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国农谷VS黑龙江垦区:蝴蝶与大象共舞.doc

上传人:kpmy5893 文档编号:8002066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农谷VS黑龙江垦区:蝴蝶与大象共舞.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国农谷VS黑龙江垦区:蝴蝶与大象共舞.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国农谷VS黑龙江垦区:蝴蝶与大象共舞.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国农谷VS黑龙江垦区:蝴蝶与大象共舞.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国农谷VS黑龙江垦区:蝴蝶与大象共舞.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蝴蝶与大象共舞中国农谷 VS 黑龙江垦区中国农谷和黑龙江垦区,一个坐落在中国中部的江汉平原上,一个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松嫩平原上,空间的间隔足足有 2000 多公里。为什么要将远隔千里的这两个区域“牵”到一起来说?因为,这是它们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先行区”和“试验田”。 黑龙江垦区是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农谷是湖北省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是湖北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面“旗帜”,目前正在冲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农业示范区的立项上,两者的时间跨度仅相差 1 年。相似的崛起机遇,相同的快速成长,不同的资源环境,不同的规划远景中国农谷和黑龙江垦区,两者之间具有太多的可比之处。或许有人会担心,已

2、经有黑龙江垦区做国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中国农谷可能会成为可有可无的“鸡肋”。诚然,对于后起的中国农谷,无论它是否愿意,黑龙江垦区都是它未来发展之路上一个绕不开也不可回避的话题。也有人说,“同行不是冤家”,中国农谷和黑龙江垦区虽然都是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 和 “试验田”,但其有各有各的特点,同归而殊途,将各自演绎出一份精彩,相得益彰,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双子星”。因此,中国农谷与黑龙江垦区,需要一次对话。格局写真:小巧蝴蝶 VS 超级巨象提到中国农谷所在地湖北荆门,第一个闪入人们脑海的也许就是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的李白诗篇和秀美的荆山楚水;而提到黑龙江,第一个闪入人们脑海的

3、或许就是“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的口号和一眼望不到边的万亩良田。现在,当人们因为它们同为“农业示范区”而拉到一起比较时才会发现,两者的“体型” ,就像一只蝴蝶和一只大象站到了一块儿。“农业示范区”既是标准,又是品牌,更是机遇。不同的地域,相似的崛起,造就了两个盛极一时的农业示范区。在“农”字旗的指引下,两者均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中国农谷:蝴蝶虽小 舞姿翩跹中国农谷这只“蝴蝶” ,到底有多小?面积上,中国农谷所在地荆门,下辖京山县、沙洋县、钟祥市、东宝区、掇刀区和漳河新区、屈家岭管理区、荆门高新区,面积 1.24 万平方公里,人口 300 万。翻开中国地图,它不过是中国中部的一个“弹丸之地”

4、 。 经济上,荆门 2012 年国民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大关,达到 1085.26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纯收入 17500 元,居全省第;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9387 元,比上年增加 1139 元,增长 13.8%,居全省第 2 位(仅次于武汉) 。但当加速奔跑的荆门踌躇满志地向前望时,却发现湖北省排在它前面的还有武汉、宜昌、襄阳、荆州、黄冈和孝感,而且排在荆门后面的黄石 GDP 仅落后 44.31 亿元,荆门随时有被黄石“超车”的风险。农业上,荆门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两次被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全省最大的双低油菜基地。同时农业机械作业水平全省领先,2007 年

5、被农业部确定为“ 全国农机化示范区”。 荆门农用航空服务站 9 架农用飞机投入营运,服务14 个省市。荆门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4 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40 家。 “中国名牌产品”3 个、 “中国驰名商标”6 个。湖北国宝桥米被农业部授予“农业产业化行业十强龙头企业”称号。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趋势明显,钟祥农产品加工产业园、京山桥米产业园、沙洋食品加工产业园、中心城区食品加工产业园集聚企业近百家。钟祥农产品加工园先后被评为“中国产业集群品牌 50 强”、 “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 、 “湖北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区” 、 “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沙洋食品工业园被授予“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

6、”。荆门在粮油生产、机械化、信息化、循环农业等方面都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在全省“一袋米”工程建设中整市推进,建成优质稻基地 200 万亩;油菜生产拥有“全国油菜看湖北,湖北油菜看荆门” 的美誉;探索出的水稻和油菜“双免耕双直播”高产高效轻简栽培技术均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荆门是全省唯一整市推进的全国粮食机械化生产示范单位,也是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6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10 个百分点以上。荆门是全省唯一的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市,除推广“猪-沼- 果、猪-沼-菜、猪- 沼-稻、猪-沼-鱼”等生态种养模式外,还形成了 “猪(牛)沼菜(菇) ”、虾稻连作、鱼鸭配套等循环农

7、业模式,并在秸秆气化、秸秆发电、棉秆造板等秸秆利用方面做出了尝试。荆门是全省第一家“三电合一” 农业信息服务试点单位,已建设完成电话语音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电脑网络并建立起与地方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协作机制,初步形成了“三电合一”的农业信息服务模式。京山县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业信息化示范县(信息服务型) 。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 2155 家,数量位居全省首位。荆门虽小,但农业发展亮点频现。 ,中国农谷虽小如蝴蝶,但在人口集中而土地紧张的中国农耕发源地上,飞舞得灵巧而迅捷。黑龙江垦区:巨象虽大 步伐铿锵黑龙江垦区这只象的巨大,国人皆知。论面积,黑龙江垦区在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8、和小兴安岭山麓地区 5.54 万平方公里范围内,下辖 9 个管理局 112 个农牧场、人口 174.1 万人、农业人口 147.7 万人。它的面积,相当于近 5 个中国农谷,近三分之一的湖北省。论经济,和中国农谷一样,2012 年黑龙江垦区的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年实现 GDP1143.4 亿元,比上年增加 227 亿元,增长 20.6%,连续 10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 4 年增速均在 18%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66363 元,增长 18.6%,三次产业连续 8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一、二、三产业对垦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33.5%、39.7% 和26.8%。经济结构调整呈现实

9、质性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 48.4:26.3:25.3。畜牧业围绕龙头建基地,突出建设品种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五化”标准化牧场,完善“ 三级”繁育体系。2012 年,各类规模养殖小区 1356 个,其中奶牛、生猪和家禽养殖小区分别为 481 个、271 个和 94 个。饲养奶牛、生猪和家禽分别占各饲养量的 72%、59% 和 44%。成母牛平均单产 5.6 吨,一批奶牛小区单产已超过 6.7 吨,生猪三元杂交率 90以上。奶牛、生猪和家禽存栏分别为 45.8 万头、255.8 万头和 1558 万只。牛奶、肉类和禽蛋产量分别为 144.2 万吨、77.

10、4 万吨和 9.1 万吨。淡水养殖水面 37 万亩,水产品产量 3.2 万吨,省级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面积 4.4 万亩。(淡水养殖与畜牧关联不大,要么单独说,要么删掉)目前垦区已成为国家重要畜产品基地。全面实施林业生态护农、林业产业富民、城镇森林靓化三大工程。2012 年,完成春季造林 14 万亩、封山育林 10 万亩,实施多树种、多林种、乔灌结合、针阔混交模式,森林覆盖率 20.2%。栽种食用菌 440 万袋、北药 14000 亩,营造经济林 3000 亩,新建林木种苗9600 亩、蔬菜大棚 3870 亩、畜牧棚舍 35450 平方米。 (蔬菜与棚舍也可以删掉,与林业无大的关联)开发建设

11、三江平原挠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业综合利用示范区 3 处,维系三江平原湿地特殊地质地貌和物种。通过推进“强工” 战略,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2012 年,农产品加工能力 2500 万吨,实现加工业增加值 215.8 亿元、总产值 1002.1 亿元。建三江、九三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成功扩区,建成重点工业园区 26 个,入驻企业 350 余户。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私营企业3600 户(因为没有说荆门的整体工业情况,建议也删掉,只说涉农的) 。国家级龙头企业10 家,培育出“ 北大荒” 、 “九三 ”、 “完达山”、 “丰缘”等 6 个商标为中国驰名商标,其中“北大荒”、 “完达山”和 “九三”品

12、牌入选 2012 年(第九届) “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 “北大荒”品牌更是以 365.36 亿元位居榜单第 38 位,再次成为榜单中农业第一品牌。围绕国家新增 1000 亿斤粮食产能工程,以三江平原灌区建设为核心,加快开发利用过境地表水资源,采取工程、生物和耕作等措施抗御旱涝灾害。2012 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46.1 万亩、土流失面积 21 万亩、改善防洪除涝面积 121 万亩,灌溉水利用率 54%,改造中低产田 46 万亩,建设高产稳产粮田 47.5 万亩,使旱涝保收标准农田达到 2451.6 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 50.7 万亩。加强现代农机装备,垦区农机总动力达 8

13、19.1 万千瓦,平均每万耕地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1904 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97.5%,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 3411 万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3900 亩,基本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围绕水稻、玉米、奶牛、生猪等产业,以品种选优、良法配套、健康养殖、疫病防治、主推技术综合组装为主,突出示范区项目的先进性、成果的实用性和对生产指导上的可操作性,建成东中西三条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 2000 公里,先进实用技术和优质品种覆盖率达到 96%和 100 %,农业标准化覆盖率 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67%,科技成果转化率82%。2012 年,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率 100%,每万名农

14、业劳动力拥有农技人员 254人。实现安全供种 38 万吨,对外辐射供种 17 万吨,辐射供种 4138 万亩。黑龙江垦区近几年的发展实绩表明,它虽然是一头巨象,但在黑土地上奔腾出来的的气魄,无与伦比;其奔跑的速度,并不因身躯的庞大而步伐缓慢。发展策略:百花齐放农业立本有人说,蝴蝶是斗不过大象的。但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已经不是“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游戏规则了,现在崇尚的是“快鱼吃慢鱼” 。而且中国农谷与黑龙江垦区,也未必会“同台打擂” ,相反,它们是在中国现代农业的舞台上, “同台献唱” 。中国农谷代表着中原以及南方的农业模式:人多,地少且分散,农业历史悠久;而黑龙江垦区则代表北方平原的农

15、业模式:人少,地多且集中。中国农谷和黑龙江垦区,就是中国南北两种农业模式的“试验田”中国农谷是三化同步推进,精耕细作,具有鲜明的产业集群特点;黑龙江垦区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农业基地,以大农业生产闻名于世。中国农谷:三化同步 百花齐放伟大的事物不是产生于长大之后,往往产生于诞生之时。中国农谷自诞生起,就注定了其不平凡的道路。中国农谷作为以“三化同步”为原则,泛农发展为方向,科技为支撑,机制创新为核心的农业试验示范区, “姓农不唯农”。可以说,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农谷就从没想过在规模上做文章,它的发展愿景是:农业要素集约集聚,三次产业高度融合,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紧紧围绕建设“中国农耕文化的传承地、农业

16、产业化的展示地、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地、未来农业发展方向的引领地”的目标任务,着力在农业主导产业发展、农业科技示范、休闲观光农业展示、农耕文化传承、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探索实践,奋力打造“产业、文化、科技、休闲之谷” ,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从中国农谷的发展愿景可以知道,它所追求的不是规模,而是创造现代农业发展的窗口,建设农业科技平台,摸索制度模式创新。它要成为的,不是中国现代化农业的“大本营” ,而是中国现代化农业的“急先锋” 。那么,中国农谷在江汉平原这块舞台上,又舞出了怎样的旋律呢?中部,这个区位词一度成为中部城市的经济发展之痛。但随着多种产业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经济由出口为主转向内需为主

17、,中国农谷所在地湖北荆门在地域、人力、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逐步显现,中国农谷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人力优势。相对于东北黑龙江垦区人少地多的现状,荆门有人力资源的优势,在过去劳动力过剩的时候,大量的中部劳动力转移到东部,现在全国范围内劳动力短缺了,荆门的这些人力优势就变得真正优势了。为什么李宁要搬到荆门去?人力的优势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地域优势。荆门所在的湖北,不但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还有着“居天下之中”的地域优势,号称“九省通衢” 。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 ,过去我国以出口为主,所以沿海比较具有地域优势;现在,在投资趋紧和全球经济疲软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的发展转向内需为主,而处于“中

18、部之中”的荆门,地域优势就显现出来了。(应简单说一说资源优势,比如煤、电、运、矿及农产品量大质优等)当过去的劣势变成优势,荆门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优势和中国农谷建设结合起来,产生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效益。中国农谷有“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四谷之称,其中产业之谷是中国农谷的经济基础,为壮大农谷的产业实力,荆门上上下下作了艰苦的努力。对外招商,对内升级。为了激活荆门的泛农产业,荆门对外大力招商引资。隆平高科、北京汇源、广东财富、湖北凯瑞百谷、联想控股、广州奈美亚洲果业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农谷。中兴通讯、美国纽约国际、新加坡裕廊国际等企业也向荆门抛出了橄榄枝。同时,对内大力引

19、导本土企业的升级,如促成降平高科和国宝桥米、洪森粮油等企业间的合作,在城南新区和下辖县市规划产业园培育产业集群等。荆门的企业界的水面自此不再平静。一边是外来的“强龙” ,一边是本土的“地头蛇” ,来自外来企来的压力和影响,加速了本地企业的蜕变和发展;而本土企业的迅速成长,又返过来迫使外来企业向荆门提供更多投资回报。荆门市委、市政府闪展腾挪,把当地的产业带到了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的竞争平台上,而身处“漩涡”中、努力生存下来的企业也会水涨船高、脱胎换骨。在良性、公平的竞争中,资源流向更有效的地方,逐渐形成产业集群,区域蛋糕不断被做大、做出名气,做出品牌。整合资源,抱团生长。相较于黑龙江垦区各地方由总

20、局直线指挥而言,中国农谷的发展走向,更多地是由政府进行间接的产业引导,“威逼利诱”着荆门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产业升级或寻求符合中国农谷期望的扩张发展之路。 比如,当遍地开花的初级农业因政策扶持和市场起色而兴盛起来时,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和资源浪费。于是,政府通过“百名局长当支书”活动和树立“彭墩模式”的典型来进行发展引导,各村镇纷纷进行新一轮“土地改革”,将土地由个人、由村子流转给企业,或成立公司将之变为集体经济合力经营。这样,土地资源得以整合,土地和商业资金、开发项目得以抱团。荆门下面的许多农村一年内大变样,一个个堪比城市社区的新农村社区在田野间拔地而起,农民收入也继续保持在全省第 2 的位置

21、。最值得高兴的是,这也极大促进了“三化”同步发展,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强市富民战略,获得了“一石三鸟”的成绩。“彭墩模式”中村企共同铺出来的小康路,荆钟村土地流转出来的产业园中国农谷的发展,已成星火燎原之势。这只蝴蝶轻轻扇动的翅膀,将在未来的中国农业发展之中,刮起一阵飓风。黑龙江垦区:优化环境 农业立本提到黑龙江,不能不说“北大荒” 、 “北大仓” 。随着经济发展的重心转移,这个曾经的东北粮食基地曾一度陷入尴尬的境地。在当时的背景下,粮食优势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个劣势,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因为粮价的问题、粮食产量的问题、种植成本的问题,实际上

22、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种粮都是亏损的,或者是发展比较慢的。而黑龙江垦区,就在这种较慢的发展中被其他地区一个个超越,最终落在了后面。就在这场正在进行长跑中,黑龙江垦区突然被政府选为“国家选手” ,开始以国家标准进行比赛。在政策的鼓舞下,黑龙江垦区突然发力,将其巨大身躯里的巨大能量充分地发挥了出来。怎么样把规模优势、农业优势这些曾经的“鸡肋”真正还原成发展优势?黑龙江垦区意识到,仅有粮食,仅有广袤的黑土地是不够的,要把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发展起来,利用工业和服务业把农业升级成现代化农业,如此方能让广大的黑土地地力产生核爆炸式的发展。于是,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确立“三步走”百年垦区发展战略,立农为

23、本,以建设现代化大农业为目标,加快构建现代化大农业产业体系,黑龙江垦区着手打造国际化超大型现代农业企业集团。立足科技,标准化开发。近年来,黑龙江垦区紧紧依托规模化、机械化和组织化程度高等优势,将农业标准化应用到农牧业生产各个环节。从荒甸丛林到渠系纵横、林网棋布,持续积淀的农业基础建设为黑龙江垦区领军现代农业打牢了基石。至今,垦区已累计完成水利工程投资多亿元,防洪、除涝、灌溉和水土保持四大水利工程体系,使垦区一半以上耕地受到设施保护。垦区近年来还集成推广了保护性耕作、行间“覆膜” 、水稻叶龄诊断等十大农业新技术,因地制宜组装推广了水稻“三化一管” 、大豆“两密一膜” 、玉米“一卡一膜”等十大科学

24、栽培模式。目前,包括农垦科学院等在内的科技大军,构建起了庞大的科技推广网络和服务体系,从此农户种田不再“抓瞎” ,高产有了科技保障。2012年,经农业部认定的高产创建示范面积 246 万亩,玉米和水稻万亩示范基地平均亩产1635.6 斤和 1470.4 斤。从“北大仓”到“北大商” 。以前,垦区涉农产业大多规模小、布局乱、能力低,难以承担起牵动垦区经济转型的重任。近年来,垦区大手笔重组了稻米、油脂、面粉、麦芽、乳品、肉类等农产品综合加工企业,结束了低水平重复建设、品牌过多过乱的历史,建起了以种植业、养殖业、特色经济为主的产业链,打造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占据领军地位的大龙头企业集团。北大荒米业集

25、团生产的北大荒牌胚芽米、营养米、有机米、米糠油等产品享誉全国;九三油脂集团生产的天然维生素和大豆异黄酮等大豆深加工产品,科技含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北大荒丰缘麦业集团推出的中高档民用粉进入国内各大连锁超市;完达山乳业集团生产的牛胎盘胶囊、乳珍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成为市场“新宠” 。建大基地、树大龙头、塑大品牌。黑龙江垦区通过努力,近年来打造出家省级以上大型龙头企业,培育出了“北大荒” 、 “完达山” 、 “九三” 、 “丰缘” 、 “多多”等一大批全国知名品牌。而这些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农村基地面积 1600 万亩以上,占全省龙头企业带动能力的。其中,北大荒米业带动农户万户,累计拉动农民增收亿元;

26、九三油脂集团与万农户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使基地农户每年增收多万元;依托完达山乳业的种、养、加、销产业链,余万人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人均增收多元;北大荒龙垦麦芽年产啤酒麦芽多万吨,带动基地大麦种植面积多万亩,每年可为农户增收亿多元。农业产业化的影响力、辐射力、拉动力,正打破区域、行业间的界限,推动黑龙江垦区农业产业结构迅速优化升级;垦区的传统农业优势正稳步转化为现代化大农业优势, “中华大粮仓”正突破传统农业的束缚,阔步迈向现代化大农业。没有结论的尾声过去早已成为历史,今天又绝非终点。 中国农谷与黑龙江垦区之间的对话,已经展开,难以停止。传统的农业,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温饱,但真要让中国 14 亿人

27、都富裕,真的要进一步的发展,仅靠传统农业是有很大的制约的。趟出一条未来中国农业的现代化之路,这是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最大挑战,也是中国农谷和黑龙江垦区必须要肩负起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对中国的农业而言,要脱胎换骨的道理并不多,中国农谷与黑龙江垦区的不同路径,显然是可以期待成功的。中国农谷在三次产业间,城镇与农村间,政府与企业间翩跹起舞,将各种资源进行整合,在多种力量的碰撞中,融汇出农谷特色的管理思想与管理体系;而黑龙江垦区则依靠自我壮大,通过资本、管理、技术、人才的不断积累,形成强势的无往而不克的超级巨象。两个示范区的对话,折射的是在中国农业发展中,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和农村城镇化过程中错综交织的真实生态。中国农谷与黑龙江垦区两者的发展曲线中,起点高度重合,上半场逐步分离出各自特色。我们期盼着下半场,它们将演绎各自的精彩,为中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两个可资借鉴的“样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