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二章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ppt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7996679 上传时间:2019-06-03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第二章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第二章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第二章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第二章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章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主讲教师:李俏,第一节 社会问题的特征与类型,一、社会问题的基本特征 1、社会问题是普遍的社会现象 绝对性社会问题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每一阶段,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种社会形态、没有一种社会制度不存在社会问题。从社会问题存在这一点而言,它具有无国界性、无制度性的特征。 客观性社会问题的存在与否不由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决定。,2、每一时代都有自己特有的社会问题 尽管在各个不同的社会里都有社会问题存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社会问题却不尽相同,这是一种由时间序列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即社会问题在时间上的特殊性,它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生产力水平不同产生的社会问题不同,社会问

2、题具有鲜明的历史阶段性。,3、形成社会问题的原因是复杂的 (1)它的起因常常是多种多样的,既有历史因素,又有现实的原因;既有宏观的因素,又有微观的因素;既有政治经济因素,又有文化心理因素,各种社会因素所导致的后果可能是相同的。 (2)一个社会问题往往与别的社会问题相关联。社会问题的性质及影响,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4、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对某些社会问题的界定是不同的 同样一种社会现象,在某种文化背景下被认为是社会问题,而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却并不一定被认为是社会问题。如:一夫多妻制度、节育、堕胎、婚外性行为、独身等,在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社会里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在研究社会问题

3、时,必须了解某一社会的文化背景即该国的风俗、规范、道德、宗教、生活方式等,要与别的社会相互比较,不能忽视文化的差异性,因为社会问题是随时间、空间而变化及受到复杂文化因素影响的。,二、对社会问题认识的相对性,社会问题的相对性是指社会问题会随着时代的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和阶级的不同,人们对社会问题的性质认定上,会产生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态度、不同的处理方法。社会问题有其文化差异性、时代性和群体差异性,这是它产生的相对性。,1、时间差异性:人们评价社会问题的标准是变化的,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有一个过程,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总在社会问题产生之后,而不可能在社会问题产生之前。人类的是非善

4、恶观念本身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的,人们评价社会问题的标准也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不同时代都会产生这个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信仰系统,会影响人们对客观社会状况的看法。如:人口问题、生育观念等。,2、国情差异性:不同文化背景下对社会问题的界定是有差别的,对社会问题有不同的看法,也是一种由空间不同而产生的差异性。文化背景不同,产生的社会问题和关注的社会问题都是不同的。这种文化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研究同一种社会问题时,要注意它的文化背景。在研究中国社会问题时,只能将其放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来研究,而不能简单地照搬欧美国家社会学者的研究结论来解释中国的社会问题。如:卖淫、赌博、三农问题表

5、现形式等。,3、群体差异性:不同社会群体(阶层、利益群体、职业群体等准群体)在对社会问题的认定上是有所不同的,由于社会成员分别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职业背景、经济利益和道德观念,于是这些分别发球不同利益群体的社会成员的行为方向就发生了分化,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和意见也持不同的立场。社会问题的判断标准是基于利益群体的价值标准,而价值标准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是多元的、有差异的,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对于同一社会问题,各个社会阶层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社会问题,有的认为不是,有的认为问题严重,有的认为无关紧要,变成了一种有争议的问题。,三、社会问题的类型,类型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解释事物的基本方式。

6、 亚历山大认为,人们之所以常常采用类型化方式来解释世界是“因为他们充分期望每一个新的印象都将是他已经发展起来的对世界所作的理解的一个类型。这种类型化方式不仅仅在传统的总体水平上起作有,即使当我们遭遇到某些新的和令人激动的事物时,我们也期望这种新的特性和令人激动的特性是可以被理解的:它将被我们在我们已拥有的参考词汇范围之内所认识。我们无法将自己从我们的分类系统中剥离出来。”,(一)分类标准的特征,目的性 操作性 社会性 清晰性 对应性,社会问题的产生分类,社会问题产生、发展的趋势和可能性划分 必发生的(如环境污染) 偶发性的(如人口问题) 社会问题产生的主导性或主要原因 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

7、社会问题产生与社会结构来划分 结构性的(如二元结构) 非结构性的(如犯罪) 社会问题产生与社会问题存在的状态划分 稳定性社会问题 过程性社会问题,以社会问题的内容、表现分类,社会问题的本质、社会失调的具体内容 自然环境问题、经济失调、人口失调、教育失调等 社会问题表现状态与主体人行为划分 反常性的 社会解组性的 社会问题的表现程度划分 显性的 隐性的 社会问题存在空间范围划分 全球性的和区域性的,以社会问题的影响及解决分类,社会问题对社会影响的根本性质 消极性的 积极性的 解决社会问题的条件划分 一定时间内有条件解决的 一定时间内暂无条件解决的,社会问题的主要分类形式,1、二分法 A、默顿与尼

8、斯贝特在1978年合编的当代社会问题中,从“行为社会”二元角度,将社会问题分为两大类: 偏差行为,包括犯罪、青少年犯罪、精神病、吸毒、自杀、娼妓; 社会解组,包括世界人口危机、种族关系、家庭解组、社区解组、都市交通问题、灾难等。 B、我国学者雷洪在社会问题社会学的一个中层理论中,将社会问题分为: 显性社会问题; 隐性社会问题。,2、三分法 A、中国的台湾学者杨国枢、叶启政在1984年主编的台湾社会问题一书中,将社会问题分为三大类: 社会性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贫穷、农村和都市发展、环境污染和保护、消费者问题、山地社会问题; 制度性的社会问题,如家庭与婚姻、老人与福利、升学主义下的教育问题、宗教问

9、题、劳工问题、就业问题; 个人性的社会问题,如少年犯罪、成人犯罪、色情与娼妓、自杀现象与问题、心理或精神性疾病问题、药物泛用问题、医疗行为问题、休闲生活问题。,B、乔恩谢泼德与哈文沃斯于1978年所著的美国社会问题中的分类是: 社会结构对立性问题:不平等如贫富两极分化、偏见和种族歧视、政治与权力、教育不平等; 社会结构功能失调性问题:变化着的价值观如家庭危机、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人口问题与都市化、环境危机; 过失性社会问题:犯罪与少年过失问题、酗酒和吸毒问题、性行为过失问题、精神问题,C、弗斯卡皮蒂所著的美国社会问题的分类是: 社会无组织状态,如都市化、家庭、偏见与歧视、贫穷、人口、教育、保健;

10、 异端行为,如精神错乱、麻醉品与酒精中毒、犯罪与审判、暴力、性行为; 技术与社会变迁,通讯、大公司制下的政府、工作、环境。,D、理查富勒和理查麦尔兹在价值冲突一文中,把社会问题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自然的问题。这是影响人们福状况但不是价值判断所造成的问题。主要指人类难以控制的自然力量,如地震、飓风、水灾、旱灾。 第二层次是修正过的问题,这类问题就任何阶级而言是讨厌的,然而人们对于应该订立何种计划来修正这种情况却没有一致的意见。修正过的问题,其本质是一种解决办法和行政改革。这是由于个人触犯了统治社区的民德,如抢劫、谋杀、强奸、小偷等。 第三层次的问题称之为道德的问题,不管任何时期,道德问题的

11、情况对于整个社会是绝对令人讨厌的。,4、四分法 A、奥杜姆在1947年所著的了解社会中,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各种社会病态现象,将社会问题分为: 个人病态问题,如酗酒、自杀、个人解组、心理缺陷、精神病残疾等; 社会病态问题,如离婚、遗弃、私生子、恶习、娼妓等; 经济病态问题,如贫穷、失业、分配不均、贫富悬殊等; 社会制度病态问题,如政治腐败、贫民、宗教中的病态等。,B、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先生在现代中国社会问题一书中的分类是: 家庭问题,如家庭组织、家庭解组、妇女职业、儿童教养、婚姻等; 人口问题,如人口数量、分布、品质等; 农村问题,如农村经济、教育、卫生、组织等; 劳资问题,如工资、工时

12、、童工、女工、失业、劳资争议、劳工福利等。,5、五分法 兰迪士在1959年出的社会问题和世界一书中的分类是: 个人调适的失败,如过度社会中的人格、精神病的扩张及本质、精神错乱、自杀、酒精中毒及麻醉药品、性犯罪; 社会结构的缺憾,如边际人、种族、男女平等、卖淫、乞丐与奴隶、社会阶级与喀斯特; 个人对适应的失败,如为什么越轨、犯罪的预防与纠正、成年人犯罪、家庭在过度期中,不完全的核心家庭、离婚与小家庭离散、离婚后的适应、个人主义社会的儿童训练、青年的危机、学校教育; 政治与经济问题,如政经制度的趋势、劳工的生活与工作、人口品质与生殖率; 社会政策与制度的失调,如自然资源的保存、工业社会的老人、战争

13、与和平、卫生健康与长寿、社会福利、社会计划与政策的制定。,我国转型期社会问题的划分,学者朱力从社会问题的表现形式及产生的主导原因的角度出发,将社会问题划分为三类: 1、结构性社会问题 这类社会问题不是由于个人的原因造成的,而是由某些制度性、政策性的因素引起的。这类问题包括人口问题、贫穷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城乡二元结构问题,等等。,2、变迁性社会问题,这类社会问题主要是社会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现象,在发展中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一些伴生现象。主要有以城乡差别为主的二元社会结构问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农民进城问题、流动人口问题、分配不公问题,等等。,3、越轨性社会问题,这

14、类社会问题在西方学者眼中属于个人行为偏差,其诱发的原因主要是个人因素。这类问题分两个层次:一是一般性的越轨问题,如较为普遍的色情、卖淫嫖娼、赌博、吸毒、自杀、精神失常等等;二是严重的越轨性社会问题,即社会犯罪,如青少年犯罪、黑社会性质犯罪等严重刑事犯罪。,社会工作面对四种社会问题类型,异常群体的社会问题(如:自杀、精神病) 越轨群体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婚姻性越轨、吸毒等) 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失业、贫困、家庭、残疾、老年) 边缘群体的社会问题(游民、乞讨等),第二节 社会问题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一、社会问题与社会学的关系 1、社会问题是传统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从社会学的成长来看,社会学就是

15、在研究社会问题中发展起来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大量社会问题产生时,正是社会学的繁荣时期。由于当时西方的主要社会问题,如失业、贫困、社会冷漠、创伤等基本上是由于剧烈的社会变迁(如工业化、城市化、战争等)引起的,所以人们在分析问题时自然而然地采取了社会学的方法。如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在研究中建立了各种理论解释。,2、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要理论模式,关于社会问题的各种理解解释,来自于不同的社会科学,但主要地来源于社会学。特别是对人的行为的解释,社会学理论具有更加强大的解释力量,如关于越轨、犯罪、控制、社会结构、群体与组织、社会化、文化、如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冲突论理论等专门理论,都可以用于解释社

16、会问题。,3、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研究社会问题要用科学的方法,社会学作为一门应用的社会科学,与其他实证科学相比起来,在研究方法上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从观察、实验,到统计、分析,社会学有自己的方法论和一套完整的经验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对研究社会问题是适用的。社会问题研究是社会学方法的具体应用。,社会问题与社会学的关系,社会问题是传统社会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要理论模式 社会学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二、社会问题与社会工作,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的事业与一门用科学方法助人的学科,是以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为基础的,是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工具。 卡洛尔曾就社会工作的任务、问题发生

17、和影响的主要领域及应对的社会工作方法,提出了社会工作的实践模型,论述了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是一个三维结构:,社会学按问题发生的领域: 个人、家庭、群体、组织机构、社区、区域 大社会,社会工作按方法: 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工作 社会行政,社会问题依次排列的问题: 生理疾病、心理障碍、儿童失教 残老照顾、社会疏离、社会歧视 失业、贫困、社会不平等,社会学是认识、 分析、解决社会 问题的理论与方法,社会工作是解决社会问题的工具、技术与措施,是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工作的任务,三、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社会学与其他学科都将社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但这种研究是有所

18、不同的。其他学科都未将社会问题作为自身研究的主题,而社会学则将社会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主题和主要对象。社会学研究社会问题较之其他学科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地位。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伦理学等学科也研究社会问题,但这些专门性的学科,分别以社会的某一方面、某个领域为研究对象,这些学科研究社会问题分别是研究这个学科内的社会问题,而不研究学科领域之外或与学科领域无关的社会问题。社会学在研究社会问题上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广泛性、整体性。,第三节 解决社会问题的原则与方法,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指导方针 1、坚持国家、社会和群众力量相结合的方针。 2、坚持物质帮助和精神鼓励相结合的方针。 3、坚持整体协调,综合治理的方针。,二、社会问题解决的原则,社会规律性原则 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实践要以遵循社会规律为前提 社会公众性原则 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有利于维护和谋求社会公众的利益,社会效益(率)性原则 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谋求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的最大效率。 社会进步性原则 社会问题的解决必须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为目标,三、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通常社会问题是涉及相当多数的社会成员和各个阶层的利益问题。而要解决社会问题,只有全社会的管理机构政府能够胜任。解决方法包括: 政策调控 法规调控 传播媒介的抨击 社区基层力量的化解 专业机构的介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