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apter 12 成人教育學及其他的成人學習模型,報 告 人:洪春生 指導教授:鄭經文 博士,摘要,1970年代,成人教育者開始以系統化的方式來研究成人學習的特徵 和其他教育領域有所區隔,尋求一種成人學習理論 本章討論焦點放在成人生活情境及學習者特徵 諾爾斯(Knowles)的成人教育學的分析及評論 其他成人學習模型的分析討論:克羅斯(Cross)的成人學習者特徵模型麥克拉斯基(McClusky)的邊際理論諾克斯(Knox)的精熟理論賈維斯(Jarvis)的學習過程模型,前言,1970年代前,成人教育者主要依賴心理學家對學習的瞭解,以此做為實務上的參考。 將成人兒童之間的差異整理出原則、模
2、型、理論,是成人教育者努力的目標。 在眾多的模型架構中,以成人教育學最著名。 1968年,Knowles從歐洲引進成人教育學的概念。 成人教育學是以成人學習者及其生活情境為重點。,成人教育學,成人教育學是以對成年學習者的五大前提為基礎:1.隨著一個人的成熟,其自我概念會從依賴性的人格轉化為一個自我引導的人。2.成年人所累積的經驗,是一個豐富的學習資源。3.成年人對學習的準備度,與其社會角色的發展任務息息相關。4.隨著人的成熟,時間觀點也會出現改變-從知識的未來應用轉變為即時應用,成年人在學習上比較傾向於問題中心,而不是學科中心。5.成年人受到內在因素的驅使甚於外在因素。,成人教育學,成人教育學
3、也稱為前提模型或概念體系,和其他領域形成區隔,也引起一些爭議辯論與批判。 爭論一:成人教育學能否被視為成人學習的一種理論? Davenport(1985)指出,成人教育學已經被歸類為一種成人教育理論、成人學習理論、成人學習技術理論、成人教育方法、成人教育技術及一套前提。 Hartree(1984)表示,這些前提可以被解讀為對成人學習者的描述,或是以規範性的方式陳述成人學習者應該是什麼樣子。沒有以系統化的方式建立一套統一的理論。,成人教育學,Brookfield(1986)提出質疑並表示,在實務方面,某些前提有問題:自我引導是期望的結果,非既有的條件。問題中心、即時應用造成狹隘簡化的學習觀。 經
4、驗前提的看法:某些人生經驗反而可能成為學習的阻礙(Merriam,Mott, and Lee, 1996)。 在某些情境下,兒童可能擁有比大人更為優質的經驗(Hanson,1996)。 成年人較傾向於因內在動機而從事學習,但許多職場上的學習,都是規定必須參與的。,成人教育學,爭論二:成人教育學描述成人學習的特徵;教育學描述兒童教育的特徵。 諾爾斯檢視五項前提及實務上的意義,不再主張成人教育學只描述成人教育的特徵。 諾爾斯認為,教育學-成人教育學代表從老師導向的學習到學生導向的學習是連續的,且適合兒童和成人。 成人教育學具有情境特定性,且非成人所獨有。,成人教育學,爭論三: 成人教育學把焦點放在
5、個人學習者身上,忽略學習發生的社會情境及歷史脈絡。 諾爾斯認為個人學習者是自主、自由及成長導向的。 個人處於社會情境中,社會的體制和結構,可能才是學習轉換的決定性因素。 成人教育學的另一辯論:自由和權威的拉鋸戰 Pratt和Grace認為,成人學習者應視為一個社會存有,在社會脈絡下生活和學習。,成人教育學,成人教育學雖已成為成人學習的基本模型,但幾乎沒有什麼經驗研究來檢驗它 研究一成人教育學的前提與教學間的關係研究Beder和Darkenwald請問教師的教學行為,對成年人及成年前學生會有所差異。Gorham對教師的實際觀察,顯示沒有差別。,成人教育學,研究二成年人會自我引導,喜歡規劃自己的學
6、習經驗 Rosenblum和Darkenwald研究發現:自行規劃及他人規劃,在成績及滿意度都沒有差別 Courtenay,Arnold and Kim研究發現:即使參與者對規劃投入的程度有所增加,但似乎並不會對學習的收穫或滿意度造成影響,教室環境和成績或滿意度之間, 並沒有因果關係,教室環境可能只是學習者滿意度的連帶產物而已。,成人教育學,在成人學習方面,可以思考進行廣泛的研究,是否支持成人教育學所依據的前提。 在自發性學習的研究,傾向於支持隨著成年人日漸成熟,會傾向自我引導前提。 在參與方面的研究顯示,參與和工作者、家庭成員等成人角色之間有相當關連性。 Aslanian and Brick
7、ell(1980)研究發現,百分之八十三的成人學習者是因為人生的變遷而參與學習。,其他的成人學習模型,1.克羅斯(Cross)的成人學習者特徵模型2.麥克拉斯基(McClusky)的邊際理論3.諾克斯(Knox)的精熟理論4.賈維斯(Jarvis)的學習過程模型 這些模型的重點在於成人學習者的特徵和生活情境上。,克羅斯的成人學習者特徵模型,Cross(1981)提出成人學習者特徵模型 模型的目的在於區隔成人學習者與兒童學習者的差異,彰顯成人學習者的特質並說明成人如何學習。 此模型包括二類變項1.個人特徵。2.情境特徵。,克羅斯的成人學習者特徵模型,概念架構: 個人特徵 生理學的老化 社會文化的
8、人生階段 心理學的發展階段 情境特徵 兼讀學習與全職學習 自願學習與強制學習,麥克拉斯基的邊際理論,McClusky於1963年提出邊際理論。 成年期是一個成長、改變與整合的時期,在這段期間,個人不斷在所需要的能量和可使用的能量之間尋求平衡。 平衡的概念是生活的負載load(L)和生命的力量power(P)之間的比率。 用力量除負載,剩餘的能量就是人生的邊際。 Margin in life ( M=L/P ),麥克拉斯基的邊際理論,負載大,力量小,成人比較不可能參與學習活動。負載小,力量大,成人較可能參與學習活動。 麥克拉斯基指出,如果負載和力量都可以控制,個人能夠掌握力量的儲存時,就比較能夠
9、應付無法預知的突發事件,也更能夠承擔風險,從事探險性、創造性的活動。,麥克拉斯基的邊際理論,邊際理論例一:一位A太太,她是一位母親,也是這個一貧如洗的家裡唯一的成年人,有四個孩子,兩個上學了,兩個還沒有,一家人岌岌可危。不斷為了生存而搏鬥的她,沒有任何邊際來參加家長會活動、夜校學習、,或是為了配合都市發展而組織的社區委員會。,諾克斯的精熟理論,精熟理論的核心概念是當下和期望中的精熟程度有所差異。 諾克斯認為當成人瞭解到現實與理想的效能有差距時,便會引發個人的學習動機,以提升個人態度、知識或技能的表現。 成人教育者若能認清此一差距,便可適切而有效協助成人學習者進行學習活動,讓學習者達到卓越的表現
10、水準。,賈維斯的學習過程,賈維斯(Jarvis)的模型是從一個成人的生活情境出發,以一個成人的經驗為起點。 所有的學習都是從經驗開始的。 有些經驗重複的頻率高,不被當一回事,無法帶來學習。例如開車、做家事。 Jarvis的模型是以傳記和經驗的差異為基礎。 無法不假思索、憑直覺來處理的情況,就是所有學習的核心(Jarvis,1987)。,賈維斯的學習過程,Jarvis認為所有的經驗都是發生在社會情境中,我們都是在這樣的客觀脈絡中經驗生活。 Jarvis學習過程模型的起點,是在一個發生潛在學習經驗的社會情境,有九條不同的路可以選擇,其中有些帶來學習有些不會。,賈維斯的學習過程,擅自認定(presu
11、mption) 拒絕考慮(non-consideration) 排斥(rejection) 潛意識(preconscious) 實踐(practice) 記憶(memorization) 沈思(contemplation) 反省性實踐(reflective practice) 實驗性學習(experimental learning),非學習,非反省性學習,反省性學習,賈維斯的學習過程,1.個人,2.情境 3.經驗,4.個人: 強化, 但大致上沒有改變,5.實踐實驗,8.評估,6.記憶,7.推理與反省,9.個人: 有了改變 也更有經驗,賈維斯的學習過程,賈維斯的模型處理了學習本身。 學習過程模型解釋一個人對經驗能夠做出多少回應,是這個模型的優點。 學習過程模型把學習放在社會脈絡裡,學習是一個互動的現象,不是單獨的內在過程。,本章所分析的理論、模型和架構,把焦點放在成人學習者特徵及其生活情境。 成人教育學提出學習者的五大前提。 克羅斯的成人學習者特徵模型,關注成人的個人特徵,而非學習本身。 麥克拉斯基的邊際理論,同時強調個人特徵和情境特徵,重點在於成人的發展和學習的時機,不是實際的學習轉換。 諾克斯的精熟理論,重點是成人當下的知識與他們想要得到的知識之間的鴻溝。 賈維斯的學習過程模型,認為所有的人生經驗都有觸發學習的潛力。,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