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法修辞精讲——第一讲1.ppt

上传人:buyk185 文档编号:8024539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11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法修辞精讲——第一讲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语法修辞精讲——第一讲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语法修辞精讲——第一讲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语法修辞精讲——第一讲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语法修辞精讲——第一讲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程目的,一、深化语言学意识; 二、为考研提供帮助; 三、开拓语法修辞知识视野; 四、培养一定的语法修辞的研究能力。,2,讲授内容,第一讲、语法及语法分析; 第二讲、语义和语用; 第三讲、修辞学基本问题探讨。,3,第一讲、语法与语法分析,第一节 语法与语法学 “语法”有两个意思:一个指客观存在着的语言的结构规律;一个指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说(或“语法学”)和语法著作。 一、语法的性质 1、语法的抽象性 语法规则是从具体的语法现象中概括出来的。如主谓结构、偏正结构、兼语结构等。 语法结构可以叫做“类型”(type),掌握了一种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就能说出/听懂从未说过/听过的具体

2、语句,使语言交际得以顺利圆满地进行。,4,2、语法的递归性 语法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无论是重复使用相同的结构规则,还是交叉使用不同的结构规则,都可以组合成新的或复杂的语句。后者如汉语的“选他做代表”就是由“动宾结构和“主谓结构套接而成的一个复杂结构“兼语结构”。 同样的结构规则层层嵌套、重复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的混乱。借着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结构规则有递归性”。 (1)我知道你不知道我知道(主谓、述宾互套),5,3、语法的民族性 语法的民族性指的就是一种语言的语法在结构规则上表现出来独具的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特点是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狭义形态),由此派生出两条主要的结构特点:一是,词

3、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对一的关系;二是,各级语法单位的层层组合比较自由和容易。,6,二、语法学的分类 “语法体系” 也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指语法本身的体系,即一种语法的各种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另一个意思指语法学家对客观存在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据以建立的学说。这后一个意思也可以叫做“语法学体系”。客观的语法体系只有一种, “语法学体系”可以有多种,即可以有种种语法学说和语法著作。 下面从两个角度介绍语法研究的不同体系或流派。,7,(一) 语法著作的分类 依据研究的目的、方法和范围的不同,语法著作大致分为四种: 1、理论语法。 这种语法以探讨一种语言的结构规律、构建一种语言的语

4、法体系、寻求语法的普遍规律及其在不同语言中的体现为目的。这种语法重在说明结构,重在理论提高,不一定包罗万象;许多语法学家发表的专题论文,出版的理论专著,都属于这一类。2、参考语法。 这种语法以详细描写、说明一种语言的语法事实,提供读者查考为目的。比如,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吕叔湘主编现代汉语八百词。3、教学语法。 这种语法提供系统的基本知识,是为学校教育服务,各类学校使用的教材都属于这一类。这种语法讲求规范、注重实用。 4、信息语法。 这种语法是为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工程设计服务的著作,也叫做“工程语法”。这种语法要充分汲取前面提到的三种语法的成果,特别是理论语法的结果。,8,(二)语法理论的派别

5、 从索绪尔以来,语法学的派别就有: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系统功能语法、格语法、配价语法、词汇功能语法、话语语法、认知语法和计算语法(计算语言学)。 可以依据方法论、方法的异同,把语法理论的诸多学派再概括为:结构主义、功能主义两大流派。 系统功能语法 由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在50年代末创立、90年代完善的。韩礼德认为语言有三种基本功能:概念功能(包括及物性、语态)、交际功能(包括角色、语气、情态)和语篇功能(包括主谓结构、信息结构、衔接结构等)。 系统功能语法把语言分成五个层次:语境、意义、遣词、音的结构和语音。其中意义是中心层次,也是一个系统,说话者只能在意义系统中选择

6、恰当意义。,9,格语法 是美国语言学家查尔斯菲尔墨于60年代末对转换生成语法进行修正而提出的一种语法分析理论。(菲尔墨于1968年发表格辩的论文)。格语法继承了转换语法关于深层结构经过转换得到表层结构的基本假设,但在格语法中深层结构表现为中心动词与一组名词短语。这些名词短语与动词间存在语义关系,被称为“深层格”。其中“格”这一术词即是对传统屈折语中表层格概念的推广。菲尔墨认为深层格与表层格不同,它是所有语言共有的,只是转换规则的不同导致了表层结构中表现的不同。但对语言中有多少格并没有定论,可根据需要来确定。菲尔墨建议使用九个格:施事格、受事格、对象格、工具格、来源格、目的格、场所格、时间格、路

7、径格。 在格语法中,句子深层结构由成分构成,就是情态和命题。情态指的是与句子整体相关的时态、语气、体等因素,命题是由一个动词和一个或数个“格”(名词性词语)组成的,每个名词性词语和这个动词只处于一种语义关系,即深层的格关系。动词处于核心位置,其他名词性词语即种种的“格”,按其与动词的关系加以排列。,10,认知语法 认知语法研究是从人的认知特点这一角度来考察语法结构,其基本假设是语言不是直接反映外部世界,而是由人对世界的认识作为中介。语法结构在多大程度上、以何种方式受认知规律的制约或支配,这是汉语认知语法研究最感兴趣的问题。 由于语义和概念跟认知密不可分,这种研究特别注重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

8、,“意义”不仅仅是事物客观的语义特征,还包括人的主观认识、观察事物的角度、心中形成的意象等等。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大都认为语法范畴跟人建立的大多数范畴一样是“典型范畴”,即一个范畴的内部成员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别。,11,跟描写语法相比,认知语法研究更注重寻找语法结构形成的“理据”。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是语法结构的“像似性”或“临摹形”,即语法结构临摹或像似于人的经验结构。戴浩一(1985)关于汉语语序和时间顺序基本一致的论文是这方面的开创之作;另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是“理想认知模型”和语法结构的关系。人在认知上形成的一些“图式”,简单的如“整体部分关系”、“有界无界区别”,复杂的如“最小的事物容易消失

9、、最大的事物不易消失”,都对语法结构有直接间接的影响。隐喻和转喻是人理解和指称事物、形成概念过程中普遍使用的认知手段,这种手段在语法结构上的体现叫做“语法隐喻”和“语法转喻”,汉语认知语法研究跟汉语的语用学研究和功能语法研究有密切的联系。人工智能和中文信息处理中语义网络和推理机制的研究也跟认知语法的研究互相促进。 (沈家煊) 选自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12,计算语言学 计算语言学,通过建立形式化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处理自然语言,并在计算机上用程序来实现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从而达到以机器来模拟人的部分乃至全部语言能力的目的。 基本内容计算语言学按其工作性质和复杂程度,可以归结为以下3个方面:自动编

10、排:这是计算机最擅长的工作,也是计算语言学中最成熟的部分。对各种语言素材进行统计、分类、排序,编辑各种词表、索引和词典,建立语料库、术语数据库等等,已经得到广泛运用。由于这些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因而已有现成的软件包提供服务。,13,自动分析:这是一种较复杂的语言自动处理。这种自动分析系统是根据事先存入计算机内的特定语言信息进行工作,目的在于得到预先规定的结论,例如让计算机查词典或进行语法测试,均属此类。若结论有误,就证明词典或语法不够完备,需要对原先的数据或规则加以修订或补充。这类系统一般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自动研究:这是一种更复杂的语言自动处理。这种自动研究系统是根据计算机内存储的一般语言信息

11、进行工作,借助统计、比较、类推等手段,得出自己推断的结论。人工智能研究中的某些自然语言理解系统正在朝这方面努力,但目前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14,三、语法分析的总原则 (一)意义和形式的结合 这一条是语法研究方法论中最重要的原则。操作过程中,如果是从生成(表达)角度出发,一般是由形式到意义,如果是从分析(理解)的角度出发,通常是由形式到意义。 词序、虚词、词形变化、重叠、语调、结构模式、词类等,都是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有的有明显的标记,如形态;有的则没有明显的标记,如语序。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也即凡是通过一定形式或共同功能所获得的意义,就是语法意义。如汉语中,“干净”到“干

12、干净净”就是通过重迭 形式获得了“程度加强”的语法意;“来人了”(“人”无定),“人来了”(“人”有定),这是词序形式体现的“有定无定”的语法意义;英语中,名词后加-s形式,表示复数的语法意义;,15,(二)共时和历时的结合 1、共时的体系是历时演变的结果,没有结果也就没有体系。 朱德熙发现,唐宋时期间同“的”相当的语素有“地1”“地2”和“底”。“地1”只作状语;“地2”可作谓语、定语、状语;“底”只作主语、宾语(相当“的字短语”)和定语,而从不作状语和谓语。于是,朱德熹把现代汉语“的”分成三个:的1,副词后缀,只做状语,相当于地1;的2,形容词后缀,相当于地2;的3,助词,相当于“底”。(

13、按:朱氏的“的”包含了今天的“的”和“地”,都读de)朱氏的“的”之三分,借助汉语的历时分析的成果,说明共时体系是历时演变的结果。(以上参考朱景松语法理论P258),16,2、圆满地说明共时体系,不能离开历时研究。 比如:现代英语一般说 He is bigger than I.不说He is bigger than me。为什么?原来,英语语法中不少规则源于拉丁语。在拉丁语中,名词有六种不同的格:主格mensa、呼格mensa、宾格mensam、属格mensae、与格mensae、夺格mensa。所以,在拉丁语中,如果使用to be这个动词,句中被比较的名词必须跟同它比较的名词的格一致,因此,

14、英语也就说He is bigger than I。,17,3、历时的研究也离不开共时,因为历时的研究是以若干个共时的断面研究为基础的。整个体系就是这样,个别要素的演变也是这样。 比如,王力关于汉语系词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就包含了先秦、两汉和中古时期汉语的几个断面。,18,(三)静态和动态的结合 静态不等于共时,动态不等于历时。 吕叔湘说:“我说的静态研究指的是语句的分析,成分的归类等等。我说的动态研究指的是句子内部各种成分之间的相互制约;一个句子可以怎样不变内容(或基本不变)而改变形式;某句式适合于哪种环境(上下文及其他),环境有某种变动的时候,句式要不要随之变化,如此等等。静态的研究是基础,

15、(动态)研究似乎更联系实际。” 80年代以来,胡浴树、张斌、范晓倡导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理论又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了静态和动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论。,19,(四) 创新和务实的结合 重语料、重归纳,“例不十、法不立”,是语言研究的传统,这是务实。称呼女子不能称“小姐”,要称“美女”;“敬请期待”似乎也合法了,等等,这些都要语言事实支撑。 有人提出,语言学的目的不是描写事实,而是解释事实,要解释就要提出理论。外国人喜欢标新立异,不断提出新理论,尽管不成熟也不怕,中国人却一向谨慎保守。 其实,理论和事实同样重要,务实和创新不可偏废。胡适说过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是个真理。,20,第二节

16、语法分析的方法,系统的研究方法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因此,方法论、方法对每一门现代科学都有重大意义。 一、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在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中都展开了一场“结构主义革命”。着重结构分析、把握结构功能,着重整体分析、选择最优组合,成为所有现代科学追求的目标。试图掌握、认识事物结构的方法,在语言学中被体现为一套结构分析的方法。其前期是结构语言学的方法,着重表层结构的分析;其后期则为转换生成语言学的方法,着重深层结构的分析、揭示从深层到表层的生成。我们这里着重介绍前期。 结构语言学的分析方法,50年代以来,在语法研究中运用得比较广泛的有: (一)分布分析法, (二)

17、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 , (三)变换分析法, (四) 替代法, (五)语义特征分析法,(六)语义指向分析法。,21,(一)分布分析法分布分析法是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特别是美国描写语言学的。这个方法在40年代“文法革新”讨论时引进我国,被改造为“广义形态”或“功能说”,用于解决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问题。 此法的实质在于:语言单位(音位、语素、词)可按其分布来分类,即按其在语言中的相互关系来分类。所谓分布就是指可以出现的语言环境和不可出现的语言环境的总和。换言之,分布,就是指某一要素在语流中与其他要素的搭配能力。如“不”可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前,不能在名词前;“很”不能在名词和一般动词

18、前,可出现在形容词前;名词可出现在数量短语后,形容词、动词不能。 分布分析法最初用于研究音位,后来用于区分词类。我国目前广泛运用于词类划分的“功能(词和词的结合能力)”标准,就是借鉴于分布分析法的。,22,(二)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 直接组成成分分析法,也叫做层次分析法,简称“IC分析法”。它的理论依据是:语言是一种层次体系。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这种分析法,试分析: “坐在窗前的小孩看一本有意思的书” 对于此法,过去认为是只讲形式,不讲意义。这是一种误解。美国语言学家派克、霍凯特都明确指出:(1)切分出来的IC(直接成分)要有意义;(2)切分出来的IC要有意义搭配可能;(3)切分出来的IC在语义上

19、的搭配必须跟整体组合的原意相符。 IC分析法也不等于“二分法”。它通常是二分,也可以三分、多分。,23,(三)变换分析法 变换,指格式不同的句子间的转换,或说几种句式的互相改写。变换的方式,常见的有:位移、添加、删除、替代。 句式的转换,一般多限于句法同义句。句法同义句:句子的语法格式不同,但句中词语间的语义关系相同。如“我们一定要修好淮河我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淮河一定要被我们修好淮河,我们一定要修好”。(我们施事,修动作,淮河对象、受事,好动作的结果。) 变换,一般要遵循“句子意思基本不变”的原则,不可随意设造意思根本不同的另一个句子。“基本不变”,却也有差异,即“强调点、说明点、色彩等表达效

20、果又有所不同”(傅雨贤1984)。其他变换例子: 我们一定要修好淮河我们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我不喝酒了酒,我不喝了。一件衣服十二元钱十二元钱一件衣服。张伯伯十分赞成你的婚事对于你的婚事,张伯伯十分赞成。,24,变换分析法可以分化句法多义。 句法多义,指因语义关系的不同而造成的多义现象。 (1)表扬袁芳的老师: 1)老师表扬了袁芳。2)袁芳的老师受到了表扬。 (转换分析) (2)通知的人没有来: 1)他通知的人没有来。2)通知他的人没有来。 (转换分析) (3)江面上架着浮桥: 1)江面上正在架浮桥。(持续) 2)浮桥架在江面上。(存在) (转换分析) (4)猎人打怕了老虎: 1、老虎被猎人打怕了

21、。2、猎人打老虎,猎人怕了。(猎人打老虎打怕了) (转换分析) 有的句法多义(多义现象),层次分析法不能分化,只有用转换分析法来分析。以上例(2)、(3)、(4)即是。,25,变换分析法可以辨析狭义同构而异义现象。狭义同构,指词目、词性、词序和层次划分都相同的格式。 (1)A、礼堂里放着电影机。 B、礼堂里放着电影。(处所词+动词+着+名词) (2)A、他洗破了衣服。 B、他洗怕了衣服。(代词+动词+动词+了+名词) (3)A、他洗白了蚊帐。 B、他洗好了蚊帐。(代词+动词+形容词+了+名词)例(1)(2)(3)三组都是狭义同构格式,但各组中A句与B句各词的意思或语义关系并不相同。说明,狭义同

22、构格式,并非句法同义现象,下面通过转换分析法予以揭示。,26,用转换分析法揭示前页的狭义同构异义现象:(1)A、礼堂里放着电影机。电影机放在礼堂里。B、礼堂里放着电影。电影放在礼堂里。()原来,A、B句中的“放”,意思各不相同。A指“安放、摆放”,是静态、存在;B指“放映”是动态、持续。(2)A、他洗破了衣服他洗衣服,衣服破了。B、他洗怕了衣服他洗衣服,他怕了原来,A中“破”语义指向“衣服”,B中“怕”,语义指向“他”。(3)A、他洗白了蚊帐。他洗蚊帐,蚊帐白了。B、他洗好了蚊帐。他洗蚊帐,洗好(结束)了。 原来,A中“白”语义指向“蚊帐”,B中“好”,语义指向“洗”。,27,(四) 替代法

23、替代法指在同一语法结构的范围内以一个语言单位来替代或替换另一个语言单位。如:我读书/杂志/他的脸。 可以互相替代的这些语言单位在结构中功能(句法职能)相同。 替代法是结构语言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布龙菲尔德、皮特曼、派克、乔姆斯基、奈达、哈里斯、格里森,都列为一项重要的语法标准。 替代法可以确定IC分析法切分成分的合理性,可以用来辨认音位、语素,也可以用来确定词、短语的类型以及词、短语内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 替代法与压缩和扩展关系密切。以短的单位替代长的,就是压缩;以长的单位替代短的,就是扩展。压缩和扩展也都是分析方法:压缩法和扩展法;它们在语法研究中也运用很广。扩展法可以用来区分词和短语,还是句

24、子复杂化的途径之一。,28,(五)语义特征分析法语义特征分析最早是人类学家在研究亲属词语时运用的。这一方法在语义学中叫做“义素分析法”,运用很广,是语义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语义特征分析法引进语法学中是近两十年的事。人们采用这一方法来描写实词的搭配能力,或词类次范畴(词类的小类)的特殊搭配要求。在我国,是朱德熙(1981)最早引进,并成功地用来解释歧义句式的成因。 这一方法的运用,有助于解释表层结构种种变化的内在原因,有助于词类的层层再分类。可以说,80年代以来,汉语动词再分类取得的成果,如提出:自主、动态、给予、附着、持续、成为、移位、 有生命、流体等 ,都是语义特征分析的运用。,29,(六)

25、语义指向分析法 语义指向,指复杂的句法结构中某个成分的语义与哪个成分发生联系的问题。通常指的是与间接成分发生语义联系的情况,同正常的情形不一样。比如:圆圆地画了一个圈。(状语指向宾语中心)他洗得满头大汗。(补语指向主语)他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补语指向介词宾语)他吃饱饭了。(补语指向主语)上述句法结构中,有语义联系的两个成分之间并不具有直接组成成分的关系。语义指向分析法的运用,丰富了形式和意义相结合原则的内容,使语法分析更细密、更准确了;也让人们更加认清了语言的复杂性。,30,二、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 功能语言学认为,人类使用语言的需要决定了语言的结构形式,功能分析旨在说明语言的使用方式,即意义

26、是用什么形式来实体现的。语法学中的功能主义,最早当推布拉格学派的“句子实际切分”,后来则以伦敦学派的“系统功能语法”为代表。下面简介他们的语法分析方法。,31,(一)句子实际切分法 捷克语言学家马泰休斯在讨论句子实际切分时提出,把句子分为两个部分:叙述的出发点和叙述的核心。前者表示在一定的上下文或其他语言环境中推测出来的、说话人作为出发点的内容;后者则是对叙述的出发点所作的说明,代表说话人为了达到某中交际目的而叙述的新内容。 马泰休斯:叙述的出发点叙述的核心; 德国语言学家鲍斯特称为:主位述位; 苏联语言学家克鲁舍尼茨卡娅称为:已知新知; 多数苏联语言学家称为 :主题”述题; 汉语语法分析称为

27、:话题说明。 称说不一致,观点是一致的,都同意把句子切分为两个意义部分:主题和述题。主题提出“话题”(英语为topic),而述题则传递新的信息,对话题加以“说明”(英语为comment)。主题可以是主语,也可以不是;述题可以是谓语,也可以不是。 “句子实际切分法”后来成为功能分析法的重要组成部分。,32,(二)句子功能分析法 以伦敦学派的韩礼德为代表的功能语法注重的是话语分析,分析的对象主要是小句,也分析大于或小于它的语言单位。 韩礼德特别重视语言的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篇章功能。概念功能,由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组成。概念功能指对世界的各种经验的表达;体现为及物系统(按:指施受等语义关

28、系)、语态(按:如主动被动)、环境(按:如时间时态)。人际功能表达说话人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现象的推断等;体现为言语角色和不同的语气、情态、语调。篇章功能,指传递信息的功能,把语言成分组织为话语的功能;体现为主位结构:主位、述位和连位(把主位和述位连接起来的过渡成分),信息结构:已知、新知和接应,以及语言成分得以形成话语的途径。功能学派的语法分析,主要是分析语言结构的这三种元功能。,33,元功能分析举例: (1)The duke gave my aunt this teapot. (按:公爵送给姑姑这个茶壶) 在(1)中,The duke成分具有三种元功能:作为“施事”,有表示

29、经验过程的功能;作为主语,有体现人际交流的功能;作为主位,有组织信息传递的功能。在这个句子中,三种功能都由一个成分承担。下面例子中,三种元功能则由三个成分承担: (2)This teapot my aunt was given by the duke. (按:这个茶壶是公爵给我姑姑的。)This teapot为主位,my aunt为主语,the duke为施事。,34,全面分析例(1): (1)The duke gave my aunt this teapot. 第一步,结构分析:主语谓语(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 第二步,功能分析:主要是分析三种元功能,具体如下:概念功能:施事(人)动作

30、(给予,可带双宾语)当事(人)、受事(物)(及物系统),主动式(语态),过去时(环境:动作发生的时间)。人际功能:平等身份(角色关系),叙述(语气),肯定(情态),平直语调(语调)。篇章功能:主位述位结构,已知新知结构。 结构(形式)分析和功能分析是互补的,结构分析是基础,功能分析是拓宽范围,二者可以也应该结合。,35,中心词分析法 又称“句子成分分析法”,是传统语法学使用的句子分析方法。,1、中心词分析法的要点 1)一个句子(单句)可分为两大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可分出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主语和谓语是主要成分,宾语和补语是连带成分,定语和状语是附加成分。 2)标

31、记:“”分隔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主语,谓语,宾语,( )定语, 状语,补语。 3)词担当句子成分;除联合短语和主谓短语外,短语不担当句子成分,偏正短语、中补短语的中心词是正部,动宾短语的中心词是动词。 4)全部成分一次性标完,在同一个层次上反映。,36,2、中心词分析法的步骤 1)把句子分成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 2)依次找出主要成分主语和谓语,找出连带成分宾语和补语,找出附加成分定于和状语; 3)给各个成分标上相应个符号标记; 4)如果主语或宾语的修饰语有好几个,那么一一找出、标明。 (大杂院里的)(每个)人都纷纷吵嚷着(自己的)(那点) 事情。,37,3、中心词分析法的作用 1) 方法简便,

32、易于操作。 2) 易于析出句子主干,有助于发现和纠正复杂或长句的语法错误。 (人类及其祖先的)发生和发展,|完全依赖.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3)有利于句型归纳。,38,4、中心词分析法的不足 1)忽视句子的结构层次性; 2)强调中心词,把修饰成分看作附加成分,使得语义理解过程中容易出现偏差。 她不同意(我)的意见。她同意意见。 他死了爷爷。他死。 青年小栓救了隔壁王大爷的女儿。小栓救了女儿。 3)短语不做成分,使得句子成分格局表现混乱。(看)(踢)(足球)的少年 失踪了。按:“看踢足球”,“看”是中心词,为定语;“踢足球”“踢”是中心词,为定语;剩下的“足球”还是定语。4)无法正确分析

33、层次关系不同而造成歧义的句子。 如:照片放大了一点儿。 咬死了猎人的狗。,39,第二节 语法的演变,语法在语言的三要素中稳定性最强,但也有变化。 一、组合规则的演变 组合规则的发展重要表现为词序的改变,句子成分位置(常式)的变化。 印欧语系语言:宾+动 动+宾关系从句+主词主词+关系从句修饰语+中心语中心语+修饰语 英语中用of将修饰语后移,是中世纪以后的事,10世纪时,用of 的结构(修饰语后移)只占领属结构的1,到14世纪,增到85。今天,属格意义的前置和后置两种形式仍然同时并存:the students book / the book of the student 。,40,汉语十分重视

34、词序,但从古到今词序也有一些变化。其主要表现有: 1)代词“自”或“是”作宾语前置。如“忌不自信。”/“寡人是问。”战国初期或中期,这种格式的“自”、“是”宾语后置为常式。 2)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如“吾谁欺?欺天邪?” 3)定句否定代词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这两种格式,自魏汉、特别是南北朝以后,宾语移到动词后为常式。 4)“大名+小名” :城濮 城颖 禽犊 鸟乌 草芥 这种情形估计出现在先秦之前;汉魏而至今,则为“小名+大名”,如,北京城 北京市 桑树 茅草。 5)五四以后,出现了一些西化(欧化)结构,如偏正复句,偏句置后;“某某说”插在话语之间。,41,二、聚合类的演变 语

35、法聚合类的演变主要表现为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增减。 印欧语出现了形态简化的变化。 原始印欧语,形态极其发达,据推测,名词有三个性、三个数、八个格的变化。现代英语中,性的变化消失,双数消失,格中也仅有一个属格的形式“-,s”(代词还保存着三个格,如he him his)。总之,形态已经大大简化。,42,汉语缺乏形态,语法聚合规则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实词的句法功能比古代确定,词类界限比古代清楚(古代实词活用频繁);特别是自两汉到南北朝,出现了量词。 二是出现了构词词缀,如“子、儿、头、老”。还出现了类似“体”的意义的专用语素:“了”完成体,“着”持续体,“过”经历体。(按

36、:“着、了、过”能否看作变形语素,人们看法很有分歧)“着、了、过”是隋唐以后逐步发展出来的。,43,聚合规则的变化影响组合规则 1、汉语出现了构词词缀,组合规则中随之出现了派生词构词法。 2、印欧语形态、语法范畴的简化、消失,原来由聚合规则表示的词与词之间的语法关系,改由词序和虚词等组合手段来表示。 如“女儿爱母亲”这句话,在拉丁语中,因形态丰富,可以有6种词序(词序自由)而现代法语中仅有一种词序(见纲要P257)。,44,三类推 语言是既有规则、有条理,又到处存在着强式(不规则形式)和例外系统。因此语法中便有整齐划一的趋势和抗拒这种趋势的矛盾。 语法演变中存在着的一种促使语法规则化、条理化、

37、整齐划一的力量,叫语法类推作用。类推作用铲平语法中的坎坷,推广新规则的适用范围,起着调整整顿的作用,给语言带来更大的条理性。 类推作用的效能有一定限度,一则它推不倒根基深厚的旧山头,二则语言中的演变到处都在发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以语言总是达不到井然有条的境界,而类推作用也总是有它的用武之地。,45,例如,汉语例: 汉语的宾语从前置变为后置,就是语法类推作用的表现和结果。因为古代汉语中“动宾”格式占优势,“宾动”格式是有条件的,处于劣势,在语法的演变中,优势将战胜劣势,劣势现象依优势现象而类推,最终整齐划一,变成了“动宾”格式。 再如,英语例: 膨胀:swell(现在时) swollen(

38、过去分词,强式、不规则形式)swell(现在时) swelled(过去分词,弱式、常式),46,语法类推变化的特点是: 1、语法类推是一种结构规则类比推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是有意识地将新的规则类推到更多的语词和句子上。 2、语法类推演变中,符合演变条件的词或句子的变化有先有后,不是一起变化。如中古英语中,强式(不规则)动词约300多个,到了中古英语早期(十二三世纪)其中1/3出现了弱式变化;到了现代英语早期(十六世纪),又有一批强式动词变为弱式;到了现代,仅有60多个采取强式变化。指导书P.127)这种演变,大多有新旧形式共存过程,现代英语中仍取强式的60多个动词中,有10多个强式弱式

39、并存,如light-lit-lit与light-lighted-lighted共存。 但是,类推作用是有限的,语法中永远都有抗拒类推作用的力量存在。越是使用频率高,越是难以类推。,47,四、结构的重新分析 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不同历史时期的两个结构,从表层看,所出现的词语和词序完全一致,但词语之间的结构层次或/和结构关系却变化了。也可以说,结构的重新分析,是指语法结构在外部形式不变的情况下被赋予与原先不同的新的理解。重新分析改变了一个语言形式的底层结构,但不改变其表层显示。如,汉语中,指示代词“是”被重新分析为判断动词,“把”从动词而被重新分析为介词。 结构的重新分析,一定会经过三个历史阶段:

40、第一阶段,所有例子都为结构A; 第二阶段,有的例子为结构A,有的为结构B,还有的既可理解为结构A,也可理解为结构B; 第三阶段,所有例子都只能是结构B。,48,例如“把”字: 第一阶段,先秦时期: 1A:动词“把”无把铫推槈之劳,而有积粟之实。(战国策秦策)禹亲把天之瑞令以征有苗。(墨子非攻下) 第二阶段,唐代:(此时为“把”“结构的重新分析”过渡期) 2A:动词诗句无人识,应须把剑看。(唐 姚合送杜观罢举东游) 2A/B:动词或介词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唐 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宫把卷看。(唐 杜荀鹤入关因别舍弟) 2B:介词莫言鲁国书生懦,莫把杭州刺史欺。(

41、唐 白居易戏醉客) 第三阶段,清代: 3B: 便把手绢子打开,把钱倒出来交给小红。(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6回),49,五、语法化 语法化是指这样一类变化:词汇性成分逐渐变为语法性成分,非语法范畴变为语法范畴,语法性较低的成分变为语法性更高的成分。例如,动词变为介词,如,在、朝、把、被、同、对“等;话题变为主语,如汉语的主谓谓语句的主语,“农田管理,张老很有经验。”介词变为连词,如“和、与、同”等。 语法化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表现出较强烈的单向性,在以下的语法化链条中,左边的向右边演化而不能相反: 实词语法词黏附成分屈折成分即实词虚词派生词缀(构词词缀)屈折词缀(构形词缀),50,语法化现象也

42、反映了语义演变的规律性。如,表示“手拿”的动词演变为引介工具、动作对象的标记,汉语的动词“把、将”演化为介词属于此类。表示“结束、终了”的动词演变为表示过去时或完成体的标记,汉语的“了”属于此类。(“了”做动词读lio,做助词读le,助词“了”的作用相当于完成体。) 同一种语法化模式往往会在不同语言中或在同一语言的不同时期反复出现。这主要是因为语法化是由一些普遍的认知机制(如隐喻、转喻等)决定的,而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基本相同的认知机制。,51,语法化的构成必然涉及结构的重新分析,但重新分析并不都是语法化。有些重新分析可能造成词汇化,如从一个词组变成一个实词,汉语的缩略语进而演化为一个普通词语属于此类。 语法化会受到语言类型特征的制约,如汉语是孤立语,所以汉语的语法化不会产生屈折词缀,但是可出现派生词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