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第三节 血 管 生 理,血管由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弹性贮器血管 :主动脉和大动脉 分配血管:中动脉 阻力血管:小动脉、微动脉和毛细血管 前阻力血管,交换血管:真毛细血管容量血管:静脉系统和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短路血管:小动脉和小静脉间的吻合支,二、血流动力学,(四)血流量、血流速度、血流阻力及血压 1. 血流量(blood flow) ;Q =P/R 2. 血流速度(velocity of blood flow);血流速度与血流量成正比;Q1=Q2 S1V1=S2V2血流速度与血管横截面积成反比。,影响血流阻力的因素:(1) 血管长度(2) 血液粘滞度(3)
2、 血管口径:,3. 血流阻力 (resistance of blood flow),Q P/R Pr4/8 L,R P/Q8 L /r4,1kPa7.5mmHg;1mmHg=0.133kPa 血压的形成: (1) 血液充盈程度 (2) 心室射血和血液遇到的阻力,4. 血压 (blood pressure),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一)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3) 外周阻力(peripheral resistance),外周阻力主要来自小动脉和微动脉,R 8 L /r4,(4) 弹性贮器(windkessel),1. 动脉血压的形成,(2) 心室射血,(1
3、) 循环系统足够的血液充盈血量和循环系统容积的相对关系,2.动脉血压的测量方法,3.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及其生理性变动,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脉搏压(pulse pressure),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脉压= 收缩压 - 舒张压,平均动脉压= 舒张压 +1/3脉压,(1)动脉血压的指标:, 正常成人:,(2)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和高血压标准, 成人高血压:, 临界高血压指血压数值在上述二者之间。,收缩压160mmHg 及或舒张压95mmHg。,收缩压140mmHg ,舒张压 90mmHg
4、。,(3)动脉血压的生理性变动性别;年龄;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的动脉段,4. 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心输出量,外周阻力,循环系统的血液充盈程度,增加时:,(1)每搏输出量,脉压增大;,收缩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增加较少;,(2)心率,增加时:,脉压减小,舒张压明显升高;,收缩压的升高不显著,(3)外周阻力:,增加时:,脉压减小,收缩压增高较少,舒张压明显增加,(4)主动脉和大动脉弹性贮器作用:,血管容积改变,缓冲动脉血压,维持血液的持续流动,(5)循环血量与血管系统容量的比例,5. 动脉血压相对稳定的生理意义,循环血量改变,动脉血压过高或过低的影响,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二)动脉脉搏,3.动脉脉搏波
5、的传播速度,动脉脉搏(arterial pulse), 脉搏,1.动脉脉搏形成的机制,2.脉搏波的描记及其波形,上升支,下降支:,射血速度和阻力及心输出量的影响,降中峡和降中波,反映外周阻力及主动脉瓣的功能状态,与血管的顺应性有关,四、微循环 (microcirculation),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微循环的生理意义:血液和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调节循环血量 ;,(一)微循环的组成与通路,1.微循环的组成,(4) 真毛细血管(capillary),(1)微动脉(arteriole):,控制微循环血流的总闸门,(2) 后微动脉(metarteriole):,微循环血量调节的一个分闸门,
6、(3)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precapillary sphincter),对代谢物敏感,是微循环的又一分闸门,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物质交换的场所,(5) 微静脉(venule),微循环的后阻力血管,(6) 通血毛细血管(thoroughfare channel),连接后微动脉和微静脉的较粗的毛细血管,(7) 动-静脉吻合支(arteriovenous shunt):,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吻合支,2、微循环的血流通路:,(1) 迂回通路:,局部代谢产物的作用,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微静脉,营养性通路,真毛细血管网交替开放,功能:,非营养性通路,(2) 直捷通路,微动脉,后微
7、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血流量的相对恒定,少量物质交换,(3) 动-静脉短路,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参与体温调节,受动脉血压和血流阻力的影响,( 二)微循环的生理特点,有利于血液与细胞之间的物质交换,1. 血压低,2. 血流慢,为物质交换提供充分的时间,3. 潜在血容量大,4. 灌流量易变,为物质代谢提供巨大的贮备量,1. 神经体液因素对微循环的调节 2. 局部代谢产物对微循环的调节,( 三)微循环的调节,1. 扩散 2. 吞饮 3. 滤过 4. 重吸收,(四)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五、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中; 呈胶冻状; 不能自由流动;,(一)组织
8、液的生成与回流,滤过: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重吸收: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有效滤过压(effective filtration pressure),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渗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动脉端有效滤过压为10mmHg,静脉端有效滤过压为-8mmHg,滤过的动力略大于重吸收的动力,淋巴系统回流,毛细血管血压 毛细血管动脉端血压升高 毛细血管静脉端血压升高 血浆胶体渗透压 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 淋巴回流,(二)影响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因素,六、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一) 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组织液(蛋白质和微粒)毛细淋巴管集合淋巴管右淋巴管和胸
9、导管静脉,(二) 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回收蛋白质 运输脂肪及其它营养物质 调节体液平衡 防御和免疫功能,七、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一)静脉血压,1. 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 venous pressure),血压低; 重力和体位对静脉血压的影响大; 静脉充盈程度受跨壁压的影响较大;,右心房和腔静脉压力 :412cmH2O 反映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的关系 : (1)中心静脉压降低 ; (2)中心静脉压增高; (3)中心静脉压正常。,(二)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QP / R 1.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量增加或容量血管收缩2. 心脏收缩力量:左、右心衰的不同表现 体位改变: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肌肉泵 呼吸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