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模拟电路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8021628 上传时间:2019-06-04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9.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路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模拟电路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模拟电路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模拟电路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模拟电路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学习资料第 1 章 半导体器件1、学习要求1. 掌握半导体管的伏安特性和主要参数(U ON、I S、U BR、I Z、P ZM)2. 掌握三极管的输入和输出特性(1.3.3)3. 掌握场效应管的工作原理(如何形成导电沟道然后工作在恒流区)4. 理解 PN 结的单向导电性5. 理解三极管的放大原理二、复习思考题1. 选择正确答案填入空内。(1)PN 结加正向电压时,空间电荷区将 。A. 变窄 B. 基本不变 C. 变宽(2)设二极管的端电压为 U,则二极管的电流方程是 。A. ISeU B. C. TIeS)1e(STUI(3)稳压管的稳压区是其工作在 。A. 正向导通 B.反向截止 C.反向

2、击穿(4)当晶体管工作在放大区时,发射结电压和集电结电压应为 。A. 前者反偏、后者也反偏B. 前者正偏、后者反偏C. 前者正偏、后者也正偏(5)在本征半导体中,电子浓度 空穴浓度,在 P 型半导体中,电子浓度空穴浓度。当 PN 节外加正向电压时,扩散电流 漂移电流。2、 电路如图所示,V CC15V , 100,U BE0.7V 。试问:(1)R b50k 时,u O?(2)若 T 临界饱和,则 Rb?3、 已知图所示电路中稳压管的稳定电压 UZ6V,最小稳定电流 IZmin5mA,最大稳定电流 IZmax25mA。(1)分别计算 UI 为 10V、15V 、35V 三种情况下输出电压 UO

3、 的值;(2)若 UI35V 时负载开路,则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1第 2 章 放大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1、学习要求1. 掌握放大电路的主要技术指标(2.2 节、放大电路技术指标测试示意图)2. 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和动态的概念和分析方法(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的概念、图解法、微变等效电路法)3. 掌握两种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静态工作点 Q、A U、R I、R O)4. 掌握放大电路三种基本组态的性能特点(2.6.3 节)5. 理解图解法的对输出波形失真情况的分析;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概念和求解6. 理解放大电路的三种耦合方式;直接耦合放大电路的温漂现象二、复习思考题1. (1)共集

4、电极放大电路的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 A_,输入电阻_,输出电阻_。(2)对于共射、共基和共集三种基本组态放大电路,若希望带负载能力强,应选用_组态;若希望频率响应好,应选用_组态。(3)三极管工作在饱和区的条件是 。A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B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C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D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正偏(4) 在放大电路中,场效应管工作在漏极特性的 。A. 恒流区 B. 可变电阻区 C. 截止区 D. 预夹断点(5) 对于单管共射电路,静态工作点设置过低,其结果是输出波形( ) 。A 容易出现截止失真 B 容易出现饱和失真C 容易出现交越失真 D 不会出现失真(6) 为了放

5、大变化缓慢的微弱信号,放大电路应采用_ 耦合方式。A 直接 B 阻容 C 变压器 D 光电2. 试 分 析 下 图 2.1 所 示 各 电 路 是 否 能 够 放 大 正 弦 交 流 信 号 , 简 述 理 由 。 设 图 中 所有 电 容 对 交 流 信 号 均 可 视 为 短 路 。(a) (b) (c)图 2.123. 电 路 如 图 2.2 所 示 , 已 知 晶 体 管 50, 在 下 列 情 况 下 , 用 直 流 电 压 表 测 晶体 管 的 集 电 极 电 位 , 应 分 别 为 多 少 ? 设 VCC 12V, 晶 体 管 饱 和 管 压 降UCES 0.5V。( 1) 正

6、常 情 况 ( 2) Rb1 短 路 ( 3) Rb1 开 路( 4) Rb2 开 路 ( 5) RC 短 路图 2.24. 按 要 求 填 写 下 表 。连接方式(e 、c 、b) 性能比较(大、中、小)电路名称公共极 输入极 输出极 uAi R i R o 其它共射电路共集电路共基电路5. 如图 2.3 图所示的分压式工作点稳定电路中,已知 ,122,.5,7.CbbVRK=W=,三极管的 =50,2,1CLeRK=W(1)试估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估算放大电路的 。uioAR、 和得 分 评卷人 复核人一、 分析计算(每小题 13 分,共 39 分)3图 2.36. 电 路 如

7、图 2.4 所 示 , 晶 体 管 的 100, =100 。br( 1) 求 电 路 的 Q 点 、 、 Ri 和 Ro;uA( 2) 若 电 容 Ce 开 路 , 则 将 引 起 电 路 的 哪 些 动 态 参 数 发 生 变 化 ? 如 何 变 化 ?图 2.47. 在 图 2.5.1 所 示 电 路 中 , 由 于 电 路 参 数 不 同 , 在 信 号 源 电 压 为 正 弦 波 时 , 测 得4输 出 波 形 如 图 2.4.2( a) 、 ( b) 、 ( c) 所 示 , 试 说 明 电 路 分 别 产 生 了 什 么 失 真 ,如 何 消 除 。图 2.5.1图 2.5.2第

8、 3 章 放 大 电 路 的 频 率 响 应1、 学 习 要 求1. 掌 握 频 率 响 应 的 基 本 概 念 ( 3.1)2. 理 解 含 有 一 个 时 间 常 数 的 单 管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中 fL 和 fH 的 含 义 。2、 复 习 思 考 题1. 测 试 放 大 电 路 输 出 电 压 幅 值 与 相 位 的 变 化 , 可 以 得 到 它 的 频 率 响 应 , 条 件 是 。A.输 入 电 压 幅 值 不 变 , 改 变 频 率B.输 入 电 压 频 率 不 变 , 改 变 幅 值C.输 入 电 压 的 幅 值 与 频 率 同 时 变 化2. 放 大 电 路 在 高

9、 频 信 号 作 用 时 放 大 倍 数 数 值 下 降 的 原 因 是 , 而 低 频 信 号作 用 时 放 大 倍 数 数 值 下 降 的 原 因 是 。A.耦 合 电 容 和 旁 路 电 容 的 存 在B.半 导 体 管 极 间 电 容 和 分 布 电 容 的 存 在 。C.半 导 体 管 的 非 线 性 特 性D.放 大 电 路 的 静 态 工 作 点 不 合 适3. 当 信 号 频 率 等 于 放 大 电 路 的 fL 或 fH 时 , 放 大 倍 数 的 值 约 下 降 到 中 频 时 的 。5A.0.5 倍 B.0.7 倍 C.0.9 倍即 增 益 下 降 。A.3dB B.4d

10、B C.5dB4. 已 知 某 电 路 的 幅 频 特 性 如 右 图 所 示 , 试 问 :( 1) 该 电 路 的 耦 合 方 式 ;( 2) 该 电 路 由 几 级 放 大 电 路 组 成 ;( 3) 当 f 104Hz 时 , 附 加 相 移 为多 少 ? 当 f 105 时 , 附 加 相 移 又 约 为多 少 ?第 4 章 功 率 放 大 电 路1、 学 习 要 求1. 掌 握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与 电 压 放 大 电 路 的 区 别2. 掌 握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的 主 要 特 点3. 掌 握 OTL 和 OCL 甲 乙 类 互 补 对 称 电 路 的 组 成 和 工

11、 作 原 理 、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和 效率 的 估 算 。4. 理 解 交 越 失 真 的 含 义 和 克 服 失 真 的 措 施5. 了 解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中 甲 类 、 甲 乙 类 和 乙 类 的 含 义2、 复 习 思 考 题1.( 1)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是 在 输 入 电 压 为 正 弦 波 时 , 输 出 基 本 不 失真 情 况 下 , 负 载 上 可 能 获 得 的 最 大 。A 交 流 功 率 B 直 流 功 率 C 平 均 功 率( 2) 功 率 放 大 电 路 的 转 换 效 率 是 指 。A 输 出 功 率 与 晶 体

12、 管 所 消 耗 的 功 率 之 比B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与 电 源 提 供 的 平 均 功 率 之 比C 晶 体 管 所 消 耗 的 功 率 与 电 源 提 供 的 平 均 功 率 之 比( 3) 在 OCL 乙 类 功 放 电 路 中 , 若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为 1W, 则 电 路 中 功 放 管 的集 电 极 最 大 功 耗 约 为 。A 1W B 0.5W C 0.2W( 4) 在 选 择 功 放 电 路 中 的 晶 体 管 时 , 应 当 特 别 注 意 的 参 数 有 。A B ICM C ICBOD BUCEO E PCM F fT( 5) OCL 甲乙类互补对称电

13、路和 OTL 乙类互补对称电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A. 效率高 B. 电路更对称 C. 输出端不用接大电容 D. 减小交越失真 62. 已 知 电 路 如 图 4.1 所 示 , T1 和 T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UCES 3V, VCC 15V, RL 8 , 分 析 回 答 以 下 问 题 :图 4.1( 1) 电 路 中 D1 和 D2 管 的 作 用 是 什 么 ?( 2) 静 态 时 , 晶 体 管 发 射 极 电 位 UEQ 是 多 少 ?( 3) 求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om 和 效 率 ?( 4) 当 输 入 为 正 弦 波 时 , 若 R1 虚 焊 , 即

14、开 路 , 则 输 出 电 压 会 发 生 什 么 变化 ?( 5) 若 D1 虚 焊 , 将 产 生 什 么 后 果 ? 3. 分析如图 4.2 所示的 OTL 电路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若输出电压波形出现交越失真,应调整哪个电阻?如何调整?(2)静态时发射级电位是多少?(3)已知 ,假设三极管的饱和压降 ,估算电路的最6,8CLVR=CESU=1V大输出功率 和效率 ?OP(4)为 了 使 输 出 功 率 达 到 Pom, 输 入 电 压 的 有 效 值 约 为 多 少 ?图 4.24. 已 知 图 4.3 所 示 电 路 中 T1 和 T2 管 的 饱 和 管 压 降 UCES 2V

15、, 导 通7时 的 UBE 0.7V, 输 入 电 压 足 够 大 。图 4.3( 1) A、 B、 C、 D 点 的 静 态 电 位 各 为 多 少 ?( 2) 为 了 保 证 T2 和 T4 管 工 作 在 放 大 状 态 , 管 压 降 UCE 3V, 电 路的 最 大 输 出 功 率 Pom 和 效 率 各 为 多 少 ?5. 图 4.4 中 的 哪 些 接 法 可 以 构 成 复 合 管 ? 标 出 它 们 等 效 管 的 类 型 ( 如 NPN型 、 PNP 型 ) 及 管 脚 ( b、 e、 c)(a) (b) (c)图 4.45、 集 成 运 算 放 大 电 路1、 学 习 要

16、 求81. 掌 握 差 分 放 大 电 路 的 工 作 原 理2. 掌 握 集 成 电 路 的 组 成 原 理3. 掌 握 恒 流 源 式 差 分 放 大 电 路 的 静 态 工 作 点 、 差 模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估 算 方 法 。4. 掌 握 电 流 源 的 工 作 原 理 和 特 点5. 理 解 零 点 漂 移 和 共 模 抑 制 比 的 概 念2、 复 习 思 考 题1. ( 1) 集 成 运 放 电 路 采 用 直 接 耦 合 方 式 是 因 为 。A 可 获 得 很 大 的 放 大 倍 数 B. 可 使 温 漂 小 C 集 成 工 艺 难 于 制 造 大 容 量 电 容(

17、2) 集 成 运 放 制 造 工 艺 使 得 同 类 半 导 体 管 的 。A. 指 标 参 数 准 确 B. 参 数 不 受 温 度 影 响C 参 数 一 致 性 好( 3) 集 成 运 放 的 输 入 级 采 用 差 分 放 大 电 路 是 因 为 可 以 。A 减 小 温 漂 B. 增 大 放 大 倍 数C. 提 高 输 入 电 阻( 4) 为 增 大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 集 成 运 放 的 中 间 级 多 采 用 。A 共 射 放 大 电 路 B. 共 集 放 大 电 路C共基放大电路2. 电 路 如 图 5.1 所 示 , 已 知 1= 2= 3=100。 各 管 的 UBE

18、 均 为 0.7V, 试 求IC2 的 值 。图 5.13. 比 较 图 5.2 所 示 两 个 电 路 , 分 别 说 明 它 的 是 如 何 消 交 越 失 真 和 如 何 实 现 过 流 保护 的 。9图 5.24. 图 5.3 所 示 电 路 参 数 理 想 对 称 , 1 2 , rbe1 rbe2 rbe。( 1) 说 明 RW、 Re 的 作 用 。( 2) 写 出 RW 的 滑 动 端 在 中 点 时 Ad 的 表 达 式 ;( 3) 写 出 RW 的 滑 动 端 在 最 右 端 时 Ad 的 表 达 式 , 比 较 两 个 结 果 有 什 么 不同 。图 5.35. 如图 5

19、.4 所示的恒流源式差分放大电路中, ,三极管的12CEV=, , , ,稳压管的 ,1250 1CR=KW03eRKW6ZUV=10, ,且滑动端调在中点,3R=KW20(1)说明三极管 VT3 和电阻 RW 的作用;(2)试估算静态工作点 Q;(3)试估算差模电压放大倍数 。dA图 5.46. 电 路 如 图 5.5 所 示 , 所 有 晶 体 管 均 为 硅 管 , 均 为 60, =100 , 静 态br时 UBEQ 0.7V。 试 求 :( 1) 电 路 由 几 级 放 大 电 路 组 成 , 分 别 是 什 么 ?( 2) 静 态 时 T1 管 和 T2 管 的 发 射 极 电 流

20、 。( 3) 若 静 态 时 uO 0, 则 应 如 何 调 节 Rc2 的 值 才 能 使 uO 0V? 若 静 态uO 0V, 则 Rc2 ?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为 多 少 ?图 5.5第 6 章 放 大 电 路 中 的 反 馈111、 学 习 要 求1. 掌 握 反 馈 的 基 本 概 念2. 掌 握 放 大 电 路 是 否 存 在 反 馈 及 反 馈 类 型 的 判 断 ;3. 掌 握 反 馈 对 放 大 电 路 的 性 能 有 哪 些 影 响4. 掌 握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件 下 闭 环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的 估 算 ( 例 6.4.1、 例 6.4.2)5. 理

21、解 如 何 根 据 实 际 要 求 在 电 路 中 引 入 适 当 的 反 馈二 、 复 习 思 考 题1. ( 1) 对 于 放 大 电 路 , 所 谓 开 环 是 指 。A 无 信 号 源 B 无 反 馈 通 路C 无 电 源 D 无 负 载而 所 谓 闭 环 是 指 。A 考 虑 信 号 源 内 阻 B 存 在 反 馈 通 路 C 接 入 电 源 D 接 入 负 载( 2) 在 输 入 量 不 变 的 情 况 下 , 若 引 入 反 馈 后 , 则 说 明 引 入 的 反 馈是 负 反 馈 。A 输 入 电 阻 增 大 B 输 出 量 增 大 C 净 输 入 量 增 大 D 净 输 入

22、量 减 小( 3) 直 流 负 反 馈 是 指 。A 直 接 耦 合 放 大 电 路 中 所 引 入 的 负 反 馈B 只 有 放 大 直 流 信 号 时 才 有 的 负 反 馈 C 在 直 流 通 路 中 的 负 反 馈( 4) 交 流 负 反 馈 是 指 。A 阻 容 耦 合 放 大 电 路 中 所 引 入 的 负 反 馈B 只 有 放 大 交 流 信 号 时 才 有 的 负 反 馈 C 在 交 流 通 路 中 的 负 反 馈( 5) 为 了 实 现 下 列 目 的 , 应 引 入 为 了 稳 定 静 态 工 作 点 , 应 引 入 ; 为 了 稳 定 放 大 倍 数 , 应 引 入 ;

23、为 了 改 变 增 大 输 入 电 阻 和 减 小 输 出 电 阻 , 应 引 入 ; 为 了 抑 制 温 漂 , 应 引 入 ; 为 了 增 强 从 信 号 源 获 取 更 大 的 电 压 , 应 引 入 。2. 判 断 图 6.1 和 图 6.2 所 示 各 电 路 中 是 否 引 入 了 反 馈 ; 若 引 入 了 反 馈 , 则 判 断 是正 反 馈 还 是 负 反 馈 ; 若 引 入 了 交 流 负 反 馈 , 则 判 断 是 哪 种 组 态 的 负 反 馈 , 并 求 出 反馈 系 数 和 深 度 负 反 馈 条 件 下 的 电 压 放 大 倍 数 或 。 设 图 中 所 有 电

24、容 对 交f uAf s流 信 号 均 可 视 为 短 路 。12(a) (b)图 6.1图 6.2第 七 章 模 拟 信 号 运 算 电 路13一 、 学 习 要 求1. 掌 握 各 种 比 例 运 算 电 路 的 工 作 原 理2. 掌 握 求 和 ( 主 要 是 两 种 加 减 混 合 运 算 电 路 ) 的 工 作 原 理 和 输 入 、 输 出 关 系3. 了 解 积 分 电 路 和 微 分 电 路 的 工 作 原 理 和 用 途二 、 复 习 思 考 题1. ( 1) 运 算 电 路 中 一 般 均 引 入 反 馈 ;( 2) 凡 是 运 算 电 路 都 可 利 用 和 的 概 念

25、 求 解 运 算 关 系 。( 3) 欲 将 正 弦 波 电 压 移 相 90O, 应 选 用 。( 4) 欲 将 正 弦 波 电 压 转 换 成 二 倍 频 电 压 , 应 选 用 。( 5) 欲 将 正 弦 波 电 压 叠 加 上 一 个 直 流 量 , 应 选 用 。( 6) 欲 实 现 Au 100 的 放 大 电 路 , 应 选 用 。( 7) 欲 将 方 波 电 压 转 换 成 三 角 波 电 压 , 应 选 用 。2. 试 求 图 7.1 所 示 各 电 路 输 出 电 压 与 输 入 电 压 的 运 算 关 系 式 。3. 求 解 图 7.2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运 算 关

26、 系 。图 7.2144. 图 7.3 所 示 为 恒 流 源 电 路 , 已 知 稳 压 管 工 作 在 稳 压 状 态 , 试 求 负 载 电 阻 中 的 电流 。图 7.35. 试 用 集 成 运 放 组 成 一 个 运 算 电 路 , 要 求 实 现 以 下 运 算 关 系 :( 1) uo = 0.5ui ;( 2) Uo=2uI1 5uI2+0.1uI3 ;6. 试 求 出 图 7.4 所 示 电 路 的 运 算 关 系 。图 7.415第 8 章 信 号 处 理 电 路1、 学 习 要 求1. 掌 握 有 源 滤 波 器 的 作 用 和 分 类2. 掌 握 电 压 比 较 器 的

27、 作 用 和 分 类3. 掌 握 过 零 比 较 器 和 单 限 比 较 器 的 工 作 原 理 和 传 输 特 性4. 理 解 滞 回 比 较 器 和 双 限 比 较 器 的 工 作 原 理 和 传 输 特 性5. 了 解 各 种 有 源 滤 波 器 的 电 路 结 构 和 工 作 原 理二 、 复 习 思 考 题1. ( 1) 为 了 避 免 50Hz 电 网 电 压 的 干 扰 进 入 放 大 器 , 应 选 用 滤 波电 路 。( 2) 已 知 输 入 信 号 的 频 率 为 10kHz 12kHz, 为 了 防 止 干 扰 信 号 的 混 入 ,应 选 用 滤 波 电 路 。( 3)

28、 为 了 获 得 输 入 电 压 中 的 低 频 信 号 , 应 选 用 滤 波 电 路 。( 4) 为 了 使 滤 波 电 路 的 输 出 电 阻 足 够 小 , 保 证 负 载 电 阻 变 化 时 滤 波 特 性 不 变 ,应 选 用 滤 波 电 路 。2. 试 分 别 求 解 图 8.1 所 示 各 电 路 的 电 压 传 输 特 性 。 画 出 当 输 入 端 加 正 弦 波 信号 时 , 它 们 的 输 出 电 压 波 形 。 ( 已 知 正 弦 信 号 峰 值 为 15V)(c)图 8.1163. 试 说 明 图 8.2 所 示 各 电 路 属 于 哪 种 类 型 的 滤 波 电

29、路 , 是 几 阶 滤 波 电 路(c)图 8.24. 比 较 图 8.3 中 两 种 滞 回 比 较 器 的 区 别 , 求 出 门 限 电 平 , 画 出 电 压 传 输 特 性(a) (b)图 8.3 (a)反 向 滞 回 比 较 器 , (b)正 向 滞 回 比 较 器17第 9 章 波 形 发 生 电 路一 、 学 习 要 求1. 掌 握 产 生 正 弦 波 的 振 荡 条 件2. 掌 握 文 氏 电 桥 式 RC 正 弦 波 电 路 的 工 作 原 理 、 振 荡 频 率 、 起 振 条 件 和 电 路 特 点3. 了 解 LC 振 荡 电 路 的 工 作 原 理 及 振 荡 频

30、率 的 估 算 方 法4. 了 解 晶 体 振 荡 器 的 特 点5. 了 解 非 正 弦 波 发 生 电 路 的 电 路 组 成 和 工 作 原 理二 、 复 习 思 考 题1. 现 有 电 路 如 下 :A RC 桥式正弦波振荡电路B LC 正弦波振荡电路C 石英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 选择合适答案填入空内,只需填入 A、B 或 C。(1)制作频率为 20Hz20kHz 的音频信号发生电路,应选用 。(2)制作频率为 2 MHz20MHz 的接收机的本机振荡器,应选用 。(3)制作频率非常稳定的测试用信号源,应选用 。2. 判断图 9.1 所示各电路是否可能产生正弦波振荡,简述理由。设图(b)中 C4 容量远大于其它三个电容的容量。图 9.13. 判断图 9.2 所示的文氏电桥电路能否产生正弦波信号。图 9.2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