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着名中医学专家讲解中医药.ppt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8008391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2.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着名中医学专家讲解中医药.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着名中医学专家讲解中医药.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着名中医学专家讲解中医药.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着名中医学专家讲解中医药.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着名中医学专家讲解中医药.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合理使用中成药,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脑病诊疗中心 高利,时代.疾病与药物,随着时代的变化,疾病谱变了,代谢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心理障碍性疾病成为主流; 随着时代的变化,某些疾病的特征性表现也变了,如糖尿病三消的基本特点不明显了; 随着时代的变化,中药的作用似乎也不像原来那样神奇! 不管出现什么变化,疾病和药物“寒、热、温、凉”的基本属性没有变!,滥用现象明显! 近些年来,中药(如龙胆泻肝丸)副作用的显现,使不少临床医生、药剂人员产生了困惑;使政府相关部门对此产生了质疑。 不少人把用药过程中出现的副作用都归罪于中药本身; 果真如此吗? 人们对中药的认识发生扭曲的原因,应

2、该是理念的错误!,俯瞰用药现状,人们对中药的一般认识,作用:像西药(不知药性)使用方法:同西药(不懂配伍性) 对中药副反应的认识 药材成分含有蛋白质 或重金属,可造成机体损伤或过敏 与特异性体质有关 药性和配伍问题知之甚少这可能是中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如何正确认识并合理使用中药呢,中医学是起源于实践的经验医学、充满了自然辩证法、唯物辩证法、天人合一的思想; 认为任何疾病都是人体阴阳偏盛偏衰的结果,治疗注重疾病造成的全身反应和患者的主观不适感,并通过调整人体阴阳达到治病的目的; 其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凸显出科学的实质内涵,涌现出张仲景华佗李时珍等不同时代历史名人,故几千年经久不衰。 故中药应

3、在这一理念指导下使用!,回顾中医学,它是建立在基础研究之上的实验医学、要求对疾病的任何方面拿出客观依据; 它的发展是在努力了解人体结构和疾病,并把他们降低到最小量变的基础之上; 诊断疾病有严格的标准、明显的可测量性和可操性; 故其药物多针对某一环节或某一靶向。 药物的副作用和昂贵的价格有时令人难以接受!,回顾现代医学,中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比较,西医:生物机体机能异常微观认识疾病诊断依靠可测量性试验用药靶点准确 中医:多种原因造成的人体阴阳平衡失调宏观认识疾病四诊和参,确定症候(属性)调节阴阳(整体),用 药 依 据,西医:根据症状、体征、既往史、检验结果等诊断疾病根据诊断对症用药(作用决定于药物

4、化学结构) 中医:根据症候表现(症状、体征、体质)辨别证侯根据辨证对因用药(药物性味、归经、配伍)症状与证侯: 症状:是某种疾病的主诉,不同的症状决定了其体征; 证侯:是体质与多种疾病的外在表现。,西药的治疗作用清晰-靶点准确, 中药的作用则取决于性味归经。中药常为复方制剂, 全方位多靶点作用于人体, 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因药性)。,中西药作用对比,中药的特点,来源于自然; 副作用小; 价格便宜; 具有属性特点; 大自然春、夏、秋、冬四季更迭,孕育了万物属性的客观存在。 用药需辨证或配伍使用。,历代医家对药性理论的论述,梁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甘苦之味可略,有毒无毒易知,唯冷热须明”。 明.李中

5、梓:“寒热温凉,一匕之谬,覆水难收”。说明历代医家对药性理论的极度重视和药性在临床上的 重要地位!提示:临证必须辨别疾病性质,熟练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药物属性与疾病属性相符,方获佳效 !,举 例,两组蔬菜和水果都很好吃, 但有人吃了黄瓜或鸭梨就腹泻;有人吃了杏子就鼻衄。,寒 凉,温 热,论述:世界万物均有属性,人有属性; 物有属性;药也有属性!,生活实例,产后的女性因为身体虚了,要进食小米粥; 有人上火了,要喝大米粥或绿豆汤; 母鸡汤喝了能补虚; 公鸡肉吃了能诱发癫痫; 不少人吃了火锅就起口疮,大便干结; 有人吃了海产品就腹泻; 有人上火时吃了小米粥,眼睛就有分泌物; 有人上火时吃了小米粥,腹

6、中就舒适。何故?,焦点问题,药性-即药物的寒、热、温、凉属性 药性源于何方? 药物生长的自然环境+质地+临床经验总结 故,中药饮片存在药性;中成药存在药性;但目前尚未达成共识。,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结果,证实了中药 寒 热 温 凉属性的客观存在,为临床遵从中药的属性使用明确了方向。此可做为辨证使用中药的依据 !,科 研 成 果,我们的研究结果,多中心研究:收录脑血管病患者300例 按热证及非热证分为2组(每组各150例) 假设丹参/川芎嗪注射剂为热证及非热证的代表药 a组:辨证用药 b组:按随机信封制定用药(川芎嗪、丹参注射剂)结果:热证组血清炎性因子活跃,非热证组炎性因子不明显。a组

7、:证候好转,炎性因子反应下降,无不良反应, b组:较a组疗效差,且出现4例不良反应。,使用中药应遵从中药的使用原则,其药性如何应为医生掌握的关键。 选择用药提示: 1、 审清疾病(症候) 的阴阳性质寒、热、虚、实 2、 弄明拟用药物的寒热属性寒、热、温、凉。 治则以热治寒,以寒治热;虚则补之,实则泻之。临床治疗应体现辨证用药的思路,中成药的使用原则,安脑丸,安脑丸是由我国著名药学专家史月兰教授在安宫牛黄丸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凝练之处方 由哈尔滨蒲公英药业有限公司对有效成分科学提取、分离纯化提炼而成并投入生产的名药。 本药具有清热解毒、醒脑安神、镇静熄风、豁痰开窍作用,中药安脑丸及其临床应用,药

8、物成分特点,人工牛黄、 猪胆汁粉替代天然牛黄 水牛角浓缩粉替代犀牛角 冰片、薄荷脑 替代麝香 增加了石膏、 赭石、 珍珠母 扩大了适应症,去掉重金属, 用药更安全整体的治疗 ,疗效更确切,朱砂含量低于安宫牛黄丸的1/33(2010年国家药典)水飞工艺无毒,于1993年、1995年、1997年连续三届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必备中成药”,药物特点及评价,部分原药材来自公司的种植基地-产品质量有保证 产品已荣升为国家部颁标准-有业内专家的学术支持 安脑丸是以古方安宫牛黄丸为基础,结合近代技术研究出的新成果,在醒神、降压、熄风止痛、退热方面显效率满意”。-国家工程院院士王永炎教授 安

9、脑丸治疗痰火实热症相关疾病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当以舌苔黄腻为主,辅以头重,胸闷,纳呆,口粘及脉滑等指标。-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主任委员沈少功教授 安脑丸疗效确切,效仿古方而又优于古方,同时去掉重金属,组方调整之后,性价比更高,用药更安全。-临床药物评价专家金世元教授,产品优势,全国独家生产,处方发明专利,全国中医医院必备中成药,小蜜丸,服用更方便,吸收更充分,见效更迅速!,神经保护作用,脑组织缺血后钙离子内流,兴奋性氨 基酸大量释放,自由基生成、再灌注伴随 有炎症反应等,将进一步加速缺血后神经 细胞的破坏作用,加剧微循环障碍。目前 发现,针对上述诸多环节,神经保护剂具 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清

10、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减少花生四烯酸的释放,抑制细胞内钙离子浓缩改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粘稠度恢复血脑屏障通透性,抑制血栓形成缓降血压及中枢镇静作用,可避免血压突然下降引起的脑缺血有效预防、治疗治疗中风发作, 降低脑组织中内皮素、TNF、IL1、 IL6等损伤因子的水平,降低毛细血管通渗性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 脂质过氧化 细胞凋亡 脑保护 减少钙超载,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避免炎性水肿 恢复血脑屏障通渗性,延长药物在脑内蓄积时间,对抗循环系统缺血与损伤。,安脑丸对大脑的作用,药理药效学,解热: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的大鼠发热,明显抑制细菌毒素所致的家兔体温升高,降低脑脊液中内源性致

11、热源水平优于阿斯匹林。 抗炎: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急性炎症和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炎症,减少多种炎性分子分泌,降低血管通渗性优于阿斯匹林。 抑菌:对体外实验菌株有不同的抑制作用。 止痛:能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延长疼痛潜伏期。 镇静:能明显减少小鼠自主活动,显著提高戊巴比妥钠阈下催眠剂量的小鼠睡眠率;大剂量可减少小鼠自由活动度。 抗惊厥:能明显对抗戊四氮所致小鼠陈挛性惊厥。 降血压:能迅速降低丙酸睾丸素所致大鼠的内分泌型高血压优于利血平。 抗血栓:抑制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发小鼠血栓性偏瘫作用优于阿斯匹林,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 采用临床用量的250倍给小鼠灌胃,每日3次, 连续观

12、察7天,无一只小鼠死亡,未能测出LD50。 长期毒性试验 给大鼠灌胃连续观察3个月,生长、发育、体重、血象、肝肾功能均未见差异,各脏器光镜病理学检查无异常改变。 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表明安脑丸系安全制剂。-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治疗急性高热,高效抗病毒、抗炎、抑菌、解热作用 治疗病毒、细菌感染、脑外伤引起的高热疗效显著,治疗病毒、细菌或混合感染,结果:有效率达85.5% 3日内体温降至正常或基本正常, 且体温不易反复, 头痛、胸痛、寒战、谵语和抽搐等症状改善明显 退热起效时间:最短2.5 小时,最迟5.1小时,安脑丸治疗急性高热,安脑丸治疗急性高热302例,总有效率为88.3,服用

13、后以腋下体温下降 1为退热起效时间退热起效时间:最短 2小时,最长48小时,平均4小时体温恢复时间:最短4小时,最长96小时,平均28小时血象复常时间:最短24小时,最长96小时,平均52小时药效持续时间:最短6小时,最长48小时,平均8小时退热效果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病毒性感染于细菌性感染风热、暑湿、实热证风寒证,安脑丸适用于脑炎等炎症性高热; 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高热;手术前后无名高热;骨折等外伤引起的无菌性高热等。,治疗急性高热范围,治疗脑血管病临床观察,经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临床验证:治疗脑梗塞、脑出血、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其总

14、有效率分别为80.6%、78.6%、84.4%。,安脑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对缺血性显效率54.5%有效率80.0 % 对出血性显效率42.8%有效率77.1% 262例:总有效率80.0 %,缺血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比较,特点:发病时间越短,疗效越佳,治疗头痛、眩晕,结果:安脑丸明显改善患者头痛、眩晕等诸多证侯,总改善率为92.7%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胸痹急症协作组,颅脑外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及其它因素所致,治疗颅脑损伤综合征临床观察,结论:安脑丸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疗效显著。-河南中医药学刊2002年第17卷第5期,治疗颅脑外伤综合征,安脑丸组方中.西医解,安脑丸适应症,安脑丸的神经科

15、适应症,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炎(脑膜炎) 脑内寄生虫感染 颅脑外伤所致的意识障碍 脑肿瘤性癫痫、意识障碍等,安脑丸的内科适应症,感冒高热 肺炎高热 痢疾高热 肝性脑病 肺性脑病,安脑丸适宜与不适宜舌象,安脑丸服用方法,脑血管病:每次1-2丸,早晚各一次,昏迷病人可倍量 头痛、眩晕、耳鸣:每次1-2丸 ,早晚各一次 脑外伤神昏:每次1-2丸,早晚各一次 颅脑手术高热:发热高峰期每隔两小时 两丸,致T38C 虚症病人可减量服用 小儿剂量:三岁内一次1/4丸 ,四至六岁一次1/2丸,或遵医嘱,中药的使用原则,中医学核心内容:整体观念.辨证施治 中药使用原则:有是证.用适 安脑丸使用原则:不管那类疾病,其证侯特点应是热证、实证 证候表现:除本病体征外,兼见发热(T38.5c)、心烦、 不寐、躁动,口渴或口苦,四末温,大便干或不爽,小便黄。 实验室指标:血象(或中性)、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 条件:具备高热一项、证候两项及实验室指标一项便可,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