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1 of 36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2009 年第 2 期总第(13)期编者按:在 第 十 七 次 全 国 高 等 教 育 学 校 党 的 建 设 工 作 会 议 上 ,国 家 副 主 席 习 近平 从 夺 取 全 面 建 设 小 康 社 会 新 胜 利 的 大 局 和 实 现 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高 度提 出 :要 推 动 高 等 教 育 事 业 科 学 发 展 ,努 力 建 设 高 等 教 育 强 国 。“以 邓 小 平 理论 和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为 指 导
2、,深 入 贯 彻 落 实 科 学 发 展 观 ”是 全 党 必 须 坚持 贯 彻 的 重 要 指 导 思 想 。国 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 2009 年度工作会议上也指出:2009 年教育工作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本 期 简 报 围 绕 上 述 重 要 思 想 节 选 了 刘 延 东 同 志 、周 济 同 志 的 讲 话 ,并 简述 了 教 育 部 2009 年 度 工 作 要 点 ,供 读 者 参 考 。目录锐意进取 改革创新 ,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在教育部 2009 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刘延东 (2)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
3、展科学发展-在教育部 2009 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 周济 (5)科学谋划未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综述 项目办公室 (9)教育部 2009 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21)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2 of 36网员单位动态 . . (27)学会近期动向 (32)网站近期动向 (32)附件一、网站主办方概况 (32)附件二、网站简介. (33)附件三、网员服务权限.(34)锐意进取 改革创新 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 -在教育部 2009 年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节选)刘延东(20
4、08 年 12 月 22 日)高举旗帜、改革 创新,全力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当前,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正在全面展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如何,决定着教育事业能不能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发展。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紧紧围绕发展什么样的教育、如何发展及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两个基本问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促进教育事业不断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在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的体会是主要把握和处理好七个方面关系。 第一,正确处理教育事业与现代化建设其
5、他事业的关系,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各项事业、各条战线都要又好又快发展。其中,教育的发展直接关系人才培养和国民素质提升,对其他事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3 of 36设的需要对教育事业进行超前部署,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第二,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国家基本
6、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的分配既要讲效率,更要讲公平。胡锦涛总书记指出, “讲求效率才能增添活力,注重公平才能促进和谐,坚持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结合才能更好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对效率与公平关系最深刻的阐释。在教育领域,讲效率就是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布局,注重教育事业的科学管理,注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作用,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讲公平是由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教育的公益性决定的。教育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人民群众对于教育公平的期望远远高过其他领域。必须始终坚持教育公平的政策取向,努力保障群众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确保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
7、、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教育领域落到实处。要在公平的基础上提高效率,通过提高办学效率更有效地促进公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第三,正确处理规模与质量的关系,坚持把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中国是人口大国,没有相当的教育规模,就难以保证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推进,随着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转变,教育质量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规模是基础,质量是核心。要防止单纯追求规模,搞外延扩张,而忽视教育质量的倾向,把教育事业的重心转到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这就要求我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和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
8、力和创造精神;要完善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评价体系,形成引领教育质量提高的导向;要吸引全社会最优秀的人投身教育事业,促进国民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第四,正确处理城乡、区域教育的发展关系,坚持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大,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是我国教育的一个现实,也是造成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原因。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应当成为我国教育政策的重要取向。城市和东部地区的教育要继续提高水平农村和中西部地区的教育要加快发展。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中西部地区倾斜,把国家财力更多地用在改善困难学生的教育条件上,大幅度
9、提升落后地区、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城乡、区域之间要实行教育对口支援,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推动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创造条件缩小师资队伍、教育经费、办学条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要努力保障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4 of 36流动人口及其子女受教育权益,使所有的儿童都能健康成长。第五正确处理各级各类教育的关系,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教育应贯穿人的一生。提升全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必须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每一种教育的规模、质量,都对其他教育
10、产生深刻的影响。教育事业能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各级各类教育能不能统筹兼顾,在结构上科学合理,规模上相互适应,质量上相互支撑。这就要求我们从我国初级阶段的发展需要出发,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和开放的教育网络,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要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当前,要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战略突破口放在重要位置抓紧抓好,从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开始,逐步实现所有职业教育免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不可偏废。要重视学前教育,解决学前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要重视特殊教育,体现以人为本,照顾特殊群体的教育需求;
11、要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要发展继续教育,探索更加灵恬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人人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机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六,正确处理政府办学和社会力量办学的关系,坚持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基础上,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加快教育发展。教育事关民族兴旺、人民福祉和国家未来,教育兴国、教育立国、教育强国是国家意志政府必须承担办教育的主要职责。同时也要看到,由于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趋向多样化,需要创造条件加以满足;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仅仅依靠政府提供教育资源难以完全满足教育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强化政府责任的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共同支持教育发展。一方面,要明确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
12、范围与重点领域,将政府的资源投入到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中去。另一方面,为弥补政府办学力量的不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教育选择,应在加强政府规范监管与服务支持的前提下,吸纳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办学,促进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第七,正确处理客观条件保障与主观奋发努力的关系坚持以思想的新解放和改革的新突破实现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跨越,必须加强国家投入支持和政策法规保障等外部条件。但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实现教育事业的大发展更需要依靠教育系统自身发挥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能回避的事实是,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由于国力条件的制约与影响,
13、教育事业发晨的经费保障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地域、城乡差距较大,有的地方问题还比较突出。因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5 of 36此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合理地争取国家和社会的必要支持。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注重自身努力,在现有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教育系统的潜力和活力充分调动和激发出来。与经济体制改革相比,我国社会事业改革相对滞后,教育要发展,必须大胆突破,勇于创新,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束缚。关键要解放思想,找准教育发展与国家建设和人民需要之间的差距和不足,以强烈的进取精神、敢闯敢干的探索精神和心无旁骛的务实精神,加
14、快改革步伐,加大改革力度,创新体制机制,真正用改革来促发展、促提高。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真抓实干,特别要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试点推动和督查落实四个方面的职能作用,多办一些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实事好事,多办一些为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明年教育系统的首要政治任务,各级教育部广要及早做好准备工作,把这项重大政治活动扎扎实实组织好。要联系实际,开展大讨论大调研,找准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构建长效机制,切实破解难题,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正确思路和具体措施,全面提高教育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15、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在教育部 2009 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周 济(2008 年 12 月 21 日)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2009 年,是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做好明年的教育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卫快发展、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9 年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
16、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谋划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努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落实明年教育工作总体要求,做好各项教育工作,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6 of 36发展观。当前,我国教育事业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到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过新中国建立近 60 年、改革开放 30 年的艰辛努力,我们国家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今后的目标,是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实现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
17、力资源强国的新的历史性转变。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关头,面对更加繁重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要求,转化为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转化为谋划教育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领导教育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更好地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为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作出新的贡献。2009 年,我们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恬动为主线,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谋划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一 )把开
18、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首要任务,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要深刻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坚决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的重大举措。按照中央的安排和部署,从 2008 年 9 月开始,用 1 年半的时间,自上而下地分三批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教育部直属机关和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首批活动单位,学习实践话动已经全面展开,将在2009 年 2 月基本完成。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作为第二批活动单位,中小学作为第三批活动单位将先后于 2009
19、年 3 月和 9 月启动学习实践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要求我们更加深刻认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引向深入;要求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深人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要求我们更加自觉地把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摆在突出位置,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要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
20、民满意教育”为载体,坚持突出实践特色。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是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鲜明特点。紧紧围绕“党员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7 of 36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总体要求,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要求出发,教育部党组在直属机构的学习实践活动中,明确提出以“谋划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载体,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矛盾,着力构建有利于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提高领导教
21、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能力。紧密联系教育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义,深人实施科教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必须贯彻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理念,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努山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必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必须按照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统筹教育发展、改革和稳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教育事业新的发展,就是要用科学发展观这个发展
22、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过去、研究现在、谋划未来,深人思考“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好教育”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样两个根本问题,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就是要以改革为动力,以加强薄弱环节为重点,集中力量办一些让社会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就是要“制定出一个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立足基本国情,体现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改革创新精神的规划纲要” ,把党的十七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贯彻好,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落实好。要全面贯彻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主要原则,切实加强对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是全党
23、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 2009 年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做到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要落实领导责任,建立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负责人的职责,确保全体党员全员全程参加。要着力抓好落实,严格落实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步骤,扎实开展好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的工作。要确保取得实效,做到深入学习、提高认识贯穿始终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穿始终,解决问题、完善体制机制贯穿始终,依靠群众、发扬民主贯穿始终。要坚持统筹兼顾,把学习实践活动同贯彻党的十七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24、 年第 2 期 Page 8 of 36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纪念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活动结合起来,同做好明年教育各项工作结合起来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制定一个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人民群众满意的高质量的规划纲要要把研究制定高质量的规划纲要作为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任务。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对这项工作非常关心,温家宝总理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刘延东国务委员担任工作小组组长。制定一个高质量的规划纲要对未
25、来 12 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我们的光荣使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我们一定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制定规划纲要的重要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思想,制定出一个高水平的规划纲要。要全力以赴把这件关系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科学发展的大事办好,做到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并以此作为检验我们学习实践活动是否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要把研究制定规划纲要的过程作为解放思想、形成共识、推进工作的过程。中央明确要求,研究制定规划纲要应当成为一个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过程,成为统一思想、
26、凝聚共识的过程。要在提高思想认识上下功夫,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把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抓住教育发展机遇、明确教育发展方向有机结合起来,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共识。要任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广泛开展教育大调研、大讨论活动,找准突出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到解决难题的突破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制定规划纲要、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和政策措施。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教育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教育体制和机制。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全面规划和
27、部署未来 12 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发展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落实好教育规划优先、财政投入优先、公共资源配置优先。要坚持教育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促进教育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作贡献。要坚持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9 of 36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教育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合理布局、优化结构,改革教育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发展道
28、路,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坚持促进公平,把教育公平作为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坚持教育公益性,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今年 8 月 29 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方案 ,正式启动了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的部署和要求,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安排了 11 个重大战略专题调研组和总体战略研究组,组织了有关国内机构和国际组织进行调查研究,还将开展社会公开讨论,广泛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力争在深人调研、广纳群言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高质量的规划纲要。各地各校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也要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宏观思考和战略谋划,
29、对本地本校未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全面规划和部署。(三 )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集中力量办好一些让社会公众满意、给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保质保量完成中央新增教育投资项目。中央经济工作会|义提出,明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强调要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发展教育是改善民生的首要任务。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 10 项措施,到 2010 年中央拟安排 1 .18万亿元。今年第四季度,中央新增加安排的 1000 亿资金中,追加教育投入达到44 亿元,主要用于加快
30、农村初中校舍改造、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和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各地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上来,深刻认识到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水平,既能为群众排忧解难,也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切实落实好中央新增教育投资项目,加强组织管理和领导,加强责任意识和制度建设,在阳光下实施、阳光下运作,首先打好今冬明春这一仗,并把抓质量、抓进度贯穿始终。进而,要集中力量做好明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的规划和部署工作,积极争取在优化投资结构、着力改善民生中,进一步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要全力以赴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加强返乡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高度重视和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稳定,
31、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服务。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坚持把农村教育放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大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10 of 36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总体要求,提出了实现“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机会”的历史性任务。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工作的重点,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农村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继续坚持农村教育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在加快发展
32、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推动农村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一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二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三要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四要以服务“三农”为方向,加大高等学校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五要以强化政府责任为关键,形成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合力;小序:以“推 动 高 等 教 育 事 业 科 学 发 展 ,努 力 建 设 高 等 教 育 强 国 ”思想为指导,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于 2008 年 1 月正式启动了遵循科学发展,建 设高等教育 强国的课题研究。 现将此课题具体情况简要概述如下
33、:科学谋划未来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综述项目办公室摘要:党的“十七大” 报告提出“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的战略目标使中目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已成 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 发展的强音。中目高等教育学会于 2008 年初正式启动了“遵循科学发展建 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并于2008 年 6 月 11 日召开了“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开题报告会。在此之后研究项目的各研究课题也陆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各研究课题组在
34、开题过程中对“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 “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命题提出了初步的研究设想。关键词:科学发展;高等教育强国为在总结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国高等数育改革和发展成就与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我国高等教育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及奋斗目标,提高中国高等教育科学研究的水平有效地整合高等教育的管理工作者、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加速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贡献一份力量,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11 of 36于 2008 年初正式启动了“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重大研究项目
35、,并于 2008 年 6 月 11 日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召开了项目开题报告会在此之后该项目的各研究课题组也陆续召开了开题报告会从开题的总体情况看各研究课题组负责人都非常重视,组织得力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前期准备,课题研究总体思路明晰,计划合理可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围、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命题这些命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的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关系到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进一步说它甚至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各研究课题组在开题的过程中对上述问题的研宄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和研究计划。现对各研究课题的开题情况综述如下一为什么要
36、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经世 30 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先后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等一系列战略目标。在这种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应该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战略目标与之相适应的问题被十分尖锐地提了出来在改革开故的 30 年里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拨乱反正、调整整顿的基础上,实行了对外开放高等教育由相对封闭转变为一个全面开放的体系:基本完成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含办学体制改革、管理体制改革、经费投入体制改革、招生就业制度改革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包括后勤社会化改革等),使高等教育体制基本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持
37、续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大力推进以人文素质教育为突破口的素质教育使高等教育更加符台教育规律的要求;由于“211 工程” “985 工程”的实施,提升了一批高水平大学的综合实力,带动了整个高等教育水平的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到 2700 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23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这些使我国高等教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有了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的基础和条件,以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因此开展“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其中“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研究课题又是整个研究项目的基础性研究它将重点回答
38、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题。“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研究课题由中国农业大学党委书记瞿振元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建国共同牵头负责研究。该研究课题首先将从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角度,高等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创新、社会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其次,将从正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12 of 36反两方面论述在当前形势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位命和阶段性使命:还将从政府、社会、高等学校等行为主体的特点出发分析其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中所应承担的责任和使命。在该研究课题中 高等教育与政治建设的关系研究将主要从高
39、等教育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维护执政党地位所能发挥的作用和高等教育自身发展所需要的政策支持角度,通过比较分析国内外高等教育与政治建设的关系,分析高等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和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要的外部支持及与此相对应的政策环境,以此研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关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将通过人类发展指数等重要指标分析和测算高等教育对一国或一个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的影响说明高等教育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联性论证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该研究课题还将选择部分大国崛起过程中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及其对于国家强盛和民族崛起发挥的作用为案例,
40、说明两者之间的关联,论证在追求中华民族复兴的背景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上述研究都是以往研究成果提及甚少的内容。二、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作为发展高等教育的宏伟目标从高等教育大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围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要求,也是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选择,意义重大而特殊从现有的为数不多的论述来看,人们对高等教育强国的本质与特征的解读似乎都与高等教育的实力或贡献密切有关,即认为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综台性概念评价指标是系统而多元的,可以从高等教育的总体规模、普及程度、整体质量、开放程度、体制和制度、办学思想和观念,高等教育的数量、质最、结构、效益的协调性以及高等教育对经济社会
41、发展的贡献程度等综合指标去理解和判定应该说这是一种非常客观的看法。然而强大的高教育不但蕴含着深刻的数量关系和质量内涵,而且渗透着结构优化和功能耦合的深意。因此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既要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又要不断扩大研究视角,丰富研究内容。关于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在研究项目中预设为两大研究课题高等教育强国内涵、特征与本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与条件。“高等教育强国内涵、特征与本质”研究课题由厦门大学副校长邬大光教授承担。从研究的内容来看该研究课题将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理论研究主要是在“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本质与特征”这一部分关于这一部分的研究将主要以世界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转
42、移为线索分析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轨迹和规律。在史学研究领域提出的“世界经济和文化中心转移说”将作为分析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逻辑。在一定意义上说,昔日的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13 of 36中心就是今天高等教育强国的“代名词” ,研究深题的前期成果也将围绕着这一思路展开,实证方面的研究将围绕七个国家进行案例研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凝练,找出其中规律性的东西。为保证七十国家的切入点相对一致,并具有可比性,该研究课题将从高等教育强国与经济、科技和文化之间关系、高等教育法律和政策、世界一流大学、高等教育规模、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指数、在人
43、类发展指数中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等几个纬度进行分析,用可比较的、有一定公认度的统计数据说话,目的是为建立高等教育强国的指标体系提供参考。在国际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中国走向高等教育强国的路径研究。适宜的背景和条件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得以达到的基础和前提。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闵维方教授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陈学飞教授共同承担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背景与条件研究。该研究课题将从五个方面开展研究:人力资源状况与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高等教育强国、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台作与高等教育强国、 经济发展和教育财政能力与高等教育强国、制度环境和政策条件与高等教育强国。通过考察人力资源现状,构建多维度、系统全面的高
44、等教育发展指数和人力资源开发指标体系,并利用该指标体系对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发展现状、人力资源存量和结构特征进行测度和基本判断;研究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状况主要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强国的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进行比较并对其差距进行分析;分析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台作旨在建立一个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指标体系,通过对比我国与高等教育强国在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上的差距,找出应对策略;通过考察我国现在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分析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所依赖的经济基础和财政条件;最后,还将以高等教育强国(比如美国)和与中国坚济条件相似的国家(比如印度和俄罗斯)为案例,研究并比较其大学和政府之间的关
45、系、学术自由制度和相应的政策条件,并期望提出对我国建设和发展高等教育强国的制度变革和有关政策的建议。三、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采取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实践来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高等教育选择问题。研究这一问题,既要在相对微观的层面上,针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一一对应地选择和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也要在较为宏观的层面上,选择和确定我国商等教育强国的建设路径。在“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中,共预设了九大研究课题开展“怎样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研究(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一:教育理念创新从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来看,高等教育的中心发生了两次重大转中国高等教育
46、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14 of 36移,在每次转移的过程中,无不得益于新的高等教育理念的指导。从大学的发展历程来看大学的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便是大学理念的演变史。因此,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首先就面临着教育理念创新的问题。由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教授、教育学院刘献君教授共同负责承担的“教育理念创新”的研究课题,将通过对教育理念的基本理论、教育理念的创新、若干发达国家指导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理念、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办学理念的探讨,尝试提出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理念体系。对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二者关系的研究,将既考察历史,又立足现状,既面向国际,又立足国内
47、,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通过对若干高等教育强国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探讨这一过程中国家出台的主要高等教育政策及其价值取向、代表性的人物及其高等教育思想,归纳各个国家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理念并探讨对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启示;在对若干高等教育强国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将关注若干世界一流大学发展的办学理念,探讨一流大学成功的内在逻辑;通过对百年中国高等教育理念演变发展过程的分析,着重探讨我国教育理念的现状,分析未来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高等教育强国对高等教育理念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探索高等教育理念创新的基本方向,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理念体系。(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二:高等
48、教育的扩大开放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高等教育既面临内部压力,需要从数量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优化、效率和质量提高。更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的竞争与挑战。人世以来,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以强劲的势头进入我国市场,我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与人才竞争的全面挑战。这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既带来了压力,也提供了机遇。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高等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高等教育领域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高等教育现代化水平及其发展质量和效益,这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面临的新课题。为此, “遵循科学发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研究项目预设了“高等教育的圹大开放”研究课题,从如何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视角,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提供相应的发展战略、发展思路,该研究课题由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卢铁城和华东师范大学高教所谢安邦教授共牵头负责。该研究课题将在国家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背景之下,系统研究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与国家改革开放战略之间的关系,将涉及到一下一些问题:什么是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什么是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与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表现是怎样的?如何评估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如何评估高等教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信息简报 2009 年第 2 期 Page 15 of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