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发展及诗歌意象,诗歌专题讲座,太和一中 王前亚,大唐风韵,唐诗发展,气象恢弘的初盛唐诗歌,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涌现出无数诗人,其中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正是无数声明卓著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诗星灿烂的景象,让千百年以来的诗人、诗坛高山仰止。人们将唐诗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即初唐、盛唐、中唐、晚唐 , 各个时期又 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初 唐 诗 歌 初唐诗歌的开端仍然弥漫着六朝的靡丽,上官体“绮错婉媚”,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反映社会中、下层 一般士人的精神风
2、貌和创作追求的,是被称为“初唐四杰” 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反对纤巧绮靡, 提倡刚健骨气。 陈子昂是一位对唐诗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诗人,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 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 “ 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的创作倾向也终见强劲。,四杰,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为狭窄,追求华丽词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战城南 杨 炯,塞北途辽远,城南
3、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陈子昂和张若虚,在初唐的后期,出现了两位重要诗人:陈子昂和张若虚。陈子昂主张诗应该有所寄托。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抒写不遇的悲怆,但其中蕴含的是自信和抱负,情怀壮伟,有一种得风气之先而不被理解的孤独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写月夜春江明丽纯美的境界,融入浓烈情思和深刻哲理,婉转的音调,无穷的韵味,创造出了非常完美的意境。陈子昂和张若虚艺术上的成熟,透露出盛唐诗歌行将到来的信息。,盛唐声音山水田园,盛唐是唐诗发展的高峰。此时诗坛群星辉映。王维和孟浩然善于表现山水田园的美,
4、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宁静平和的心境。王维的山水诗融诗情画意于一体,把人引向秀丽明净的境界,那境界里洋溢着蓬勃生机。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孟浩然善于用最省净的笔墨,写山水田园的秀美。过故人庄写做客田家的喜悦,恬静的农舍,真挚的友情,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春晓写春日那种明媚静美舒畅的感受。宿建德江只用20个字,便写出了无尽的情思韵味:“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暮烟笼罩中的一抹树林,一轮水中月影。在这朦胧而明净、深远而静谧的境界中,弥漫着一缕淡淡的乡愁。孟浩然的许多诗,都这样以极俭省
5、的文字,表现多重境界和情思。这时和王维、孟浩然的诗歌风格相近的还有常建、储光曦等人。,盛唐声音大漠牧歌,盛唐有一些诗人,善于写边塞生活,如王昌龄、高适、岑参、祖咏等。他们大都到过边塞,领略过边塞的壮丽景色,向往边塞立功。在他们的诗中,祖国山河的壮美与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昌龄他的边塞诗有一种深厚的历史感和清刚的风格。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高适的诗风趋于雄壮慷慨:“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土,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塞下曲)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豪侠气质。边塞诗人的代表,
6、还有岑参。他写边塞风物的雄奇瑰丽,写军人的豪雄奔放。荒漠与艰苦,在他笔下都成了充满豪情的壮丽图画。,盛唐: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灵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他们将初唐诗人在内容与形式上的改革成果合二为一,完成了内容与形式的结合,他们作诗笔参造化,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气协律而出,情因韵而显,“神来、气来、情来”,达到了声律与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 开元十五年(727)前后,是盛唐诗风形成的关键时期。武后时兴起的重视文词的进士科,进一步演化为“以诗赋取士”,为各地有才华的寒俊文士打开了入仕的希望之门。加之喜纳才士的张说和张九龄先后为相,长安成为四方乡贡文士的聚散地。诗
7、歌创作大放异彩,涌现出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著名的诗人。他们不论是写作田园山水,还是描写边塞生活,抑或是表现社会人生,无不 穷形尽相,极劲能事,因而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他们以不同的声音合唱出令后世神往的“盛唐之音”一种富有理想、昂扬向上、热情豪迈的精神风范。,盛唐声音诗仙、诗圣,李白是一位性格豪迈、感情奔放、不受拘束而又向往建功立业的诗人。他的诗有着鲜明的艺术个性:爆发式的抒情、变幻莫测的想像和明丽的意象。他生于盛唐,感受着盛唐昂扬的时代精神,晚年又亲眼看到唐代社会的衰败,理想和现实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他的诗里既有建立不世功业在指顾之间的信心,又常常有愤慨不平和对于朝廷
8、黑暗的抨击。他的诗想像瑰奇在想像之中,又常常带着夸张的成分,写愁生白发,说是“白发三干丈”;写庐山的五老峰,说是:“青天削出金芙蓉”;写黄河,说是“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将,李白,进,酒,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
9、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盛唐声音诗仙、诗圣,杜甫的青年时代,和许多盛唐诗人一样,都有过“裘马轻狂”的漫游生活。但是他的主要活动是在安史之乱以后。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有“致君尧瞬”的抱负,一生却穷愁潦倒,因此在感情上更能体验到民众的疾苦。安史之乱给唐代社会带来巨大的破坏,半个中国沦为丘墟。杜甫在战火中流离转徙,写下了北征三吏三别兵车行等一系列表现民生疾苦的诗作。战争中的许多重大事件、战争带来的破坏、战火中百姓的心态,在杜诗中都有极为生动的反映。他由于自身的坎坷遭遇对百姓的苦难往往感同身受,发为歌吟,家国之痛与个人的悲哀也就融为一体。唐诗到杜甫是一大转变,题材转向写时事、写底层百姓的生活;写法上
10、采取叙事和细节描写,在叙事和细节描写中抒情。,在中唐诗歌中,盛唐诗那种浓烈的理想色彩消退了,人间的艰辛代替了理想色彩,中年的思虑送走了少年情怀。中唐诗有一种更加生活化的倾向。盛唐诗人追求的是境界的浑融;而到了中唐,我们才看到了有意识的字锤句炼。盛唐存在着审美趣味相近的不同的 诗人群落;而到中唐,我们却看到了有相近理论主张的不同的诗歌流派。从盛唐到中唐,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杜甫就是衔接这个转变的伟大是诗人。,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创痍,诗中圣哲。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立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草 堂 留 后 世
11、,诗 圣 著 千 秋,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唐革新多元发展,唐代中期,诗歌的发展走向多元化,出现了有明确艺术主张的不同流派。韩愈、孟郊和他们周围的一些诗人,在盛唐诗歌那样高的成就面前,另寻新路。他们追求怪奇的美,重主观,常常打破律体约束,以散文句式入诗。在这派的诗人里,李贺是一位灵心善感、只活了27岁的天才诗人。在他的诗里,充满青春乐趣的五彩缤纷的世界,以及人生寥落的悲哀,与过早到来的迟暮之感交织在一起。他的诗,想像怪奇而丰富,意象色彩斑斓,而且组合密集。在这个诗派里,他的
12、诗有着特别鲜明的风格特征。这时的另一个诗派,以白居易、元稹为主。他们主张诗应有为而发,应有益于政教之用。白居易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元、白都写有新题乐府,表示了对于国家的关心、对于黑暗现象的抨击和对于生民疾苦的同情。白居易的50篇新乐府,有写得好的,如卖炭翁等。在艺术表现上,白居易主张要写得通俗易懂,趣味与韩、孟诗派正好相反。中唐的著名诗人还有柳宗元和刘禹锡。,晚唐,晚唐诗歌又一变。中唐的那种改革锐气消失了,诗人们走向自我。这时出现了大量写得非常好的咏史诗,杜牧、许浑是代表。杜牧是写咏史诗的大手笔,对于历史的思索其实是对于现实的感慨,历史感和现实感在流丽自然的形象和感慨苍茫的
13、叹息中融为一体,江南春泊秦淮等诗都是咏史佳作。泊秦淮: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晚唐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位诗人是李商隐。他是一位善于表现心灵历程的诗人,感情浓烈而细腻。他的爱情诗深情绵邈,隐约迷离,刻骨铭心而又不易索解。他的不少诗(特别是无题诗)情思流动是跳跃式的,意象组合是非逻辑的,意旨朦胧而情思可感,往往可作多种解释。他的艺术技巧,达到了出神人化的境界,极大地扩大了诗的感情容量,为唐诗的发展作出了最后的贡献。,回顾唐诗,唐诗的发展,到盛唐的意境创造,达到了意象玲珑、无迹可寻的纯美境界,是一个高峰。杜甫由写实而走向集大成,是又个高峰。中唐诗人在盛极难继的情况
14、下,另辟蹊径,或追求怪奇,或追求平易,别开天地,又是个高峰。诗发展至此,大有山穷水尽之势。李商隐出来,以其深厚的文化素养、惊人的才华,开拓出个充满朦胧、幽约的美,让人咀嚼回味的诗的境界,达到了新的高峰。,诗歌,明确诗人、诗歌、生活、寓意的关系,生活,诗人,意义,读者,提供 资源,含情创作,巧妙鉴赏,凝结 寓意,考试说明,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什么是诗歌的形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15、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人物形象,(1)诗人自我形象: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普天乐 秋怀 张可久,为谁忙,莫非命。西风驿马,落月书灯。青天蜀道难,红叶吴江冷。两字功名频看镜,
16、不饶人白发星星。钓鱼子陵,思莼季鹰,笑我飘零。,“我”是一个仕途坎坷,急于进取而无所成就,穷困潦倒的失意者形象。,诗人的形象是怎样的?,意象 用典,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诗人的形象怎样?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从军行李白百站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有装扮(碎铁衣)的描写,有行动描写,于叙事之中塑造了一个勇武过人、凛然可敬的英雄形象。,诗歌通过哪些描
17、写塑造了什么形象?,阅读李白独坐敬亭山,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众鸟飞尽,孤云独闲,山静而空,表现出诗人的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的孤身一人的生活;相看两不厌,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示
18、的特定身份,而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的更雄伟的自然,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
19、约可见诗人的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无论是何种原因,在敬亭山上屹立的仍然是衣襟似云,须发似烟的诗仙形象,也许只有人格化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1)什么形象;(2)形象的基本特征;(3)形象的意义。,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20、,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什么形象,形象的特征,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知人论世,关
21、注背景。,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江雪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试简要的分析“蓑
22、笠翁”的形象。,(1)寒冷、寂静(或:冷峭),(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小儿垂钓 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
23、”、“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苍茫的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出诗人送别时凄寒孤寂之情,更展现出诗人的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诗人这里以晶莹透明的冰心自喻,表明了诗人为官清白,心地纯洁。,读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问:诗人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展现的?,第一句“少小离家”与“老大回”在句中自对;第二句以“鬓毛衰”具体写出了“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这样就写出了作者久客他乡的事实,也为下两句作了铺垫。,读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问:诗中第一、二句是如何概括出作者久客他乡的事
24、实的?,二、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1、概括景象(意境)特点;2、描摹诗歌图景;3、剖析作者思想。,古诗常见 意象,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
25、特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著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的特征。,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 宋人陈亮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咏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 王冕墨梅,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6、 张九龄望月怀远,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 王昌龄李昌曹宅夜饮,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屈原离骚,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宋 郑思肖画菊,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柳”“留”二字谐音,经常暗喻离别,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柳”多种于檐前屋后,常作故乡的象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27、,“柳”絮飘忽不定,常作遣愁的凭借,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自伤迟暮,自叹身世。(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南朝乐府西洲曲,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 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谐音双关爱恋思念,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李白赠书侍御黄裳,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刘桢赠从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陈毅青松,正直坚贞高洁品格的象征,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一声梧叶
28、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元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凄凉悲伤的象征,夜书所见 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多种感情,请选取一种加以分析。,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抒发了客居他乡孤寂之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落
29、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晏几道临江仙,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刻晓穿朱户。 晏殊蝶恋花,燕子双飞经常用来反衬离人的孤寂,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杜甫绝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燕子到来往往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诗人喜用燕子来表达喜悦之情,(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
30、气氛。杨花象征离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贺铸忆秦娥,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唐 秦观踏莎行),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宋 王令送春),以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 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
31、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柳永雨霖铃,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狱中咏蝉,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 薛道衡人日思归),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 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 戴复古月夜舟中),鸿雁指代书信,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
32、商隐离思),孤雁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全诗通过孤雁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对故乡亲人的思念;有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对庸客俗夫的厌恶。,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丁香,指愁思或情结,鸳鸯,指恩爱的夫妇,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3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在诗中作者写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特征:秋夜幽寂清冷。,2)写出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东栏梨花苏轼梨花淡白柳色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1)诗人为什么见“东栏一株雪”而“惆怅”?请联系全诗作简要分析。 2)有人认为“梨花淡白”与“一株雪”相重复,主张将“梨花淡白”改为“桃花烂熳”。你对这一主张有什么看法?,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远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伤春之感;“人生看得
34、几清明”便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不能改为“桃光烂熳”,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熳”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谒金门(唐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问题:“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情景交融,请简析之。,“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写了环境中的春天景色;而且用融情于景的手法,把女主人公不平静的内心世界巧妙地揭示了出来。春风搅动了池水,也搅乱了思妇的内心。光阴的流逝,季节的更迭交替,春天又悄悄地来到她身旁。春风乍起,春色迷人,这一切怎能叫她无动于衷而不勾起春思的愁
35、绪呢!,西 楼 曾 巩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连天的海浪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种壮美景象的描写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从而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南乡子 唐 李王旬 烟漠漠,雨凄凄,岸花零落鹧鸪啼。远客扁舟临野渡,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1)这首词所要表现的主旨是什么?(2)词的前三句主要是写景,请简述写景的作用。(3)“思乡处,潮退水平春色暮”在本词中的含义和作用是什
36、么?请简要回答。,(1)离愁别绪或思乡之愁或离恨,(2)借景抒情,用烟、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来渲染出思乡之情。,(3)潮退了,天晚了,思乡而不得归乡,更突出强化了思乡之情。,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04高考海南卷),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
37、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鉴赏提示: “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声总会引起游子思妇的无限感伤。故抓住这一意象,就抓住了这类诗歌的抒情类别。,(一)诗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 二是画面色彩; 三是动态; 四是静态。,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问:请分析这首诗画面美。,这首诗写了江山、花草、燕子、鸳鸯,四种景物构成一幅画面,显出蓬勃盎然的春意。四种景物并列组合,构成上下对偶两联。上联写远景,下联写
38、近景;上联景物较阔大,较概括,下联景物较特出、较具体;上联是静景,下联是静景。远与近相生,概括与具体结合,构成一幅完整的春景图。浓艳的画面色彩,谐调的画面组合,相宜的动静描绘,渲染出浓浓春意,观之令人赏心悦目。,绝句 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显得时间的永恒,万里船显得空间的广阔。一二句是动景描写,三四句是静景描写。画面动静结合,色彩丰富鲜明,境界阔大,这样,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
39、,更促人深远的联想。,(二)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 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第一首前两句直抒胸臆赞秋,一反传统悲秋题材。后两句描写白鹤冲云,晴空碧霄等形
40、象画面,境界阔大,色彩明丽,情调高昂。如果说那排云直上的白鹤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那么,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向上精神的外现。,第二首写离筵寡欢场面。一二句叙今昔:以前欢聚多情,而今别去,转觉无情。三四句以暗淡的蜡烛垂泪的外在形象,暗写离人流泪的内在形象,引人联想到离人一往情深,难舍难分之态。,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在这两首诗中,“排云白鹤”与“蜡烛垂泪”形象,二者色调截然不同,前者是奋发向上的,后者是伤感愁苦
41、的。,试比较下面两首诗,说说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赠别杜牧多情却是总无情,惟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
42、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台城 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 “台城柳”“无情”?(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三)组合意象,探究内涵注意粗知简炼的人和事,特别是参与人活动的情节,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
43、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语言文字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1、借助意象,品味意境。 意境是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明月、风灯、宿鹭、跳鱼等意象有机地组合成一幅清幽、静谧的意境。,怎样体味古诗词的意境?,1、抓画面,2、激起联想与想象,3、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2、借助意象,体味情感。,诗歌的情和景是水乳交融的。 清代王夫之有云:“情景名为二,而实不能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44、?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坠落的夕阳、无声的落花、寻旧垒的归燕几个意象,可体会到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抒写对人事变迁的无比惆怅之情。就其不变者而言,天气、亭台阁与去年毫无二致;就其变者而言,夕阳虽美好,但终究要沉没。好鸟相鸣似有意,但落花流水却无情。词人在好鸟娇花中叹人生的虽美好,终将消亡。但“似曾相识燕归来”寓意着消亡中又含有的存在而令人欣慰。,三、鉴赏诗歌的物象(意象),物象,即被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分析思路: 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
45、神,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诗歌的意象:有单一的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还有组合的意象等。,意象之情感:杨柳惜别 圆月思念 落叶失意 春风得意 大海开阔 流水叹惜 古迹怀旧 梅花傲视,审美的习惯:“望月怀远”“伤春悲秋”、“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梧桐细雨则凄楚悲凉”等等。,例 读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然后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用豆萁、豆子分别比喻什么?,答:用豆萁比喻曹丕,用豆子比喻曹植,含蓄地指出了曹丕对同胞兄弟的迫害。,比喻性意象,例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
46、几人回?”回答问题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烘托性意象,例读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回答问题问:“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哪些言外之意?,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象征性意象,2002年全国高考古诗鉴赏试题: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