化肥的大量使用使土壤所含化学元素比例失调, 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由于极难降解,且降解过程中还会渗出有毒物质,对土壤及农作物危害也很大。三、乡镇企业对农村生态环境污染较重。近年来
3、,乡镇企业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机遇的同时,也成为破坏农村生态环境的“主力军” 。乡镇工业企业布局分散、设备简陋、工艺落后,企业污染点多面广, 难以监管和治理,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很大,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口,偷排现象严重。新农村建设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搞好生态建设是搞好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当前,XX 县郊区农村生产与生活中存在的这些环境问题,已严重威胁到广大群众的身体健康,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些环境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必将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
4、的实现。为此,我认为应该开展以下工作:一、开展村庄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生活垃圾要实现定点存放、统一收集、定时清理、集中处置。应采取分散或相对集中、生物或湿地等多种处理方式,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根据村庄规模和卫生要求配置一定数量垃圾筒及时收集村庄生活产生的垃圾废物。根据村庄人口规模,清运路程, 配置一定数量、规模的垃圾转运工具和中转站,对交通不便和垃圾生产生量少的地方建设无害化简易埋场。二、加强工业企业污染防治。对工艺落后、设备简陋、污染严重的小企业限期治理或予以取缔、关闭。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法排污企业,确保环境安全。加强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对超标排污企业实行限期治理。要合理开发和
5、利用自然资源,严禁引进或新建污染严重的生产项目,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设备, 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产业和产品。三、治理土壤污染与水源污染。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以秸秆气化、沼气建设、风能和太阳能利用为重点,提高农村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水平。通过提高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和污水向肥料、燃料、饲料的资源转化。指导农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化学品,积极发展生态农业, 搞好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妥善处理村镇生活垃圾和污水,综合防治农村水源污染。加强水源水质监测,开展农村饮用水源水质调查与评估, 为保护水源环境提供科学依据。三、加强农村环保政策法规和知识宣传。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环保知识宣传册等开展多层次、多种形式的生态环境保护科普宣传,动员广大农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行动,引导农民群众形成良好的环境卫生和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生活习惯,弘扬生态文明、发展生态文化,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总之:过去的一些教训告诫我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如果不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的发展只是暂时的,若干年以后将会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速度,制约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