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第一单元 微观经济学(一)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配置和使用相对稀缺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求的社会科学。稀缺是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相对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和多样性而言,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源和手段是有限的。经济学家把经济学所研究的资源配置和使用归纳为四个基本问题:(1)生产什么和如何生产?产品生产出来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不同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不同数量的产品满足不同程度的需要。因此,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就是一个确定哪些需要应当优先满足和满足到什么程度的问题。(2)怎样生产?生产产品方式方法很多,一个国家满足其社会成员需要的方式方法很多,需要作出恰当的选
2、择,以力求达到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需要满足。(3)为谁生产?有限的资源给谁使用,为满足谁的需要来使用,这里涉及到了产品的分配问题,以及决定产品分配的资源占有问题。(4)谁作出经济决策,以什么程序作出决策?选择问题也就是一个决策问题。谁有权来作决策,以什么方式来作出决策,这对于选择来说至关重要的。决策主体、决策程序问题,涉及到经济组织和经济制度问题。2、怎样理解“经济人”的概念?答:经济人就是追求自己目标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经济人假设包含以下内容:(1)经济人是具有最大化动机的人。在经济活动中,经济人所具有的惟一动机,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例如消费者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生产者追
3、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的是报酬或收入的最大化。(2)经济人是理性人。经济人的行为都是有意识的和理性的,面临选择,他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和精确的计算,从而能够有效地把握自己的行为,并对周围的事态,对其行为所受到的约束条件,作出正确的反应和应对。- 2 -(3)经济人拥有完全信息。要做出选择和决策,需要掌握有关的信息。经济人拥有决策所需要的充分信息。经济人拥有决策所需要的充分信息,或者能够不需要支付成本而获得充分信息。他能够清楚地了解其行为的条件和后果。3、什么是需求规律?影响需求的因素有哪些?课本 39 页4、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课本 49 页答:均衡价格是经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的
4、相互作用及价格的波动而形成的。(1)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价格过高,会刺激生产者增加商品的供给量,并使消费者减少需求数量,导致该商品需求数量少于供给数量,形成供过于求的情况。供过于求会形成一种迫使市场价格下降的压力,进而促使生产者减少该种商品的生产或者供给,把供给规模降至均衡的水平。(如图一左侧)(2)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价格过低,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而供给量则会减少,需求数量多于供给数量,造成供不应求。这样就会形成提高价格的推力,抑制需求而刺激供给,使供示趋向于均衡点。(如图一右侧)(3)总之,均衡价格是供给和需求两个相反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均衡价格见图二。第二单元 微观经济学(二
5、)1、基数效用论认为消费者均衡条件是什么?答:西方经济学中,有两种效用理论,一种是基数效用论,一种是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用基数徇的,即可以用基数1、2、3、4表示效用的大小、多少。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是可以测定的,商品之间效用的大小可以比较,可以加总求和。消费一种商品时,消费者均衡,也就是消费者达到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边际效用为 0,即 MU=0.消费多种商品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消费 n 种商品时,购买每一种商品所获得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的比值都相等,并且等于货币的边际效用。用公式表示为:MU1/P1=MU2/P2=MU3/P3=MUn/Pn=。- 3 -2、序数效用论认
6、为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答: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不能用基数来表示,而只能按照消费者的偏好作出排序。消费者无法准确说出自己获得了多少效用量,他只能按照自己的偏好对各种消费品排出一个优先选择的次序。序数效用论使用无差异曲线和预算约束线作为工具,来分析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实现条件,说明消费者的最优选择,即如何实现消费者均衡。 无差异曲线,就是把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差别的各个商品组合连接起来形成的一条曲线,在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一种商品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满足程度都是相同的。预算约束线就是消费者既定的收入能够购买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连接起来所形成的曲线。预算约束线及其下方的区域是在当前收入水平下消费者能够达到
7、的区域,预算约束线的上方是消费者不能达到的区域。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预算约束线和众多条消费者无差异曲线相交,但只与其中的一条相切。预算约束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切点就是消费者的均衡点。在这一点实现消费者均衡,实现消费者最优选择。(图形见教材 P86)3、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是如何确定的?答:长期,所有的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都是可变动的,任何一个理性的生产者都会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进行生产。把等产量线和等成本曲线结合在一起,可以研究生产者如何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下的最大产量,或者实现既定产量下的最小成本。(1)既定成本下的产量最大化。将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组合在同一个平面坐标图上。如图
8、教材 P115 图 5-7。不同的投入组合形成不同的等成本线和不同的等产量曲线。每一条等成本线必定会与某一条等产量线相交于切点。当生产者的投入成本已既定时,生产者可以通过寻找与该等成本线相切的等产量线,确定切点,就可以确定既定成本约束下,能够带来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2)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 4 -将等成本线与等产量线组合在同一个平面坐标图上。如图教材 P115 图 5-7。不同的投入组合形成不同的等成本线和不同的等产量曲线。每一条等成本线必定会与某一条等产量线相交于切点。当生产者的产量目标既定时,生产者可以通过寻找与该等产量线相切的等成本线,确定切点,就可以确定既定产量目标下,能
9、够带来最大产量的生产要素的组合。4、如何理解利润最大化原则?生产者作为经济人,其行为根本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是生产者行为的核心。如何确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这是利润最大化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所要求的均衡条件问题。微观经济学认为,对于一个生产者来说,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使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即:MR=MC原因分析:(1)MR MC 时,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新增加的收益大于为此所付出的新增加的成本。因此,增加生产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对获得更多的利润。(2)MRMC 时,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成本的减少大于为此所减少的收益。因此,减少生产
10、会带来总收益的增加,生产者会缩小生产规模。(3)MR=MC 时,生产者把可能获得的利润全部得到了,实现了利润最大化。5、市场有哪些类型,它们各有什么特征?答:(1)市场按竞争程度不同可以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和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根据其垄断的程度不同又可以分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2)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规模相对市场来说比较小,企业对市场价格几乎没有控制力,是- 5 -市场价格的接受者。企业能够自由进入和退出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比较罕见,某些农产品市场比较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垄断竞争市场是指介于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之
11、间的市场类型,是一种既有垄断因素又有比较充分竞争因素的市场结构。在垄断竞争市场是很多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构成生产集团。每个企业对自己产品的价格有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由于各个企业的产品是非常接近的替代品,这种控制力又是非常弱的。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比较容易。垄断竞争市场在现实中大量存在。寡头市场是少数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市场类型。寡头市场中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有差别也可以没有差别。存在差别市场壁垒,进入和退出市场比较困难。寡头市场在现实中也比较常见。完全垄断市场是由一家厂商控制一个行业的全部供给的市场结构。完全垄断市场中,厂商就是行业,厂商对市场价格控制程度非常大,进入和退出市场非常困难。完成垄断
12、市场在现实中也比较少见,往往存在于一些公用事业企业。第三单元 微观经济学(三)1、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厂商生产决策的基本原则是利润最大化。从产品的角度来看,这一原则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从要素的角度来看,利润最大化原则就体现为要素产出的边际产品价值或边际收益产品等于要素的边际成本。2、实现帕累托最优原则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答: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所需要满足的条件,称为帕累托最优条件。帕累托最优条件包括交换的最优条件、生产的最优条件、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三个条件。(1)帕累托最优的交换条件:在 、两个消费者 X、Y 两种商品时,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对两个消费者是相等的,即:MRS
13、 AXY=MRSBXY。- 6 -(2)帕累托最优的生产条件:在 C、D 两个生产者投入两种生产要素L、K,生产两种产品 X、Y 时,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对两个生产者都是相等的,即:MRTS CLK=MRTSDLK。(3)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在两个消费者 A、B 消费两种产品X、Y,两个生产者 C、D,利用两种生产要素 L、K 生产两种产品 X、Y 的经济中,消费者对两种产品转换率等于两种产品的边际转换率,即:MRS XY=MRTXY。3、治理外部性问题,可以采取哪些方面的政策措施?有关外部性的微观经济政策,主要体现两个方面的思路:一是强化政府和社会管理,即强化微观规制;一是一种力
14、求使外在成本内在化的思路。针对外部性所采取和考虑采取的政策措施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行政措施:管制与指导。对于外部性问题或造成外部性的企业,政府可以采取直接的行政干预,其中包括强制性的行为管制、强制性的企业合并、指导与劝告、国家计划、强制性标准等措施和政策。(2)经济措施:税收和补贴。从理论上讲,外部性的存在主要是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的不一致。庇古提出了用庇古税的方法,即采用税收或补贴的方式,来修正私人成本,使其与社会成本相一致。庇古税的原则实际就是“污染者付费的原则”,这是现在国际公认的倡导实行的原则。(3)法律措施:规则及普遍性。外部性上普遍存在的,政府直接出面解决是只能是一些重大的问题
15、。绝大多数细小的外部性问题,需要运用法律来解决。法律措施的优点是其规则的普遍性。运用法律的缺点是可能成本比较高。(4)自愿协商:科斯定理与权利界定。科斯定理显示,如果交易费用为零,无论权利如何办公室都可以通过市场的交易活动及当事人的契约行为而达到资源的最佳配置。根据科斯定理的一系列推论,可以得出一个认识,即外部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界定产权的方法,用市场交换的方法来解决。4、公共产品有什么基本特征,分为什么类别?(1)公共产品具有以下特征:- 7 -第一,非排他性。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需要阻止、或者不能阻止、或者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才能阻止他人对该公共产品的消费。第二,非竞争性。从消费者来说,一个
16、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并不会造成另外的人失去或者减少对该公共产品的水费从生产者来说,不会由于公共产品的消费者的增加而增加额外的成本。第三,公共产品是一种公共选择,带有一定强制性。(2)公共产品的类别。公共产品可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纯公共产品;一类是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是同时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是只具有非排他性或只具有非竞争性的公共产品。5、如何改进公共产品效率?答:由于公共产品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是纳税人的重大负担,因此,改进公共产品政策,提高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有如下改进对策:(1)形成更为合理的公共产品决策程序和机制,降低公共产品的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使纳税人降低负担
17、,实现公共产品外部收益最大化。(2)使公共部门的权力分散化、分离化,形成政策制定与监督部门和实际管理部门的相互制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有效防止“搭便车”和“寻租”现象。(3)引入市场部门,即私人产品部门,来从事公共产品的生产。政府是公共产品的供给者,但政府不一定自己直接生产,可以委托私人部门生产。引入私人部门有助于降低公共产品生产和供给的成本,提高效率。(4)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展开竞争。既可以由政府供给,也可以由私人部门供给的产品,可以引入私人部门,形成竞争,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5)各个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也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第四单元 宏观经济学(一)1、货币的交易需求与
18、货币的投机需求有什么不同?答: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包括交易需求和投机需求。- 8 -由于个人和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而持有货币的动机叫交易动机。由于交易动机导致的对货币的需求叫交易需求。货币的交易需求是国民收入水平 Y 的增函数。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叫投机动机。由于投机动机导致地对货币的需求叫投机需求。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息率 R 的减函数。2、凯恩斯理论是如何论证政府实施需求管理的必要性的?答:(1)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和投资。(2)消费取决于国民收入和消费倾向。消费倾向分为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这两者都随着收入的增加而递减。因此,收入增加时,消费也增
19、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小,用来储蓄的部分则会越来越大。(3)消费倾向比较稳定。因此,国民收入的波动主要来自投资的变动。形成这种变动的原因在于投资的乘数作用。(4)投资决定于利息率和资本边际效率。(5)利率决定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由于交易动机、谨慎动机和投机动机所引起的持有货币的要求。流动偏好所引起货币需求分为两类:一类是由交易动机和谨慎动机所形成的货币需求,它是国民收入的函数;另一类是由投机动机所形成的货币需求,即货币的投机需求,它是利息率的函数。(6)资本边际效率决定于预期利润收益和资本资产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投资者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很不稳定
20、,是造成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7)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流动偏好、预期资本收益下降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国民收入不能有效地转变为支出,不能形成足够的有效需求。因此,资本主义经济经常是在非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形成均衡。(8)市场不能有效解决需求不足问题,政府必须安装程序需求管理,增加支出,增加社会有效需求,从而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达到宏观经济的均衡。3、乘数作用的产生是怎样一个过程?- 9 -答:凯恩斯的乘数理论是用来分析投资变化与其所引起的收入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初始投资的增加引起收入增加,增加的收入中将有一部分花费在其它商品和劳务上,这意味着生产这些商品和劳务的人的收增加,随后他们也将花费一部分增
21、加的收入,如此继续下去,最终引起的收入增量多倍于初始投资量,其大小取决于每一阶段有多少收入用于消费,即取决于人们的边际消费倾向。4、什么是加速原理?课本 292 页5、说明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框架。答:见教材 294 页的示意图。第五单元 宏观经济学(二) 1、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其涵义?课本 298-300 页答:产品市场的均衡就是社会总产品的供求平衡,均衡的条件是:国民收入等于支出(Y=E),或者投资等于储蓄(I=S),也就是总供给等于总需求。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归结为 I=S,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反映产品市场均衡的曲线就是 IS 曲线。如图教材 303 页图 13-1。2、货币
22、市场的均衡条件是什么?(课本 310 页)如何理解其涵义?课本 308 页答:货币市场的均衡是货币的交易需求与货币的投机需求的均衡。在货币市场均衡中,货币的投机需求成为最为活跃的因素,在政府货币供给稳定的情况下,货币的投机需求成为影响货币市场上货币供给和需求水平的关键性因素,也成为影响产品市场均衡,从而影响国民经济总均衡的关键性因素。如果以 L 表示货币需求,以 M 表示货币供给,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就是M=L。货币市场的均衡条件可以归结为 M=L,以几何图形来表示,反映货币市场均衡的曲线就是 LM 曲线。如教材 311 页图 13-4。3、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一般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答:各个国家由于
23、具体的经济基础增长情况不同,条件不同,宏观调控的目标是有所差别的。一般来说,西方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有四个:- 10 -(1)充分就业。所谓充分就业就是消除了非自愿失业状态,就是所有生产要素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充分就业是西方国家政府主要的政策目标,充分就业的实现意味着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实现,多数宏观经济政策都是围绕着充分就业目标制定和实施的。(2)物价稳定。所谓物价稳定并不是指保持价格水平固定不变,而是指通货膨胀率保持一个低而稳定的水平。过高的通货膨胀率对经济增长是有害的,价格水平稳定是经济稳定健康持续增长的条件和标志。因此,政府把物价稳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3)经济增
24、长。所谓经济增长是指宏观经济保持一个稳定的较高的增长率。这一目标主要针对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提出的。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如果波动的幅度过大就会对经济造成损害。所以政府要采取反周期政策来熨平经济周期,实现经济的较为平稳的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平衡会影响内部平衡,对外平衡是内部平衡的重要条件。国际收支平衡是对外平衡的主要内容。因此,政府要采取宏观经济政策实现国际收支平衡。4、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答:财政政策是政府根据所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变动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善和水平的经济政策。财政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对保持宏观经济经济稳定具有一定作用。但是,
25、它并不足以保持宏观经济稳定,还必须采取权衡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工具主要包括三个:(1)改变政府购买水平。当有效需求不足,经济有衰退迹象时,政府要扩大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起到刺激经济的作用。而当有效需求过旺,经济有通货膨胀倾向时,政府要减少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以抑制通货膨胀的倾向。(2)改变政府转移支付水平。当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提高转移支付水平,增加总需求,起到扩张的作用。当经济出现过热时,政府降低转移支付水平,对经济过热的起到抑制作用。- 11 -(3)改变税率。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降低税率,减少税收,给企业和居民多留一些可支配收入,有助于扩大总需求。经济过热时,政府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居
26、民和企业的可支配收入,经济过热的经济起到抑制作用。5、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是什么?货币政策就是政府根据宏观经济调控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进行调节,影响利率水平,以调控宏观经济的的政策。政府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业务、调整法宝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三种:(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的活动,通过买卖政府债券可改变市场中货币供应量,影响利率,从而达到扩张或收缩经济的目的。当总需求不足,有经济衰退迹象时,政府买入政府债券,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和消费,抵制经济衰退。当经济过热时,政府卖出政府债券,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抑
27、制经济过热。(2)调整法宝准备金率。法律规定的商业银行最低的准备金比率称为法定准备金率。政府通过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可以影响商业对外贷款的能力,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达到扩张或收缩经济的目的。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提高,提高了投资和消费能力,从而达到扩张经济的目的。当经济过热时,政府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降低,降低了投资和消费能力,从而达到收缩经济的目的。(3)调整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可以拿贴现来的商业票据到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其贴现率称为再贴现率。政府可以通过调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贴现成本,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影响投资和消费,从而达到扩张和收缩
28、经济的目的。当经济衰退时,政府降低再贴现率,降低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成本,提高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提高投资和消费能力,抑制经济衰退。当经济过热时,政府提高再贴现率,提高商业银行的再贴现成本,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降低投资和消费能力,抑制经济过热。6、现代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是什么?- 12 -答:根据新货币数量论和自然率假说这两个理论基础,货币主义者得出以下四个观点:(1)货币供给量对货币国民收入具有决定性影响。(2)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价格以及其他用货币表示的量,而不能影响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3)在短期中,货币供给量可以影响实际变量,如就业量和实际国民收入。(4
29、)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稳定性,国家的经济政府使它的稳定性遭到破坏。现代货币主义的主要政策主张:(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2)收入指数化;(3)实行负所得税及浮动汇率制。第六单元 宏观经济学(三)1、简述失业的类型和原因。答:在现代的经济学中,按不同的标准,失业可有不同的分类。最常见的分类为: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1)摩擦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正常流动所引起的失业。(2)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3)周期性失业是指劳动力总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又称为“需求不足型失业”。(4)季节性失业是指
30、随季节性变化,某些部门间歇性需求变化所带来的失业。新凯恩斯主义对失业原因进行分析,采用了工资粘性理论和商品价格粘性理论:(1)工资粘性理论。在劳动市场上存在工资粘性,当社会的有效需求减少,进而劳动需求减少,社会和企业不可能用降低工资的办法来减少失业。这样必然造成失业并造成失业增加。- 13 -(2)商品价格粘性理论。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上由于厂商决定的具有商品价格具有向下刚性。若市场需求不足时,按完全竞争市场机制要求,自动降价使市场出清,但由于刚性价格就只好降低产量,这就造成了失业增加。商品价格粘性是造成失业的原因之一。2、简述反失业问题的对策。答:(1)政府采用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 (2)就业
31、结构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是促进就业的根本途径。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是互相适应与制约的关系,两者以收入与消费为媒介,共同影响经济增长。在产业类型上,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产业,特别是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企业规模上,注重扶持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在吸纳就业的能力方面相对大企业来说要强的多。政府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在就业方式上,要转变劳动者的择业、就业观念,增强就业、择业的竞争意识,重视灵活就业方式,大力发展季节工、临时工、小时工、轮岗工等多种就业形式。(3)加大教育的投资开发力度。教育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策。确立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国家制度,调整教育结构,增加各级政府职业培训经费的投入,大
32、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3、简述通化膨胀的类型和成因。答:按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可以将其划分为爬性的通货膨胀、温和的通货膨胀、奔腾的通货膨胀和恶性的通货膨胀四类。当物价上涨小于 2-3时属于爬行型通货膨胀,在 3-10之间属于温和型通货膨胀,达两位数时即为奔腾型通货膨胀,超过 50就属恶性的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可将通货膨胀划分为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三类。通货膨胀能否预期,有可把通货膨胀划分为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和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两类。4、简述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14 -答:(1)凯恩斯提出通货膨胀与失业不会同时发生。;菲利普
33、斯曲线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若要降低失业率必须以高失业率为代价;若要降低失业率,必须以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2)随着西方国家滞胀现象的出现,许多学者开始对菲得普斯曲线表示的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提出质疑,认为二者之间并没有相互替代的关系,二者并不直接相关。5、简述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答:(1)经济发展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构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研究经济成长问题的两个分支。经济增长理论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以 GDP 的长期稳定增长为目标。经济发展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以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为目标。经济发展理论不仅研究经济增长问题,而且研究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劳
34、动力转移、资本积累、收入分配、对外贸易等问题。(2)经济增长是国民收入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的提高。经济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在内的整个经济社会由欠发达状态 向发达状态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概念。(3)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一般来说,没有一定的经济增长是不可能有经济基础发展的,但是有经济增长并不一定有相应的经济发展。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会出现“无发展的增长”。(4)衡量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指标也是不同的。衡量经济增长一般用 GDP 表示。衡量经济发展指标在 GDP 之外还包括人均 GDP、高就业率、物价稳定、收入分配合理、人均寿命、成人识字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均摄取热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